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汉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现代哲学是在西方哲学的冲击下建立起来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哲学问题”,但是“哲学”并没有从经学、子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由于西方哲学的传入而在20世纪逐渐建立的。因此,它就有面对“
试题预览
汉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现代哲学是在西方哲学的冲击下建立起来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哲学问题”,但是“哲学”并没有从经学、子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由于西方哲学的传入而在20世纪逐渐建立的。因此,它就有面对“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两重任务。这就是说:中国现代哲学既可以“接着”中国传统哲学讲,也可以在消化西方哲学的情况下,“接着”西方某个哲学派别讲,而使之成为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是由西方哲学传入,并经过众多学者利用和借鉴西方哲学而发展成的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而一旦我们对“中国传统哲学”有了认识,我们就会发现它无疑是人类哲学理论中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把自己的“哲学”作为其民族、国家生存发展的根基。因此,接着中国传统哲学讲应是建立中国现代哲学,使中国哲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路径。如果我们要掌握西方哲学的真精神,不仅要像南北朝诸高僧那样,系统地翻译介绍和借用西方各时代的经典和各种流派的学说,而且还要像隋唐时期的高僧那样,通过对西方经典的诠释和研究,把中国思想加入和融化其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消化西方哲学,丰富中国哲学,使中国现代哲学走向世界。
“接着讲”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重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哲学家在建设中国现代哲学上所取得的成果,要考虑他们提出的哲学问题,要评论他们的得失。现在有一些新一代的哲学家正是这样的。例如陈来的《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就是在深化着冯友兰“新理学”的某些思想,评论“新理学”的得失,并提出了一些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哲学就是要不断追问,不断创新。
有的学者提出,对哲学思想不仅可以“接着讲”,而且可以“对着讲”或“另外讲”。我们说,哲学思想的研究不能只是“照着讲”,而要“接着讲”,只是说对于哲学,应该发展它,并没有只能“接着”某种哲学讲的意思。在历史上,对哲学思想有“接着讲”的,当然也有“对着讲”的,例如韩非的《五蠹》就是对着儒家和墨家讲的,道家的老庄也可说是在儒家之外的“另外讲”。但是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对着讲”和“另外讲”也是一种意义上的“接着讲”。例如韩非的《五蠹》,从一方面说,是“接着”早于他的法家思想家来讲的:从另一方面说,又是因已有儒墨思想,他从相对立的方面“接着讲”的。又如庄子的书,当然是另外一种不同于儒家的思想路径,他一方面是接着老于讲;另一方面,又与郭店的三种《老子》本不同,直接批坪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正是已有儒家思想,他才有批评对象,这从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接着讲”了。哲学研究的价值就在于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开辟新的方向和新的研究领域。
(摘编自汤一介《中国现代哲学的三个“接着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现代哲学”是由于西方哲学的传入而在现代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
B. “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肩负双重责任:一是“接着”中国传统哲学讲,一是“接着”西方哲学讲。
C. “中国传统哲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儒家等谱子百家中的哲学思想和哲学问题。
D. “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重要依靠,也是中华民旗生存发展的根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列举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高僧的做法,具体地阐述了中国现代哲学如何走向世界。
B. 文章采用例证法,阐明“接着讲”要重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哲学家的研究成果。
C. 文章指出对哲学思想的“对着讲”“另外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接着讲”,这使得文章具有思辨色彩。
