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上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9~2020学年高一九月检测试题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
试题预览
2019~2020学年高一九月检测试题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
(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已出现。
B.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误把柳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表达。
C.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如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
D. 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的相思和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B.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D.文中引用许浑“蒹葭杨柳似汀州”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乡思的意象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可知,把杨柳作为两种树的合称确有不妥之处。
B.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皆指柳的证据。
C.无论是许浑、冯延巳,还是刘禹锡等,都有写柳的诗句,可见柳意象在古诗中广泛存在。
D.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辞官归隐,种柳于屋旁,自号“五柳先生”不无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荆 轲 之 死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 “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朦胧,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B.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C.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5. 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6. 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鸿门宴》               
7.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的一项是(3分)
A.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B.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C.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D.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中“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B. 文段中座次的尊卑是以“南”为尊,以“东”为卑。
C. “为寿”是向尊长敬酒或者馈赠礼物,以祈祝健康长寿的意思。
D. 项羽,项氏,芈姓,名籍,羽是他的字。
9. 下列对本段文字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言语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
B.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C.“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主要表现了樊哙粗鲁莽撞的性格特点。
D.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变的缺点。
10.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二)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11-12题。 
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1.对上面这首现代诗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诗歌第一节的前两句貌似矛盾而实为颇具哲理的诗句开篇,十分深刻地揭示了“呼喊”与“沉默”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B. 第一节的后四句写出了作者不怕生活中的大风大浪,不怕人生中的崎岖坎坷,怕的是平淡无奇、单调乏味的生活,表现出作者性格的不安分。
C. 诗歌的第二节奔放激越,这是强者人生的宣言书。
D. 全诗的最后两句最为人赞赏,写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有很强的感召力。
12.对上面这首现代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诗歌第一节的意蕴与鲁迅先生的“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有异曲同工之妙。
B. 诗歌的第三节画龙点睛,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精神,正是这两句诗的最好注脚。
C. 全诗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手法,语言简洁有力,意境深邃,意味隽永。
D. 全诗洋溢着经受风雨,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奋进的精神,是一首不屈不挠的人生之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                  ”。
(2) 在《再别康桥》中“             ,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的这种心情 
(3)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七一”前夕,市委老党员为了迎接建党九十八周年,精心组织开展了一场特殊的支部活动,他们集体回忆峥嵘岁月,重温入党誓词。
②有些风华正茂的儿童沉迷在网吧里,浪费了时光,荒废了学业,真让人痛惜。
③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捐弃年轻时不得志的前怨,临危授命,表现出顾全大局的气度和胸有成竹的智慧。
④一些青年人在平时总是书生意气,不敢大胆创新追梦,被各种现实束缚了手脚。
⑤为了不使我中华民族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危险境地,只有把侵略者赶出国土。
⑥随着农历春节的到来,中国车市继续延续着去年的红火气象,尤其是中高级轿车领域更是图穷匕见,激烈异常。
A. ①⑤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④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的一句是(3分)
A. 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使我又一次加深了对毛泽东这位伟大领袖的认识和理解。
B.《再别康桥》的作者是“新月派”代表人物徐志摩所写的,它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而深受读者的喜爱。
C. 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为抵抗强秦想派刺客刺杀秦王,于是中国历史上就塑造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D. 中国的自由诗从五四发源,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到20世纪30年代才由诗人艾青等人开拓成为一条壮阔的河流。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 
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 
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
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 
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
   A.②③⑥④①⑤                    B.②⑥③④⑤①
   C.④①⑤②⑥③               D.④⑤①②③⑥
17.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A. 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 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 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 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 老李对儿子的书法老师说:“令郎能在这次书法大赛上获奖,全仗您教导有方,我们全家感激不尽。”
B. 老李对老王说:“这次护照办得如此顺畅,多亏你帮忙。今晚我打算登门致谢,请你务必在家恭候!”
C. 学校教导处通知说:“学校明日将邀请德高望重的金教授在二楼报告厂做报告,希望同学们准时莅临。”
D. 李小红在给出版社编辑老师的信中说:“拙作已草就,定有许多瑕疵,现奉寄给您,敬请斧正指教。
四、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有趣味的一门科学。                                        ———普希金
(2)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务必在于读书。                    
                                             ----朱熹
(3)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
(4)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

一个人应该乐于读书,勤于读书,善于读书。因为,只有乐于读书,阅读才能成为“悦”读,才能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才能获得乐趣的同时更新知识;因为,只有勤于读书,知识才能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才能积少成多,有所收获;因为,只有善于读书,才能以有涯的生命搏得无涯的知识。那就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活到老读到老,以书为友,相伴一生吧!
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9级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①耿直刚烈。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②坚持原则。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 ③淡泊名利。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 【每写出一点给2分。意对即可。】
6.①从小说的情节上看,舞台上的荆轲已死,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也就此结束。 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 之情。 ③从小说的主题上看,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 引人深思。 ④从小说的结构上看,篇末点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主题深化。 【每写出一点给2分。意对即可。】
7.C
8.B
9.C
10.(1)特意派遣将领守护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发生)。(故,特意;者……也,表原因的判断;非常,意外变故)
(2)这时,楚兵为诸侯军中最强大的。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敢出兵的。(是时,这时;冠,第一、最强;壁,营垒)
11.B
12.C
1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夏虫也为我沉,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4.D
15.D
16.C
17.A
18.D
19.参考高考评卷标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