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平遥中学校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山西省平遥中学校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三)语文试题(文理科)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单位:平遥中学命题人:梁艳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5分,共15分)《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
试题预览
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三) 
语文试题(文理科)
本试卷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60分钟
命题单位:平遥中学   命题人:梁艳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5分)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10小题,59分)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游学京都,还本郡,举茂才,公府辟,皆不就,避难江东。孙策创业,遂委质焉。表为正议校尉,从讨丹杨。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建安四年,策遣纮奉章至许宫,留为侍御史。少府孔融等皆与亲善。曹公闻策薨,欲因丧伐吴。纮谏,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若其不克,成仇弃好,不如因而厚之。曹公从其言,即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曹公欲令纮辅权内附,出绒为会稽东部都尉。后权以纮为长史,从征合肥。权率轻骑将往突敌,纮谏曰:“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权纳纮言而止。绒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令还吴迎家,道病卒。临困,授予靖留笺曰:“自古有国有家者,成欲修德政以比隆盛世,至于其治,多不馨香。非无忠臣贤佐,暗于治体也,由主不胜其情,弗能用耳。夫人情惮难而趋易,好同而恶异,与治道相反。《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言善之难也。人君承奕世之基,据自然之势,操八柄之威,甘易同之欢,无假取于人。而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离则有衅,巧辩缘间,眩于小忠,恋于恩爱,贤愚杂错,长幼失叙,其所由来,情乱之也。故明君悟之,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抑情损欲,以义割恩,上无偏谬之授,下无希冀之望。宜加三思,含垢藏疾,以成仁覆之大。”时年六十卒。权省书流涕。
(摘编自陈寿《三国志•吴志八》)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5分)
A. 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B. 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C. 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D. 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 游学指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行学习的传统学习方式。
B. 秀才即入府州县学的生员,可以参加举人考试,因避汉光武帝刘秀讳而称为“茂才”。
C.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的用人制度。
D. 笺,是个多义词,故有“笺注”“笺记”“投笺”“笺书”等说,文中指“奏书”。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 张纮善于洞悉时事,择善而侍。他勤学有才,但是面对可以入仕的机会,却多次拒绝,而后才委身投靠孙策。
B. 张纮主张准确定位,各司其责。他劝谏孙策、孙权,希望他们珍惜圣体,不要逞战场之勇,而应重运筹帷幄。
C. 张纮尊重传统道义,适时进谏。出使魏期间,恰逢孙策去世,曹操欲发兵攻打东吴,他以道义规劝便止魏出兵。
D. 张纮对吴忠心可鉴,死而后已。他临终前进谏吴王,希望其能抑情损欲,求贤若渴,成就伟业,孙权感激涕零。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曹公欲令纮辅权内附,出纮为会稽东部都尉。
(2)非无忠臣贤佐,暗于治体也,由主不胜其情,弗能用耳。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示 秬 秸①
张 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8.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9.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8分) 

10.下列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这首诗熔叙事写景抒情手法于一炉,语言明快,风格沉郁。
B. “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11.下列对《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 首联“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 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诗人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C. 结语说王昭君的怨恨分明留在千载琵琶声中,联想极奇、极切,而且表达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情感。语言文字应用
