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题型汇编之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9年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题型汇编之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九年级总复习 北京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西城区(三)阅读《和压力做朋友》,完成22-24题。(共7分)和压力做朋友①面对中考,你会有压力吗?面对压力,你更认同下列哪种描述?A.压力有害,应该规避、减轻。B.压力有益,应该接纳、拥抱。大多数人会选择A,在人们的认识中,压力会使人紧张,身心疲惫,导致疾病,甚至会加速衰老。压力,就好像一只
试题预览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西城区
(三)阅读《和压力做朋友》,完成22-24题。(共7分)
和压力做朋友
①面对中考,你会有压力吗?面对压力,你更认同下列哪种描述?
A.压力有害,应该规避、减轻。B.压力有益,应该接纳、拥抱。
大多数人会选择A,在人们的认识中,压力会使人紧张,身心疲惫,导致疾病,甚至会加速衰老。压力,就好像一只可怕的怪兽。
②英国诗人萨松诗中写道:“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少年派一开始把老虎视为威胁,后来与老虎发展成一种共生关系,最终相互依靠,共达彼岸。在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少年派的奇幻经历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和压力相处?
③日本棋坛高手吴清源,多次登上棋坛霸主宝座,却在一次比赛中败给了新手坂田。赛后吴清源经过反思,发现自己参战时的心态与对手恰好相反:他为了保住名誉,心理压力巨大;而坂田刚出道,在吴清源面前虽然也感压力沉重,但能挑战这样的高手,更令他感到非常兴奋。于是吴清源调整心态,再战坂田,果然取胜。常人也是如此,面对一场重要的考试,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有的人会因此心跳加速,紧张慌乱,甚至失眠狂躁,可这样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反而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有的人却能化压力为动力,更投入、更高效地开展复习,这样集中精力踏实努力一段时间之后,或是取得理想的成绩,或是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总之,会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进步。可见,同样的情境,同样有压力,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结果。
④我们往往认为有压力的人是不幸的。有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的压力平均值是33%。美国的压力指数高达43%;非洲的毛利塔尼亚压力指数最低,只有5%。而令人惊诧的是,压力指数越大,国民幸福度却越高,人口寿命越长。在幸福感调查中,最幸福的人不是没有压力的人,而是那些压力很大却不消沉的人。看来,人感到幸福并不是因为生活没有压力,而是因为他能很好地认清压力对于生活的意义,从而拥抱压力。
⑤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我们终究无法逃避。而压力的背后,往往是生活的意义。如果你愿意承担压力,拥抱压力,改变自己面对压力的心态,在接受挑战中收获成长,努力开发出自己的潜能和价值,那么你就会发现,这时压力已不再是可怕的怪兽,而成了你的好朋友。 
22.文中把压力比作“   ①   ”,意思是说压力会使人紧张,带来很多问题;把压力比作“好朋友”,意思是说   ②   。(2分)
23.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得出结论的。(3分)
答:            
24.下列中国古代经典名言,有些是可以和本文的观点产生共鸣的。请你选出其中一句,解说一下它是如何体现面对人生坎坷时“以良好心态来应对压力”这一主张的。(2分)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C.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D.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选择:            (写序号)
解说:            
22.示例:①怪兽 
 ②压力变为动力,可以助人开发出自己的潜能和价值
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23.要点:①作者先举出吴清源面对压力,调整心态,进而取胜的例子;
②然后再举常人面对考试压力产生的两种不同心态,分别加以分析;
③最终得出结论“同样的情境,同样有压力,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结果”。
评分标准: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4.示例一:选择:A
解说:面对别人的不理解,调整心态,用不生气来应对内心的压力,追求君子之风。
示例二:选择:D
解说:在不得志时,认清压力对生活的意义,坚持高洁的操守,追求自身的完善。
评分标准:2分。选择1分,解说1分。选择B或C,本题不得分。
东城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23~25 题。(共 7 分)

1935 年,日寇魔爪伸向华北。这年开学典礼,著名教育家张伯苓问了全校师生三个问题,先问:“你是中国人吗?”师生皆答:“是!”再问:“你爱中国吗?”师生齐答:“爱!”又问:“你愿意中国好吗?”师生声如雷震:“愿意!”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振奋起师生们的昂扬爱国斗志。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风雨磨难、几多艰难坎坷,有一种信仰从未改变,那就是爱国。不论是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抑或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还是方志敏的“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激昂的主旋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凝聚起亿万炎黄子孙“沛然莫之能御”的强大力量。
