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一必修上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代诗派,是对20世纪30年代崛起的有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是1932年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现代》杂志是
试题预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诗派,是对20世纪30年代崛起的有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是1932年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 
《现代》杂志是30年代现代派文学创作的重要阵地,汇聚了沪、京、津等许多大城市的诗人群体,也集中刊发了一大批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戴望舒是现代派诗人的领袖,1932年诗坛刮起“戴望舒旋风”。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现代派诗歌是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结晶,它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 
在20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村,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村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现代派诗人是都市的漂泊者,又是一代寻梦者。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青年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像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这点深受法国象征诗人魏尔伦的影响。 
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现主观感受,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很好地实践着戴望舒所主张的“诗是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 
现代诗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忧伤情思,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式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现代派诗歌的发展演变都是历史的必然,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贡献的。 
(选自翟长兴《现代派诗歌的发展与演变》,有删改)
1.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诗派是对在20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
B.现代诗派以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为重要阵地,他们创作的诗歌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
C.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都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与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
D.现代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现代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大城市的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
B.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
C.现代诗派的诗人创作的诗歌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
D.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美景。
B.现代诗派的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阔的疆域。
C.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艺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
D.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的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为中国新诗发展做出独特贡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绣朵花儿当补丁
①“补丁”是个旧词,已经逐渐遥远,也许有一天会从我们的词典中走失。打补丁在女红冷落成霜的年代几乎成了行为艺术。对于拿不起针线的女子,老一辈人是鄙视的,我有幸学会粗糙的针线活,得益于母亲教给我的打补丁的人生真谛。
②我有一个精巧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作为陪嫁郑重送给我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亲手糊制,她把旧报纸成捣成糊糊,,搅拌些防虫的药材和糯米汁,然后依着模子糊成。纸糊的针线笸箩像个圆形的小箱笼,顶上还带着盖子,内里朴实的笸箩,外层用彩色蜡花纸装饰,就显得绚丽美观,这就像母亲的生活哲理,内里是朴素的,却经常想办法给生活添点花色。
③针线笸箩里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嫁妆: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捆花花绿绿的彩线,大小不同的银针、顶针、针锥,小巧的粉布袋,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崭新布片儿。给我展示这特殊的嫁妆,母亲说,现在虽然很少动手做衣裳,但居家过日子,还是需要一个针线笸箩,扣子掉了需要钉,裤脚儿开了需要缝,以后的日子里,你用得着这个。
④陪嫁针线笸箩是我家乡的风俗,在那个一切都要动手做的年代,针线笸箩就代表了女红,裁裁剪剪,缝缝补补,针线活儿是女人们的舞台和生活主色调。可是商品时代,改个裤脚儿都有专门作坊,一个针线笸箩似乎只是顺应母亲传承风俗的心意而已。
⑤结婚之后,我把针线笸箩作为一件古董收藏,不久,我又诚心实意地把它从衣柜深处请出来。先生的衣服纽扣松了,怕不小心把纽扣掉落在外边,难以配上同样的,只能急忙找出针线笸箩,防患于未然,将那松动的和未松动的扣子,逐一牢牢固定;又过了不久,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幸亏我及时发现遗落在地上的它,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
⑥此后的日子里,我就端着针线笸箩开始一个家庭妇女缝缝补补的生活。我结婚时的床单是喜庆的凤凰牡丹图,洗出破洞后我也不愿意丢弃这意义特殊的物品,于是寻找花色和质地相近的布片,用细密的针脚给它疲惫的腰身加上武装带。带补丁的床单,就像我们的婚烟一样,不可能持续新婚那样的新鲜甜蜜,难免在柴米油盐和烟熏火燎中生出磕磕绊绊;有一个个隐约的窟窿。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们需要以无比虔诚的心穿针引线,用细密的情感和针脚,缝补它的裂痕和伤口。
⑦我结婚已经二十多年,母亲也已离世十余年,但是她送我的针线笸箩一直陪伴着我,我越来越珍惜它。因为有它,我的生活平淡中有滋味,坎坷中有真诚,困窘里有鲜花,暗夜里有月光,算不上顺风顺水,也过得活色生香,这是针线笸箩的功劳,这是缝补的功劳。