D. 末段最后一句揭示中心论点,即哲学研究的价值是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开辟研究的新方向、新领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系统地介绍和借用西方各时代的经典和各流派的学说,并把中国思想加入并融化其中,就能更好地消化西方哲学,使中国现代哲学走向世界。
B. 新一代的哲学家深化冯友兰的“新理学”思想,评论“新理学”的得失,并提出一些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这是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主要途径。
C. 中国现代哲学要发展,就要吸取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中的有价值的理论和精神,吸取这些理论和精神不能“照着讲”,而是要“接着讲”。
D.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哲学观念,对老子的思想,属于“接着讲”;另外,他不同于老子的是直接批评了孔子的儒家思想,这也是一种“接着讲”。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中国传统哲学”不能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儒家等诸子百家中的哲学思想和哲学问题,原文说“中国传统哲学”是由西方哲学传入,并经过众多学者利用和借鉴西方哲学而发展成的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哲学研究的价值是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开辟研究的新方向、新领域”,不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本文主要讲的是中国现代哲学如何“接着讲”的相关内容。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就能更好地消化西方哲学,使中国现代哲学走向世界”表述绝对。B项,“这是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主要途径”属于无中生有。C项,“不能‘照着讲’”分析有误,原文说“哲学思想研究不能只是‘照着讲’”。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出门不带手机比出门下雨没带伞的情况更糟糕,而手机未带或被偷就感到紧张的人则高达90%。这些数据表明,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此同时,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的说法甚嚣尘上,该说法认为频繁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并与孤僻、自卑等性格画像联系起来。这些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对立的观点,反映着现代医学对身体话语权的争夺,而现象背后的时代变化,却往往被搁置一边。
其实,“手机依赖”不一定是人们心理上“离不开”手机,比如有的人出于工作需要得实时关注讯息,有的人因支付的需要不得不“机不离手”;有时候,手机还承担着某种象征性功能——如果在社交场合中,你不太想和别人说话,那装作玩手机不失为一个避免尴尬的借口。
(摘编自《别把“手机依赖症”太当回事儿》,《广州日报》2018年9月26日)
材料二:
图一  消费者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频率
 
图二  智能手机轻度使用者与重度使用者占比
 
智能手机使用者年龄段分布
 
(资料来源于“德勤咨询”)
材料三:
近年来,呼吁警惕“手机依赖”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大,这种呼吁的初衷不难理解,但“手机依赖”真的有那么可怕,值得如此忧心忡忡吗?到底何为“手机依赖”,从来就缺乏一种准确的定义。在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对日常生活的介入越来越深,与人的紧密性越来越强。
当然,当“手机依赖”被作为一种问题看待时,它往往被默认为一种需要干预的“心理疾病”,比如使用手机在一些人那里成了下意识的行为,空闲时间完全用手机来打发。这种倾向确实不值得提倡,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要防“沉迷”。它对应的可能是时间的浪费,甚至是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异化”。
(摘编自《理性看待大学生“手机依赖”》,《中国教育报》2018年4月24日)
材料四:
“手机依赖症”的典型心理是即使没有明显需要,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一旦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之时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
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然而在手机依赖症的裹挟之下,过度使用手机却使人们变得更加孤独。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以及思维和语言的碎片化,非常不利于逻辑思维。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睡觉的他们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玩游戏、聊微信、刷微博等,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影响生理周期,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摘编自《手机依赖症危害大可使身心受累》,中国经济网2018年1月9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各类手机应用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是社交软件,如微信、QQ等,这说明智能手机用户与朋友之间的交流更趋向于线上。
