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市顺义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京市顺义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解析版)(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顺义区2019届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医子午流注在我国历史悠久,其理论基础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奠定,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宝库中最具特色的宝贵理论。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试题预览
顺义区2019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医子午流注在我国历史悠久,其理论基础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奠定,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宝库中最具特色的宝贵理论。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子午流注理论,就是把一天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对应人体12脏腑的气血运行,在不同时辰中,人体气血首尾相衔,循环流转,盛衰开合,十分有序。具体来说,所谓“子午”是以子、午两个时辰代指整个时辰,“流”是指流动,“注”则是灌注的意思。
现代时间生物学已经证明,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有人称此为“生物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在源远流长的中医临床实践活动中,子午流注的学术理论伴随着它独特的临床疗效而被肯定并流传下来。同时,中医的经络、穴位已经被西方发达的现代检测技术确认,并且发现经络确实是“活”的,象流水一样具有“走向”性,这与中医所说的子午流注学说恰恰相符。
今天,子午流注理论尽管式微,但在中医临床上,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根据子午流注理论,通过对人体内部活动节律性的认识,中医总结出择时用药的重要性,认为给药时间与疗效高低及毒副反应的轻重有密切的关系。临床可根据不同药物的药性特点,按照脏腑经络的盛衰及气血运行的生理时钟,择时用药。当药物的药性特点与人体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相同步,也就选择了病人的最佳用药时间给药,就会使药物充分发挥药效,病情就会更快好转,从而获得药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阳药用于阳长之时,阴药用于阴长之时;升药用于升时,降药用于降时。凡是需要借助人体阳气来扶正祛邪的,如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方药,宜于早晨或上午服用。心率过缓者或心率过速者可在午时服药。凡需要借阴气祛邪的,如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镇静安神,定惊息风,清热解毒等方药,宜于午后或傍晚服用。临床证明,寅时(3点—5点)肺经旺,有肺病的,如剧咳、哮喘,寅时给药比白天服药效果好。皮肤病人的外用药晚上用药比白天用药效果显著。昼阳夜阴,用滋阴药治失眠不寐,入夜时服用效果佳。若分为早晚两次服,不但夜里睡不好,白天精神也不好。服用解表药时如病情不是急症,可于中午以前阳分时间给药,顺应阳气浮升有助于药力驱邪祛病。而泻下药则遵“日晡人气收降”之论,入夜前服用。
又如子午流注抗癌疗法,也是利用了这样的理念。在治疗上,强调因时、因病、因人、因地从而准确、有效地调整患者气血,协调脏腑阴阳,在特定的时间点杀灭癌细胞,恢复患者气血运行的正常规律,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材料二】
人体内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和机体的反应,往往受到机体节律的影响。相同剂量的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用药,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性波动,设计出合理的给药方案,选择最佳时刻用药,才能得到最佳疗效,从而避免某些药物因持续高浓度而产生耐受性及不良反应。因此,掌握正确的用药理念,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就成为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要素之一,也是患者用药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比如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创制并获诺贝尔奖的新药青蒿素,作为抵抗疟疾的特效药,救治了数以亿计疟疾患者的生命。但用药方法,就很有讲究。青蒿素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的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口服后,由肠道迅速吸收,血药浓度达高峰,4小时后下降一半,72小时血中仅含微量。由于青蒿素在体内代谢迅速,排泄较快,代谢物24小时可排出84%,所以必须连续用药,才能保证药效,达到治愈目的。
