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栾川县实验高中9月月考高二语文试题2019.9第Ⅰ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阍(hūn) 桑梓(zǐ) 绣闼(dà) 宿舂粮(chōng)B.舸舰(gě) 遄飞(chuán) 壶觞(shāng) 景翳翳(yì)C.耘籽(zǐ) 泠然(líng) 簪笏(hù) 云销雨霁(q
试题预览
栾川县实验高中9月月考高二语文试题2019.9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阍(hūn) 桑梓(zǐ) 绣闼(dà) 宿舂粮(chōng)
B.舸舰(gě) 遄飞(chuán) 壶觞(shāng) 景翳翳(yì)
C.耘籽(zǐ) 泠然(líng) 簪笏(hù) 云销雨霁(qì)
D.舳舻(zhóu) 矫首(jiǎo) 靡途(mǐ) 潦水(lǎo)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襜帷 睢园 盘桓 命途多桀
B.植杖 闾阎 孤骛 鹤汀凫渚
C.大椿 宗悫 榆枋 彭蠡之滨
D.夭阏 惠蛄 蓬蒿 俯雕薨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他认为,“亦师亦友”是师生相处最和谐的方式,对学生既要满怀爱心,也要严格要求,需要耳提面命时绝不能含糊。
②获得这次大赛一等奖后,面对铺天盖地的鲜花和掌声,她安之若素,展示出了难得的冷静。
③现在是科技发达讯息泛滥的时代,人们往往被工作、环境推着走,鲜少能好整以暇地享受为知识筛选讯息,再将知识酿成智慧的喜悦。
④三月的微风吹动杨柳枝,空气中散发着迷人的花香,今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公园里湖面早就涣然冰释,碧波荡漾。
⑤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精英群体,因为频发的雾霾而选择离开所居住的城市,长此以往,城市的锐气将逐渐丧失,城市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
⑥近年来频频曝光的高校学术造假现象暴露了中国部分高层科研人员缺乏坐而论道的实干精神,喜欢走捷径、钻门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B.恶搞《黄河大合唱》,调侃经典作品、愚弄历史记忆,不但亵渎了艺术的神圣,更超出了娱乐的边界,根本无法传递会心的笑声。
C.今年全国两会会场及代表团驻地的矿泉水瓶上,多了一个可以轻松写字的小标签,这使拿错水的现象大大降低了。
D.班会上,面对同学们对自己的批评,王老师表示欣慰,并对大家的诚意予以肯定,希望大家互励共勉,齐创佳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英雄可歌可泣的壮举,猛烈地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在极度的激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有关统计调查显示,冬季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环保专家分析认为,燃煤取暖和建筑工地扬尘是重要的污染源因素。
C.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教育部有关部门每年都邀请专家,依据以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国家课程标准调整以及考生实际水平变化为标准,对考试大纲进行修订。
D.“弯道超车”原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术语,对于国防科技领域而言,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实现“弯道超车”首先需要解决“看清趋势、看清方向、看清道路”的问题。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等:等到
B.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彩:日光
C.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谏
D.绝云气,负晴天               绝:阻挡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离开
B. 彼且恶乎待哉                 待:等待
C.善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D.所赖君子见机                 机:预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襟三江而带五湖/觉今是而昨非        B.悟已往之不谏/之二虫又何知
C.窜梁鸿于海曲/遂见用于小邑          D.舟遥遥以轻飏/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9.下列各组句子与“而彼且奚适也”句式相同的一项(3分)
A.奉晨昏于万里                     B.既自以心为形役
C.童子何知                         D.宇文新州之懿范
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的第一天。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B.《归去来兮辞》中“三径”指古代隐士住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C.《滕王阁序》中“序属三秋”的“三秋”为季秋,是秋季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D.庄子,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周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可是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这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但一遇见“木叶”的时候,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这里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
“木”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尽管“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摘编自林庚《说木叶》)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诗句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谢庄、陆厥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启发。
B.古代的诗歌中很少看见用“树叶”而多用“木叶”,可以说是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
C.“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要比“树”显得单纯,是“木”的一个艺术特征。
D.“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是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屈原的诗句引出话题,即“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B.文章列举含“木叶”的实例,让读者从具体可感的诗中认识到这一意象的普遍性。
C.文章在“木叶”和“树叶”的对比中把论证推向深入,引出诗歌语言暗示性的问题。
D.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只有留心才会察觉它的存在。
B.“木”有“树”和“木头”双重形象,影响着我们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
C.古诗中“木叶”的“木”是作为“树”的特殊概念而出现的,树的概念一直左右着“木叶”的形象。
D.艺术形象的领域,一字之差在表达上就相差千里,因此在写作和鉴赏中要培养谨严的态度。
三、古诗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9分)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脩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脩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城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8-19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8.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9.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3)王勃《滕王阁序》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             ”。
(4)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3分)
耳边杜鹃啼
罗琅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城》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踟蹰”,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统统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亲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开花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的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噬,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去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梅花开时即开始呼叫,一直要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2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B.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是把真实的、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观地介绍给读者,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C.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进一步加深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乡愁绪。
D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可读性强。
22.文章用了较大的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分)

