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语文试题(高三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语文Ⅰ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衣锦还乡”的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并▲,成了中国古人乃至当今个人最大的奋斗梦想。这个现象潜藏着深层的文化▲,反映古代服饰制度的等级化内容,反映至关重要的面子心理,反映▲的
试题预览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
语  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衣锦还乡”的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并   ▲   ,成了中国古人乃至当今个人最大的奋斗梦想。这个现象潜藏着深层的文化   ▲   ,反映古代服饰制度的等级化内容,反映至关重要的面子心理,反映   ▲   的乡土情结。
A.家喻户晓 意蕴 盘根错节       B.深入人心   含意   盘根错节
C.家喻户晓 含意 根深蒂固       D.深入人心   意蕴   根深蒂固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上海弄堂的房屋,看上去鳞次栉比,挤挤挨挨;  ▲  。  ▲  ,  ▲  。  ▲  ,
  ▲  ,  ▲  。它们实在是极其美丽的景象。
①看上去有些乱,实际上却错落有致
②站在至高点上,它们全都连成一片
③它们还如水漫流,见缝就钻
④无边无际的,东南西北有些分不清
⑤屋脊连绵起伏,横看成岭竖成峰
⑥又辽阔又密实,像农人撒播然后丰收的麦田
A.⑤②④③①⑥     B.⑤④②①③⑥     C.③⑥①④⑤②     D.③①⑥⑤④②
3.下列对联与古代名人对应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②寄兴在山亭水曲, 怀人于日暮春初。
③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④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A.杜 甫  范仲淹   司马迁 王羲之
B.范仲淹  杜  甫   王羲之 司马迁
C.司马迁  王羲之   杜  甫 范仲淹
D.王羲之  司马迁   范仲淹 杜  甫  
4.对下列图表数据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注:图表中,金额同比是指与上一年同期相比较。
A.2018年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的进口金额每月均超过190亿美元。
B.2018年以2月为参照,3到7月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整体增长。
C.2018年1月到7月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同比起伏较大。
D.2018年4月和7月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比去年有所降低。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 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行之阳有盘谷 阳:山之南
B.秀外而惠中 惠:聪慧
C.美可茹 茹:享用
D.盘之阻 阻:险要的地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盘谷的得名由来,有人认为是因为山谷环绕在两山之间,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山谷位置幽僻地势阻塞,隐者盘桓逗留。
B.李愿认为自己命里注定无法成为“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的人,不能成为大丈夫,只能安于现状,过着清贫的生活。
C.韩愈称赞李愿的话讲得有气魄,为他斟酒,并为他作歌。因为韩愈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借文章倾吐他的不平之气。
D.文章没有对李愿直接赞颂、劝勉,而是引述李愿自己的议论来赞颂李愿,并表达他羡慕友人隐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4分)
 ⑵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4分)
8.文章借李愿之口写了三种人,请分别概括他们的特点,并说说作者对他们的态度。(6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9.诗以“客至”为题,并贯穿全篇。请结合全诗对此概括说明。(6分)
10.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不见复关,   ▲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氓》)
⑵孔子曰:“君使臣以礼,     ▲     。”(《论语•八佾篇》)
⑶      ▲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⑷朝搴阰之木兰兮,      ▲      。(屈原《离骚》)
⑸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⑹      ▲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⑺      ▲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⑻舞幽壑之潜蛟,      ▲      。(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邢玉明
谈 歌
锔匠邢玉明怎么也没想到,县委书记会找上门来,请他给港商曹柏青先生的三件文物瓷人锔裂隙。
当年农村贫穷,破碗破盆破锅什么的,舍不得扔,就请人锔一锔,修补后再用。邢玉明锔碗锔盆锔锅,远近闻名。只是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后,农人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锔锅锔碗的渐渐少了。邢玉明的锔匠活终究暗淡下去,再也没有主顾了,他的锔弓和锔子,彻底闲置了。
“这种活儿,我已经多年不干了。我今年都七十三了,眼力不行了,手也不行了,真是不行了!”
县委书记说:“这跟锔碗锔盆差不多,有什么不行的。这事就这么定了!市里的招商引资可是大事,市长等着回信呢!”
话讲到这个份上,邢玉明只有答应了。
邢玉明与婆姨乔明枝被接到市里,在博物馆的招待所住下。当天晚上,有关部门给邢玉明乔明枝接风,市文化局长代表市领导给邢玉明夫妇敬酒,邢玉明夫妇只是干干地陪笑。第二天,港商曹柏青先生亲自陪着他们去了博物馆。
邢玉明看了看那三件瓷人的裂隙,始终不说话。如此两天,他坐在瓷人的旁边呆呆地傻看,摸着瓷人悠然地叹气。最后那天,大收藏家丁也成老先生来了,站在邢玉明的身边问:“老师傅,这件活儿能做么?”