古人云“爱国如饥渴”,又云“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爱国报国,是流淌在炎黄子孙血液之中的使命召唤。1947 年底,在英国留学 9 年的彭桓武搭上回国的海轮。面对
“为什么回国”的提问,这位未来的“两弹一星”元勋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上世纪 50 年代初,被美国称为“一人抵得上五个师”的钱学森一心想从海外回国, 面对美国政府的阻挠,他在法庭上义正辞严地宣告:“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在失去自由五年后,他毅然踏上归途。这般以身许国的决绝,好比绿叶对根的深意,令人感佩。
孙中山先生曾言,“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知道怎样爱国。”走过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国人许国报国的使命担当未变分毫。2009 年底,科学家黄大年通过“千人计划”回国,他全身心寄情科研,累到病倒,苏醒后还在叮嘱:“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开山岛的守护者王继才,32 年默默驻守孤岛,把一腔爱国情都献给了祖国边防。奋进在新时代,我们同样一次又一次被伟大的爱国者震撼着、感动着,又鼓舞着、坚定着我们内心的信仰。
一百年前,正值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这番发问,如今依然令人振奋而警醒。回望历史的天空,肩负时代的使命,延续亿万国人的爱国情、强国志与报国行,依然必要而紧切。不弃涓滴、汇流入海,驱动中国这艘巨轮永续向前,一直期待着我们每个人的行动。
(常春晖文,《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3,有删节)
23. 为本文拟写一个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答: 

24. 阅读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议论文中所列事实的作用有不同,如首段用张伯苓三问师生之事引出本文话题,第三段则以彭桓武和钱学森的事例论证了本段论点。
B. 第二段引用徐锡麟、林则徐和方志敏诗文中的句子共同论证了中华儿女爱国之心从未改变。
C. 第四段为了论证被伟大爱国者感动、鼓舞着的我们对爱国信仰同样坚定,作者选取了科学家黄大年和开山岛守护者王继才的事例。
D. 结尾段引毛泽东的文字呼吁我们现在仍然要敢于为国家、社会发声,并且付诸行动。
25. 爱国无处不在。对我们中学生而言,点滴之处亦能见出此心此志。请举身边一例,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如此认为的理由。(3分)
答: 
23.示例:例 1:丹心许国平生志 例 2:立爱国志,践报国行评分:2分。表现爱国(心或情)、报国(行)各1分。
24.答案:C
评分:2分。
25.示例:事例:认认真真、安安静静地学习。 理由:表达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不在事情大小、成就多少,而在于拥有这份诚挚的心。日常认真学习看起来很普通,但也反映参与者是否始终将国家的兴衰荣辱挂在心上,且化成了自己实实在在的行 动。
评分:3分。(身边)事例1分,理由阐述2分。
理由阐述 2 分,结合文章内容、身边事例阐述各 1 分。
提醒:要整体看答案,不要仅单看事例或单看理由阐述。看事例和理由是否对应上。如果对应不上,该理由阐述(结合事例)扣 1 分。
丰台区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1-23题。(共7分)
①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カ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向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已,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②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关心督促下,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以至终身受益。
③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オ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才能不断发扬光大。做一料“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④“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⑤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缓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张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オ。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渇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新高度,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自我。
21.请你阅读上面文字,阐释“读书种子”的内涵。(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举陶渊明、杜甫、杨万里等人的事例印证了做“读书种子”是每个读书人的自我期许.
