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2019.2命题人:南昌二中胡慧琼、黄雯吉安县立中学尹贤明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人类由传统社
试题预览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
2019.2
命题人:南昌二中  胡慧琼、黄雯  吉安县立中学 尹贤明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人类由传统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过程中,与科技对艺术助力的震撼和艺术对科技批判的震惊相比,科技对于艺术的发威、震慑或制约是一种“含蓄的震慑力”。
现代社会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科技理性往往有条件转变为主流意识形态。那些脱离科学常识的艺术创意受到科技理性的严肃批判,被当成是迷信。在科技理性兴起之后,神话与传说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它们是不可由同行复制并检验的。科技并不是以在幻想中征服自然力为目标,而是实实在在驾驭自然力。因此,当科技昌明之际,神话就销声匿迹了。与之遭受类似挤压的还有仙妖、魔法、玄幻之类精神产品。这是现代性的题中应有之义。
艺术历来被视为人类特有的活动、才能或产品。尽管如此,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不仅是那些需要学徒吃苦耐劳的艺术复制环节逐渐被相对轻松的数码加工所取代,那些需要真人演员通过涉险展示勇气与才华的角色逐渐被数码特效所取代,并且,那些本来仰仗天才、灵感、直觉、顿悟的领域也渐渐为人工智能所蚕食,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处于由人设计和应用的阶段,虽然在感知、记忆、应对、决策等方面显示出某种与人类智能相似的特征,但既没有自身需要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动机、态度,也没有独立意志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仍然是人类的助手而已。不过,许多人早就预言上述局面发生根本变化的“奇点”。这种质变是否会真的发生,只有历史发展才能回答。
如今,科技与艺术互动的平台已经不限国家,甚至也不限于区域性国家联盟,而是联合国这样的世界性组织。科技交流更多被当成硬实力输出,艺术交流被当成软实力输出,通过艺术展示科技实力(或者通过科技展示艺术实力)则构成了巧实力的一种形态。这类文化产品通常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不仅推广了其意识形态,且展示了其科技水准,在精神层面对被输出国家的观众形成了某种震慑。在科技实力的裹挟下,艺术的交往功能可能被扭曲,自由精神可能萎缩,创新创造可能走上歧途,不仅无助于人类形成和巩固命运共同体意识,反而可能加剧当下不同文化与文明、不同民族与种族、不同国家与国际组织间的对立和冲突。
科技理性对于艺术感性的制约、人工智能对于艺术角色的取代、科技实力对于艺术精神的裹挟,体现了科技对于艺术的震慑。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博弈对信息时代的社会心理来说堪称举足轻重,值得深入研究。当然,我们希望这种博弈是非零和性质的。
(节选自黄鸣奋《信息时代科学与艺术互动的三种模式》)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因脱离科学常识,不可被复制并检验,艺术创意受到科技理性的批判,神话也在科技昌明时消亡了。
B. 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类所扮演的艺术角色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艺术工作者可能因此下岗。
C. 巧实力文化产品在精神层面会对被输出国家或地区形成震慑,这有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与维护。
D. 目前人工智能还依赖于人根据应用目的进行设计,没有独立意志,但其发展将带来令人担忧的前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紧扣信息时代这一立论背景,对当下科学与艺术如何良性互动具有现实意义。
B. 文章提出科技对于艺术有“含蓄的震慑力”,并从三个层面展开并列式论证。
C. 文章第四段连用三个“可能”分析科技裹挟下的艺术命运,表明作者观点的不确定。
