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各地2020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浙江省各地2020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之文学类文本阅读(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文学类文本阅读“超级全能生”2020高考浙江省9月联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钓梦人(节选)严敬①春天来了,白水塘畔的三角梅早早就把花开上了,一簇簇凝固的火焰,忧若梦境。我们的新家就安在这里。②要说白水塘,真的,它曾经名副其实,不但有水,水里居住着鱼,还有荷塘,生长着许多荷叶。荷塘虽然不大,
试题预览
文学类文本阅读
“超级全能生”2020高考浙江省9月联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钓梦人(节选)
严敬
①春天来了,白水塘畔的三角梅早早就把花开上了,一簇簇凝固的火焰,忧若梦境。我们的新家就安在这里。
②要说白水塘,真的,它曾经名副其实,不但有水,水里居住着鱼,还有荷塘,生长着许多荷叶。荷塘虽然不大,十多亩的样子,但钻到里面,被荷叶簇拥,也会产生辽阔无穷的感觉。到了夏天,荷叶匀肩搭背,填补了彼此之间的缝隙,几乎覆盖了整个荷塘。白色的水鸟时时盘旋在池塘的上空,等相中了满意的地方,便一头扎下去,没入荷叶里面,得意地鸣叫。接着,荷叶们纷纷想开心了事,荷花开了,水红色,星星点点,点缀在一片碧绿之中。风吹过荷叶,荷叶一面的裙边便朝另一面翻卷,露出比叶面浅许多的底面,折叠成一个半圆。风如果不停的话,荷叶就始终保持着这种折叠的样子。可是,闷热的午后,风忽然停了,荷叶也仍然是那种半卷的形状,像一个人,将手臂高举起来,再也没有放下来。喧嚣的荷塘变得寂静,荷叶似乎瞬间沉睡。荷塘里的鱼儿喜欢这个时候浮到水面,一边纳凉,一边吮吸荷叶的清香。这是昔日的白水塘。后来,房产开发商开始填埋荷塘。荷塘渐渐缩小,慢慢消逝。
③冬天,荷塘尚有一角未填.剩下一捧清水和数株枯荷。每天都有两三人到荷塘垂钓。他们在塘边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挂饵、抛丝、提竿,样样做得一丝不苟。我和雯雯远远地看着他们,雯雯的笔下,除了花鸟虫鱼外,又有了这些垂钓者的身影。
④天气骤冷.飘起霏霏细雨。这种恶劣气候足以摧毁任何垂钓者的信心。但仍有一个穿雨衣的人到荷塘来垂钓。他是一个极其投入的垂钓者,伫立在荷塘畔,半天纹丝不动。他全神贯注,眼晴一刻也不离浮标。有时,他会举着钓竿,朝左或者朝右移动数步,换一个钓窝。先前,许多人时剩存的荷塘里面是否有鱼表示怀疑,但这个雨中垂钓者告诉人们,没有被填完的荷塘的确有鱼。这些鱼大概有三种结局:一、吞下垂钓者的诱饵,成为垂钓者的收获;二、拒绝垂钓者的钓饵,忍饥挨饿,最后俄死;三、等待推土机的活理,鱼的结局只有死路一条。
⑤这个垂钓者有顽强的毅力,风雨无阻,身影每天都出现在荷塘啤。他背对着房舍。他的背影很像一个石块。在雯雯的画里,他真的成了一块沉默、冰冷的石头。很久都不见他提一下鱼竿。风悄悄地擦过他的脊背。有时我们甚至认为,他可能不是一个真正的垂钓者,他只是一个悠闲散漫的人,多余的时间没有办法打发掉,于是,索性来到荷塘,陪伴那些鱼。
⑥有一天,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天忽然放晴了。好天气一下子给荷塘招来了几个垂钓者,
一、二、三•••••一共七个垂钓者。他们个个站得笔直,眼睛紧盯浮标,生怕鱼儿咬钩而错失良机。鱼儿早就俄坏了,他们快速地寻找食物,悬挂的鱼饵终于可以尽到职责。