B.第②段举彭德怀的事例论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自己读书,而且发挥“读书种子”的作用,督促身边的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
C.第④段举钟扬从植物种子能够生生不息地繁行中获得启示的事例,论述读书获得知识,运用知识指导实践,可以带给人创新的奇思妙想。

23.结合你的读书经历或现实生活,谈谈你如何理解“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3分)
答:                                                                 
21.【参考答案示例】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用书本知识指导实践。评分标准:共2分
22.C
23.【参考答案示例】《论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生哲理,阅读《论语》,可以安定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懂得自省和自律,不被世俗左右,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评分标准:共3分,意思对即可。
门头沟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共7分)          
①今年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读什么书?
②中国人每年平均到底读多少本书?乐观的说法是,纸质书加上电子书,差不多将近8本。从数量上看,和前些年相比,进步不小了。说到阅读,阅读量多少只是一个方面,读什么才是关键。据统计,娱乐化的幽默搞笑、恐怖魔幻、探秘考古、悬疑八卦等,通常都是最受欢迎的大众读物。就是大学生,除了本专业的必读和选读,系统地读过中外经典的似乎也不多。“高校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时不时成为媒体话题,“死活读不下去的图书排行榜”上,经典名著往往高居榜首。“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玩笑似乎成了现实的写照。
③所谓趣味无争辩,读书也是非常个人的事。从个人的角度说,读不读,读什么、怎么读,都是自己的权利,旁人是不容置喙的。但从社会着眼,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倡导多读书,读好书,总归是善莫大焉。
④什么是好书,能称为经典的肯定是好书。一本书能称为经典,是要历经时间、历史的检验和一代代读者千挑万选的。阿根廷小说家博尔赫斯说:“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经典于我们特别重要,经典是一代代人青春的养料,因为其中承载的是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全部天才创造,这种创造,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不去阅读,你就永远不会知道人类的心智可以达到何等辉煌的程度。经典总是对人的处境有着真切的关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有着深刻的体察,对社会万象、人生百味、人性之美丑善恶怀着感同身受的体谅与同情。阅读经典,可以提升我们追求尊严、自由与终极价值的能力;可以提升我们更好地认知自然、社会与自我的能力;可以提升我们感知人性,抵抗丑和创造美的能力。
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而灵魂的铸造,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是重要支撑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青少年时期学到的东西对一生都影响很大。对年轻人而言,最好的老师就是阅读,读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经典。”全民阅读,回到经典。特别是趁年轻的时候多读经典,回到阅读之源,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方可能长期保持思想活力,在阅读中成长,在成长中创造。
20.上面的文章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           。(限15个字以内)(2分)
21. 阅读文章②—⑤段,补充横线内容。(2分)
文章第②段主要论述了               ,第③段从社会角度强调要多读书和读好书,第④段阐释了经典的特点和阅读经典的重要性,第⑤段发出号召:                  。
22. 关于“经典”,在文章中马克•吐温、博尔赫斯和莫言都有自己的认识,你同意谁的观点?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明理由。(3分)
答:                        
20.年轻人要多读经典(我们要趁年轻多读经典)(趁年轻多读经典)等。(2分)
21.(共2分)
第②段:中国人读书的现状(读书应该读经典,但读经典的人很少)(1分)
第⑤段:全民阅读,要回归经典,特别是年轻人要阅读经典(1分)
22. (共3分)   解释观点(1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论述(2分)
石景山区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共7分)
2018年,我们告别了很多曾经熟悉的人——饶宗颐、霍金、李敖、洛夫、盛中国、单田芳、金庸、斯坦•李、程开甲、二月河……我们都曾经为他们哀悼过,时而还感慨:一个时代结束了。这种感慨在朋友圈里如此密集,以至于有人说:2018年,时代结束了太多次。但只要我们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些,我们就应该意识到一个事实:我们并不是在告别谁,我们是在告别自己的一部分。我们必须习惯,这个世界抽换掉一些我们喜欢的、熟悉的东西。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时间的朋友,但是,你问没问过自己:我想和时间做朋友,时间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我们先来看,什么人肯定和时间做不成朋友。这两年,很多人抱怨抖音①是个时间黑洞,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吃掉了。当然了,作为一个几千名工程师开发的工具,抖音的目的就是吸引你的眼球、占用你的时间。在算法②的力量下,不管你内心有多少种隐秘的欲望,它都能测试出来,并诱惑你去满足它。你哪里是被抖音耗尽了时间,你是把自己的欲望放出了瓶子,又收不回来。时间碎片化了,你也把自己碎片化了。那时间怎么和你做朋友呢?