就日常生活来说,像铝碳酸镁这样的护胃药,服用后会中和胃酸,还能给胃部形成一层保护膜,应尽量选择在饭前吃,这样就能起到减少食物对胃的伤害。又如抗生素(如头孢类、霉素类、沙星类等)药物,主要用于对抗细菌导致的炎症,进食食物可能会影响身体对它们的吸收,所以最好在饭前吃。此外,一部分降糖药物应该放在饭前服用,比如磺脲类药物,因为它们主要是通过胰岛的某一类细胞发挥作用,所以应该在饭前吃,等到食物里的糖被分解吸收的时候,药物正好发挥效用。而那些缓解消化不良症状的助消化药品,如复方消化酶,这样的药物应该在饭后马上吃,药物与食物可以同时到达胃部,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有关研究表明,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有昼夜节律性,在午夜至清晨之间合成最旺盛,所以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等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物,最好在每日睡前服用。有些药物,如盐酸氟桂利嗪,因作用于前庭神经中枢,服用后容易瞌睡、疲惫,最好在晚上服用。对于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一般都是下午血压升高,晚间降低,清晨又出现一个小高峰,如果治疗药物浓度在血压相对较高时处于峰值,就能显著降低发作率,所以高血压药物早晨服用疗效更好。
总之,药物的吸收与药效的发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实际生活中应重视遵医嘱服药,同时也要依据人体的生物节律和药物作用的时辰节律,科学选择最佳用药时刻。对医生来说,正确地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还可以节约经济、人力成本,使临床用药更加有效,既安全,又经济合理。
1. 下列对材料一“子午流注”理论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属于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历史悠久。
B. 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一脉相承。
C. 符合现代人体“生物钟”的科学认识。
D. 至今仍在中医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
2.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符合“子午流注”理论的一项是
A. 一天之中,人的气血运行有序地循环流转。
B. 午时阳气旺盛,适合滋阴补血、镇静安神。
C. 寅时肺经旺盛,因而肺病的症状往往加重。
D. 急症的解表药物,以午前时间给药为最佳。
3.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子午流注理论已经被现代医学验证。
B. 用药时间必须与人体气血运行协调。
C. 子午流注理论特别注重阴阳的区分。
D. 子午流注的理论可以用来根治癌症。
4.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式微”意思是衰落、衰微,该词源于《诗•邶风》中《式微》一诗。
B. “药半功倍”与成语“事半功倍”异曲同工,“功”都指功效、成效。
C. “阳长”“阴长”中的“长”,都读“zhǎnɡ”,意思同“消长”的“长”。
D. “扶正祛邪”的“祛”也可以写成“去”,二者读音、用法完全相同。
5. 根据材料二的“用药理念”,下列服药方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依据人体的反应节律
B. 依据药物毒性的大小
C. 依据药物对人的影响
D. 依据医生的嘱咐服药
6. 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人体对青蒿素的代谢快,因此须连续给药。
B. 铝碳酸镁在胃中形成保护膜,不利于消化。
C. 抗生素主要作用是杀菌,应该在饭前服药。
D. 消化酶能缓解消化不良症状,应饭后即服。
7. 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下面问题。
王奶奶今年八十多岁了,独自一人居住,周日晚上感觉头昏眼花,恶心眩晕,血压升高。你陪着她去医院看病,医生给开了下面两种药,口头交代了服药时间,叮嘱按时服药。
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药)    1次1片(5mg)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  1次1粒(5mg)
现在,请你想出一个恰当的办法,以便你离开后,奶奶自己能正确服药。
【答案】1. D    2. A    3. D    4. D    5. B    6. B    
7. 分别用白纸和黑纸,包上白天(早晨)吃的降压药和晚上(夜里)吃的西比灵,告诉奶奶白天吃白的,晚上吃黑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至今仍在中医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说法错误,原文中说,“今天,子午流注理论尽管式微,但在中医临床上,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重要概念含义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对概念的把握要在整体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B项,“午时阳气旺盛,适合滋阴补血、镇静安神”分析错误,根据文本内容,应该是“午时阳气旺盛,适合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C项,“寅时肺经旺盛,因而肺病的症状往往加重”分析错误,原文中说“寅时肺经旺,有肺病的,如剧咳、哮喘,寅时给药比白天服药效果好。”D项,“急症的解表药物,以午前时间给药为最佳”分析错误,原文中说“服用解表药时如病情不是急症,可于中午以前阳分时间给药”。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子午流注的理论可以用来根治癌症”说法缺少根据,原文中只是说“利用了这样的理念”“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重要概念含义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对概念的把握要在整体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D项,“‘扶正祛邪’的‘祛’也可以写成‘去’,二者读音、用法完全相同”分析错误,“祛”与“去”不但读音不同,用法也存在很大差别,二者不能等同。