D. 全文以总分总式结构建构文章,提出问题、分析论证、最后概述论证并提出希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技并不以在幻想中征服自然力为目标,所以随着社会科技水平提升,虚构可能发生事件的科幻作品也会遭到挤压。
B. 如果艺术工作者没有将自己转变为掌控人工智能的新型艺术家,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质变的“奇点”成会成真。
C. 在科技实力的裹挟下,影片或视频游戏中的高科技炫目镜头,正在某种程度上夺取艺术带给我们的天才和勇气。
D. 科技理性与艺术感性的博弈影响现代社会心理,若这一问题得以重视,这场博弈或可达成合作双赢的理想状态。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A项,扩大范围,收到科技理性批判的是“脱离科学常识的艺术创意”。B项,“被取代”绝对化,第三段“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处于由人设计和应用的阶段……因此,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仍然是人类的助手而已。不过,许多人早就预言上述局面发生根本变化的‘奇点’。这种质变是否会真的发生,只有历史发展才能回答”。D项,“但其发展将带来令人担忧的前景”或然变必然,原文“不过,许多人早就预言上述局面发生根本变化的‘奇点’。这种质变是否会真的发生,只有历史发展才能回答”。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C项,“表明作者观点的不确定”错误,“在科技实力的裹挟下,艺术的交往功能可能被扭曲,……反而可能加剧当下不同文化与文明、不同民族与种族、不同国家与国际组织间的对立和冲突”,是作者根据当前情况所做的推断,表示作者的担忧,不是观点不确定。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观点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A项,“虚构可能发生事件的科幻作品也会遭到挤压”偷换概念,原文“科技并不是以在幻想中征服自然力为目标,而是实实在在驾驭自然力。因此,当科技昌明之际,神话就销声匿迹了。与之遭受类似挤压的还有仙妖、魔法、玄幻之类精神产品”。科幻作品并不等同于神话、玄幻,它在一定程度上以科学为依据。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共享单车尚未到盖棺论定的时候,但这一创新留给人们的思考仍是略带苦涩的,共享单车的逻辑起点是符合市场期待的,即补足公共服务的细分领域。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资本的大量涌入,跑马圈地的商业模式,与有限城市空间的激烈碰撞,“公地悲剧”造成的单车资源巨大耗损,最终将共享单车拖入难以为继的运转轨道。
共享单车对公共空间无所顾忌地侵占,以解决公共服务难题的名义制造了公共服务难题,是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的背离;为了抢占市场,不惜过量供给单车,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也背离了“共享经济”的题中之义;对用户押金缺乏合理的管理机制,乃至制造退出的不自由,也违背了基本的商业伦理,更进一步重挫品牌公信力,造成用户进一步流失。共享单车在这些颇为基础的规则上走错方向,尽管其表现形态具备令人炫目的互联网诠释,也难以避免今天的这场整体性后撤。
(摘编自《共享单车陷困境:互联网思维不是悬空之物》,2018年11月30日光明网)
材料二:
共享经济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人们“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现在又似乎眼看它陷入了某种僵局。
如今共享单车市场已经从拼投放数量,走向拼服务、拼用户体验,对共享单车的管理也需要摒弃“一刀切”的“禁投”思维,努力挖掘市场潜力和红利,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过去共享经济的发展主要靠资本的自发式推动,现在监管与平台的深度磨合将变得更为重要。
时间倒流,如果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因政策原因“推迟”10年出现,今天中国的经济格局恐怕会大不一样。对待共享经济,也应该有这样的历史眼光。共享经济现在或仍难言成熟,但却已经深嵌于社会。
(摘编自《给共享经济弯路“试错”的包容》,2018年12月6日《经济日报》)
材料三:
  
[注]E为英文estimated(预计)的首字母。
(摘自《2018 中国共享单车发展现状专题研究》,2018年12月25日艾媒咨询发布。)