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长期主义不仅要坚持你想做的事情,而且决不中断,持续地不被诱惑。一旦中断,前功尽弃。行动的信号再微弱,只要一旦被识别出来,长期主义就能把它放大。
你心中可能有一个疑问:不是说“时间会磨损一切”吗?时间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信号的放大器呢?
2018年2月20日,亚马逊的贝索斯公开发布了一条消息,宣布自己参与投资的万年钟开始建造。这座钟建在美国西部得克萨斯州的群山中。这座钟,每一年秒针跳一格,每一百年分针动一次,每一千年有一只报时鸟出来报时,整个钟的设计寿命是一万年。
你会说,这有啥用呢?等这只钟的分针第一次挪动,我们这批人即使有百岁人生,也都不在了。人生不过百年,千年尺度上的事太虚无了。但是,你还真别这么看!
其实,在中国西部甘肃省的群山中,就有这么一个万年钟,已经走了1600多年,很多人都看过。1600年前,有一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来到敦煌。在一座山脚下停下来休息时,夕阳照在对面的三危山上,刹那间金光万道。他被眼前的情景极大地感染了,便决定留下来,请人在山上开凿石窟,用以修行。这是敦煌的第一座石窟,这是这座万年钟走出的第一格。此后,这座钟就走起来了,走了一千多年,无数后继者效仿乐尊的模式,继续开凿石窟,雕塑佛像,绘制壁画。当地人管这里叫千佛洞,全世界都知道这里是中华艺术瑰宝、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
当我们说莫高窟是中华艺术瑰宝的时候,你不觉得奇怪吗?莫高窟那些传世作品的创造者,其实只是普通的工匠。他们画的每一笔,他们刻的每一刀,本来是要被湮没的呀。如果不汇入这条长期主义的大河,所有的努力都会随风而逝。而现在,虽然工匠们的名字没有留下来,但他们活着时候的努力,成了中华艺术瑰宝,他们也成了中华艺术瑰宝的创作者。
所谓伟大,有时候就是这么回事。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③下,会积累成奇迹。时间帮助了他们,他们成为了时间的朋友。一个人的成就,来自一套核心算法乘以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这其实就是长期主义的原则,做一件事,长期地去做,持续地去做。
作家阿尔贝•加缪曾说:“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任何一个人,不管你的力量强弱,放眼于足够长的时间,你都可以通过长期主义这种行为模式,成为时间的朋友。
(节选自罗振宇《时间的朋友》2019年跨年演讲,有删改)
                            
注:①[抖音]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②[算法]这里指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精确有效的方法。③[复利]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俗称“利滚利”。
18.结合选文,用“只要……就……”的句式,概括“成为时间的朋友”的具体方法。(2分)
答:        
19.结合你的历史文化积累,再举出一个“长期主义”的例子。(2分)
答:        
20.中考临近,有同学认为现在才开始努力已经于事无补了。请结合本文获得的启示,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3分)
答:        
18.只要能持续、长期地守住目标,就能成为时间的朋友。(2分)
19.示例:宋濂幼时酷爱读书,虽然家贫,但想方设法借书、抄书,既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苦读不辍,经年累月,博览群书,终有所成。
(2分。事例1分,联系1分。)
20.示例:虽然离中考只有一个月,但中考不是终点,我们应该确立长远的目标,有效地利用时间,持续地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也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请从当下开启长期主义模式,让时间帮助你成功!(3分。结合文章1分,联系实际1分,分析1分。)
海淀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共7分)
①生活中,有人习惯高谈阔论,有人喜欢低声细语,有人善于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交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是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善用语言,才能使语言充满力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使语言充满力量呢?
