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文化常识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文化常识(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0届文化常识习题1.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它是专为无法参加科举考试的官宦子弟而设立的。B.兜牟,也称“兜鍪”,是古代战士戴的头盔。也借指战士,如辛弃疾的词句“年少万兜鍪”。C.柝,古代巡夜时用来报更的木梆。乐府民歌《木兰诗》中有“朔气传金柝”的诗句
试题预览
2020届文化常识习题
1.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它是专为无法参加科举考试的官宦子弟而设立的。
B.兜牟,也称“兜鍪”,是古代战士戴的头盔。也借指战士,如辛弃疾的词句“年少万兜鍪”。
C.柝,古代巡夜时用来报更的木梆。乐府民歌《木兰诗》中有“朔气传金柝”的诗句。
D.榷,指税,也指专卖。古代很早就有专卖制度,主要产品有盐、茶、酒等。
A [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
2.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C [嗣位指“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君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3.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C [“察茂才”“举孝廉”属于自下而上选拔官吏。]
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予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 [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5.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 [“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也有可能是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6.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A [“左迁”必是降职。]
7.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如明英宗、雍正帝。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B [“明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 [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
9.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合称“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C.战国、秦、汉时期,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
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
A [陛,是宫殿的台阶。殿下,是对太子的尊称。]
10.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中原地区的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B [“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11.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A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12.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
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A [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13.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是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赈恤”,即赈济与抚恤,是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 [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1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按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B [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15.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C [“除”,任命官职。]
16.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从“薄父死山阴”的交代来看,薄姬的父亲不是官宦,也不是读书人,只是个普通的百姓而已。
B.寝庙:古代宗庙的正殿曰庙,后殿曰寝,合称寝庙。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或士大夫为维护宗法制度而设立的用于祭祀其祖先的礼制性建筑。
C.灞桥两边杨柳掩映,是当时人们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也就成了历代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D.《史记》和《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C [灞桥折柳送别是唐朝的习俗。]
17.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B.“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C.“临幸”,专有名词,特指古代帝王亲自到达某处。
D.“博士”,是对古代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