⑧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那一小布袋大小不同的扣子是生活的备胎,有些东西,丢了是找不回来的,你必须另外挑选哪怕逊色一点的及时补上去,就算花色不相同,也弥补了残缺。人生哪有那么完美,残缺了,生活就风侵雨蚀,一颗纽扣及时地守住你的内心,安抚你的困窘。那些小小的布片儿,就是生活的补丁,用剪刀来挑选、裁剪,用它们来填补生活的漏洞。缝补,自然不是原装,不会完全符合原初的梦想,但缝补就是不放弃,就是让抛锚的车继续旅程。生活是粗粝的,随着岁月的打磨,伤痕会很多,我们就需要这种缝縫补补的精神。
⑨那顶针是一个小的圆环铁,银白色的戴在手上,像戒指一样好看,乡下的妇人和老婆婆,经常手藏着顶针,那是实用,也是美,更是生活的智慧。顶针的表面有许多小小的凹孔,来迎接针的尾部,一根细小水滑的银针,需要扎厚厚的衣蒙和布壳子。那些坚硬的生活块垒,一根滑溜溜的细针难以顺利穿透,顶针恰恰给它一种依靠和力量。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是很难顺利通过的,所以需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推进你的针,到达你的目的地。针锥有粗大的针尖,还有倒钩,手握的部分是一块沉甸甸的铁柄,这是更坚硬的精神支撑,在遇到巨大障碍的时候,用它先去打头阵,将一切阻碍洞穿后让我们的针——生活的理想——从容通过。
⑩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内有一包粉末和一根来回拉伸的线,缝被子、棉衣的时候,需要针线长途跋涉,一根粉线引导着针线走得不偏不倚,走出一条漂亮的直线。
(11)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載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我慢慢明白,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过得从容而不乏辉煌。她就是用一种缝补的精神去裁剪人生,那些苦难、繁琐、裂痕,一地鸡毛的琐碎和冗杂,都被母亲果断地剪下丢弃,用一块新的心气儿去打补丁,将生活的粗粝和残损给遮盖过去。所以母亲的人生虽然坎坷多难,但也有锦上添花、风生水起之时。作为一个女人,学会给生活打补丁是多么重要,有一个用来缝缝补补裁裁剪剪的针线笸箩是多么重要!
(12)粉布袋、剪刀、项针、五彩的线,绣朵花儿当补丁,这就是母亲的人生。她在缝补的同时,总不忘记,破洞也可以开出花朵。
(取材于张金凤同题散文)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母亲把针线笸箩“作为陪嫁郑重送给我”,反映出母亲对“我”的疼爱和嘱托。
B.写母亲精心糊制精美的针线笸箩,主要是为突出她具有心灵手巧的生活技能。
C.“我”把针线笸箩“作为一件古董收藏”反映出作者对针线笸箩的特殊珍视。
D.文章结尾,是对全文的内容的总结,并呼应开头的“补丁”,起到点题的作用。
5.第⑨段写顶针和针锥,与“针线笸箩”有什么关系?作者从中悟出了哪些生活道理?(5分)
6.有人认为,残缺的生活,就该勇敢地抛弃,而不应修补。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本文阅读,联系生活,写出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6分)
三、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手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
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B.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
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C.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
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D.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
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击剑,用剑相击刺的运动和技法。
B.支属,亲属、宗支。“支”指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
C.太子,指已确定继承帝位的帝王的嫡长子。
D.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荆轲善于隐忍。与盖聂论剑时,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句践博棋,鲁句践发怒呵斥
他,他都默无声息的离开了。
B.荆轲喜爱读书击剑。作为卫国人,他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不听导致支属旁
迁。
C.荆轲爱好饮酒。他经常和屠狗者、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
D.荆轲交游广泛,他游历诸侯国时,与当地贤士豪杰相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
也友好对待他,并向太子丹推荐了他。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5分)
(2)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5分)
(二)古诗阅读(两篇)(2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3题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
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
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
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
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1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1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朱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①,渐来深处渐无尘。
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②。
注释:①隐沦:泛指神仙。②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紧承题意,点名入山寻访隐者。诗人将“隐者”与“隐沦”作对比,把隐者隐居的东溪
形容为仙源,流露出他对韦九山人的崇敬之情。
B.颔联“唯”“始”两个副词用得贴切,既表明诗人一路前行的状态,更惟妙惟肖地传达了那
种乍惊还喜的心情。从章法上看,此联照应了上联中的“仙源”一词。
C.“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巧用设问,一问一答,紧密呼应。“人”的出现给山
色增添了几分盎然的生气。
D.尾联以议论作结,标举承平而隐的风尚。“朝市”泛指尘世。韦九山人为了逃避世俗烦恼 
 以及无法人世的困惑,隐逸山林,实为避祸之举。
E.全诗语言自然清新,诗脉婉转流畅,意境淡远悠长。诗人通过对隐者东溪草堂的描绘,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超脱情怀。
15.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                     。
(2)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3)《渔家傲  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词句是            
               ,                  。
第二卷     表答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让国宝开口说话的新颖角度、适应网络传播的“微纪录”样式、贴近年轻人日常的“萌言萌语”、各路高科技齐上阵的视觉奇效……都是助力《如果国宝会说话》成功的要素。但真实记录,才是纪录片的生命,一切的创新和包装都是为“真实”服务的,如果        ,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而让内容失真,反而会          ,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
