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调研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9年调研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语文试题(解析版)(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衡中同卷)2019年调研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司法诉讼在一国的纠纷解决体系中居于关键地位,但是,由于传统的诉讼机制有越来越繁杂的倾向,而社会发展又使得诉讼数量大为增加,法院负担越来越重
试题预览
(衡中同卷)2019年调研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模拟试题(二)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司法诉讼在一国的纠纷解决体系中居于关键地位,但是,由于传统的诉讼机制有越来越繁杂的倾向,而社会发展又使得诉讼数量大为增加,法院负担越来越重。同时,诉讼成本高和审判执行迟缓已成为许多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便应运而生。在司法诉讼之外,调解、仲裁、协商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矛盾纠纷发挥着化解作用。因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在环境保护领域,由于涉及利益主体多、利益关系复杂,社会矛盾纠纷多发、易发。并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的争议还具有原因难查明、因果关系难确定以及取证难、鉴定难、执行难、过程长等特点,仅仅依靠审判这一个途径已无法满足社会高质量、高效率解决环境纠纷的需求。因此,在环境纠纷解决领域,多元解决机制日益受到重视。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指为处理各类环境争议而建立的纠纷解决制度、机制和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在我国,非诉讼的环境纠纷解决方式主要包括法院调解、行政调解、民间调解、仲裁、协商、磋商、约谈等。
我国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并已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和运用。磋商是解决环境纠纷的一种新方式,即当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权利人对需要修复或赔偿的生态环境与赔偿义务人就损害事实与程度、赔偿责任的承担方式等实际问题展开磋商,统筹考虑修复方案技术的可行性、成本效益最优化、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能力、第三方治理可行性等情况达成赔偿协议。这一方式体现了平等、自愿、协商、务实的理念。遵循依法推进、鼓励创新的原则,一些地方结合本地实际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磋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为了让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切实发挥作用,需要制定或修改相关法律法规,让各种解决方式于法有据,并实现制度化、程序化。比如:可以修改仲裁法,对环境仲裁中仲裁庭组成、仲裁员条件、管辖范围、仲裁协议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等等。
提倡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并不是降低法院在环境争议解决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反,法院在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中应继续发挥其关键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为人民法院应当对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运行提供实质性保障,尤其是完善环境纠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司法确认制度,通过该制度的正常运行推动各类调解制度真正落实。还应建立健全专门的非诉讼程序,并与司法程序有序衔接,鼓励并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环境纠纷,提高环境纠纷解决的质量和效率。
(摘编自孙佑海《完善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诉讼机制日益繁杂等方面的因素对各种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B. 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有助于高质量、高效率地解决环境纠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C. 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体现了平等、自愿、协商、务实的理念,并已得到推广和运用。
D. 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并没有降低法院的关键主导地位,只是减少了法院的工作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多样化为论述背景,重点阐释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
B. 文章多处将司法诉讼和其他非诉讼解决纠纷方式进行对比,阐释了多元化解决纠纷的必要性。
C. 文章指出非诉讼的环境纠纷解决方式是多样的,并重点对磋商这种新方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D. 文章在论述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时逐层深入,先介绍相关理论概念,接着阐释推广和运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调解、仲裁、协商等解决纠纷的方式具有诉讼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因而对社会矛盾纠纷发挥着化解作用。
B. 单一的纠纷解决途径不符合环境纠纷因素多元化的特点,环境纠纷的解决还应该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
C. 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在我国已经获得广泛的推广和运用,一些地方也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
D. 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并不是否认和司法程序的关联,也不会削弱国家相关机构在纠纷解决中的主导地位。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项,偷换概念,“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体现了平等、自愿、协商、务实的理念”错误。由原文“磋商是解决环境纠纷的一种新方式……这一方式体现了平等、自愿、协商、务实的理念”可知,“体现了平等、自愿、协商、务实的理念”的是“磋商”。故选C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B项,无中生有,“文章多处将司法诉讼和其他非诉讼解决纠纷方式进行对比”错误。文章并没有“多处将司法诉讼和其他非诉讼解决纠纷方式进行对比”。故选B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项,强加因果,“因而”前后的内容没有因果联系。原文只提到“在司法诉讼之外,调解、仲裁、协商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矛盾纠纷发挥着化解作用”。B项,“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理解错误。原文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C项,扩大范围,“广泛的推广和运用”于文无据,原文为“并已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和运用”。故选D项。
【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永远的军人
张雪芳
七十多岁的郝爷知道自己快要不行了,指了指衣橱上面的樟木箱,对老伴儿说:“衣服我放在里面了,走时叫孩子们帮我穿上,还有那顶军帽,也要给我戴上。”老伴儿抹着老泪点了点头。
没过几天,郝爷就闭上了眼睛。老伴儿赶紧叫儿女们搬下那个樟木箱,拿出那身郝爷多年前就为自己准备好的衣服。儿女们一看,又是军装,郝爷穿了一辈子的军装,这走了还要穿?儿子说:“换身体面点儿的衣服吧。”母亲坚持道:“不行,这是你爸生前特别叮嘱的,他喜欢穿军装,他觉得特体面!”儿子无语,就随了老爷子吧,也算尽孝了。
说起这套军装,它的来历可不小。
那一年,郝爷在镇上做河道保洁员,每天摇着船在镇内的小河里转悠,凡是河里的垃圾都得捞起来,保持小河干净。有一回,郝爷把船停靠在一户人家门前的河岸边,借着树荫吸烟。突然,他听到有呼救声,声音不大,时断时续,郝爷竖起耳朵,不错,声音分明就是从岸边的窗户里传出来的。郝爷马上跳上岸,向那户人家奔去。果然,房屋里有个老人全身着地,直挺挺地趴着,正拼命地喊救命。郝爷慌忙地跑上前,背上老人直奔医院。幸亏医院离得不远,但把老人背到那里,郝爷已经累得气喘吁吁。
最后,老人的命救了过来,但还是半身瘫痪了,而且说话含糊不清。
医生说:“办个住院手续,住几天,观察下情况再说。”
郝爷愣了愣:“我去办吗?”
