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陕西省黄陵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普通班语文期中试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狗是怎样成为人类朋友的在与人类的关系上,没有哪种动物能比狗更亲密了。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狗一般都比较温顺。但仅仅温顺不足以说明人类为什么喜欢把狗养在家中。羊也很温顺,但是很少有人把它们
试题预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普通班语文期中试题
时间:120 分钟   分值:1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狗是怎样成为人类朋友的
在与人类的关系上,没有哪种动物能比狗更亲密了。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狗一般都比较温顺。但仅仅温顺不足以说明人类为什么喜欢把狗养在家中。羊也很温顺,但是很少有人把它们当宠物喂养。
美国哈佛大学的布赖恩•黑尔认为,狗对人的社会暗示极其敏感,这使得它们能和谐地融入人类社会。大猩猩的智力通常被认为仅次于人类,黑尔博士因此决定通过实验比较一下狗和大猩猩的各种能力,以此验证自己的观点。
他在受试的动物面前摆放两只倒扣的杯子,接着把杯子藏到屏壁后面,在其中一只杯子的下面放了一小块食物,然后把屏壁拿走。受试动物必须选择看哪只杯子的下面放有食物。如果实验者不给任何暗示,这两种动物正确发现食物的比例都是50%,与预期的一样。但是,如果实验者以某种方式暗示哪只杯子下面有食物,狗每次都能正确地找到那只杯子,而大猩猩不论重复多少次这种试验,都无法明白人的暗示。
黑尔博士对此感到满意,因为这至少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接着他又提出了下一个逻辑问题,即狗对暗示的敏感能力是如何形成的。他提出了三种假说:第一,这种技能是从狗的祖先狼身上遗传下来的。不过实验又证明,在发现食物藏在哪只杯子下面这一点上,狼的能力并不比大猩猩强。第二,这种社会敏感性是狗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学来的。黑尔博士选择那些在狗房里长大且与人类接触极少的狗和爱狗族家里养大的狗进行同样的试验,结果发现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差别。第三,这种对人类暗示的敏感性是后来形成的遗传特性,这种特性是为了使狗进入新的生活环境,与人类共同生活。
在新几内亚岛生活着一种名叫“唱狗”的狗,因为这种狗不会吠叫,只会像人唱歌一样地嚎叫。唱狗的身材与普通的狗一样,而不像狼的身材,这表明它们被驯化过。但是新几内亚的唱狗现在完全是野生的,历史资料证明它们处于这种状态已经长达几千年了。黑尔博士推断,这么长的时间足以使这种动物淘汰掉对它们不再有价值的特性。
  黑尔博士这种推断得到了证实。即使那些从小被人驯养的唱狗,也同狼和大猩猩一样无法明白人类的暗示。因此可以下这样的结论:长期的野生环境从唱狗身上夺去了原先赋予它们祖先的能力—像理解同类那样准确理解人类的意图。
1、下面关于狗“对暗示的敏感能力是如何形成的”所作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这种能力是狗为了适应新环境而形成的遗传特性。
B.这种能力不可能在完全野生的生活状态之下形成。
C.这种能力的形成与狗的生活环境需要有密切关系。
D.这种能力不是遗传而是在和人类共同生活中形成。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实验证明,大猩猩的智力及对暗示的敏感能力比不上狗。
B.狗与人类特别亲密不是因为温顺而是因为对暗示的敏感。
C.动物与人类关系的亲密程度,并不一定与动物的智力成正比。
D.实验结果否定了黑尔博士前一个假说,证实了后两个假说。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羊也像狗那样很温顺,但是很少有人把羊当作宠物来饲养,可见,“温顺”并不是人类选择宠物的条件。
B.狗由于对人的暗示极其敏感而成为人类的宠物,因此,动物成为人类的宠物,必须具有对暗示的敏感能力。
C.敏感性是狗与人共同生活而形成的遗传特性,因此,为与人类更和谐地相处,狗必然产生新的生活特性。
D.长期的野生环境使唱狗丧失了准确理解人类意图的能力,可见,环境是影响狗对人类暗示的敏感性的重要因素。
二、古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共21分)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4、下面对文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寿,长寿,活得长       B.实,果实
C.若,如果           D.爱,吝啬
5、下列句子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3分)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B.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D.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6、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揭露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作者“以德治国”的进步思想。