⑦荷塘的水源本来早已枯竭,荷塘见底将是不久的事情。但一场大雨改变了这种情形,雨水一下子聚满了这个荷塘。新鲜而陌生的水流,带来了大路上的泥尘,带来了岸上的青草,带来了植物的种子,还带来了许多溺水的昆虫。这片小荷塘忽然变得令人向往和迷恋。雨水本来给困住这儿的鱼带来了逃生的机会。但是,它们太真欢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生水。以致产生错觉,以为荷塘依然是它们往日的家。
⑧但这不表明,荷塘里的鱼从此可以过上太平日子。食物总有吃完的一天.而人的耐心又非常可怕,他今天一无所获,明天他照旧守在荷塘边,即使第二天他空手而归,但他还是会寄望于第三天。鱼很难斗过人,它的耐性没有人的好。鱼吃完荷塘的食物后,饥俄开始折磨它。垂钓者的美味天天悬浮在它的眼前,更是时它的折磨。鱼最终会去吞食钓饵。鱼被提出水面后,新鲜的身子,闪着银光,像一枚奇异的果实悬挂于空中。
⑨鱼继续和人比试着耐心。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制胜的法宝就是耐心,荷塘边只剩下一个垂钓者,他天天来荷塘一来就不慌不忙地做窝、系线、抛丝,然后像生了根似的蹲在塘边。有时候,他会打个叱。天气好的时候,他说不定还会就着塘边的细草,睡上一会儿。
⑩雯雯越来越沉迷读书,她笃信知识就是打开世界的钥匙,想象可以克服任何困难。雯雯说。那人来垂钓,就是为了做梦,他梦见了荷塘和塘里的鱼,以前,荷塘里长有茂盛的荷叶,塘水清凉。一群鱼生活在里面,这种生活本来很好,可是忽然有人开始填埋荷塘。荷塘越来越小,眼见得鱼儿们要被活理于泥土之中。雯雯说,她在一本书上看到过,那人终日做梦,梦成了他的牢笼也囚禁了塘里的鱼。
⑪我问雯雯:“书里没说怎样解救鱼儿吗?”
⑫雯雯说:“说了。等那人梦醒。如果他梦不醒,鱼儿们就逃不掉活理的命运。”
⑬我和雯雯看到,男人天天垂钓,无论他睡没睡,他都是一个梦境。他手中握着鱼竿丝线垂入水中。现在鱼儿们也知道了囚禁它们的是日日到塘边垂钓的这个男人,是这个男人的梦,只要摇醒这个男人,它们就可以逃出他的梦境,逃脱被活理的厄运。
⑭鱼群中一条条鱼拼命地咬钩,还街着钓钩拉直丝线,企图牵动男人,好叫他醒来。但鱼的力气太小了,不仅没有弄醒男人。反而使男人睡得更沉。男人开始是坐着睡的,后来索性倒下身来.在岸边的草地上呼呼大睡。鱼儿们非常绝望,照这样下去,他们无法脱离男人的梦境。
⑮我问雯雯:“书上没有说有别的办法可以救出鱼儿们吗?”
⑯雯雯说:“爸爸,有,我想一定有,我正在寻找。”
(节选自《钓梦人》,有删改)
10.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语言特点。(4分)
                                                                              
11.结合选文,概括雯雯的形象特点。(4分)
                                                                              
12.分析选文的叙述特征。(6分)
                                                                              
13.标题“钓梦人”有什么含义?它有什么作用?(6分)
                                                                              