D [博士在古代是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8.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B.“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C.“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D.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D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
19.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D [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20.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
B.“沙门”,泛指所有出家修行的宗教人士,对年长的当尊称悬壶、法师、师父。
C.“赠卫大将军”中“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D.“诏班乐府”中“乐府”是音乐行政机关,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等。
B [“悬壶”,即悬壶济世,是人们对医生行医的尊称。]
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崩是帝王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D [爵位是世袭,或降等世袭。]
【参考译文】
高睿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别受到北齐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中。高睿十岁时母亲去世,神武帝亲自把他送到领军府。高睿为此而深哀痛绝,三天不吃不喝。高睿在居丧期间长期吃素,骨瘦如柴,用拐杖支撑才能起身。神武帝去世后,高睿哭得吐血。等到高睿成年,即将成婚,他的脸上还带有悲戚的表情。文襄帝对他说:“我替你娶郑述祖的女儿,你嫌弃什么而且不高兴呢?”高睿回答道:“我为自己丧父丧母感到悲痛,现在将要举行婚礼,我更加哀思痛切。”话没说完,他抽泣呜咽不能自已,文襄帝也因此而伤感。他勉励自己勤奋学习,经常到深夜才休息。文宣帝接受禅让后,高睿的爵位升为亲王。朝廷认为高睿能干,加授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授任他为太尉,监管五种礼仪。
2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扈蒙,字日用,幽州安次人。周广顺中,扈蒙知制诰。蒙从弟载时为翰林学士,兄弟并掌内外制,时号“二扈”。宋初,由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坐请托于同年仇华,黜为太子左赞善大夫,稍迁左补阙,掌大名市征。开宝五年,连知贡举。九年正月,蒙上《圣功颂》,以述太祖受禅、平一天下之功,其词夸丽,有诏褒之。其后为卢多逊所恶,出知江陵府。太宗即位,召拜中书舍人,旋复翰林学士。
初,太祖受周禅,追尊四庙,亲郊,以宣祖配天。及太宗即位,礼官以为舜郊喾,商郊冥,周郊后稷,王业所因兴也。若汉高之太公,光武之南顿君,虽有帝父之尊,而无预配天之祭。故自太平兴国三年、六年再郊,并以太祖配,于礼为允。太宗将东封,蒙定议曰:“严父莫大于配天,请以宣祖配天。”自雍熙元年罢封禅为郊祀,遂行其礼,识者非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八》)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从”称谓在典籍中使用非常多,如“从父”“从舅”“从子”等,指的是同一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人,意为“与父类从”,文中的“从弟”即此类,相当于今天的堂弟。
B.贡举是我国科举制度的种类之一,是由特命大臣主持、定期举行的科考,文中的“知贡举”,指的是扈蒙参加贡举科考。
C.翰林院始设于唐,初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职责,宋朝后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职。
D.郊祀,也叫“郊祭”,即祭祀天地日月,是古代至高至重的国家祭典。汉董仲舒有言:“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B [“知贡举”是指主持贡举科考。]
【参考译文】
扈蒙,字日用,幽州安次人。后周广顺年间,扈蒙(担任)知制诰。扈蒙堂弟扈载当时为翰林学士,兄弟一起掌管内外诏令文书,当时号称“二扈”。宋初,扈蒙由中书舍人升为翰林学士,因为曾请托同年进士仇华,贬为太子左赞善大夫,逐渐升为左补阙,掌管大名市征。开宝五年,接连主持贡举科考。九年正月,扈蒙献上《圣功颂》,陈述太祖接受禅让、平定统一天下的功业,文词夸张华丽,诏令表扬他。此后扈蒙被卢多逊憎恶,出京为江陵府知府。太宗即位,召回为中书舍人,随即又为翰林学士。
当初,太祖接受后周禅让,为祖宗四庙追加尊号,亲自到郊外祭天,以宣祖配享上天。到太宗即位,礼官以为舜祭天以喾配享,商以冥配享,周以后稷配享,帝王的基业因此兴盛。像汉高祖的太公,光武帝的南顿君,虽然有帝王父亲的尊贵,但没有配享祭祀上天。所以,从太平兴国三年、六年两次到郊外祭天,都以太祖配享,对于礼是允当的。太宗将要封禅,扈蒙议论说:“尊敬父亲没有比配享祭天更大的,请以宣祖配享祭天。”从雍熙元年起停止封禅改为到郊外祭天,就举行他(所主张)的礼仪,有见识的人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2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①。昔马援以薏苡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 ①兼两:同时使用两辆车。②薏苡:一种禾本科植物。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D.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 [孝廉不是秦始皇时设立的,而是汉武帝时设立的。]
【参考译文】
吴祐字秀英,是陈留长垣人。其父吴恢,任南海太守。吴祐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祐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确实粗俗,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权臣外戚怨恨。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吴恢于是就停止做这件事。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召,郡里给他饯行,吴祐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为朋友而分别。功曹认为他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先不要多言。”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担任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
