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综合检测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综合检测卷(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必修(上)综合检测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B.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班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
试题预览
必修(上)综合检测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    )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
B.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班驳的黑影,峭楞楞(    )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C.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  )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D.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  )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  )咒他。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②声非加疾(劲疾)也   ③而绝(横渡)江河 
B.①今之众人(一般人)    ②君子博学(学问渊博)  ③郯子之徒(这类人)
C.①纵一苇之所如(小船)   ②舳舻千里(战船)    ③泰山之阳(北面)
D.①顺风而呼(连词,表修饰) ②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③则耻师焉(连词,表承接)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上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抒发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上阙的问题。
B.《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古代战场壮美景色的描绘,对风流人物雄才大略、丰功伟业的追念,全诗借景抒情,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忧愤心情。
C.《拿来主义》批判的矛头指向当时政府卖国投降政策和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鲁迅善用“大宅子”“鱼翅”“鸦片”“姨太太”等形象的比喻来论证道理,语言嬉笑怒骂,妙趣横生。
D.《故都的秋》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秋槐”“秋蝉”“秋雨”“秋果”五个方面,采用“摹绘”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秋的声色味及情状,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典诗歌广义包括诗、词、散曲,狭义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以后的诗歌成为现代诗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用了古典诗歌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B.赋是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赤壁赋》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既保留传统赋体诗的特质,又吸收散文的笔调手法,以文为赋,骈散结合,极具特色。
C.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我与地坛》是长篇抒情散文,融叙事、抒情、写景、写人于一体,是充满哲思又极为个性化的作品。
D.我国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王公年次纪年、年号干支兼用法。“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以十天干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以60年为一轮回。 
5.请根据下面的要求,替换合适的词句,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1)在日常的表达中,适当运用新词新语,会让我们的语言增添鲜活的生命力。请在后面的括号中将下面的句子里的加点词语换成恰当的新词。
①易烊千玺化作画中人王希孟,带我们领略《千里江山图》的恢宏与壮阔……最近有关央视拍摄的专题片《国家宝藏》的资讯在各大网络平台流行一时。(     )
②一些青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得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看淡一切,随遇而安,这样的状况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讨论,有人批评他们不思上进,有人肯定他们超脱世俗。(     )
(2)文言词汇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有其独特的价值。试将下面句子里的加点词句替换成合适的文言词句。
③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听从中央政府之命,表达了中国的严正立场。(     )
④不同地区要根据各自的条件,适合发展农业就发展农业,适合发展渔业就发展渔业。(     )
二、梳理研习
6.朱光潜说:“读诗的功用在于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本册课本共编有19首古今中外的诗歌,仿照示例从其所反映的“人生世相”的角度对这些诗歌进行归类。
诗歌 人生世相 归类
声声慢(寻寻觅觅) 思念夫君 爱情
静女 恋爱中的青年
鹊桥仙 坚贞诚挚的爱情
诗歌 人生世相 归类

7.仿照示例,另选一部文学经典,完成后面的表格。
示例 文学经典 《红楼梦》 典型场所 潇湘馆
场所解说 这是林黛玉的住处。在这里潇湘妃子春困发幽情,在这里大观园群芳重建桃花社,在这里病中黛玉焚稿断痴情。
仿写 文学经典 典型场所
场所解说
三、专题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8~10题。)
文段一: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乙)数着一丝一丝(丙)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丁)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文段二: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又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况且,他们还会唱呢!他们精心的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节选自老舍《北平的秋》)
8.结合文章内容与意境,填补甲、乙、丙、丁的四处空缺处最适合的一项(     )
A.煮 列 洒 面 B.泡 细 漏 静
C.冲 忙 射 遥 D.烫 点 照 笑
9.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深沉”在这里有什么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郁达夫和老舍都写到了秋日北平的水果。两者在内容、手法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1~13题。
文段一: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节选自鲁迅《拿来主义》)
文段二: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节选自费孝通《美美与共》)
11. 文段二中说“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请从文段一中找出两者各自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段一画线处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姨太太指的是四种不同的文化内容,从标点来看,为什么将鱼翅与鸦片归为一类,并与“烟灯与烟枪”“姨太太”并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鲁迅先生提出的对外来文化要“自己来拿”,其实就是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比较这两种说法表达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对外来文化,文段一鲁迅先生提出要“拿来主义”,文段二费孝通先生提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两者观点上有什么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14~16题。
文段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①      ,
      ②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③     ,        ④      。
(《念奴娇•赤壁怀古》)
文段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
文段三: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后赤壁赋》)
15.请将文段(一)中缺失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16.与《念奴娇》写白日赤壁的景象不同,《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首段写的都是赤壁夜景。请找出直接描写的句子,并比较两者在描写角度和景物特点上差异,完成下面表格。
赤壁赋 后赤壁赋
相关句子
描写角度
17.此三个文段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但情感表达不尽相同。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表达应用
18.下面是一则关于“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专题调查表的部分内容。你觉得调查表在内容的设计上有什么问题,请找出并加以说明。
1.你喜爱参加文化活动吗?
A.喜欢,很感兴趣
B.一般
2.你喜欢哪种文化活动?(可多选)
A.看电视
B.跳广场舞
C.绘画、剪纸
D.去乡村图书室
E.吹拉弹唱
F.其它(如打桌球)
3.你参加艺术活动少的原因是什么?