D. 颈联中的“春风面”指女子的美貌,尾联中的“怨恨曲中论”意思是怨恨从琵琶弹奏的乐曲中诉说出来。
12.下面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描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挣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像、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世间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发现人才的胸襟和境界。韩愈在《马说》中列举了三种不能发现人才的现象,首先是“策之不以其道”,再次是“_______  ”,还有“__________”,而这最后者尤其耐人寻味。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这与“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两句名言所表达的价值取向有相同之处,其中“志”和“心”可理解为同义关系。
(3)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一句指出蜩和学鸠所飞之低,又对斥鴳认为“_______”就是飞的最高限度给予一定的嘲讽。
三、语言文字运用(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9年1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防护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从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荣誉证书。“以智慧筑牢地下长城、以心血铸就和平之盾,是我        的责任,也是我        的心愿。”在半个多世纪的科研岁月中,钱七虎如一名过关斩将的斗士,以偏向虎山行的魄力,为祖国的防护工程事业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02年,钱七虎建议在长江上修建越江的水下隧道。两年多后,他作为南京长江隧道专家委员会主任,肩负起这一新的挑战。“不能完全依赖外国,要靠自己;惟其如此,才能创新,才能进步,才能超越。”对钱七虎来说,(       )。他要求现场施工人员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来对待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刻都不能放松。2008年8月,当盾构机掘进第659环时,突然停止工作。钱七虎一直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后来,我们改进了刀具,我们中国人自己改进了刀具。刀具改良后性能大幅增加,由之前每把刀具平均掘进20米的极限提升为200米。”钱七虎至今回忆起来仍        。2010年5月28日,作为长江上隧道长度最长、盾构直径最大、工程难度最高的工程之一,南京长江隧道在历经5年之久的建设后,全线通车运营。钱七虎被授予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建设一等功臣的称号。从城市地下空间到军事工程,钱七虎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引领和推动我国防护工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为多项大型工程        。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义不容辞  矢志不渝  踌躇满志  出谋划策
B. 责无旁贷  矢志不渝  得意洋洋  群策群力
C. 义不容辞  忠贞不渝  得意洋洋  出谋划策
D. 责无旁贷  忠贞不渝  踌躇满志  群策群力
15.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两年多后,他作为南京长江隧道专家委员会主任,承担起这一新的重担。
B. 两年多后,作为南京长江隧道专家委员会主任,他肩负起这一新的重担。
C. 两年多后,作为南京长江隧道专家委员会主任的他,发起这一新的挑战。
D. 两年多后,他作为南京长江隧道专家委员会主任,遭遇了这一新的挑战。
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刀尖上行走也不过如此
B. 这个攻关项目犹如在刀尖上行走
C. 这个攻关项目和在刀尖上行走有相似之处
D. 攻下这个项目犹如在刀尖上行走
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5分)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E.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18、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15个字。(6分)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极小。(6分)
答:                                                                      
 
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三)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选A。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有误。原文中说“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可见是有深刻的含意的。
2、选C。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有误。原文中说“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可见,不是叫晋侯不要听信。