医生说:“不然呢?送他来的就只有你吧。”
“我?我只是个路人,”郝爷解释说,“我不认识那个老人的。”
医生明白了:“那你赶紧去他家附近问问,最好能通知到他的家人。”
“好,好的。”郝爷一迭声地说。
郝爷在老人家附近换家挨户打听,原来情况是这样的:老人有一个儿子,二十出头就去当兵了,有近三十个年头了,一直都在部队。老人平时身体很好,都是自己照顾自己的。
郝爷问:“有谁知道他儿子的电话?”
邻居们都摇头:“他儿子很少回来的。”
郝爷只得重新回到医院。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嘴里不停地咕噜着什么。
郝爷附上前去,问:“老爷子,您儿子的电话还记得吗?”
老人睁大了眼,含糊不清地说:“部……部队,兵……当兵。”如此反复,老人就只会说这几个字了。
郝爷无奈,既然救了人家,总不能撒手不管吧。何况他儿子还是个军人。军人!郝爷看了看自己穿着的那身军装,一下子振奋了精神。为老人办了住院手续,郝爷就担负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
在郝爷的照顾下,老人的身体恢复得很好,很快就出了院,在家进行调养。郝爷可是忙得团团转,除了工作就是往老人家里跑。二十多天后,老人的言语才渐渐清晰起来。
老人感激地望着郝爷:“谢谢你救了我的命,还一直来照看我!”
郝爷笑呵呵地说:“您儿子保家卫国,我照看一下您也算对他的支持吧。”
老人看着郝爷一身军人打扮,问:“你是复员军人吧?”郝爷便哈哈地笑。老人也笑,说:“就是嘛,这军人素质就是高。”
郝爷喜欢穿军装,自从十五岁那年一个老军人送给他一套军装后,他就再也没穿过别的衣服。郝爷的军装虽旧,却总是清清爽爽的。郝爷常说,穿军装让他感到荣耀且充满正气。
一个月后,郝爷见到那位军人儿子,郝爷一看他的肩章,吓了一大跳——原来是个首长。老人的儿子对郝爷千恩万谢,并一定要重金谢他。郝爷不好意思地说:“一点儿小事,不用客气的。”后来,老人的儿子不知从哪儿得知郝爷喜欢军装,就送给了他一套崭新的军装,还有一顶军帽。郝爷一看到那套军装,眼睛都亮了。
老伴儿一直记得,郝爷是捧着那身军装回的家。到了家,都不许老伴儿碰一碰,说:“这可是首长送我的,我得好好珍藏,‘走’的时候穿。”那时候,郝爷的身体还硬朗。
郝爷走了,穿着那身崭新的军装,戴着那顶崭新的军帽,很威武的样子。
镇上的老营长来为他送行,惋惜地说:“可惜呀,这么好的人,却没当上兵。”
在场的许多人都惊讶地望着老营长:“郝爷不是军人?”
老营长说:“当年他是在我手里应征的,条件都合格,只因是三代单传,他的祖母死活不让他去,结果就没去成。”
啊?哟……人们的心情沉重起来。
可是,看着郝爷,每个人都觉得,他就是军人。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跳上岸”“奔去”“跑上前”“背”“直奔”等一系列的动作及行为,表明郝爷救助生病老人时是毫不犹豫的,充分表现了他见义勇为的精神。
B. 老人看到郝爷穿一身军装,便问郝爷是不是军人,而郝爷笑而不答,老人便猜出郝爷的真实身份不是军人,但仍然称赞郝爷具有军人的素质。
C. 虽然老营长并不是小说中着意刻画的人物,但是通过他的话语告诉读者,郝爷的真实身份并不是军人,以及郝爷当年未能参军的原因。
D. 郝爷是一位极普通的人物,但他拥有着军人情结,其作为彰显了军人精神,从题目“永远的军人”来看,作者对郝爷怀有敬仰与赞美之情。
5. 小说结尾为什么说“每个人都觉得,他就是军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小说在叙事上有怎样显著的特点?有何作用?