2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初平中,张邈举义兵,韦为士,属司马赵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宠异其才力。后属夏候惇,数斩首有功,拜司马。太祖讨吕布于濮阳。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
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后十余日,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于门中,贼不得入。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太祖退住舞阴,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文帝即王位,以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选自《三国志•典韦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平: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以后的帝王均使用年号纪年。
B.太祖:庙号中“祖”的地位一般比“宗”要高,曹操是魏的第一个皇帝,所以被尊称为太祖。
C.文帝:曹丕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D.《三国志》:西晋陈寿所撰断代史,既属国别体,也属纪传体,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为“前四史”。
B [曹操没有称帝。]
【参考译文】
典韦,是陈留己吾人。他相貌魁伟,体力过人,有志气节操、好行侠仗义。初平年间,张邈发动义兵,典韦作为士兵,隶属司马赵宠。军队的牙门旗又高又大,没人能举得动,典韦一只手就把它举了起来,赵宠对他的才干和力气很是惊讶。后来典韦又归属夏侯惇,数次杀敌有功,升为司马。太祖在濮阳讨伐吕布。太祖招募冲锋陷阵的勇士,典韦抢先应募,率领应募的几十人,都身穿几层衣服双层铠甲,丢掉盾牌,只拿长矛撩戟。这时西面告急,典韦手持十多支戟,大呼而起,抵挡者无不应手而倒。吕布率领众人撤退。正值天色已晚,太祖才得以撤退。太祖任命典韦为都尉,安排在自己身边,让他带领亲兵几百人,常绕大帐巡逻。
太祖征伐荆州,抵达宛城,张绣出城投降。十几天后,张绣谋反,偷袭太祖大营,太祖应战失利,带着轻装骑兵退去。典韦在营门中迎战,叛军无法攻入。典韦用双臂挟住两个敌兵将他们杀死,其余的兵贼不敢上前。典韦又冲上前去突击敌人,杀死数人,伤势加重,双目圆睁大骂而死。太祖退兵驻到舞阴,听闻典韦战死,痛哭流涕,招募人偷偷取回他的尸体,亲自前去痛哭哀悼,并派人将他送回襄邑安葬,任命他的儿子典满为郎中。曹丕即王位,任命典满为都尉,赐予他关内侯的爵位。
【综合练】
25.(2018•吉林大学附属中学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思同,幽州人也。思同事刘仁恭为银胡指挥使,仁恭为其子守光所囚,思同奔逃,以为飞胜指挥使。思同为人敢勇,善骑射,好学,颇喜为诗,轻财重义,多礼文士,然未尝有战功。明宗时,以久次为匡国军节度使,徙镇雄武。居五年,来朝,明宗问以边事,思同指画山川,陈其利害。思同去,明宗顾左右曰:“人言思同不管事,能若是邪?”于是始知其材。石敬瑭讨董璋,思同为先锋指挥使,兵入剑门,而后军不继,思同与璋战,不胜而却。应 顺 元 年 二 月 潞 王 从 珂 反 凤 翔 驰 檄 四 邻 言 奸 臣 幸 先 帝 疾 病 贼 杀 秦 王 而 立 幼 嗣 侵 弱 宗 室 动 摇 藩 方 陈 己 所 以 兴 兵 讨 乱 之 状因遣伶奴安十十以五弦谒思同,欲因其欢以通意。是时,诸镇皆怀向背,所得潞王书檄,虽以上闻,而不绝其使。独思同执十十及从珂所使推官郝诩等送京师。闵帝嘉其忠,即以思同为西面行营马步军都部署。三月,会诸镇兵围凤翔,破东西关城。从珂兵弱而守甚坚,外兵伤死者众,从珂登城呼外兵而泣曰:“吾从先帝二十年,大小数百战,甲不解体,金疮满身,士卒固尝从我矣。今先帝新弃天下,而朝廷信用奸人,离间骨肉,我实何罪而见伐乎?”因恸哭。士卒闻者,皆悲怜之。兴元张虔钊攻城西,督战甚急,士卒苦之,反兵攻虔钊,虔钊走。羽林指挥使杨思权呼曰:“潞王,吾主也!”乃引军自西门入降从珂。而思同未知,犹督战。严卫指挥使尹晖麾其众曰:“城西军入城受赏矣!何用战邪?”士卒解甲弃仗,声闻数里,遂皆入城降。诸镇之兵皆溃。思同挺身走,至长安,西京副留守刘遂雍闭门不纳,乃走潼关。从珂引兵东,至昭应,前锋追执思同。从珂责曰:“罪可逃乎?”思同曰:“非不知从王而得生,恐终死不能见先帝于地下。”从珂愧其言,乃杀之。汉高祖即位,赠侍中。
(节选自《新五代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己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B.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己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C.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己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D.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己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宗”是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
B.“先帝”用以称呼本朝在位皇帝的亡父,“先”指已故的,多用于尊长,如先君、先妣。
C.“羽林”为“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意,是皇帝卫军的名称,汉武帝时始设。
D.“赠”是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获得追赠的官员生前一般官职很低。
(1)D (2)D  [(1)“凤翔”为地名,前面省略介词“于”,构成介词结构后置,修饰“反”,其前不可断,排除A、C;“幼嗣”为名词,幼主的意思,作“立”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应顺元年(934)二月,潞王从珂在凤翔造反,传檄四方,说奸臣乘先帝病重杀秦王而立幼主,欺凌宗室,动摇藩镇,说明自己兴兵讨伐叛乱的原因。(2)“获得追赠的官员生前一般官职很低”错。]
【参考译文】
王思同是幽州人。他侍奉刘仁恭做银胡指挥使,刘仁恭被他的儿子刘守光囚困,王思同奔逃晋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19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下一个『《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同步练习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