2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5分)


五、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8年9月1日,央视《开学第一课》邀请“小鲜肉”偶像明星为小学生助阵,引起社会的普遍热议。而后央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发文抵制“娘炮”,得到不少响应和共鸣。有人认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甚至有人为此怒赞:直接封杀“娘炮”;也有人认为,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也应多元化,不应只有铁骨铮铮的“战狼”,失去了“娘炮”的文化是单调的,失去了“娘炮”的生活是枯燥的。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或看法?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会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链接:娘炮一词来自台湾,意思是指男生言行动作、表情、性格女性化,常用来形容男生娘娘腔,矫揉做作。



























栾川县实验高中9月月考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1. B   2. C   3. B(①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后形容恳切地教导。使用恰当。②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样对待,毫不在意。不合语境。③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使用恰当。④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迅速消除。不合语境。⑤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使用恰当。⑥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句中用“坐而论道”形容实干精神,不合语境。)
4. A   (B语序不当;C搭配不当D有歧义,“自己”指代不明)
5. D     A项,中途易辙,“在极度的激动中”前的主语应是观众,B项,成分赘余,“重要的污染源因素”成分赘余,去掉“源”或“因素”;C项,句式杂糅,“依据以.....为标准”杂糅,改为“依据……或“以……为标准”。
6. B   7. B
8.A都表并列(B主谓间;此。C介词,到;介词,与“见”连用表被动D表修饰;用)
9.C      例句为宾语前置  A状语后置  B被动句  C宾语前置    D定语后置
10.A(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第一日)
11. B  解析:“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二段,树叶简称为叶,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但一遇见“木叶”的时候,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可见并不是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
12. D  解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文意理解错误。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后,指出艺术形象的领域,“木”与“树”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文章并未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13. A  解析:B项曲解文意,依据原文第五段,“木”具有着一般“木头”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可见是“木头”的形象,而并不是“双重形象”。C项对象错误,树的概念一直左右着“木叶”的形象,说法错误。应是木的概念一直左右着“木叶”的形象。D项一字之差在表达上就相差千里说法绝对化。文章最后一段,是紧扣着“木”与“树”的差别来推理的,而选项“就”字使表述绝对。
14.A解析:可根据年号、官职名、句意、标志来断句。
15.D解析: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他儿子。
16.C解析:“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上皇徽宗,不是太子。“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不是杀的宦官。
17(1)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帝”、“苟”、“死”各1分,句意2分。
(2)略
18.(A“萧瑟凄凉”不符,D“千村杵”是作者想象,选对一项2分,两项5分)
19.(6分)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翻译: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当时蔡條是尚书,孙傅给他陈述天下的事情,劝告他要立即有所变更。不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蔡條没有采用他的话。升到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骚动混乱,大量耗费。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在想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没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责备的有点过头而已。许翰也被罢职离开。靖康元年,朝廷征召孙傅担任给事中,晋升为兵部尚书。他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的法令制度,钦宗问他原因,他说:“祖宗的法令能让百姓受惠,熙丰年间的法使国家受惠,崇观年间的法令使奸人得到好处。”当时的人认为他说的是至理名言。靖康十一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不久又改任为枢密院同知,金人包围了都城,孙傅日夜亲自抵挡箭石。金兵分四面鼓噪着前进,宋兵败退,掉到了护龙河中,尸首都把护城河填满了,城门急忙紧闭。这一天,金人于是登上了都城。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国大帅的营帐求和,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都城,依然兼任少傅,二十天了皇帝也没有返回。孙傅多次写信请求送还皇帝。等到废钦宗立金人的文书到达,孙傅非常悲痛地说:“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金人来索求太上皇、皇帝皇后、诸位王爷,嫔妃。孙傅留下了太子不遣送。秘密地谋划着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到了像宦官的两个人杀了他们,并杀了几十个死囚,带着他们的首级送给了金人,对金人说:“宦官想要私下里让太子出城,城门口的人互相争斗杀了他们,误伤了太子。趁着大帅的军队讨伐平定的机会,杀了这些作乱的人来献上,如果还是不停止,我就只有用死来继续。”过了五天,没有肯承担这件事情的人,孙傅说:“我是太子的老师,应当和太子一同生死。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于是跟从太子一起前往。守门的人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你参与什么?”孙傅说:“我是宋朝的大臣,是太子的老师,应当誓死相随。”这一天晚上,留宿在城门下,第二天,被金人召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廷。绍兴年间,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定。
20.(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1.B. B项 对“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的意图分析错误,作者意在说明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
22.①相对于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②“姑嫂鸟”的故事,还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
23.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②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中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云南省红河州泸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