10.①描写多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写出了荷塘生机勃勃的景象。②描写荷叶注重细节描写,多用特写。③多用短句,语言自然流畅。④结尾部分运用说明性语言,内容上与前文形成对照,体现了对白水塘终将消逝的忧思。(每点1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需要注意语句使用的艺术手法及词、句式的特点,适当联系具体内容,体味其中表达的情感。语段中的水鸟得意、荷叶的裙边、荷叶沉睡等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荷塘的生机,而这些情节也多是一些细节描写,句式不长,比较简朴自然。此外,结尾也有平铺直叙的说明,与上文的生动描述形成对照,暗暗流露出叙述者对白水塘终将消逝的忧思。
11.①善于绘画,具有绘画天赋,并善于观察生活,具有严谨认真的生活态度。②沉迷读书,笃信知识,天真单纯。③努力寻求解救陷于困境的鱼儿,正直善良。④坚信能找到解救鱼儿的方法,热情执着。(每点1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根据雯雯的笔下既有花草虫鱼还有垂钓者,且那些垂钓者的状态在雯雯的画里表现得比较贴切,可得出第①点;根据第⑩段,可得出第②点;从雯雯与“我”商讨如何救那些鱼儿,且坚信一定有办法,可得出第③④点。
12.①运用第一人称,使得故事显得真实可信。②通过一个父亲的视角,呈现成人和孩子对某一社会现象的不同反应,丰富了文章的意蕴。③以白水塘鱼儿生存境遇的变化为线索,使得整个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跌宕起伏。④场景描写虚实结合,增添了文章的童话色彩。(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叙述技巧的能力。解答该类题一般可以从叙述人称、叙述顺序、叙述视角、叙述技法、语言特点等角度切入,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具体特征。从本文来看,“我”是叙述者、参与者,使文章读起来真实、亲切、自然,如话家常;从叙述角度来看,从“我”这个父亲的视角,呈现成人与孩子的不同,意蕴丰厚;再从情节和场景来看,略有波折、虚实结合,如梦似真。
13.含义:①指的是在白水塘边的垂钓者,表现了现代人欲望物化带来的生存困境与迷思。②指的是雯雯这样的对生活葆有童心和理想色彩的孩子,代表了现代人的成长与努力方向,拓展了文章意蕴。(2分,答出一点即可)
作用:①作为行文线索,贯串全文。②具有象征意味,反思在都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之间如何进退取舍,“梦”既是人与自然遭遇的困境,也是人与自然相处的理想之境,因而“钓梦人”既是困境的制造者,也是困境的超越者,寓意深远。(共4分,每点2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鉴赏文章标题,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要注意结合主要人物进行作答。
金丽衢十二校第一次联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泥火盆儿
张金凤
“江山千里雪••••••炉火一点红。”展望北方的苍茫原野,这开阔而温馨的诗句迎面而来。入诗的一定是带着婉约气质的红泥小火炉吧,我童年那一盆红彤彤的炉火,似雪中红梅闪耀光芒,照亮了我的冬日情怀。我记忆中的火炉不是那种婉约的小火炉,而是朴素简约的泥火盆儿,它的温暖是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