B.本文用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相对比,用种树类比治民,设比精巧。
C.本文通过叙述郭橐驼善于种树之事,借题发挥出以其法治民的道理。
D.本文在阐明“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吏胥扰民。
7、翻译。(每句6分,共12分)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译文:                                                                    
三、古诗文鉴赏。完成(8—9)题,共10分。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她的朴实。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E、 诗的尾联用自己敬仰前辈诗作,表明梅花高洁,古今同赞。
9、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四、默写。(每空2分,共20分)
10、子曰:当仁,                    。
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在
陋巷,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2、子曰:岁寒,                                 。
13、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
14、子曰:                  ,能使枉者直。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
17、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1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
寂寞丹青路
王  舒
小时候,最恨的是毛笔,最怕的是父亲。
画画,对于童年的我来说,是一种最可怕的刑罚。做美术教训的父亲,年轻时,也做过一段时间的画家梦,可是,瘫痪的祖母,多病的母亲让他的梦碎了。于是,他便将他的圆梦之梦寄托在我的身上。
一套《永乐宫壁画》,不知勾了多少遍,一本《吴昌硕画辑》,不知临了多少回。那时,最怕父亲说的一句话就是“临画去”。
直到今天,孩子们在童年该会的游戏,我一样也不会。因为,那时在我做完一天功课之后,能去做的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临画去”。
临着临着,画画已渐渐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父亲督促少了,自己用功勤了。
背着父亲,偷偷摸摸参加了一次什么大赛。虽然缴了一笔很可观的参赛费,但那一等奖的获奖证书事拿到了我手里的时候,那份疯狂啊!十几年的辛苦,终于没有辜负我。
当我目光炯炯地把证书送给父亲时,父亲的脸上,只在刹那问掠过一丝欣喜,然后,便是好一阵子沉默。好久之后,才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也许,是我错了,不该让你走这条路。”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的满目苍凉。
当时的我,根本没有的理解父亲的话,父亲也再没有和我谈过画,对于我的画,也没有再评价一字。
那时,我真觉得自己在艺术上颇具天才,早晚必定成名。于是乎,在飘飘然中五年的光阴,转眼即逝了。
唤醒我春秋大梦的,是梁畸先生。记得那次,在和平文化馆一次笔会之后,送梁老回家。路上梁老对我说:“画,其实也是道,是修身之道,也是寂寞之道,与名利毫无关系。在一般人眼里,只有名人字画才是字画。其实,名人和字画是两码事,为名而画失真情,无真情哪有真趣,无情无趣哪儿能叫画,你说呢?”
从那时起的十年里,我再也没有出过一次风头。我闭门读书,废寝忘食,竭尽心力去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临画去。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标题的意思是:学画要注重修身,耐得寂寞,而不要热衷于
名利。
B、本文以“临画去”为线索组织材料,表现出“我”对临画认识和
感情的变化。
C、第四段和末段两次写去做的“只有一件事”都表现出“我”临画
的专注。
D、“也许,是我错了,不该让你走这条路。”父亲对“我”这样说,表现出一种复杂的心情,既有对儿子美术才能的怀疑,又包含着自责之意。
E、 本文的主旨在于告诉年轻人要注重自身修养,要废寝忘食地闭门读书。这一主旨在文章末尾点得很醒目。
20、作者在第一自然段说,“最恨的是毛笔,最怕的是父亲”,原因分
别是什么?(4分)
答:                                                      
21.文中描述“我”背着父亲参加大赛并获奖,主要作用是什么?