材料四:
从昔日倒掉的数家共享单车企业到令日的ofo,共享出行企业的生死都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曾经站在风口的新经济、新业态在资本的裹挟下野蛮生长,快速消耗资本却难以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随着资本的离场,企业园无力负担扩张和运管成本而举步维艰。
企业需要为投资人负责,也需要为社会负责。倘若企业无法解决无序停放、占用道路等新的城市治理问题,共享单车的下半场或将提前收场。
回过头来看,ofo 多达1200万的排队退押金用户数字既是共享单车生存困局的铁证,更是共享出行巨大需求的铁证。从这点来看,共享经济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可观的,但需要尽快建立健全押金管理制度,并鼓励采用免押金模式替代,从而走出“押金难退”的泥沼。
(摘编自《“小黄车”可以黄,但共享单车不该黄》, 2018年12月24日《工人日报》)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6 到2018年,共享单车用户规模逐年增大,其中2017年增速显著,说明该年度共享单车市场发展迅猛。
B. 2018年共享单车用户增长率为14.6%,2019年预期10. 3%,说明共享单车市场将延续2018年的萧条景象。
C. 青桔单车位居2018中国共享单车平台口碑榜榜首,得益于该企业在骑行体验及投诉处理两方面的突出表现。
D. 2018 中国共享单车口碑评分项目表明大众在获得骑行便利的同时也有用户体验及责任承担的更高层次需求。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共享单车起步思路符合市场发展特点,但运行过程中已渐次背离商业伦理。只有调整前行方向,才可持续发展。
B. 共享单车在解决公共服务难题的同时也制造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倒逼企业在追逐资本风口时担负社会责任。
C. ofo 小黄车当下的生存困局暴露出共享单车企业押金管理制度的缺陷,免押是共享单车企业必须拿出的应对之策。
D. 只有妥善解决相关问题,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才能从起步期向成长期平稳转型,共享经济浪潮才不会退潮。
6. 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谈谈共享单车市场如何健康发展。
【答案】4. B    5. C    
6. ①民众:对共享经济、单车市场抱有信心。②企业:妥善处理资本市场,找到合适盈利模式;重视服务体验;承担社会治理责任,高效运维;建立健全押金管理制度。③政府:引导、规范、监管行业健康发展。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B项,“说明共享单车市场将延续2018年的萧条景象”说法绝对,材料三图表中“2019年预期10. 3%”,2019年的数据只是预测。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C项,“必须拿出”说法绝对,原文“共享经济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可观的,但需要尽快建立健全押金管理制度,并鼓励采用免押金模式替代,从而走出‘押金难退’的泥沼”,是“鼓励”,而非“必须”。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解题时,一定要回归文本,立足主题,多层面挖掘,深入探讨价值精神;依据题目设置的要求和特点,运用“内引外联”法,展开合理分析。“内引”依据:立足文本,引信息、材料、观点等形成论证依据。“外联”分析:联知识包括文体知识和分析鉴赏知识;联实际包括现实情况和社会影响;联自身包括生活体验和阅读感受等。本题可从民众、企业、政府三个反面分析。民众方面:据材料二 “”“共享经济现在或仍难言成熟,但却已经深嵌于社会”材料四“ofo 多达1200万的排队退押金用户数字既是共享单车生存困局的铁证,更是共享出行巨大需求的铁证”可总结出“民众:对共享经济、单车市场抱有信心”;企业方面:据材料四“从昔日倒掉的数家共享单车企业到令日的ofo,共享出行企业的生死都呈现出惊人的相似……却难以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可总结出“妥善处理资本市场,找到合适盈利模式”;据材料二“如今共享单车市场已经从拼投放数量,走向拼服务、拼用户体验”可总结出“重视服务体验”;据材料一“共享单车对公共空间无所顾忌地侵占,以解决公共服务难题的名义制造了公共服务难题,是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的背离”可总结出“承担社会治理责任,高效运维”;据材料一“对用户押金缺乏合理的管理机制,乃至制造退出的不自由,也违背了基本的商业伦理”可总结出“建立健全押金管理制度”。政府方面,据材料二“过去共享经济的发展主要靠资本的自发式推动,现在监管与平台的深度磨合将变得更为重要”可总结出“引导、规范、监管行业健康发展”。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陈志国的今生