邢玉明笑了笑:“您说呢?”
这天夜里,邢玉明让人搬了两架立梯,他提着工具,被人扶着,爬了上去坐了,乔明枝提着一只马灯,坐在另一架立梯上。事先,博物馆的人提出拉一道照明线,邢玉明摇头不肯,他说电灯有热度,锔活儿的时候,怕有影响。丁也成担心地问:“邢师傅,这样模糊的光线下干活儿,您有把握吗?”
邢玉明笑道:“您要是信得过我,让我做就是了。您要是担心,就换人吧。”
丁也成连忙摆摆手:“邢师傅,您干活儿吧。”
邢玉明就扯动了锔弓,开始干活了。马灯的光线暗淡,人们什么也看不清楚,只听到锔弓嗡嗡地响,谁也不知道邢玉明是怎么样锔的。人们也能听到邢玉明与乔明枝慢声细语说着什么,他们使用的是家乡土话,人们听不明白。到了快天亮的时候,人们看到,三件瓷人,已经被邢玉明锔上了,邢玉明和乔明枝被人从梯子上扶下来。
三件瓷人,竟然锔得天衣无缝。围观的人发出一片感慨声,曹柏青先生带头鼓起掌来。丁也成看得眼呆,喃喃道:“鬼斧神工啊!邢老师傅,真是……”
人们这才恍然想起邢玉明夫妇,四下去看,邢玉明夫妇已经没有了踪影。
丁也成认为他们夫妇熬了一夜,大概累了,去睡觉了,便让文物局的小赵去请邢玉明夫妇,先吃早饭,然后再休息。一会儿,小赵匆匆回来说:“丁先生,邢玉明夫妇已经走了。”
丁也成刚刚吃进嘴里的一口稀饭吐了出来:“走了?他们怎么走的?”
小赵说:“应该是坐长途汽车走的。”
丁也成说:“你快去追他们回来,至少要他们留下那件锔弓。你问问邢老师傅,他要多少钱,我收购了。”
小赵赶紧着去了。
丁也成再也吃不下去了:“这是民间的宝贝!邢老师傅可是活着的文物啊!”
小赵开车一路追到了邢玉明夫妇乘坐的长途汽车。小赵拦下汽车,找到了邢玉明,夫妇俩正昏昏地睡觉呢。他说了丁也成的意思,请邢玉明夫妇回去。
邢玉明笑道:“不回去了。没听说过,锔匠还要看自己锔过的手艺。”
乔明枝也笑:“家里还有活儿呢。不耽误你们了。”
小赵乞求说:“邢师傅,丁先生一定要您二位回去的。对了,他还说起您的家伙什,他还要买下来呢!”
邢玉明一怔,呵呵地笑了:“买?这东西他也稀罕么?那好了,我白送给他了。”说着,他就起身把锔弓袋子从行李架上取下来,递给了小赵。
小赵急忙问:“邢师傅啊,您还没说价钱呢!”
乔明枝一旁摆了摆手,呵呵笑道:“什么价钱啊。他刚刚不是说过了么,白送给那位先生了。你快下车吧,都耽搁大家赶路了。”
小赵下了车,眼看着长途汽车一路扬尘而去了。
去年丁也成先生在香港举办收藏精品巡回展。在几千件藏品中,有人看到了邢玉明的那把锔弓,注着出处。锔弓颜色陈旧,像是从某一个遥远的地方截取下来的一段历史。
(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邢玉明的锔匠活终究暗淡下去”,这样的叙写既交代了他“没想到”的原因,也为下文他的婉拒做了铺垫。
B.“他坐在瓷人的旁边呆呆地傻看,摸着瓷人悠然地叹气”,这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描摹邢玉明准备工作的状态。
C.小说中丁也成对邢玉明大加赞赏前的两次怀疑,侧面表现了民间艺人默默无闻,不易被关注的特点。
D.乔明枝说的“你快下车吧,都耽搁大家赶路了”,既表达了对车上人的歉意,也流露出“家里还有活儿”的着急。
13.请简要分析邢玉明这一人物形象。(6分)
14.请探究小说结尾“锔弓颜色陈旧”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艺术的“源”与“流”之辩
徐 望
关于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就是艺术的“源”与“流”的问题,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史上有着广泛的讨论,可谓“前人之述备矣”。
在中国艺术理论史上,对于这一话题的探讨,在清朝这个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阶段达到了顶点,诸如:叶燮论“正、变、盛、衰”;石涛论法则与自由,借古以开今;刘熙载论“用古与变古”等。在西方艺术发展史上,从古希腊艺术直到今天的后现代艺术,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一部艺术史就是一部风格变迁史和理念变革史。无疑,艺术传承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艺术必须在传承中发展,艺术也只能在发展中传承。
艺术传承的核心是传扬艺术之道。艺术传承当然不是对于古代经典的复制,也不是对于某种既有艺术模式的套用,关键是要传扬传统艺术精神和哲学层面的东西,即对于形而上的“道”的传扬。
这其中,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传扬传统美学思想,如中国古典美学的“虚实相生”“得意忘象”“传神写照,迁想妙得”“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艺术哲思,以及“涤除玄鉴”“虚静玄远”“澄怀味象”“林泉之心”的审美心胸。二是传扬传统艺术气韵,即中国艺术特有的“气韵生动”之感,如天真、自然、简淡、飘逸之韵味,展现中国艺术形象独有的风姿神韵。三是传扬传统艺术意境,也就是基于对传统美学的学习和对古典气韵的把握,传达一种超越艺术本体形象的“言外之意、象外之境”,彰显中国艺术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艺术传承的手段是传习艺术技艺。艺术传承自然离不开对于技艺、技巧、技法的传习。以美术为例,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的画论、书论,如南齐谢赫的“六法论”、唐代荆浩的“六要论”、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宋代郭熙的“三远说”等,为当代艺术家学习传统书画技艺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而在工艺美术领域,则更加强调手艺的传习,如紫砂技艺、刺绣技艺、剪纸技艺、漆艺、木艺等。今天中国所提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活态传承”,就是对于古老艺术技艺的沿袭传承。