(4分)
答:                                                                        
                                                                        
22.文中写梁老对“我”说的话主要作用是什么?(5分)
答:                                                                       
(第二卷)
六、语言文字运用。完成(23-26)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他善于画山水,做起画来,如兔起鹘落,转眼即成。
B、大家把这件事交给小明做,他胸有成竹地说:这件事情我也做不好,好多环节我都不记得了。
C、这次考试,退步很大,不用别人说,他自己都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
D、如果皇帝执掌朝政,防微杜渐,则国家的祸害就可以消除,人民就得以幸福安康。
2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B、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的一些医院,像当年在战场上听到冲锋号声一样,立即组成医疗队,火速奔赴灾区.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D、为了让蜜蜂有足够的体力干活,蜂农用人造养料等高能食品喂养蜜蜂,这严重损害了蜜蜂的健康,使全世界的蜜蜂数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2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古代对人的称谓时常先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如“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B.古代自称时则常用谦词,帝王则自称“孤”“寡人”,如“寡人之于国也”;而一般人则自称“愚”“仆”等,如“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
C.古代若对他人不敬时常用贱称,如“小子”“竖子”“某”等,如“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
D.古代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对逝者的尊称,如“妪,先大母婢也” (《项脊轩志》);在称谓前加“从”则表示叔伯关系,如《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书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B.臣请就汤镬: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镬,古代的一种刑具。
C.举孝廉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 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D.天子射上林中:上林,即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西汉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
七、作文。(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试题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1.D  文末说“长期的野生环境从唱狗身上夺去了原先赋予它们祖先的能力”, 可见,狗对人暗示的敏感性,是一种遗传,原文只是说不是“从狗的祖先狼身上遗传下来的”。(A 项和C项可从原文第四段最后一句“这种对人类暗示的敏感性是后来形成的遗传特性,这种特性是为了使狗进入新的生活环境,与人类共同生活”得知;B项可从第五、六段“唱狗现在完全是野生的,历史资料证明它们处于这种状态已经长达几千年” 、“即使那些从小被人驯养的唱狗,也同狼和大猩猩一样无法明白人类的暗示”等语句推知)
2.C  例如大猩猩的智力通常被认为仅次于人类,但与人类的亲密程度远远比不上狗(A.文中的实验只是就狗与大猩猩对人类暗示的敏感能力进行比较,并未涉及智力方面。B.对暗示的敏感只是狗与人类特别亲密的重要原因,但并小排除“温驯”这个原因。D.否定的是前两个假设。)
3.D  (A.温顺是动物成为人类宠物的条件之一,只不过不是最主要的条件;B.狗因其对人类的社会暗示极其敏感而成为人类的宠物,但不能据此推出动物必须具备这一条件才能成为人类的宠物;C.“必然”太绝对,不合理。)
二、古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共21分)
4、D(应为喜爱。) 
5、答案:D  ( 3分)
解析:A.定语后置;B.宾语前置;C.状语后置。
6、答案:A  ( 3分)
7、 解析:A项应为“养民治国”而不是“以德治国”。( 3分)
(1)橐驼我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 6分)
(2)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民心安定呢?( 6分)
三、古诗文鉴赏。完成(8—9)题,共10分。
8、(A、E)( 4分,每小题2分)
解析:A.并非要与桃李一起装点春天。E.诗人引述典故目的不在此,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中对外表枝叶的描绘。
9、①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  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  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6分,每点2分)
四、 默写。(每空2分,共20分)
10、子曰:当仁,  不让于师。
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2、子曰: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13、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14、子曰:    举直错诸枉   ,能使枉者直。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
17、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1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
19.A、B(C项前一次应是“反映临画是被迫的”,第二次是自觉的,尽心尽力的。D项“怀疑”之说无根据;E项“闭门读书”之说与文章主旨不合。(共5分,答对一点给3分)
20.(1)临画失去了童年的游戏,画画对我来说是一种最可怕的刑罚;(2)临画是被迫的。( 4分,每点2分)
21.在对比中表现父子对获奖(名利)的不同态度,使“我”的得意之态和父亲的失望之情更加鲜明。( 4分)
22.点明文章主旨,启示人们要用真情真趣来对待艺术。(前有“唤醒我的春秋大梦”,后有“我”的觉悟)( 5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完成(23-26)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3、答案:B  [解析]A.兔起鹘落: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B.胸有成竹:用来比喻在办什么事情以前,心里已有个准谱。C.无颜见江东父老:  江东:借指家乡。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见家乡老。D.防微杜渐: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  加以防正、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开端。又作‘杜渐防萌”  。
24、答案:D[解析]A、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缺少主语。B项主
谓不搭配,“医院奔赴灾区”不通。C、项句式杂糅,不能用“因
为……造成的”。
25、 C.“某”为常见的自称方式。例子:陈某,候某。
26、 B. 镬,不是古代的一种刑具,如大盆,用以煮食物的铁器。
七、作文。(60分)
 
   “重读”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读”,但“读”不是简单地“看”,而是具体解析、深入思考,是用理性的眼光审视长辈,从他(或他们)的人生经历及相关事,件中获得新的认识;二是“重读”,意味着要在以前“初读”(或“浅读”“误读”)基础.上有所深化或矫正。可以是致敬,可以是赞礼,可以是对照,可以是自省。至于“读”什么,怎样去“读”,有什么收获,则取决于文章的写作目的(即“为何写”)。一篇8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必须根据写作目的选择材料、处理详略、精心布局。很多考生的文章,赞颂长辈的勤劳、勇敢、诚信、正直、大度、进取、创新等等,从这些角度解读长辈当然是可以的,但他们只是单纯地呈现事实,只是程序化地进行歌颂,至于长辈们“为什么”会如此、“我”思想或心理有哪些触动、“我”有了怎样的新思考与新认识、今天重读长辈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等等,则很少或根本没有触及。这样的作文其实缺少真正的“读”。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陕西省黄陵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重点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