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检测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检测题
(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六单元检测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讲,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B.现在中党八股毒太深的人,对于民间的、外国的、古人的语言中有用的东西,不肯下苦功去学
试题预览
第六单元检测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讲,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像个瘪三吗?
B.现在中党八股毒太深的人,对于民间的、外国的、古人的语言中有用的东西,不肯下苦功去学,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躁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蹩( )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C.尼采就自诩( )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 )予,不想取得。
D.要不然,则当嘉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 )做奖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
B.假舆马者 假:借助
C.是故圣益圣 益:更加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及:比较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而耻学于师
B.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则群聚而笑之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于其身也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吾未见其明也
4.下面四句话都出自清代学者王先谦的《荀子集解》。其中是对“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一句的注解是( )
A.以喻修身在假于学。
B.以喻学则才过其本性也。
C.言立功在于不舍。
D.诚积力则能入于学。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物皆可改变,能“知明而行无过矣”。
B.《荀子》留存有二十卷,为荀子一人所著,其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
C.“说”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D.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摒弃六朝以来浮靡文风,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6.阅读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师说》中“ ”一句与“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表意一致。“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一句中所说的“后学”指的是 。
二、专题阅读
(一)
(甲)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乙)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丙)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丁)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7.荀子为什么写《劝学》?韩愈为什么写《师说》?引用文段语言概括分析写作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以上选段来看,为了论述“学习”和“从师”的必要性,荀子和韩愈采用的论述方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与书为友
〔英〕塞缪尔•斯迈尔斯
欲知其人,常可观其所读之书,恰如观其所交之友。与书为友如同与人为友,都应与其最佳最善者常相伴依。
好书可引为诤友,一如既往,永不改变,耐心相伴,陶陶其乐。当我们身陷困境或处于危难,好书终不会幡然变脸。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从中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
同好一书之人,往往可以发现彼此间习性也有相近,恰如二人同好一友,彼此间也可引以为友。古时有句名谚:“爱我及犬”,若谓为“爱我及书”,则更不失为一智语。人们交往若以书为纽带,则情谊更为真挚高尚。对同一作家之钟爱,使人们的所思所感,欣赏与同情,都能交相融会。作家与读者,读者与作家,也能相知相通。
英国文艺评论家赫兹利特说:“书籍深透人心,诗随血液循环。少小所读,至老犹记。书中所言他人之事,却使我们如同身历其境。无论何地,好书无须倾尽其囊,便可得之。而我们的呼吸也会充满了书香之气。”
一本好书常可视作生命的最佳归宿,一生所思所想之精华尽在其中。对大多数人而言,他的一生便是思想的一生,因此好书即为金玉良言与思想光华之总成,令人感铭于心,爱不忍释,成为我们相随之伴侣与慰藉。菲力浦•西德尼爵士言:“与高尚思想相伴者永不孤独。”当诱惑袭来,高尚纯美的思想便会像仁慈的天使,翩然降临,一扫杂念,守护心灵。高尚行为的愿望随之产生。良言善语常会激发出畅举嘉行。
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惟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新颖如故,熠熠生辉。只要拂动书页,当时所言便历历在目,犹如亲闻。时间的作用淘汰了粗劣制品。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名言方能经久传世。
书籍将我们引入到一个高尚的社会,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心心相印,欢悦与共,悲哀同历,我们仿佛也嗅到他们的气息,成为与他们同时登台的演员,在他们描绘的场景中生活、呼吸。
凡真知灼见决不会消逝于当世,书籍记载其精华而远播天下,永成佳音,至今为有识之士倾耳聆听,古时先贤之影响,仍融入我们生活的氛围,我们仍能时时感受到逝去已久的人杰们一如当年,活力永存。
10.文中引用的“书籍深透人心,诗随血液循环”的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与人为友?这样的书及“以书为友”的交友方式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鉴赏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1)当我们身陷困境或处于危难,好书终不会幡然变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诱惑袭来,高尚纯美的思想便会像仁慈的天使,翩然降临,一扫杂念,守护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统览全文,说明“经典之籍与世长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运用
14.阅读下面的表格,完成题目。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以下情况 。
图书状况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损坏严重
图书数目 20 000 25 000 40 000 15 000
请根据表格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一位学生按照学校要求和研究程序,开始认真收集资料,展开社会调查。工作进行到一半时,家长知悉,以高考不考为由,要求孩子敷衍了事。如果你是这位学生,将如何与家长沟通?(不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古人以为通过案前苦读,可以熟悉世界,了解人生;也有人认为,“人情世故真学问,落花水面即文章”,生活是一本真正的大书。你的看法呢?写一篇500字以上的短文,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鲜明;不得抄袭套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A憎 ;B枯躁无味——枯燥无味;D嘉节大典——佳节大典
2.D
解析:及:比得上。
3.D
解析:A表修饰/表转折;B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C比/对于
4.B
5.B
解析:《荀子》留存有二十卷,为荀子一人所著”表述有误。一般认为《荀子》今存32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荀子所著。
6.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李蟠
7.①“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认为学习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他认为人的学识和道德,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学习不仅可以改变“君子”天赋本性,而且可以达到智慧明达、行为合度的境界。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韩愈针对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写《师说》以阐明“师”的作用和标准以及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写《师说》也是为了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的求学风气。
8.①荀子在论述《劝学》的重要性时多用比喻论证的方式。如以提取靛青法、水寒成冰和车轮制作法为喻说明“学不可以已”的道理。连用“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五个比喻,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文章都以常见事物或现象设喻,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现出来。
②《师说》一文则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从三个方面作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先以“古之圣人”的“从师而学”与“今之众人”的“耻学于师”作对比,再以人们为子“择师而教”与自身“则耻师”作对比,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的“群聚而笑之”作对比。三组比较形成鲜明对照,彰显了不从师而学的荒谬,对不良风气作了有力的批判。
9.(1)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比不上登上高处看到的范围广。(跂、博见、句意通顺)
(2)不了解句读,疑惑就不能解开,有的向老师求解,有的却不向老师求解,小的方面要去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句式、或、小、大、明)
(3)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则被认为是近乎谄媚。(卑、盛、谀)
10.好的书籍可以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撼,感人的诗句会令人热血沸腾。好的书会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11.①应选择与己最佳最善的书与人为友。
②这样的书,对自己而言,即使处在不利的境地,它也能提供精神支柱(回答好书可以给人“乐趣与教诲”、“亲抚与安慰”,可以“守护心灵”,让我们更“高尚”,让我们领略伟大思想的“真知灼见”也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精神帮助。以书交友,则以对同一作家的钟爱为纽带,可以获得所思所感、欣赏与同情的交相融会,情谊更为真挚高尚。
12.(1)拟人。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好书对处于困境中的人的精神支持,有不离不弃的亲近感。
(2)比喻。形象地表达了高尚纯美的思想对人的教育是和风细雨般的,是善意和仁慈的。
13.①因为经典之籍所蕴含的伟大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
②经典之籍能将我们引入一个高尚的文明领域,让我们接受历代圣人贤士的熏陶。
③经典之籍记载真知灼见之精华,远播天下,源远流长。
14.①该校80%的图书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比较数据后得出结论)
②学生不够爱惜图书,社会公共意识淡薄。(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反思折射出的社会问题)
15.示例:爸爸,“研究性学习”是必修课,不能马虎!在参与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我有很多收获,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提高了探究问题和与人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也是高考与将来需要的。希望您理解与支持!
16.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单元练习
上一个『
晓文体特征,懂解题思路——人物通讯专项练习
』  下一个『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检测题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