艺术创新是艺术的本质特征和生命力之源泉。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其区别于一般技术和工业生产的根本之处在于:艺术产品是灌注了主体创意思想的精神产品,虽然大部分要有物质形式和载体。即便是文化产业中批量生产的艺术设计产品,也正是由于具有匠心和创意而具有艺术属性。
对于今天的艺术家而言,应该积极从文化艺术传统中汲取养料,使其转化为艺术创新的素材。而这种汲取传统养分的开拓创新,事实上也起到了传承传统的作用,赋予了传统新的生命力,使得艺术之流源源不断。
艺术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新不但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也是文化传统得以传承的时代精神依托。往往古老的艺术元素、文化符号借助新型的表现形式,就能焕发新的生机,比如故宫推出的胶带、口红、咖啡、火锅等“爆款”文创设计、文创餐饮,就是用创意激活古老文化,发掘了传统文化的无尽价值,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利用艺术手段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例子。
(有删改)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朝作为中国古典美学总结阶段,对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探讨达到了顶点。
B.传统美学思想、艺术气韵及艺术意境是形而上的“道”,与艺术技艺无关。
C.“紫砂技艺、刺绣技艺、剪纸技艺”等说明手艺的传习是艺术传承的手段。
D.在艺术传统中汲取养分的开拓创新,实现了艺术“源”与“流”的融合。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的“源”即传承,“流”即发展,是古今中外艺术史上广泛讨论的问题。
B.艺术的“道”属于艺术精神和哲学层面,对古代经典的复制不是传扬艺术之“道”。
C.言外之意、象外之境,是指超越艺术本体形象,具有中国艺术魅力的传统艺术意境。
D.艺术产品由于具有匠心和创意而具有艺术属性,同时要有物质形式和载体。
17.今天的艺术家应该怎样进行艺术创新?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关于高铁为何没有WiFi这个问题在这几年被热议过多次,但如今,高铁WiFi或许迎来了破局的好机会。
此前有高铁内部人士称,4G信号转WiFi后速率不稳定,而当时国外最先进的做法是发射卫星WiFi,并表示复兴号应该是通过4G与卫星WiFi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的。尽管如此,复兴号WiFi依然不完美。此前,不少普快列车已经提供免费WiFi上网,一般会采用LTE或者4G技术,为列车提供WiFi信号,而且运营得还不错。但高铁的难题在于它的速度过快,达到每小时300公里,这样给基站切换、通信延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铁内车载设备在接收信号时会频繁地切换不同的网络,涉及不同的运营商。三大运营商的信号频段不一样,信号穿透力与基站覆盖率、核心网资源不一样,不同的基站发出来的信号质量不一样,在高速下网络频繁切换极易导致信号衰减,而且丢包率高、延迟大。
而5G技术则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据介绍,国铁吉讯与华为、中兴等5G设备商开展密切合作,联合开发车载5G设备,并计划于2019年底完成测试工作。在高铁WiFi系统与5G技术的融合方案中,利用了边缘计算、网络切片、虚拟化等关键技术解决高铁对5G信号的屏蔽问题。中国移动数年来沿着铁道线建设了一个相对庞大的5G基站和塔台群,已经可以随时轻松地传输大量数据。目前高铁车顶天线支持2.6、3.5和4.9GHz频段,已满足5G网络接入需求。
5G高铁站项目用的是CPE(5G用户接入网关),当前的CPE客户终端技术已经可将5G信号转为WiFi信号,而5G技术与WiFi的融合,更有利于两种信号的互相转化。5G背后的技术包括波束成形与毫米波技术,这是为司机和乘客提供可靠的WiFi等服务的关键能力。波束成形可以使信号的能量集中在接收端所在方向,可以有效改善频谱利用效率,这将改善高速情况下的信号接收能力。使用5G的毫米波技术,让网络速度比4G时代大幅提升。此外,毫米波技术破除了WiFi调制解调器的短板,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输所需的功率,也避免了 WiFi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互妨碍所带来的问题。