小时候的北方冬天似乎格外冷,大雪囤着一座座村庄,整个长冬都不肯化去。晌午,阳光强烈,屋里生火作饭提升些温度,屋瓦上才变得柔和些,有滴滴答答的屋檐水垂落下来。日头稍稍偏西,屋檐下就又挂上了长长的冰棱。这时候,祖父掖了掖宽大的棉袄,用一根带子从腰勒紧,推开风门。他手端一个大泥盆,那就是泥火盆儿,是乡下人冬天里的室内取暖宝物。祖父给泥火盆儿装了些碎草,上面盖上碎的苞米骨头,点燃。碎草抽抽噎噎地燃烧,一股青烟被北风扭得四下流窜,祖父不急不躁,好像任由顽皮的孩子尽情打闹。他在旁边缓慢地吸着一烟锅旱烟,等烟吸透了,火盆儿也不再冒青烟,一盆火红的炭骨冒着短小的火苗活力四射。祖父粗糙的大手小心端起暖烘烘的火盆,笑吟吟地回屋。
乡村取暖方式大都是通过烧火做饭、烧热大炕,“辐射”得屋里暖和,这就叫“暖屋热炕”。但四九天气,还是到了寒气逼人的时候,还得请泥火盆儿出场。每一餐的灶火,总要剩些热炭,从热灶膛里拣几块红通通的木炭置于火盆儿内,端到屋子里,屋里顿时就腾起一股暖流。热腾腾的炭火在火盆儿里跳跃,老人在炭火的上方烤烤手,说,暖和。泥做的火盆儿,不管盆内的炭火多热,火盆儿也是敢搬动的。有时候,一个火盆儿在炭根熊熊燃烧不断释放热量的时候,被搬来搬去,给几间卧室驱赶寒气。
清晨,小孩子懒被窝,大人在早早生起的泥火盆儿上烤烤棉袄再给孩子穿上。在大炕上绣花、扎鞋垫的大姑娘,一根绣花针拿久了,寒气就聚在手上,手僵了做不了活,双手拢在火盆边儿烤烤搓搓,绣出的花就都更灵性了。外出的人回家来,也许顶着一头的雪花,拿笤帚扫扫一身的雪粒子,坐在暖融融的火盆儿前,无比感慨,或许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冬天,在火盆儿边,多少英雄变得儿女情长,被这一小盆红通通的炭火拴住了出去闯荡的脚步;多少游子又在日思夜念老家炕头上泥火盆儿那冒着蓝火苗的温馨。冬日,家里来客串门,最热情的招呼就是拉到火盆边说,来,烤烤火!围着火盆儿拉呱着日子,闲话着岁月,一天天地向年关迈进,向春天的盼头挪动。火盆的微红,映着庄户人一脸的安详和知足。
泥火盆儿,唱着温暖使者的主角,还客串着美食的源地。一把黄豆,一撮苞米粒,几个花生,祖父就变戏法一样把它们变成香喷喷的美食。瘦小的苞米粒埋进去,过一会它就蹦跳着出来,变成一个爆米花。祖父一边欣喜地用拨火的钎子挑出爆米花,一边说:“看看,女大十八变,小丫头转眼长成大姑娘了。”有时候,祖父悄悄把地瓜埋进深灰里,慢慢地热。闻到香甜的味儿,小孩子馋猫一样到处找,直到那冒着油,滋滋响的地瓜被祖父从深灰里掏出来,小孩才恍然。于是下一次,小孩子趁大人送客去了,学着大人的样子,将地瓜悄悄埋在明火里就上街玩耍了。等到家人闻到焦糊的气味,那红皮地瓜已经变成个碳灰锥。最温馨的是祖父烤着火盆儿喝酒,他把那黑色的小烫酒壶倒上半壶白酒,将酒壶根部埋进炭灰里,伸手从挂在屋脊挂钩子上摘下小小的腊条提篮,拿出几条小干鱼。祖父用铁筷子夹着干鱼在火盆儿上烤,鲜味首先惊醒了炕头小猫,哇哇叫着,围着祖父转,还用头去蹭祖父。祖父找过猫食碟子,将鱼头、鱼鳞和杂刺、肚腹之物分享给猫。有一只莽撞的野猫,直眉瞪眼“蹭”地从窗口的猫道冲进来,见屋里有人又仓皇逃窜了。祖母将猫道那里竖起本厚厚的书,嘱咐祖父,小心外来的猫馋极了撞破窗户纸。祖父呷了口酒,啧啧着,干鱼肉放嘴里品咂着,慢悠悠地说,撞破了再封。
泥火盆儿前的时光是温馨的,听北风敲窗,几片干树叶在窗外飒飒轻响;看雪花飘飞,给院中的草垛披上斗篷。守着泥火盆儿的炕头上,绵绵是祖母那些久远的故事和传说。火盆前的祖母戴着老花镜慢悠悠地在绣一副鞋垫,或者补几双袜子,或者就那么比划几片布片,拼接成她需要的枕头套、小肚兜。故事像手中的线一样绵绵不断。冬天日短,不觉中日影就从窗户棂上没尽了,火盆儿里的火也暗淡下去,小孩子打一个长长的哈欠,灶屋里响动锅碗瓢盆的序曲。祖父就着火盆儿里微微露红的炭苗点燃了烟袋锅,烟雾缭绕里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恬静安详。