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的,找到答题关键区域,抓住与选项有关的语句,将选项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B项,“依据药物毒性的大小”错误,原文是“相同剂量的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用药,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性波动,设计出合理的给药方案,选择最佳时刻用药,才能得到最佳疗效,从而避免某些药物因持续高浓度而产生耐受性及不良反应”,这表明,这种方式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而是用的。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B项,“铝碳酸镁在胃中形成保护膜,不利于消化”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像铝碳酸镁这样的护胃药,服用后会中和胃酸,还能给胃部形成一层保护膜,应尽量选择在饭前吃,这样就能起到减少食物对胃的伤害”。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结合“治疗药物浓度在血压相对较高时处于峰值,就能显著降低发作率,所以高血压药物早晨服用疗效更好”可知,高血压病室需要分早上和晚上服用的,在具体表达的时候,设计适当、合理即可,能恰当分清服药时间、种类。
【点睛】纵观全篇把握主旨解题方法: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湖石记
白居易
古之达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①嗜书,嵇中散②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③嗜石。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昔故友李生约有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诚哉是言,适意而已。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性不苟合,居常寡徒,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徒次焉。今公之所嗜者甲也。先是,公之僚吏,多镇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是好,乃钩深致远,献瑰纳奇,四五年间,累累而至。公于此物,独不谦让,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厥状非一: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烟霁景丽之旦,岩堮霮,若拂岚扑黛,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昏旦之交,名状不可。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为公眼中之物,公又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不知精意有所召耶?将尤物有所归耶?孰不为而来耶?必有以也。
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于石阴,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噫!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欲使将来与我同好者,睹斯石,览斯文,知公嗜石之自。
会昌三年五月丁丑记。
(取材于白居易同题散文)
【注释】①玄晏先生:皇甫谧,西晋学者,自号玄晏先生。晋武帝时上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②嵇中散:嵇康,三国时期文学家、音乐家,曾官中散大夫。③丞相奇章公:牛僧孺,唐朝宰相,封奇章郡公。
8.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之达人,皆有所嗜      达:通达
B. 公以司徒保厘河洛        保厘:治理
C. 罗浮、天竺之徒次焉      徒:门徒
D. 必有以也                有以:有原因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B. 今公之所嗜者甲也     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
C. 坐而得之             无胫而至
D. 诚哉是言             惟石是好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众皆怪之,我独知之
大家都觉得奇怪,唯独我能够理解。
B. 奉身无长物
自身没有一技之长。
C. 公于此物,独不谦让
奇章公唯独对于这种东西(奇石)毫不拒绝。
D. 不知精意有所召耶?
11.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②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
12. 对牛僧孺的嗜石,白居易是怎么看的?你如何评价这种对外物的痴情?请结合下面《论语》中的材料,借鉴其中的观点或语句,说明你的看法。
①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②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论语•述而》)
③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季氏》)
【答案】8. C    9. B    10. B    
11. ①城东的宅第,城南的别墅,一排排地都摆满了奇石,真是很多啊!
②这些石头,千百年后,散落于天地间,辗转迁移,或隐或现,还有谁知道它们曾是奇章公的呢?    