马晓丽
刚知道他的大名叫陈志国时,我和女儿忍不住大笑,这么个小小的家伙,竟然叫了这么个有抱负的名字。巨大的反差使这个名字极具喜感,俗得格外脱俗。
说实话,把陈志国领进家门后没多久,我就后悔了。因为我发现陈志国除了长得漂亮,没有第二条优点。陈志国真是漂亮,一条大尾巴,长毛瀑布一样披下来,跑动时高昂起来,长毛像旗帜一样飘扬。我无论带去哪儿,他都会吸引众多的目光。只是陈志国很老土,对他人的热情从不买账。
陈志国进家的第一天就跟我杠上了。我满怀爱心买了一张小床,还大度地把它放在我们大床边。没想到陈志国根本不领情。我抱他上小床,他浑身乱扭两腿直蹬。刚放到小床上,他就一骨碌跳下来迅速爬到大床上了。我和陈志国一时僵在那里,对视了好一会儿。我发现他的目光里有一种缺乏教养的蛮横和无理性的固执。我心一软,决定先让他在大床上睡一晚。
坏就坏在这个心一软上了,陈志国气势长了一大截。
那天女儿练毛笔字,我站在一旁跟她闲聊。陈志国不知怎么就来了脾气,突然扑到我女儿身上大喊大叫连踢带打,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女儿的手臂上已经挂彩了。我们百思不解,陈志国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陈志国是不是嫉妒我和女儿之间的关系呢?就凭陈志国那个小样儿,他能知道争宠?我和女儿面面相觑不得其解时,丈夫悠悠地适时插了一句,你们不要低估了陈志国的智商。好吧,我和女儿说,那咱们就试探他一下。
翌日,我和女儿故意并排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陈志国果然又急切地跑过来,硬要挤在我们中间。我们故意紧挨在一起不给他让地方,想让他知难而退。他偏不,干脆就坐在我俩挨在一起的腿上。坐在两个人的腿上本来就不得劲儿,我俩还故意晃动让他坐不安稳。但不管多不舒服,陈志国都“如如不动”,竭力保持这种离间我俩的姿态,以显示他绝不退却的决心。我和女儿会意地相视一笑,开始夸张地表示亲热。我刚搂住女儿的肩膀,就发现陈志国的大黑眼珠子瞪了起来,警觉地看着我的举动。随着我对女儿态度的升温,陈志国的情绪越来越激动,终于忍无可忍地大叫起来。
其实,我也不是一点不理解陈志国。以他卑微的出身,一下子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心里肯定会紧张。何况心气又那么高,那么在意是不是跟别人一样平等,那么急于确立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内心当然就格外敏感,生怕受到什么伤害。
我们全家要去三峡旅游,托朋友帮忙照看陈志国几天。
第一次在江轮上赏月,天上悬挂的竟是一轮残月。此刻正是月亮最尴尬的日子,早几日是弯月,美;晚几日是满月,亮;都好过此时的半圆不圆半明不明。我怎么看那个月亮都像是切滑了刀的萝卜片,一边薄一边厚,薄的那面残缺着,哪里有什么古人咏叹的“江月随人处处圆”啊?正心绪烦乱间,就听见女儿对着半片残月忧心忡忡地问了句,你们说,陈志国现在干什么呢?
陈志国把我们给闹着了,谁能想到陈志国会像甩不掉的影子似的,活活地跟了我们一路。
旅行回来的第二天,我们赶紧去看陈志国。朋友嫌陈志国毛病太多,竟然把他送人了!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辗转找到那个农家小院时的情景。大门紧锁着,家里没人,我从门缝向里面张望,在一群鸡鸭鹅狗中间,看见了独自缩在角落里的陈志国。
后来,那户女主人回来了,一看到我们,呱嗒一下就把脸子撂了下来。我紧紧地抱着陈志国,听她恶声恶气的数落。数落陈志国如何没有规矩,总闹着要上大床睡觉;数落陈志国如何不知好歹,她家小妹对他那么好,他还跟小妹耍脾气伤小妹;数落陈志国居然吃火腿肠!女主人突然动了气,恨恨地甩了一下手说,你们赶紧給领走吧,这货咱可养不起!一听这话,我就得了赦令般,抱着陈志国头也不回地撒腿就跑,一直钻进了车里。往回走的一-路上,陈志国都缩在我怀里,惊恐地瞪着大眼睛,两只手紧紧地抓住我。
 陈志国变了。
他再也没上大床睡过觉,走路的架势也变了。但变化最大的还是眼神。过去,大黑眼珠子明亮清澈,坦荡放肆,现在显然缺少了生气。一只眼球有些浑浊,医生说应该是受过外伤。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做出了一个令我们大家十分吃惊的举动——用尽全部力气一口一口地把自己尾巴上的毛全部咬光了。
陈志国三周年的忌日,我们一起去看陈志国。女儿说,你今生一直都在为自己的身份焦虑,一直都希望别人能把你当成一个人。陈志国,你是来告诉我们你做到了吗?