有时候,火盆儿边像一幅静物写画,永恒定格在我的记忆里;祖父背倚着炕头上高高的被卷闭着眼睛,他是在打瞌睡还是在想久远的往事?火盆边小弟睡得小脸红彤彤,拨浪鼓在枕头边寂寞着。祖母双手插在宽大的衣袖里,眼睛似乎在看向窗台上阿姐的算盘。猫儿从静物里走出,它先是在火盆边伸伸懒腰,扭扭捏捏地走到窗户边,透过封窗纸上的小玻璃片,看窗台上的麻雀。看着看着它就抬起前爪,要去挠那梳理羽毛的雀儿,一爪子挠过去,碰上了硬邦邦的玻璃。祖父惊醒,把猫儿引过来,抱在怀里。祖母轻拍窗棂赶走了麻雀。此刻,火盆儿里也许只剩下些热炭灰,堂屋里,锅碗瓢盆又响动起来,风箱慢悠悠响起,炕头热起来。火盆的暖又被炕头的热续接下来。
(本文有删改)
10.简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4分)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2.分析“祖父”这一人物形象。(6分)
13.本文为什么以“泥火盆儿”为题?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10.①诗句开篇,引人入胜,增加文化内涵。(1分)
②点出话题“泥火盆儿”,照应题目,引出下文。(2分)
③表明情感,泥火盆儿“ 照亮了我 的 冬日 情 怀 ”,“它 的 温 暖 是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1分)
11. ①运用动作描写,“戴上老花镜”“慢悠悠地绣”“补”“比画”“拼接”等动作描写,真实刻画出祖母勤劳的形象。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祖母给孩子们讲的故事比作手中绵绵不断的线,写出了泥火盆儿前温馨的天伦之乐,以及家的温暖安详。(每点2分,共4分)
12. ①慈祥,疼爱孩子。在点燃泥火盆儿之后,祖父会端起火盆儿笑吟吟地回屋,祖父还会经常利用泥火盆儿为孩子们烤美食。
②容易满足。烤美食时的欣喜,温酒烤鱼时的动作,呷酒品鱼时的动作,点燃烟袋锅时的恬静安详等都表明了祖父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
③幽默风趣。把苞米粒变成爆米花说成是“女大十八变,小丫头转眼长成大姑娘”。
④富有爱心。把鱼分享给猫,不介意野猫因馋嘴而撞破窗户纸。(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3. ①以“泥火盆儿”为题,奠定了本文温暖、怀旧的情感基调。
②“泥火盆儿”是全文的线索,文章以此为中心组织材料。
③“泥火盆儿”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点,它汇聚了亲情以及家的温馨、温暖,表现了庄户人的安详、知足。(每点2分,共6分)
绍兴第一中学等五校联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露天教室李汉荣
记得那是秋天,我刚上小学一年级。
我们坐的那个教室,低矮,潮湿,光线昏暗。窗玻璃碎了,就用报纸糊上,好像舍不得用白纸糊。学校太穷了,但我们不怨学校,因为同学们都是农家子弟,都穷。学校再穷也有这么大的教室,我们家里可没有这么大的房子。
但是,几十个小孩子挤在教室里,又闷又暗,这可比不上家里那么自在、随便。我和同桌喜娃都感觉上学不好玩了。
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姓王,别的老师叫他岳仁老师,他好像是忍不住了。那天上语文课,王老师扶扶眼睛,擦擦脸上的汗,说,同学们,闷不闷呢?
大家齐声说:闷。热不热呢?热。暗不暗呢?暗。怎么办呢?教室默然。
王老师看看大家,说,我有一个想法,校长也同意。我上语文课的时候,如果天不下雨,就到野外去上。这一段主要是识字,许多字在大自然里都能找到,我们的祖先就是在大自然里受到启发,发明了这些字,那么,我们也可以在大自然里体会先人们造字的艺术。同时,野外敞亮,空气好,对大家身体有好处。你们愿意吗?愿意!