3、选B。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有误。原文中说“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由此可见,“徒歌”不是没有曲调的诗歌。
二、4.B    5. B    6. C    
7. (1)曹操想让张紘劝引孙权归附自己,让张纮出京担任会稽东部都尉。(要点:“令”, “辅”, “内附”, “出”, “为”,)
(2)并非没有忠诚贤良的臣子,不是不明白治国的根本,而是由于君主不能克服自己的私情,不能够任用他们罢了。(要点:“贤佐”,“治体” “胜”, “其”, “用”,)
8. 选B。本题考查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富于童趣”错,写出了卖饼儿的艰辛。
9. 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10.D   11.B    12.D    
13. (1).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3). 抢榆枋而止  翱翔蓬蒿之间
三、
14. A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形容应当由自己尽责。矢志不渝:指立志不会改变,永远不变心。忠贞不渝:意思则指忠诚坚定,永不改变,它可以对人,也可以对组织、信仰之类。踌躇满志:是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得意洋洋:则指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或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出谋划策:制定计谋策略。指为人出主意。群策群力:指发挥群体作用,一起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15. B  划线句子“两年多后,他作为南京长江隧道专家委员会主任,肩负起这一新的挑战”,可发现句子中“肩负”“挑战”搭配不当,可把“挑战”改成“重担/责任等”。再来看选项,A项,“承担”和“重担”搭配不当,可把“承担”改为“担负”;C项,前文已经说明“2002年,钱七虎建议在长江上修建越江的水下隧道”,任务已经定下,交给钱七虎完成,也就是由钱七虎承担这份责任(重任),不是钱七虎发起的挑战,“发起”“挑战”不符合语境。D项,“遭遇”和“挑战”搭配不当,故选B。
16. D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自阅读括号所在的上下文和选项,可发现:A项,“如此”在上下文中没有着落,排除;B项,“犹如”前是一个名词性短语,其后却是一个动词性短语,不当;C项,落脚到“相似之处”,与下文连接不严密,不如D项与下文连接得严密自然,因为此项主语“攻下这个项目”是一个动词性短语,而下文正是“攻下这个项目”的具体体现。故选D。
17【答案】A。本题考查语言得体。B项,“献丑”是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不用于“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这个语境。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以称 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A项“舍弟”,用于自己的弟弟。“家大舍小令外人”,使用正确。
18.①海区特点;②地质构造;③历史记载。

参考译文: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他曾游学京都,后回到本郡,被荐举为秀才,官府征召,他一概推辞不往,避乱来到江东。孙策创建基业时,张纮便委身投靠了孙策。孙策上表任他为正议校尉,后跟随孙策征伐丹杨。孙策亲临战斗前线,张纮劝谏说:“主将是筹谋划策的角色,三军命运全依托于他,不可轻率行动,亲身与区区小寇对阵相斗。希望您能珍重上天授予您的才干,符合天下的愿望,不要让全国上下为您的安危而担心受吓。”建安四年(199),孙策派遣张纮奉奏章到许昌皇宫,被留在那里担任侍御史。少府孔融等都和他亲近友善。曹操听说孙策去世,打算趁东吴举丧期间进行征伐。张纮对他进行劝谏,认为乘人丧事而用兵,既有违传统的道义,如果攻而不胜,还会使两方结仇而丢弃往日盟好,不如借此机会厚待东吴。曹操听取了他的意见,当即上表任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曹操想让张纮劝引孙权归附自己,让张纮出京担任会稽东部都尉。后来孙权任命张纮为长史,随军征讨合肥。孙权率领轻骑准备亲自前往突击敌人,张纮劝谏说:“兵器即是凶器,战争即是凶险。现在您依恃旺盛雄壮的气 势,轻视强大凶暴的敌人,三军将士,无不寒心,虽说斩敌将夺敌旗,威震敌军,但这只是偏将的责任,而不是主帅所干的事情。希望您抑制住孟贲、夏育那样的勇猛鲁莽,胸怀成为霸王的大计。”孙权接受了他的建议而放弃了行动。张纮建议应当离开吴郡移都秣陵,孙权依从其说。孙权让张纮回吴郡接来家眷,走在半路上张纮病逝。临死前,他把写给皇上的最后一封奏章交给儿子张靖,奏章说:“自古以来有国有家之人,都想修治德政来兴隆盛世,到他们治理的结果,大多没有达到理想水准。(这其中的原因)并非没有忠诚贤良的臣子,(也不是)不明白治国的根本,而是由于君主不能克服自己的私情,不能够任用他们罢了。人之常情是畏难趋易,喜好相同的意见而讨厌 不同的意见,这与治世法则正好相反。《传》有言‘从善如登山,学坏如崩山’,是说学好不容易。君主继承数代相传的基业,凭借自然的趋势,掌握着驾御群臣的八柄权 威,乐于做好做的事、听好听的话,无须向他人索求什么,而忠臣心怀难于进用的治国之术,说出逆耳的忠言,两者不能相互合意,不也是理所当然吗?不合就会产生隔阂,巧言令色之人便乘虚而人,君主就会被假忠迷惑眼睛,贪恋小人的恩爱,于是贤愚混杂,长幼失序,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人情关系扰乱了正常的统治秩序。故此圣明的君主醒悟到这一点,如饥似渴地寻求贤才,不厌其烦地接受忠谏,克制感情、减抑情欲,为了道义而割舍恩爱,在上者无偏颇错误的任命,在下者也就绝了非分之念。您应当加以三思,忍受辱垢、掩藏锋芒,以成就仁义泽被天下的大业。”张纮卒年六十。孙权看了他的遗书涕泣交流。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山西省平遥中学校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