    (        )。不可否认,该系列纪录片在视觉呈现上          ,但为了追求这种好看却让内容失了真,在镜头前用戏剧化的手段来演绎历史,其根本目的是迎合后现代文化中的消费主义。反观《如果国宝会说话》,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一集5分钟,能打磨大半年。”这句话道出该片制作的关键在于            。第二季创作扩大了文物选取范围,更为全面地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轨迹。另外,来自全国的50多家博物馆参与支持拍摄,使作品更加贴近学术前沿。而在制作层面,进一步采用新技术,呈现出精彩的动画演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末倒置    削足适履    美轮美奂    如琢如磨
B.舍本逐末    削足适履    光彩夺目    精雕细琢
C.本末倒置    生搬硬套    光彩夺目    如琢如磨
D.舍本逐末    生搬硬套    美轮美奂    精雕细琢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存在争议
B.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争议不断
C.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有争议
D.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争议不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B.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C.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D.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20.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为开头,仿造例句写一段话,要求: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句式一致;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5分)
康桥、雨巷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答:                                                                      
21.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将下列词语分别组合成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6分)
看我非我  真面目  常向秋山  谁就像谁  留住秋水   我看我   装谁像谁
我也非我  旧丰神  入毫端    现出庐山  又驱春色   寻妙句   谁装谁
戏剧社:
文学社:
摄影小组:
22.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取一个角度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的年龄可达70岁,为什么鹰会这么长寿?源于它要在四十岁的时候必须做出艰难而又重要的决定。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它有两种选择:无奈地等待死亡的来临;或者经历一次万分痛苦而漫长的蜕变。
    首先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会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经历漫长的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才会长出来。老鹰又开始飞翔,重新获得了再过30年岁月的机会!



 
高一月考二试题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项,扩大范围,现代诗派的诗人并不是都来自乡村,原文第3段说的是“许多人来自乡土”。
2.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错,原文第6段说“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意思是多层面的审美特征,而不是“矛盾心理”。
3.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由原文第3段“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轻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可知,“使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阔的疆域”的只是“五四运动的退潮、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
4. (3分)B(主要目的是写母亲在其中寄托了对女儿生活的嘱托)
5.(5分)参考答案:顶针和针锥都是针线笸箩里装载的(1分)。顶针用以帮助人顶住生活难以通过的艰难的关口,达到目的(2分):针锥是坚硬的精神支撑,用来打头阵,穿越巨大障碍(2分)。
6.有(6分)答案示例
①生活本就没有完美的,都避免不了磨难,也避免不了残缺,这时,就应该像本文中的母亲那样,做好准备,勇敢地直面苦难和残缺,用真心、真情缝补,这样才能度过艰难困苦,甚至残缺处也会开放出绚烂的花朵。
②生活确实不可避免残缺,可是谁都不愿意残缺,也不该安于残缺。那么,勇敢地抛弃,开始新的生活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残缺到不可修补,那就应该勇敢地追求诗和远方,让人生开出完美、绚烂的花朵。 
7. B 注意“乎”为句末语气词,其后应断开;“然”表转折,其前应断开,故排除A、D。第二个“其”为代词,指荆轲,“其之燕”为主谓宾结构,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
8. C  “太子”指封建时代“被确定继承君位的君主的儿子”,但不分嫡庶,也不一定是长子。
9.C   “喝得半醉以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的应是他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10.(1)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之前我用眼睛威吓了他。”
(2)燕国、秦国不能并存,希望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用心考虑。
关键点:(1)“固”本来;“曩”从前,之前;“摄”,通“摄”,恐惧、威胁。(2)“不两立”,不能并存;“留意”,用心考虑;“愿先生留意”为省略句。
参考译文: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到燕国后,燕国人称呼他荆卿。
  荆卿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此后秦国攻打魏国,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
  荆轲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
  荆轲漫游邯郸,鲁句践跟荆轲士博戏,争执博局的路数,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
  荆轲到燕国以后,喜欢上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节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以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众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
  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和荆卿结交,可以吗?”田光说:“遵命。”于是即刻起身,急忙出去了。太子送到门口,告诫说:“我所讲的,先生所说的,是国家的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俯下身去笑着说:“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