B. 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中,18-34岁的使用者比较多,表明智能手机更多地侵入年轻人的生活,他们可能更容易过度使用手机。
C. 智能手机轻度使用者和重度使用者的比例大致为1:1,这说明智能手机使用者中年轻者和年老者的占比是大致相当的。
D. 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中45-50岁的占比较低,结合图一内容可知这个年龄段的人对购物、娱乐等手机功能使用较少。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在分析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说法时用了“甚嚣尘上”这个词,说明这种说法目前比较流行,但作者对此并不以为然。
B. 材料一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观点与材料二图一所展现的内容有一致性,材料二中的图一可以作为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佐证。
C. 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使没有明显的需要,人们也会不由自主地看手机,这种现象需要警惕。
D. “手机依赖症”这个观点虽然不被所有人认同,但过度使用手机确实会给人带来危害,材料一、三、四对其都有说明。
6. 目前人们对“手机依赖”持有哪几种观点,其各自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D    
6. (1)“手机依赖”和现代生活关系紧密,它不是一种病。理由:时代的变化使手机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目前对“手机依赖症”的定义不准确,标准不明确、不统一。
(2)”手机依赖症”是一种病症,人们过度依赖手机,危害心理、生理健康。理由:会让使用者处在“多任务”状态,不利于逻辑思维的进行;打乱使用者的生物钟,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等。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这说明智能手机用户与朋友之间的交流更趋向于线上”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C项,“这说明智能手机使用者中年轻者和年老者的占比是大致相当的”错误,该信息曲解文意,根据图二,文中是指智能手机轻度使用者与重度使用者对比,没有年龄的占比问题。D项“结合图一内容可知这个年龄段的人对购物、娱乐等手机功能使用较少”以偏概全,图一是各类手机应用使用频率,不一定是购物、娱乐方面使用较少。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材料一、三、四对其都有说明”错误,材料一中没涉及到危害,摘自《“别把手机依赖症”太当回事儿》,是为了说明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目前人们对手机依赖持有哪几种观点,其各自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材料一“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和材料三中如“到底何为手机依赖,从来就缺乏一种准确的定义” 结合这两点可概括为“手机依赖”和现代生活关系紧密,它不是一种病。根据材料三中,当“手机依赖”被作为一种问题看待时,它往往被默认为一种需要干预的“心理疾病” 材料四摘编自《手机依赖症危害大可使身心受累》,结合这两点可概括为手机依赖症”是一种病症。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家与小偷
陈卫东
夜深人静,我打开窗户跳进了一户人家。不用担心被人发现,因为这家没有人,这是我侦察的结果。
我在客厅的沙发上躺下,发现茶几上有一张信纸,被一只豁口的玻璃杯压着。好奇心让我拿起了它。
尊敬的先生:
您好!
欢迎光临寒舍,您是最近唯一的一位客人,您的到来让我真的很高兴,已经很久没有人来看我了,这种孤寂的心情您一定能理解。作为一个作家,写不出东西的沮丧,就像您劳累了一天,一无所获,不,比那还要严重。素材就是作家的救命稻草,为了寻找这种稻草,我只能出去一段时间了,对于您的到来,也没有隆重的欢迎仪式。
您一定很失望吧!这里的房间竟然没有您要找的东西,不过您不要生气,冰箱里还是有一点食物的,您要不嫌弃的话,请尽情享用。如果您没有地方住的话,就请您留在这里,让这个屋子里有一点人气,冰箱里的食物能让您对付几天的,不过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一定要把卫生打扫好,走的时候把垃圾带走,这个小事情我相信尊敬的先生您一定能做到的。走的时候不要再翻窗户了,玻璃松动了,我怕不小心伤到您,有一把备用钥匙在门后面鞋柜的第二层左边第一个鞋盒里。
祝您在这里生活得愉快!
您的朋友:东子
我打开冰箱,还真的有食物,看来这家伙说的是真的,不过他的名字我好像真的没听说过,也许就是个不入流的小作家,为了写作真的去找素材了。
我在门后面的鞋盒里还真找到了一把钥匙,钥匙下面还压着一张纸。
尊敬的先生:
您好!恭喜您拿到钥匙,拿到钥匙我们就达成了一份协议,那就是住在这里,住在这里时要把您每天的经历写在书房二排靠右的一个笔记本里。对于这个要求,我相信先生您不会拒绝的,因为我是个作家,我需要素材。
您也许就是我下一部小说的主角,先谢谢您,也祝贺您!
