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8-2019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2019年3月注意:本试共8页,21小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
试题预览
2018-2019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
2019年3月
注意:本试共8页,21小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那必须      :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      ;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至于获益,则实在        
A. 费尽心机   正襟危坐   难以名状
B. 费尽心机   道貌岸然   难分轩轾
C. 劳神费力   正襟危坐   难分轩轾
D. 劳神费力   道貌岸然   难以名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劳神费力:耗费精神和力量。跟句文意可知,对于“非看不可的书籍”肯定要耗费精神和力量,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劳神费力”。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道貌岸然:形容外貌严肃正经,实际上内心险恶。现多用贬义。此处根据语境“前者目的在求知”可知,读书应该严肃,所以应该用成语“正襟危坐”。 难以名状:形容无法用语言形容。难分轩轾:轩和轾分别指古代车辆的车轮的外圆和内圆,很难区分其准确的大小,因此引申为不分伯仲,难以区分。此处根据语境是不分伯仲,难以区分的意思,所以应该用成语“难分轩轾”。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把“这也难怪好的书店老板,于‘生意经’外,还加上一点文化味”。这句话填入下列文段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书店是商业活动的场所,老板当然也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可经管书籍毕竟不同于经营其他商品,它同时也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准精神活动。 ① 正是这一点,使得读书人与书店的关系,并非一般的买卖关系,更有体威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味道, ② 书业的景气与不景气,不只关涉到书店的生意,更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折射出当代读书人的心态与价值進求。 ③ 书业的凋零,“不胜感伤之至”的不只是书店的掌柜,也包括常跑书店的读书人,因其同时显示出文化衰落的迹象。 ④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根据语境可知②处是在说“书业的景气与不景气”,③处是在说“书业的凋零”,D ④处是在说“文化衰落的迹象”,这三处都与所给句子的内容不符。①处根据前面的语境可知是在说“经管书籍也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准精神活动”,正好解释了所给句子的“还加上一点文化味”,所以句子应该放到①处。故选A。
【点睛】“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合乎语境。高考“连贯”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考查形式包括排列句序(要求将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复位填空(要求将语段中抽出的句子放到合适的位置)搏补或续写(要求根据语段中心内容和具体情境在指定的位置上填入合适的词语或在后面续写恰当的句子)等。
3.如果要从历代文人中为梅、兰、竹、菊各选一位代言人,按顺序匹配最合适的一项是
A. 苏轼    杜甫    陆游    陶潜
B. 苏轼    屈原    陆游    王维
C. 林逋    杜甫    郑夑    王维
D. 林逋    屈原    郑變    陶潜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梅”的代言人应选“林逋”,因为林逋甚喜梅,故在孤山种植了数百株梅花,一首《山园小梅》成为林逋的代表作,也成为“千古咏梅绝唱”,这一首诗不仅写出了梅的形,而且也写出了梅的神,把梅花不畏严寒、傲雪凌霜的高贵品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兰”的代言人应选“屈原”, 屈原喜欢兰花, 屈大夫的学堂遂被改建成为芝兰庙,广植兰草,后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纪念。后人既尊屈原为兰花花神,便将兰花视为正气之所宗,以表示对邪恶的怨怼,对权势的忿懑,和对国破家亡的悲愤。郑變喜欢画竹子,他的诗里面也多有竹子,所以选他为“竹”代言。陶渊明自然是菊的代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他的隐逸生活。故选D。