②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物。有物者就是要有内容。我们说话、交流,本质上是一个信息互通的过程,说话人总要传递信息,听话人总要获取信息。说话人观点清楚,内容详实、准确,听话人才能获取想要的信息,这样的表达才有意义。说话空洞无物,往往使人厌倦;言语充实有物,常常让人如沐春风。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理。有理,就是要有道理。说话有凭有据,逻辑清楚,才能以理服人。春秋时,秦晋攻打郑国,郑国老臣烛之武被派去说服秦伯,他从地理位置、历史渊源、现实形势等方面分析了“存郑”“亡郑”对于秦国现实的利弊,凭借语言的力量说退了秦师。____________。
④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情。话语真情充沛,往往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在抵御外侮的年代里,“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日救亡热情,召唤无数志士奔赴沙场,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和平建设时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饱含爱国深情,吸引了众多青年学子援三线、奔边疆,为祖国的腾飞贡献了青春与力量。这些口号倾注了真情,才有了动人心弦的力量,不仅给当时人们以动力,还足以抵御时光的磨砺而历久弥新。
⑤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赵国上卿蔺相如,面对老将廉颇的刁难百般退让,他曾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国家”“后私仇”不仅体现着蔺相如的宽宏之量,更表达了他拳拳的爱国之心,成就了将相和谐、共保家国的美谈。“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仁人志士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彰显的是他们的信仰与情怀。习近平主席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问题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坚定的话语充分展现出政治家爱国为民的忘我情怀。
⑥反之,不善用语言,容易词不达意,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特别是在今天的网络时代,不慎重,不推敲,信口开河,一句不当的言论往往引起轩然大波,于己无利,与人有害。
⑦当然,我们强调善用语言,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语言的艺术,有助于更好地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交流意见,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22文章是如何围绕“善用语言”展开论述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在第③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建立起本段观点和材料的关系。(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要让语言有力量,除了文中提到的观点外,还应注意什么?请说明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示例:文章首先由生活中人们使用语言的习惯,引出“善用语言,才能使语言充满力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中心论点;接着从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德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然后从反面论述不善用语言的危害;最后阐述了善用语言的重要意义。
(共3分。分四层,前两层,各1分;后两层,1分)
23.示例:烛之武正是善用语言的逻辑,言之成理,才使语言拥有了化解国家危机的力量。
(共2分。分析论据,1分;结合论点,1分)
24.示例:言之有趣。言语有趣味,有幽默感,往往让人乐于接受,语言才会更有力量。
(共2分。观点,1分;理由,1分)
昌平区
(三)阅读《追梦意味着“专心用功”》,完成第23-25 题。(共8分)
追梦意味着“专心用功”
①选择一份志业,为它专注用功,希望再过十年,我们也会感激今天的自己。“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今年春晚的戏曲节目一开场,小演员们在舞台上高声喊出这几句话。有网友说,在他们身上看到的真诚与努力,实在让人感动。
②这几句话源自著名京剧科班富连成的训词。戏曲行业有其特殊性,讲究科班出身、练童子功,但“以后名扬四海”所代表的美好期待,也是各行各业年轻人的共同憧憬。而不管具体的梦想是什么,追梦的路上总离不开“专心用功”。 
③“专心”,便要认清并专注于自己的志业。“戏比天大”“择一业终一生”,很多戏曲演员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用敬业精神传承了文化,也成就了自己。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不管是校园里还是职场上,想要做到专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学生时,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要上课、泡图书馆,要做社团学生工作,又想多做几份不同类型的实习,还想做交换生去国外看看;进入职场,现在又流行做“斜杠青年”——上班时间是程序员,下班时间当作家,业余时间再做做摄影师……
④“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确认自己的热爱与核心竞争力,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是专心于此的前提。广泛的尝试与探索,固然可以让生活丰富多彩,但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若想把一件事做成、做好,还是需要专心的力量。
⑤确认专心之处后,“用功”则是锤炼一技之能的不二法门。“你们既是入了这一门,就得研究这一门的学问。”这是富连成科班训词里的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演员技艺精湛背后所下的功夫自不必说。其实,下苦功夫、出好成果,在各行各业都是普遍的道理。
⑥电影《飞驰人生》中的一句台词说,一招必胜的“绝招”只有两个字——奉献,“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北京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2019年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题型汇编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下一个『2019年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题型汇编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