寺庙的钟声突然响了,在寂静的山谷里激起一阵阵回声。
(有删减)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摈弃“阿黄”、“多多”的惯常称谓,给狗取“俗得脱俗”的人名,既能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也暗示了主旨。
B. 陈志国在“我和女儿”亲热时“越来越激动”,“忍无可忍地大叫”,因为它想在这个家庭摒弃卑微,平等融入。
C. 陈志国在两个家庭受到不同对待。女主人恶声数落种种不是,从寄养人家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其经济困难。
D. 本文情感饱满,行文细腻。文中通俗质朴、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既有让人会心一笑之处,也有令人痛心深思之处。
8.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
9.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陈志国把尾巴上的毛咬光了,小说安排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
【答案】7. C    8. ①把残月比作“切滑了刀的萝卜片”,取譬日常食物,形象自然,富有生活气息。②对比化用古人咏叹,点染主人公的不平挂念心绪。③为下文作铺垫,“残”月和“圆”月不仅指涉事物外在状态,更隐喻对某种和谐情感的期待。    
9. ①与前文的“漂亮”形成反差,呈现陈志国暮年的黯然;②突显它始终以卑微之躯与自己较劲的倔强。③引发读者深思:对弱小、卑微生命应给予悲悯同情,对所有生命应尊重、平等对待。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明确主旨,关注手法,然后对照选项分析判断 。本题C项,“主要原因是其经济困难”于文无据,原文“数落陈志国如何没有规矩,总闹着要上大床睡觉;数落陈志国如何不知好歹,她家小妹对他那么好,他还跟小妹耍脾气伤小妹;数落陈志国居然吃火腿肠!”主要原因是她认为陈志国毛病太多,这位女主人缺乏对弱小、卑微生命的悲悯同情。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写作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从手法、结构几个角度来答,要结合上下文,抓理解句子含义,判断写作手法,并结合句子内容具体分析该手法的效果。结构方面要看句子所处的位置。本题“我怎么看那个月亮都像是切滑了刀的萝卜片”运用比喻,生动形象; “江月随人处处圆”化用古人诗句,“哪里有什么”表达作者因惦记陈志国而产生的不宁的心绪;“圆”象征对和谐美好情感的期待,为下文寻找陈志国做铺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解答时可从形象、情节、主旨几个角度思考。“把尾巴上的毛咬光了”,在情节上,与前文“陈志国真是漂亮,一条大尾巴,长毛瀑布一样披下来,跑动时高昂起来,长毛像旗帜一样飘扬”形成反差 ,表现陈志国暮年的黯然;形象上,据女儿说的“你今生一直都在为自己的身份焦虑,一直都希望别人能把你当成一个人。陈志国,你是来告诉我们你做到了吗?”可知这表现陈志国的形象特点:抗争和倔强;主旨上,据“你今生一直都在为自己的身份焦虑,一直都希望别人能把你当成一个人”可知本文表达对弱小、卑微生命应给予悲悯同情,对所有生命应尊重、平等对待的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永明十一年五月,魏主(北魏孝文帝拓践宏)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斋于明堂左个,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弈叶重光,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
既还宫,召澄入见,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卜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
九月,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去?”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过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苏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B. 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C. 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D. 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常卿,古代官名,为九卿之一,章管祭祀礼乐。历代名称不完全相同,秦设奉常,汉改太常,北魏称太常卿,隋至清皆称太常寺卿。
B. 古人常用干支纪年、月、日、时。文中“丙子”“丁丑”属干支纪年。现在也会用干支纪年,如2018年是戊戌年,2019 年是己亥年。
C. “稽颡”,古时一种极恭敬的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古人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拜礼,稽颡常用于居丧、请罪、投降等场合。
D. “斧钺”,古代的一种酷刑,意思是用斧钺劈开头颅,使人致死。斧钺在古代还是用于作战的兵器,而且是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文帝审时度势,有政治远见。他不想一直待在苦寒狭小的北方,认为北方只可武治不可文治,于是动用强大的武力南向伐齐,进而占领中原,以洛阳为都。
B. 孝文帝足智多谋,煞费苦心。为了迁都洛阳,他先让太常卿占卜,为军事行动造势;再率众离开故都平城来到洛阳,后来甚至假装以斧钺之刑来威胁群臣。
C. 孝文帝雷厉风行,有主见。当任城王澄对大举伐齐提出异议时,他愤然“作色”;当群臣一致反对继续南进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第七次(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一个『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