5G网络因为使用全新的技术、基站和网络架构,具有低时延、高可靠性特征,或许能够让4G存在的掉线与延迟问题得以解决。4G技术下的高铁WiFi迟迟不能破局,是源于高铁部署的4G网络覆盖在高速行驶下的信号接收体验与能力难以让人满意,高速出行卡顿、长时间缓冲等情况在所难免,信号状况颇为鸡肋。但5G的难题同样存在,比如说与4G通信设备相比,5G通信设备的耗电量大约是4G设备的8到10倍以上。这需要对铁路既有箱变和电力电缆进行改造,成本与实现难度颇大,它是制约运营商实现高铁5G覆盖的关键难题之一。当然,这需要看如何实现5G与WiFi的融合互补了。
由于5G频段较高、单基站覆盖范围较小,对大型楼宇、高铁、矿山等相对封闭场景,5G基站很难进行无缝覆盖,但WiFi将 会是5G的最好补充,两者的融合开启了一个更好的时代。
(有删改)
18.下列对文中5G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铁WiFi系统与5G技术的融合方案,利用了边缘计算、网络切片、虚拟化等关键技术,车载5G设备也将完成测试工作。 
B.5G使用的毫米波技术可以使信号的能量更为集中,避免了WiFi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带来的某些问题。 
C.5G的发展同样存在难题,通信设备耗电量大,设施改造的成本与实现难度大。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D.5G使用了全新的技术、基站和网络架构,但5G基站对相对封闭场景进行无缝覆盖还是不太容易。 
19.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众对高铁WiFi的呼声较为迫切,但高铁WiFi问题一直困扰业界,随着5G时代到来,这一问题或许会得到解决。
B.复兴号的通信运用了与国外相近的技术,即通过4G与卫星WiFi相结合的方式来建立,但复兴号WiFi速率仍然不够稳定。
C.不少高铁一般会采用LTE或4G技术为其提供WiFi信号,已经可以提供免费上网服务, 运营效果令人勉强满意。 
D.中国移动已经建立的5G基站和塔台群,可以随时轻松地传输大量数据,目前高铁车顶天线支持的几个频段,已满足5G网络接入需求。
20.从文中看,高铁WiFi与5G的融合,能带来哪些进步?(6分)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沟通,是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沟通,通联彼此,消融隔阂,合作共赢……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
语  文Ⅱ(附加题)
一、名著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22.下列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里也有很多风雅之事,比如那个著名的“海棠诗社”,在诗社成员中李纨年纪最大,所以大家推举她担任裁判。
B.《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中暗示了妙玉的悲惨命运。
C.《红楼梦》中,“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于林黛玉之口;“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于凤姐之口。
D.(红楼梦》“玫瑰露失窃”一事中,平儿没有将偷窃者彩云送交凤姐发落,而是自已承担“罪名”,这体现了平儿心地的善良。
E. 《红楼梦》第九回中,为了尽早和秦钟相聚,贾宝玉择定了上学的日子,薛宝钗劝贾宝玉念书,“不然就潦倒一辈子”。
23.下列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索是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里偶然捡到了一个绣春囊。邢夫人认为这是打击王夫人、王熙风的一个良机,于是派亲信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封了送到王夫人那里,引发了种种矛盾冲突。
B.夏金桂把薛蟠撵了出去以后,只剩下宝蟾和她住在一起。一天酒后,夏金桂和宝蟾斗嘴,又哭又闹,竟厮打起来。薛姨妈忍禁不住,说了几句训斥的话,没想到夏金桂不仅还嘴顶撞,还把宝钗拉在里头浑说,薛姨妈被气病。
C.宝玉和贾兰参加科举考试,宝玉告别时说的话句句像在绝别。宝钗听得呆了,却又不敢认真。科考出场后,宝玉就不见了。后来报信的说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宝钗与李纨听后,不胜欣喜。
D.黛玉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而错疑宝玉,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添误会。黛玉气得伤感起来,哭了半夜。次日,适逢芒种节,祭花神,又勾起伤春愁思,独自一人来到幽僻处的花冢葬花,作《葬花吟》。