于是,刚刚“圈养”起来的这批乡下孩子,就有了“放生”的机会。
那个露天教室距离学校约有三百米,是一块比较平坦的坡地,四望皆山,中间是一小块平原,一条小河朗诵着一组费解然而好听的句子蜿蜒北去。
我们坐在草地上,抬头看天,天好像也在低下头,面对面的看着我们。这时我们已有一点点“文化” 了。忽然在没有文化的天底下、野坡上学文化,一切都变得陌生、神秘起来。
我们把目光从天上收回来,哪个字是“山”?同学们都认识了“山”,老师说,是啊,我们的四面八方到处都写着山,这就是象形字,模拟自然物象发明的字。发明这个字的古人,说不定与我们一样,也是个山里人。
再看“水”,随着老师的提示,我们的目光都投向了前面的那条小河。是的,我们看见了水,认识了水。水,从河里流进书里,又流进我们的记忆里。
最有意思的是这几节课。那天早上第一节是语文课,我们早早就来到坡地。
当我们打开课本,天空也哗啦一下子打开课本。蓝莹莹的黑板上,写着亮灿灿的一个“日”字。而离开“日”字不远,蓝黑板上还隐隐约约写着一个“月”字。
这白昼的月亮,夜晚的字迹还没有从黑板上擦去。
老师兴奋地望着我们,望着天空。他几乎是手舞足蹈领着我们齐声读起来。
我们都离开课本,望着天上的旭日和残月,此时的我们,使用的是多么大的课本啊。太阳渐渐靠近了月亮。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看,天上的板书,那是一个什么字? 坡地上响彻着童声:明,光明的明,明天的明,明白的明。
就这么我们认识了日,认识了月,认识了明。那个蓝莹莹的黑板,就写着这三个字。三个字,再过一万年都在记忆里刻着。
还有一次,老师教我们读写“人”字。一撇一捺,很好写。但做人可不容易啊。同学们,我们一生一世都要写好这个人,做好这个人啊。
正在这时,一个农民扛着一根扁担从坡地不远的玉米地边走过。老师让我们注意,看前面,一个字走过来了,大家快认啊。
那不是一个“人”字吗?是的,那个人的肩上多了个什么?一根扁担。是的,也是多了一横,这个人字就变成“大”字了。
老师继续说,这就是说,劳动使人变大了,或者说,大人们总是很辛苦地劳动。我看那个人,似乎很熟悉,仔细读了一会儿,才知道,他就是我父亲。
父亲始终不知道,多年前他是我们的一个象形字,他被很多孩子写进了记忆的黑板上。
老师接着说,是的,人的肩上扛根扁担就成了大字,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劳动使人变得伟大了,但能不能说,人就是最大的东西呢?
我们回答不上来。
老师指着远处渐渐变小了的人字(我们的象形字,就是我的父亲),说,这位叔叔,也就是这个“人”字,因为劳动(那多出的一横,那根扁担)是“大”了,你们再往高处移动一点点,是个更大的东西,你们看见那是什么?
老师指着我渐渐变小的父亲,那个移动的大字和大字上方,领着我们齐声读出一个字:天,天空的天, 天亮的天,天天向上的天。
在坡地,在露天教室里,我们只上了不到十节课,这位王老师就被调到别处了,我们也就结束了这段快乐有趣的日子,重新回到低矮、潮湿、昏暗的教室。由“放生”回到“圈养”,回到小小的课本里。
这些年,已是中年的我,常常回想往事,把日历一天天倒着往回翻。翻着翻着,就翻到了童年的那些日子。
我也曾访问过我当年的中学小学,令我伤感的是当年的教室都拆了,校址也搬迁了,竟然找不到往日的一石一瓦。那多梦的年华,全都深埋进岁月的厚土里了。
去年,我回到故乡,找到了当年那个露天教室,那个平缓的山坡,这不起眼的地方,却是我心中的名胜古迹。
它还保持着当年的样子,平缓,略微倾斜。王老师当年讲课的位置,稍高一些,在这样的角度面对他的学生,面对我们身边摊开的无限延展的课本,他可能找到了一种奇妙而宽阔的美感。现在想来,王老师虽只是个小学教师,但是他是深有教养、别有胸襟的人。从今天的眼光看,他也是个另类,是高品位的另类。我深深的想念着王老师,岳仁老师。
坡地四周有许多树,柏树,松树,槐树,香椿树,青冈树,是个杂木林。我坐在被树木的绿荫和香气笼罩的坡地上,闭起眼睛,让时光倒流,流到那露天的童年,流到那鸟飞草香的童年,流到那写满象形字的童年。
山还在那里写着山,水还在那里写着水,云还在写云,雾还在写雾,田还在写田,苗还在写苗,虫还在写虫,羊还在写着、念着自己:羊羊羊。
我用手掬起一捧土,贴近耳朵,我听到一片童声,由远而近。
我伏下身子,注视一丛苜蓿花,那细微的香气向我心里吹送,与我身体里藏得很深的那些香气汇合了。我被这单纯的香浓缩成一个简单的思想,一个简单的字。我知道,这丛苜蓿花认识我,多年前,它就望着我笑,笑着笑着就凋零了。它把那段记忆藏在泥土里,年年都要捧出来复习一次,然后又珍藏起来。