12. ①白居易认为只要“适意”(适合自己的心意)就可以;人应该有自己的爱好;连孔子也不反对“游于艺”,只要不违法败德,能丰富自己的生活,就值得肯定。
②白居易认为只要“适意”(适合自己的心意)就可以;人应该有自己的爱好;孔子听到好的音乐,也感受到从未享受的快乐,以至三月不知肉味;这说明人应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③白居易认为只要“适意”(适合自己的心意)就可以;人应该有自己的爱好;只要是对自己的有益,不是孔夫子所说的“三损”之乐,就应该肯定。
【解析】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C项,解释错误,徒,这里不应译作“门徒”,而应译作“一类”。句意是:罗浮石、天竺石之类的石头都次于太湖石。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A项,之:①代词,代指“公所嗜”的原因;②结构助词,的。 B项,者:两个“者”都是代词,……的事物。C项,而: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转折。D项,是:①代词,这;②助词,帮助宾语提前。故选B。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B项翻译错误,“身无长物”指身边没有一点钱;应译为:治家没有珍贵的财产。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在此基础上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有:(1)第:宅第;墅:别墅;置:放置;富:多。②是:这些;天壤:天地;转徙:辗转迁徙;见:通“现”,出现;复:还能。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观点的理解评价能力。结合题干,找准观点所在位置,准确理解其含义,并结合题干所给观点结合自己思想进行评价。本题有三个层次,首先要理解白居易的观点(第一段“诚哉是言,适意而已”),其次要理解《论语》中的观点,最后谈论自己的看法;可以白居易的观点为基础,再在孔子的三个观点中选择一个来进行自我解读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古时候通达事理、豁达豪放的人,都有自己的嗜好。皇甫谧嗜好读书,嵇康嗜好鼓琴,陶渊明嗜好喝酒,当今的宰相牛僧孺嗜好玩石头。石头没有文字也没有声音,没有气味也没有味道,跟书、琴、酒三种东西都不相同,而牛公却那么嗜好,是什么原因呢?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只有我知道这其中的原因。过去我的朋友李生约说过:“东西如果能够适合我的志趣,它的用处就多了。”这话说得非常正确,就是说,称心合意的就好。因而,牛公之所以嗜好石头,就可以知道了。
    牛公在河洛地区做司徒时,治家没有珍贵的财产,十分清贫,只有在城东购置一所邸宅,城南经营一处别墅,像宫宇一样精心修葺,谨慎地选择宾客,不搞无原则的附和,遵守传统道德,不拉帮结派,游玩休憩的时候,跟石头在一起。可供玩赏的石头有各种类别,太湖石是甲等,罗浮石、天竺石之类的石头都次于太湖石。现在牛公所喜爱的是甲等的。在此之前,牛公的手下官员,很多镇守在各地,知道牛公的心中,只有奇石才是他的喜好,因而广为搜寻,把奇珍瑰宝一样的石头向他缴纳、进献,在四五年的时间里,接连不断有人送来。牛公对于奇石这东西,独独不予谦让,都收下了,在他的城东宅邸、城南别墅,有序地陈列着,于是他的奇石多么丰富啊!