【点睛】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主要包括古代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古代的文化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和刑法、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天文、古代音乐等。对于这些常识都要有所了解,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辨。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人一直喜欢幻想,所以有神话、宗教、文学,人越来越理智成热,从前的幻想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人一直在寻找幻想的新形式。在今天,这种新的幻想形态已经卓然成形,那就是科幻。从前人信神,现在人信科学,它们都能给人提供安慰和希望,但科学的安慰和希望比从前的神真实可信,从这个意义上,科学不但是现代的神,而且比旧神更加威力强大。科幻就是科学神话的最佳载体,或者说是旧神话与科学的合体。
A. 神话、宗数、文学和科幻等都是人类幻想的结果
B. 科学从本质上来看和神话、宗教、文学是一样的
C. 科幻是人基于对科学的信仰而创造的新幻想形态
D. 科幻将会取代人类社会曾经出现的各种幻想形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题可采用“概括浓缩”法,即抓住语段的中心论点,看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一般可舍弃论据,对论点进行概括浓缩。由第一句可知“神话、宗教、文学”是人们以前的幻想,从前的幻想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人一直在寻找幻想的新形式,由第二句可知“科幻”是人们今天的幻想,现在人信科学,科学是现代的神,科幻就是旧神话与科学的合体。整段文章就是在说“科幻”是人们今天的新的幻想形态,而是以科学为基础,综合这两点只有C选项最符合。故选C。
【点睛】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压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综合考查理解、分析、筛选、概括等语言表达能力。不论何种形式的压缩语段题,都要做到准确把握语段的主旨和内容;同时要求做到语句简洁、语言简练、不遗漏主要信息、符合字数要求。做好压缩语段题需要具备两种能力:一是“筛选”,二是“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山人潜夫传
陈维崧
山人名潜,宇潜夫,扬之通州人也。生即聪敏异常儿,以授以经生家言,则恚甚,不肯读。或投诗赋古文辞,则大喜,昼夜疾读不辍。间操笔为之,则大工。山人虽名家子孙,然家实贫,性又不善治生产。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妇既去,山人贫益甚,仅仅拾橡剉荐以自给。性卞急,与人语,稍抵牾,辄谩骂。食物多禁忌,间会食,食器中有非山人所素食者,報叱去,不顾也。里中儿争匿笑之。
里儿既多訾謷山人,而山人亦不乐居里中,则跳而客游。居南中,为李本宁先生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先生客之。来吴中,而与王伯谷雅登谈诗一昼夜也。居无何,山人念客游久,郁郁不得志,间一归通州。而属有世変,里门且荡析久,则转徙于皋之委巷中,而是时山人亦已老矣。山人既无妇,老又无子,仅觅一里媪给鋪食。室中止庋数十卷书,门无牡,户无扊扅。或瞰之,则绳缚其枢耳。县令常馈以金,一夕为小偷胠箧,去立尽,山人怅且恨,与客语,辄诟骂不绝云。
山人于周秦两汉六朝书,无所不习,尤善《文选》。诗则工五言古诗,精善籀篆,李潮八分书。最攻字学,点画不少舛,著书数十万言,多为人取去,残失过半。已刻者,《州乘资》《失俪志》《邵山人诗集》,诗则冒观察为锓之粤中。
观察与范玺卿,于山人里中最相知深也。山人病且死,而给其医药者,观察之子巢民先生。死之日,轻纪其后事,则长孺黄先生之力居多。
或曰:“山人性卞急,善骂。”维崧居东皋七八载,山人每过维崧,辄温语竞日。山人早过,而维崧尚卧未起也,对坐待日暆耳。然则谓山人善骂人,岂信然哉!生见国家太平之盛,以一布衣为诸侯上客者,垂六十年,老而茕独以死,悲夫!
(节选自《陈迦陵文集》卷五)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室中止庋数十卷书       庋:放置
B. 则绳缚其枢耳           枢:门轴
C. 点画不少舛             舛:不幸
D. 诗则冒观察为锓之粤中   锓:刻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邵潜从小聪敏异常,但不肯读儒家经典,一生没有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B. 邵潜家境贫苦,却有名门子弟的习气,不愿意做农事,以致生计艰难
C. 邵潜喜欢诗文辞赋,精通《文选》,擅长古诗、书法和字学,著述颇丰
D. 作者与邵潜有过交往,他认为同乡人关于邵潜喜欢骂人的传言不可信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
(2)生见国家太平之盛,以一布衣为诸侯上客者,垂六十年,老而茕独以死,悲夫!
8. 请简要概括邵潜的形象特点。
【答案】5. C    6. B    
7. (1)(他的)妻子,是同乡小户人家出身,把自己丈夫看作是见识浅陋的人,每天都想着要离开他。
(2)生活在太平盛世,凭一介平民的身份成为诸候的上宾,将近六十年,年老后孤独地死去,真是令人悲伤啊!    