到黄昏,我仍然坐在坡地上,一一辨认着写在高天厚地、刻在青山流水上的无数象形字,直到银河哗啦啦打开。抬起头,我看见宇宙的大书如此浩瀚,多少深奥的文字我们都不认识。我忽然意识到:我们人类懂得什么呢?顶多只是认识了几个常用字。在时间的滔滔辞源、空间的滚滚辞海面前,我们,只是牙牙学语的顽童。
是的,再豪华的殿堂,再排场的教室,都会被时间拆掉、被岁月夷平。但是,有一种教室永远坚固, 永远存在。
10.结合全文,概括王老师的教学特点。(3 分)
11.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 分)
12.文章结尾说:“有一种教室永远坚固,永远存在。”对此,你怎么理解?(5 分)
13.联系全文,谈谈为何以“露天教室”为题。(6 分)
 
浙江Z20联盟第一次联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四季平安 
杨帮立
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
一场雪封实了白露河两岸。白露河在这儿打了一个大深弯,河堤似鸟儿的双翼,大娘住在东边 的翼尖上。现在,在大娘的眼里,这鸟儿是一只巨大的白天鹅,在白茫茫的天地间煽动着翅膀。
小杨是她的帮扶责任人。他初来的时候,老太太生病躺在床上,一只干瘦炸毛的猫,在窗台上 饿得有气无力地叫着。搂柴生火、舀水做饭,土灶被他烧得红红火火。这孩子说他家住在这白露河 上边十几里的内河湾,爹妈都在家里种着地。大娘喝完稀粥,问起南河湾一个远门亲威,小杨还真 认得。
小杨说,大娘啊,现在政策好啊,没自来水,政府给你接,有病了,政府给你治,没钱花了, 政府有低保,你这种情况,明个给你申请个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我都知道,我老了,不能干了, 让我上敬老院,我舍不得这鸡鸭猫狗小菜园老果树,我身边少的是人啊。不是有我吗,明天啊我陪 大娘去县城看病去。临走时,小杨要和大娘合个影,大娘死活不依脸朝床里,怎么劝都不扭过来。 大娘说,回去问问你爹妈,咱这白露河边可是有规矩的,像我这样不阴不阳的人,是不兴跟人照相
 的,会吸别人阳寿的。小杨说,我年轻力壮的,我不怕你吸我阳寿。你是好人,我更不能跟你照相。 小杨被逼得没办法,才说,单位有要求,不跟你合个影,传工作群里,会挨批评的。大娘这才下了 床,洗洗脸,把花白的头发往耳根捋了捋,坐下来。小杨站在她后面,把手机伸到前面,说大娘的 气色好着呢,大娘笑了,小杨笑了。
从县医院回来,用大娘自己的话说,前一阵子是自己吓自己,本没得什么该死的病,还没到阎 王爷收她的时候,腿弯也有劲了,腰板也直了,手也灵活了。每逢周六扶贫日,小杨都会过来,陪 她拔拔草,挖挖地,种种菜,小菜园红是红紫是紫,青是青,绿是绿,小鸭在池塘里扎猛子,小鸡 振膀子能飞上树。小杨用生了锈的镰刀,把宅前屋后的杂草割得光光的,偏偏留下几丛野花来,剪 下老枝,留下新头,花开得又大又旺。
来一次,把院子打扫一遍,从河边挑来黄沙,把院子铺得平平坦坦。八月十五,小杨送来了一 大盒子月饼,说是女朋友从大城市里寄来的,一共两盒,送给他爹妈一盒,带来这一盒。
元旦前,小杨匆匆忙忙来说,大娘,我这段时间有点小事,顾不上来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哦。 小杨给大娘买了个老年手机,教会了大娘一个动作,摁住键盘上的“1”不松,小杨的手机被拨通了, 铃声愉快地响了起来。只顾学手机充电接听拨打电话了,还没问小杨啥事,小杨走得没影了,大娘 撵到村部也没追上,这孩子太急了。驻村的工作队员嘻嘻哈哈地告诉她,能不急吗,小杨要接他女 朋友回来结婚了。
总得给他们做点啥。大娘有了心事,老不中用了,做点啥呢?大娘想起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浙江省各地2020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之古诗词鉴赏』  下一个『浙江省各地2020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之语言文字运用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