    这些石头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盘曲转折,美好特出,像仙山,像轻云;有的端正庄重,巍然挺立,像神仙,像高人;有的细密润泽,像人工做成的带有玉柄的酒器;有的有棱有角、尖锐有刃口,像剑像戟。又有像龙的有像凤的,有像蹲伏有像欲动的,有像要飞翔有像要跳跃的,有像鬼怪的有像兽类的,有像在行走的有像在奔跑的,有像攖取的有像争斗的。当风雨晦暗的晚上,洞穴张开了大口,像吞纳乌云喷射雷电,卓异挺立,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当雨晴景丽的早晨,岩石山崖结满露珠,像云雾轻轻擦过,黛色直冲而来,有和善可亲堪可赏玩的。黄昏与早晨,石头呈现的形态千变万化,无法描述。概要地说,就是三山五岳、百洞千壑,弯弯曲曲,丛聚集缩,尽在其中。自然界的百仞高山,一块小石就可以代表;千里景色,一瞬之间就可以看过来,这些都坐在家里就能享受得到。这就是所以使牛公称心合意的地方。
    我曾经跟牛公近距离地仔细观赏这些太湖石,面对面地谈论:这是造物主有意所为的吗?是混沌凝结之后偶然而成为这样的?然而自从石头形状形成以来,不知道经过几千几万年,或者委身在海的一隅,或者沉在湖底,高者仅有数仞,重量近千钧,一旦不用鞭赶自己来了,没有腿也到了,争奇呈怪,成为牛公眼中之物;对它们牛公又像对待宾客朋友一样对待,像看待贤哲一样看待,像对宝玉一样重视,像对儿孙一样疼爱,不知道是牛公专心专意召唤来的吗?是让这些稀罕的东西有所归宿吗?谁不为此而来呢?一定是有原因的。
    这些太湖石有大有小,牛公将它们分作四等,分别以甲、乙、丙、丁表示,每一等又分上、中、下三级,分别刻在石头的背面,例如“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等等。啊呀呀,这些石头,如果不刻上记号,千百年以后散失在天地之内,转来移去,或隐或现,谁还能知道是谁的石头呢?写作这篇文章是要让将来跟我一样爱好石头的人,看到这些石头,读到这篇文章,知道牛公嗜好石头的原因。
13.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古人为排遣心中郁闷,常常寄情外物,如文中提到的靖节先生(陶渊明)就“嗜酒”,《归去来兮辞》中“携幼入室,________”“_________,眄庭柯以怡颜”就是他嗜酒的证明;宋代周敦颐独爱莲,在《爱莲说》中,他写出了莲“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认为莲花是“_______”。此外,欧阳修寄情山水,认为山中“__________,而乐亦无穷也”;刘禹锡栖身陋室,自得于“________,________”的交际生活,丝毫不以为“陋”。
【答案】    (1). 有酒盈樽    (2). 引壶觞以自酌    (3). 出淤泥而不染    (4). 花之君子(者也)    (5). 四时之景不同    (6). 谈笑有鸿儒    (7). 往来无白丁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完成此类型的题,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本题需要注意以下易错字的书写:觞、酌、淤、鸿。
14.某次笔会上,一位画家在宣纸上画了几枝荷花,在荷花下面的水里又画了一条鲜活的鳜鱼,想以“和为贵”或“香远益清”为题词。拿不定主意,让你帮助选择一下。你选择哪一条?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①和为贵:借助“荷”“和”“鳜”“贵”谐音,既紧扣画面,又拓展、深化了画面的含义。
②香远益清:既揭示了荷花的香,又借鳜鱼表明了水的清净。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认真阅读题干,了解题目要求,有明确的观点。本题需要根据画面内容,分析不同的题词,注意理由要与题词的吻合。本题为开放性题目,选任何一个题词都可,在答时要抓住画面与题词的相关性;如“和为贵”,采取的是“荷花”与“鳜鱼”谐音,表达美好祝愿;而“香远益清”则是借助荷花的香气与鳜鱼反映水清来表现,内涵也很丰富。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水口行舟①
朱熹
其一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其二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鹈鴂②两山相对鸣。
【注释】①南宋宁宗庆元年间,大兴党禁,朱熹被列入“伪学党”并削职,与门生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本诗即此间感时之作。水口,地名。②鹈鴂:即杜鹃,春末夏初而鸣,声如“不如归去”。
1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绝句”“律诗”都是近体诗。
B. 这两首诗,全都属于“七绝”。
C. 绝句对联语的对仗不作要求。
D. 绝句可以四句,也可以六句。
16. 下列对《其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雨一蓑”,与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同,表现出诗人思绪的浩渺与心胸的旷达。
B. “昨夜”“夜如何”的“夜”意义相同,但所指具体时段不同,后者是指入睡之后。
C. “试卷”,意思是“尝试着卷起”,表明作者内心想看又不敢看的极度矛盾的心态。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一个『辽宁省抚顺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