写写我的经历,这个没问题的,我把钥匙揣进衣兜里,有一种房主人的感觉,这感觉差点让我流下眼泪。
我大摇大摆地开门出去,又大摇大摆地开门回来。
我好像真的是这个屋里的主人。
我又重新把这个房子巡视了一遍,两室一厅外带一个书房,卧室里很简洁也很干净,书房的墙壁是一圈书柜,除了书还是书。中间有一张陈旧的桌子,旁边一把过时的椅子,桌子上还放着一本书。我拿起来随手翻了下,一张纸条从里面飘了下来。
尊敬的先生:
您好,很高兴您能打开这本书,说明先生还是一个很有品位的人,不过这本书的内容先生一定很感兴趣,我敢打赌,先生您一定能耐心地读下去的。
让我读书,哈,我差点笑出声。我可一点儿兴趣都没有。我倒对这种纸条感兴趣,还有这个叫东子的家伙。
我最终还是没有忍住诱惑,拿起了这本书,真如东子所说,这书真的让我很有兴趣,在二十三页的中间有用铅笔写下来的话:
尊敬的先生:
您好,您能看到这里,我真的很高兴,本书的第一页第一行的第一个字,到二十三页第一行的第一个字,您有兴趣的话可以把它找出来。
门后面鞋柜的第一层左边第一个鞋盒里有惊喜在等你。
哈,竟然是一张面值五十元的人民币,这个叫东子的家伙太有意思了。当我把所有的鞋盒都打开,口朝下使劲摇的时候,竟然一毛钱都没有,有的是一张令我额头冒汗的纸条:“尊敬的先生,您好,请把鞋盒摆放整齐。”
我竟然在这个地方待了三个月,这个叫东子的家伙也没有回来。
我现在已经不是小偷了,自从住进了这里,我就无法再做小偷了。白天根本没有心思再去踩点,满脑子都是东子安排的意想不到的惊喜,你刻意去找,没有。不经意间就有了。这不,我刚从一本书里找到一个招工启事,没想到一去竟然应聘上了。
明天就要走了,还有最后一本书《老人与海》没有看完,没想到我还能喜欢上看书。当我合上书时,在最后一页上,我又看到了几句话:
尊敬的先生:
您好,如果您要走的话,请把钥匙放回原处,把冰箱里放满食物,还有水电费一齐交了吧!尽量恢复您刚到来时的样子!
微风轻拂,我走在清晨无人的大街上,心情就像风一样轻快,我在想东子的下一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不是我。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作家与小偷”为题,不仅交待了小说的写作对象,也给读者留下了许多猜想的空间,是一个富有悬念意味的标题。
B. 茶几上的“豁口的玻璃杯”及家中的陈设,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位煞费苦心挽救小偷的作家并不太富裕,这更突显出作家人格的高尚。
C. “我”是一个生活无着的小偷,在无意中进入一个作家的家里后,思想发生了转变,生活轨迹发生了巨大改变。
D. 小说结尾写“我”的心情就像风一样轻快,这说明他在作家的启迪之下决定告别过去,开始新的有意义的生活。
8. 小说运用了怎样的叙述角度和方式,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筒要分析。
9. “作家”用信笺的方式和小偷交流,促使其转变。请结合作品谈谈信笺在人物转变中的作用。
【答案】7. C    8. (1)插入书信,以书信内容推动人物活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采用第一人称,将“我”的亲身经历呈现给读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3)文中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人物心理的转变过程。    
9. (1)拉近心理距离,消除“小偷”的戒备心理,如信中开头欢迎他的到来,对他的辛苦表示理解。
(2)用自己的仁厚善良,温暖“小偷”的心灵,如信中给他提供食物,提醒他注意安全。
(3)鼓励“小偷”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信中通过把钥匙给他,引导他记下自己的经历,反省自己的行为。
(4)勉励“小偷”净化其灵魂。如信中鼓励他阅读系列有意义的书籍,净化其心灵。
(5)引导“小偷”自食其力,如信中给小偷提供就业信息并顺利通过应聘。
