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预览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迁谪/牵挂 商贾/辜负 赠送/铮铮然 B. 漂沦/腈纶 憔悴/渔樵 英俊/九江郡 C. 衣裳/霓裳 幽咽/呜咽 行伍/琵琶行 D. 船舷/管弦 真谛/啼血 鱼虾/虾蟆陵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A项,分别读qiān/qiān,gǔ/gū,zèng/zhēng;B项,分别读lún/lún,qiáo/qiáo,jùn/jùn;C项,分别读shɑng/cháng,yè/yè,háng/xíng;D项,分别读xián/xián,dì/tí,xiā/há。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枫叶狄花 添酒回灯 转轴拨弦 低眉信手 B. 轻拢慢捻 间关莺语 凝决不通 银瓶乍破 C. 整顿衣裳 秋月春风 暮去朝来 呕哑嘲哳 D. 忧愁暗恨 年长色衰 飘沦憔悴 恬然自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题中A项,狄—荻;B项,决—绝;D项,忧—幽,飘—漂。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使快弹数曲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B. ②千呼万唤始出来 ②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C. ①轻拢慢捻抹复挑 ②商人重利轻别离 D. ①满座重闻皆掩泣 ②座中泣下谁最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始”都是副词,才。A项,“数”,①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②名词,数量。C项,“轻”,①形容词,轻轻地;②动词,轻视。D项,“泣”,①动词,哭泣;②名词,眼泪。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4、下列加横线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明年秋 ②今漂沦憔悴 ③因为长句 ④似诉平生不得志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⑥暮去朝来颜色故 ⑦老大嫁作商人妇 ⑧凄凄不似向前声 ⑨门前冷落鞍马稀 ⑩整顿衣裳起敛容 A. ①⑤⑧ B. ⑦⑨⑩ C. ③④⑥ D. ②④⑨ 【答案】D 【解析】①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 年。③古: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⑤古:忽然爆发出;今:冲出去;超过一般;鼓出来。⑥古:容貌;今: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⑦古:年纪大了;今:排行第一的 人。⑧古:以前;今:走向前方。⑩古:整理;今: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的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A. 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 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 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的情景。 D. 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手法的把握和效果的分析。A项,“衬托音乐前奏昂扬”说法不当。B项,“反衬音乐前奏成功”说法不当 。D项,“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说法不当。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语言通俗明白,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B. 唐有乐府诗,是按照汉乐府的旧题来写新事的;又有新乐府诗,是不合乐的,是叙事诗,按照所叙事件来定题目,不是仅有乐府的旧题。 C. 《琵琶行》有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两条结构线索,暗线是琵琶女的演奏和自诉身世,明线是诗人的感受,两条线索的交汇,是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同感情体验。 D. 《琵琶行》用反衬手法来表现琵琶女的“凄凉”,用昔日的年轻貌美衬托现在的年长色衰,用昔日的门庭若市衬托现在的独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衬托如今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托孤寂伤感的情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C项,明暗线索表述错误。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汗牛充栋 蔚为大观 酣畅淋漓 大气磅礴 B. 浩如烟海 蔚然成风 淋漓尽致 大气磅礴 C. 汗牛充栋 蔚然成风 酣畅淋漓 气贯长虹 D. 浩如烟海 蔚为大观 淋漓尽致 气贯长虹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空:“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文中用来形容“诗文”,用“浩如烟海”恰当 。第二空:“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蔚为大观”指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文中强调“电子琴、小提琴、钢琴音乐班”在当时很盛行,用“蔚然成风”恰当。第三空:“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酣畅淋漓”形容文章等笔意流畅,表达充分透彻。文中强调将情绪流转彻底地呈现出来,用“淋漓尽致”恰当。第四空:“大气磅礴”形容气势盛大;“气贯长虹”指气势磅礴,像是要贯通天空的长虹一样,形容正气旺盛,精神崇高。“气贯长虹”一般用来形容气概、精神等,文中用来形容琵琶曲节奏的气势,用“大气磅礴”恰当。故选B。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西洋乐自有其风韵,但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也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 B. 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也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但西洋乐自有其风韵 C. 西洋乐自有其风韵,但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也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 D. 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也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但西洋乐自有其风韵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括号前的内容提到“西洋乐器以其高雅别致的气质,引领一时风尚”,括号后的内容主要讲中国民乐,从前后衔接的角度看,括号内补写的语句,前应提“西洋乐”,后应接“中国民乐”,据此可排除B、D两项。“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与“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之间存在由浅入深的层递关系,顺序不能颠倒,故选A。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乐曲的欣赏,也是一种人心的反思,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 B.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人心的反思,也是一种乐曲的欣赏,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 C.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也是一种乐曲的欣赏,人心的反思。 D.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乐曲的欣赏,也是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一种人心的反思。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乐曲不能“观赏”,可将“观赏”改为“欣赏”;二是语序不当,“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应是“不仅是乐曲的欣赏,也是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一种人心的反思”。故选D 。
10、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的“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明月”照应了题目中的“夜”。 B. 次句写弹筝。连用两个“自”字,写出了女子全神贯注于筝乐的神态,也表现了她的处境孤单。 C. 三、四两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含蓄蕴藉,给人以遐想。 D. 这首诗在写景上与《琵琶行》相似,都写到了月亮,采用了“以哀景写哀情”的正衬手法,借景物传达情思。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认真研读诗歌内容,仔细比对诗歌内容和选项内容的差异。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 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D,“以哀景写哀情’的正衬手法”错,本诗中的“月”交代了时间,并不是以哀景写哀情。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