E.贾宝玉成亲后疯傻加重,宝钗深知宝玉之病实因黛玉而起,失玉次之。于是和袭人商量之后告诉宝玉林黛玉已经病死的消息,好让宝玉一痛决绝,神魂归一。
24.下列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妙玉认为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所以她自称“槛内之人”。
B.贾赦将迎春许给孙家,贾母不十分称意,只说 “知道了” ;贾政深恶孙家,劝谏过两次,贾赦不听;宝玉见邢夫人将迎春接出大观园,越发扫了兴。
C.尤三姐对贾珍、贾琏的嬉笑怒骂,断簪明誓,自刎明志,这些行为表现了她的刚烈性格。她的自刎,同时还体现了其人格的尊严,暴露了贾府的罪恶。
D.第六回中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因为她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
E.林黛玉表面上吟咏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五位古代美女,实际上是借此悲叹自己的命运。宝钗为这五首诗命名《五美吟》,宝玉也赞五首诗 “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
25.下列对《呐喊》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鲁迅先生把旧中国比作 “铁屋子” ,把反动统治者比作 “熟睡的人们” ,把用宣传的力量使较为明白的一些人认识到处境的险恶比作 “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 。
B.《端午节》中方玄绰“五四”以后见到了种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迷惘不解,于是觉得人一旦地位发生了变化,也就“差不多”了,这渐渐地成为他的处事哲学。
C.在《明天》中,鲁迅多次把单四嫂子称为 “粗笨”的女人,意在表达:在辛亥革命这个狂风大沙的时代,唯有“粗笨”,才能生存下来,才能从荒漠中突围而出,找到新的道路。
D.《孔乙己》以辛辣着笔,以一种冷峻式的笔调,将社会和人心的冷酷薄情,表现得异常深切。虽然本文的呐喊声气最弱,但作者的内心隐痛却是表现得最饱满。
E.《社戏》描写了淳厚的民风,演社戏看社戏的习俗风情都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双喜热情、机灵、直率;阿发无私、能干;六一公公纯朴、大度。
26.下列对《呐喊》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呐喊》揭示“病态的”封建社会制度和封建文化,例如《故乡》揭露了封建传统观念、生活习惯对人的支配,《风波》揭露了封建等级观念对人的控制和扭曲。
B.《药》中的茶客们是一帮游手好闲、麻木不仁而又空虚的小市民。他们对统治者恐惧、讨好,低声下气;对革命者不理解、不同情,甚至仇视。他们是封建秩序自觉的维护者,又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
C.鲁迅在《呐喊》中塑造了杨二嫂、单四嫂子、卫老婆子这样一群妇女,她们在生活的挤压下变得灵魂暗淡、心灵扭曲,通过她们我们看到了当时世界的冰冷,人与人之间道德的缺失。
D.《故乡》通过一次回故乡的经历,描绘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落后、日益贫困的社会现实,深刻揭示了农村危机背后的社会危机。
E.《呐喊》中《一件小事》、《鸭的喜剧》、《兔和猫》的风格、题材和集子中其它小说有差别,但共同表达对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的呼唤。
二、名著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27.《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中黛玉为什么要选择在黄昏时候去探望宝玉,而且还是悄悄的来悄悄的走?这表现出黛玉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28.《红楼梦》中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正合着前日所看《南华经》上,‘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因此越想越无趣。”此处宝玉“越发无趣”的起因是什么,此后他又如何自我排解这份心情?(4分)
29.《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凤姐力拙失人心”中,贾母去世,凤姐仍总理丧事,遭鸳鸯“我看这两天连一点头脑都没有”指责,贾母葬礼遭遇了怎样的困难?产生困难的原因是什么?(4分)
30.阿 Q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但在现实中,他曾先后两次在无意间让赵太爷为他破了例——晚上点起了灯。赵老太爷的两次破例,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上一个『陕西省黄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