(6)教导“小偷”文明行事,要替别人着想,如信中最后让他把钥匙放回原处,把冰箱放满食物,交齐水电费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在无意中进入一个作家的家里后”错误,从文中来看,文中“不用担心被人发现,因为这家没有人,这是我侦察的结果”说明已经侦查过了,不是“无意”之举。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需要阅读文本,思考叙述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文本中插入几次书信,推动情节发展。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第一人称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需要找到相应的段落,找出描写书信的情节,然后分析其包含的思想内涵。分析思想内涵时要联系情节,此文的主要情节是“作家”帮“小偷”,结合作品谈谈信笺在人物转变中的作用。(1) “欢迎光临寒舍,您是最近唯一的一位客人,您的到来让我真的很高兴,已经很久没有人来看我了,这种孤寂的心情您一定能理解”,拉近心理距离,消除“小偷”的戒备心理,如信中开头欢迎他的到来,对他的辛苦表示理解。
(2)“冰箱里还是有一点食物的,您要不嫌弃的话,请尽情享用”用自己的仁厚善良,温暖“小偷”的心灵。(3)“住在这里时要把您每天的经历写在书房二排靠右的一个笔记本里”,鼓励“小偷”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4)“不过这本书的内容先生一定很感兴趣,我敢打赌,先生您一定能耐心地读下去的”,勉励“小偷”净化其灵魂。如信中鼓励他阅读系列有意义的书籍,净化其心灵。(5)“这不,我刚从一本书里找到一个招工启事,没想到一去竟然应聘上了”引导“小偷”自食其力,如信中给小偷提供就业信息并顺利通过应聘。(6) “请把钥匙放回原处,把冰箱里放满食物,还有水电费一齐交了吧”教导他文明行事,要替别人着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房陵王杨勇,小名睍①地伐。周世以武元军功,封博平县侯。及文帝辅政,立为世子,拜大将军,封长宁郡公。出为洛州总管,总统旧齐之地。后征还京师,进上柱国、大司马,领内史御正,诸禁卫皆属焉。文帝受禅,立为皇太子,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已下,皆令勇贽决。帝欲徙人北实边塞。勇上书谏,以为:“恋土怀旧,人之本情,波迸流离,盖不获已。有齐之末,主暗时昏,周平东夏,继以威虐,人不堪命,致有逃亡。若假以数岁,沐浴皇风,逃窜之徒,自然归本。令所在严固,何待迁配,以致劳扰?”上览而嘉之,遂止。勇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是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帝每纳之。尝文饰蜀铠,帝见而不悦,因诫之曰:“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恐汝忘昔时之事,故赐汝旧刀一枚,应知我心。”后经冬至,百官朝勇,勇张乐受贺。帝知之,曰:“东宫如此,殊乖礼制。”下诏:“宜悉停断。”自此恩宠始衰,渐生疑阻。
后晋王广来朝,车马侍从,皆为俭素,接朝臣,礼极卑屈,声名籍甚。后始构夺宗之计。勇知其谋,计无所出。晋王又令段达私货东宫幸臣姬威,令取太子消息,于是内外諠谤,过失日闻,帝惑之。开皇二十年九月,帝曰:“此儿不堪承嗣久矣。今欲废之,以安天下。”左卫大将军元旻谏曰:“废立大事,天子无贰言。谗言罔极,惟陛下察之。”辞直争强,声色俱厉,帝不答。时姬威又表告太子非法,于是勇及诸子皆被禁锢。杨素舞文锻炼,以成其狱,勇由是遂败。
时勇自以废非其罪,频请见上申冤,皇太子广遏不得闻。帝遇疾而崩,广秘不发丧,矫诏赐勇死,追封房陵王,不为立嗣。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注】①睍:音xiàn。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B. 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C. 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D. 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古时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也指“出仕”,出来做官。文中“出”就是后一种意思。
B. 领:指兼任官职,一般为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与之意义相同的还有“兼”“判”。文中内史御正官级低于大司马。
C. 受禅:上古时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下一个『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安高级中学等八校2019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