A.周围缺少这样的活动和设施
B.没时间参加
C.周围很有少这样的活动,而且没时间参加。
4.您觉得家乡现有的文化设施好吗?
A.不好,不能满足自己的文化生活需求。
B.无所谓
C.希望增加篮球场
D.好
1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黑塞在《读书:目的和前提》中说:“孔子的《论语》,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如何惊异和心驰神往,书中所说的一切对我如何既陌生又正确,既符合我的预感和期望又美好无比。”
王佐良在《上图书馆》中说:“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在东西方文明深入对话、交融发展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彼此文化以及各自文学作品呢?中外两位作家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但尚缺乏足够的分析论证。试结合自己阅读过的外国作品或者了解的外国文化,运用举例论证、比较分析等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写一篇论述文。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D 
解析:A.训鸽——驯鸽 B.楞léng;班驳——斑驳 C.淡退——淡褪
2.A 
解析:B.博学:广博地学习 C.山的南面 D.则:表转折
3.B
解析:“古代战场”错,苏轼所游的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处。“全诗借景抒情”错,这首词的上阙是借景抒情,下阕是叙事怀人。
4.A
解析:“属于古典诗歌”错误。《沁园春•长沙》仍属现代诗歌。
5.①刷屏  ②“佛系”  ③奉  ④宜农则农,宜渔则渔。
二、整本书阅读
6.示例
诗歌 人生世相 归类
念奴娇•赤壁怀古 游览旧迹,追慕英雄 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登高望远,反思历史
7.示例
文学经典 《水浒传》 典型场所 聚义亭
场所解说 这是梁山好汉的议事厅。在这里晁盖主动让贤,在这里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在这里宋江愚忠定招安。
三、专题阅读:
8.B
9.“深沉”表面上是指“落蕊……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感觉”和扫帚的丝纹,“看起觉得很细腻,又觉得清闲”;实际上是指这些“小景”中所蕴含着的一种“落寞”的况味。这种况味,在作者心中与的秋天的味道是一致的。作者认为这正是“梧桐一叶”中,深蕴的落寞之感。
10.郁达夫写到秋天的果子,着力描写枣树;取其意境,描绘时选择了“淡绿微黄”这样相对淡雅的颜色,呼应了北平秋日“清”“静”的特点,体现了文人雅致的审美情趣。而老舍则用罗列的方式,主要凸显北平物产之丰富,适合人居;在色彩的选择上用“金”“黄”“红”等热闹的颜色,充满了生活气息,表现了老舍对北平的热爱与他作为北平人的骄傲自豪。
(二)
11.全盘接受: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盲目排斥: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12.鱼翅虽然是“吃掉”、鸦片虽然是“送到药房里去”,但它们都代表的是“或使用”的一类,烟灯烟枪代表的是“或存放”的一类、姨太太代表的是“或毁灭”的一类,标点照应了下文“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概括了鲁迅先生对“对待外来文化”的三种态度。
13.鲁迅先生用“比喻”的手法,把外来文化比作物品,“自己来拿”就是挑选、占有的过程,形象生动;费孝通先生用“既……又”的句式,严谨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理解”出于对外来文化的尊重,“选择”则基于对本国文化的了解。
14.“拿来主义”主要针对当时国民党政府“一味送去”和“只知送来”这两种错误的文化政策,提出对外来文化要以主动的态度选择并吸收,侧重的是要批判借鉴外来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意思是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就各自之美与别人之美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和谐,侧重的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三)
15.①乱石穿空  ②惊涛拍岸  ③人间如梦  ④一尊还酹江月
16.答案:
赤壁赋 后赤壁赋
相关句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描写角度 以视觉为主,结合触觉 以视觉为主,兼及听觉
17.《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借古抒怀。上阙侧重写景,通过壮美河山、滚滚逝水,既表达对山河的赞美,又隐寓人生短暂的惆怅。下阕通过塑造周瑜这一风流人物,引出自己的功名无望、壮志难酬。结尾“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又百感交杂,祭奠古人、宽慰自己,转为旷达。
《赤壁赋》先通过描述赤壁秋夜的美景展现心境安闲、物我和谐,传达了沉醉其中的喜悦之情;再借客之口,抒发了内心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长江永恒的歆羡;最后借答客,表达了作者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后赤壁赋》通过状初冬月夜之景,表达踏月之乐;又借赤壁夜游及其意境来抒发内心的凄清忧惧、孤寂悲悯;最后借孤鹤道士的梦幻之境,表现出世入世思想所带来的矛盾苦闷、慕仙出世的追求以及对自身前途、理想抱负等的迷茫心境。
18.①第一条的选项不够全面,应加一项“C.不喜欢”。②第二条的选项有一些不属于“文化活动”,如A和B。③第三条缩小了调查范围,“艺术”只是“文化”的一部分。第三条的选项都是客观原因,尚缺少主观的原因,比如自己不喜欢。④第四条的选项C不属“文化”。
19.根据题目要求,评分时重点把握以下几点要求:①立场鲜明,必须突出表达对异质文化的尊重和欣赏;②内容充实,必须结合自己对外国作品的阅读体验来写;③逻辑严密,必须运用举例论证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文学作品和文化著作等方面来分析。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五单元检测题』  下一个『安徽省阜阳市颍上第二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