【答案】4. B    5. ①爱穿军装、爱惜军装:郝爷十五岁时,一个老军人送给他一套军装,之后他就没穿过别的衣服;生前遗嘱,自己去世后,让儿女们给穿(戴)上自己珍藏的老人的儿子赠送的军装和军帽。②崇敬军人:郝爷常说,穿军装让他感到荣耀且充满正气;得知老人的儿子是个军人,精神为之振奋。③具备军人素质:对工作恪尽职守,对危难中的人勇于相助;郝爷救了生命垂危的老人,还为老人办理住院手续,亲自照顾老人,老人出院后,他一直照看老人。    
6. ①使用第三人称,以讲述故事的口吻,使小说叙事更加灵活,②语言平实,口语化,多用对话形式推动情节发展,符合人物身份。③插叙手法的运用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使情节跌宕起伏,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老人便猜出郝爷的真实身份不是军人”分析不当,小说中老人的称赞是发自肺腑的,老人认为郝爷是一位退伍军人。故选B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找到句子所在位置,并筛选出相关人物的言行,及他人对人物的评价,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得出答案。本题所考查的句子是“每个人都觉得,他就是军人”,“他”是指郝爷,这句话是对郝爷一生的评价。从郝爷的穿着打扮来看,他喜欢穿军装,从“自从十五岁那年一个老军人送给他一套军装后,他就再也没穿过别的衣服”,而且“郝爷的军装虽旧,却总是清清爽爽的”,临终遗言是死后穿也要军装,可以看出他有军装情结,爱穿军装,爱惜军装。从郝爷对军人的态度来看,“郝爷常说,穿军装让他感到荣耀且充满正气”,照顾老人时说“您儿子保家卫国,我照看一下您也算对他的支持吧”,可见郝爷崇敬军人。从精神品质来看,郝爷在镇上做河道保洁员,每天工作尽职尽责;听见病危有人呼救,他主动去帮助老人,而且老人出院后他一直尽心照顾,表现出军人一般优秀的品质。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再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解答。本题要求答出“小说在叙事上”的特点及作用,可从叙述人称、语言风格、叙述手法、结尾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叙述人称来看,全篇都是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展开的。运用第三人称叙事的作用是可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从语言风格来看,这篇小说没有华丽的词藻,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对话,都平实自然,符合人物身份,突出了口语化的特点。从叙述手法来看,小说中对郝爷救老人的情节采用的是插叙的手法,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从结尾特点来看,小说结尾才揭示出郝爷不是军人,并交代了郝爷没有参军的原因,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上文“自从十五岁那年一个老军人送给他一套军装后,他就再也没穿过别的衣服”已经暗示,郝爷并没有参过军。这样的结局有增加了情节波澜、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主题等作用。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点睛】第1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和手法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通读全文,关注细节。(1)快速通读全篇,依据写作顺序理解思路;(2)找出议论性的段落和语句,快速把握作者情感及全文思想主旨;(3)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品味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4)分析写作手法;(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
重庆市巴南区区委书记李建春代表说:“我国要实现2020年规划提出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目标,平均每年必须实现1000多万人的户籍城镇化。”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带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需求,使巨大的需求潜力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
“城镇化既要‘面子’好看,更要‘里子’实在。”河南省信阳市市委书记乔新江代表说,“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进城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人‘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要让他们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让他们在城里过得更加体面、活得更有尊严。”
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王鹤龄委员说,要提升城镇化质量,还要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人选择在中小城镇生活,解决人口在大城市扎堆的问题。”
乔新江说:“城镇化要培育配套产业,要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城镇化的头等大事就是解决就业,”王鹤龄说,“有了产业,才能吸纳就业、容纳人口,有了产业体系的发展,才能推动城市设施不断完善。”
李建春说:“从国家层面看,城镇化战略很清晰,就是‘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摘编自齐志明、李坚、许晴《城镇化不能重“面子”轻“里子”》)
材料二:
 
自1950年以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已从7.51亿增加到2018年的42亿,城镇化率从30%提高至55%。
(资料来源于互联网)
材料三:
2016年5月,我国整体上并不存在“逆城镇化”的现象,但需要采取措施逐步消除不正常现象。一是对城镇化要有清醒的认识和信心。我国城镇化进程远未结束,仍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与发达国家甚至与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城镇化率依然较低,而且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中还包括了2.5亿多农业转移人口,已完成的城镇化进程也还不完整,城镇化仍然是我国广阔发展空间和不竭发展动力的重要组成,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二是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中小城市优先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人口吸引力,使得“让落的地方也想落”。
(摘编自相伟、谷宇辰《中国出现“逆城镇化”?》)
材料四:
美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做法:
一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着力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美国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整体统筹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集聚度高、开放式、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等不同层次、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二是整合各种要素,培育提升龙头城镇的聚集效能。在小城镇的建设中,美国注重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资源,培育龙头城镇和城镇群,提升聚集效能,以点带面、渐次连片,在城镇群向都市圈和城市带的发展中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三是建立农业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秉持以农民为本的理念,尊重农民利益,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用工业剩余反哺农业,妥善处理农民的困难和问题,不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完成城镇化,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摘编自李军国《美国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镇化不能单纯追求速度和表面工程,要注重发展的质量,要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让人们在城里过得更加体面、活得更有尊严。
B. 在材料二中,1950年到2018年间,世界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化率从30%提高至55%,在2000年到2010年间城乡发展达到均衡。
C. 我国2016年5月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城镇化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不竭的发展动力,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D. 美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对农业制定支持和保护政策,以工业反哺农业,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这种做法对我国的城镇化有借鉴作用。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转向城市成为市民,带动了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需求,这种巨大的需求潜力将会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
B. 和美国一样,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也把小城镇的建设作为国家的战略考量,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C. 城镇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2016年,我国城镇化处于快速推进阶段,比起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依然较低,需要加快发展步伐。
D. 美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几种做法是根据美国国情而采取的,我们借鉴这些做法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要因地因时制宜,切不可生搬硬套。
9.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何进行中小城镇建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B    
9. ①提升中小城镇质量,增强吸引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增加就业,改善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②国家层面上要有政支持,推动有序设市,改革户籍制度,培育特色优势产业。③学习发达国家经验,比如美国的做法。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项,“在2000年到2010年间城乡发展达到均衡”错误。材料二图中两条线的交汇处表示在2000年和2010年间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出现了等值,即各占50%,这个等值和这个比例只意味着平均,并不意味着城乡发展均衡。故选B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B项,“和美国一样,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也把小城镇的建设作为国家的战略考量”错误。由材料四可以看出,美国着力打造大城市,而非小城镇。故选B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再通读材料,根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区间,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如本题要求分析“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何进行中小城镇建设”,通读四则材料,就会发现信息分布在材料一和材料四中。材料一,“要提升城镇化质量,……缩小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要提升中小城镇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也就是说要增强吸引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改善环境;乔新江说“城镇化的头等大事就是解决就业”,也就是要增加就业。根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第一点答案。根据河南省信阳市市委书记乔新江代表的观点“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进城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重庆市巴南区区委书记李建春代表的观点“从国家层面看,……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可概括出第二点,国家层面上的措施。根据材料四所谈到的美国的城镇化的主要做法,可概括出第三点,学习发达国家经验等。
【点睛】第1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僧辩字君才,学涉该博,尤明《左氏春秋》。言辞辩捷,器宇肃然,虽射不穿札,而有陵云之气。元帝为江州刺史,僧辩随府为中兵参军。时有安成望族刘敬躬者,田间得白蛆化为金龟,龟生光照室,敬躬以为神而祷之。所请多验,无赖者多依之。元帝命曹子郢讨之,使僧辩袭安成。子郢既破其军,敬躬走安成,僧辩禽之。由是以勇略称。及侯景反,元帝命僧辩总督舟师一万赴援。及至,台城陷没,侯景悉收其军实而厚加绥抚,遣归竟陵。于是倍道兼行,西就元帝。及荆、湘疑贰,元帝令僧辩讨之。时僧辨以竞陵间部下皆劲勇,犹未尽来,意欲待集然后上顿。元帝问僧辩,僧辩以情对。元帝以为迁延不去,大怒厉声曰:“卿惮行拒命,欲同贼邪?今唯死耳。”僧辩对曰:“今日就戮甘心,但恨不见老母。”帝自斫之,中其髀,流血至地。即送廷尉。会岳阳军袭江陵,人情搔扰。元帝遣就狱出僧辨以为城内都督。侯景浮江西寇,军次夏首。僧辩为大都督,军次巴陵。僧辩并沉公私船于水,分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翌日,贼众济江,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景军肉薄苦攻,城内同时鼓噪,矢石雨下,贼乃引退。陈武帝时为司空,因自京口举兵袭之。僧辩常处石头城,是日视事,军人已瑜城北而入,南门又白有兵来。僧辩与子頠遽走出閤,计无所出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七年级语文复习资料-字词』  下一个『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