8. (1)率性急躁;(2)不治生计;(3)才华出众(学问广博);(4)孤独贫困。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C选项“舛:不幸。”错误,舛:差错的意思。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主观概括性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内容进行分析归纳。B选项“不愿意做农事,”错误,原文“山人虽名家子孙,然家实贫,性又不善治生产。”的意思是山人虽然是名门望族的后代,但家境其实贫困,天性又不善于料理生计。原文是说他“天性又不善于料理生计”, 而不是“不愿意做农事”。故选B。
【7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小家子:小户人家出身。庸奴:把……看作是见识浅陋的人。日:每天。(2)见:在。以:凭借。布衣:平民。垂:将近。茕:孤独。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文章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根据原文“山人虽名家子孙,然家实贫,性又不善治生产。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妇既去,山人贫益甚,仅仅拾橡剉荐以自给。”可知邵潜不治生计;根据原文“性卞急,与人语,稍抵牾,辄谩骂。食物多禁忌,间会食,食器中有非山人所素食者,報叱去,不顾也。”可知邵潜率性急躁;由原文“山人于周秦两汉六朝书,无所不习,尤善《文选》。诗则工五言古诗,精善籀篆,李潮八分书。最攻字学,点画不少舛,著书数十万言,多为人取去,残失过半。已刻者,《州乘资》《失俪志》《邵山人诗集》,诗则冒观察为锓之粤中。”可知邵潜才华出众(学问广博);由原文“山人既无妇,老又无子,仅觅一里媪给鋪食。室中止庋数十卷书,门无牡,户无扊扅。或瞰之,则绳缚其枢耳。县令常馈以金,一夕为小偷胠箧,”可知邵潜孤独贫困。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山人名潜,字潜夫,扬州府通州人。小时候就是个异常聪敏的孩子,只是一旦拿儒家经传教授他时,就非常怨恨,不肯读。有人送给他诗赋古文辞,竟非常喜欢,昼夜快读不停止。有时提笔尝试写作,则很是工巧。山人虽然是名门望族的后代,但家境其实贫困,天性又不善于料理生计。他的妻子,是同乡小户人家出身,把自己的丈夫看作是见识浅陋的人,每天都想着要离开他。妻子离开他以后,山人越发贫困,只能靠捡拾果子和铡草来维持生计。性情急躁,跟人交谈,稍有矛盾,就会开口骂人。山人有很多食物不吃,有时相聚进食,碗中如果有不是他平时所吃的食物,就会停下来骂骂咧咧让人端走,一点不顾惜。同乡人都暗地里嘲笑他。
乡里有很多说山人坏话的,山人也不高兴住在乡里了,就离乡出外游历。在南中,李本宁先生待若上宾。去梁溪,邹彦吉先生以他为贵客。来到吴中,和王伯谷稚登谈论诗歌一整天。过了没多久,山人想着在外寄居和游历的时间够长了,心里苦闷志愿没有实现,不久就回到通州。恰好遇到世道大变(指由明入清,世代交替),家乡正处在动荡离析之中,于是在如皋的陋僻小巷中辗转流浪,这个时候山人也已经年纪大了。山人没有妻子,年老而且没有孩子,只能找一位乡里的老妇给他做饭。住处只放置了几十卷书,门没有锁和门栓。有时看到他只是用绳子把门轴绑着罢了。县令曾经送他一点钱,一个晚上就被小偷全部偷走了,山人又懊恼又怨恨,和朋友谈起来,总是骂个不停。
山人对于周秦两汉六朝的书,没有不熟习的,尤其精通《文选》。擅长写五言古诗,大小篆和隶书(李潮八分书)写得很好。最有研究的是文字学,点画没有一点差错。著书有数十万字,大多被人拿走,残损散失的超过半数。刻印的有《州乘资》《失俪志》和《邵山人诗集》,诗集是冒观察在粤中为他刻印。
冒观察与范玺卿,是同乡人中和山人相知最深的两位。山人生病将死时,帮他寻医问药的人,是冒观察的儿子巢民先生。离世时,经管料理后事,黄长孺先生出力最多。
有人说:“山人性情急躁,喜欢骂人。”维崧(我)在如皋住了七八年,山人每次来看我,总是一整天都轻声细语。山人有时来得早,我还睡着没有起床,就坐着等待太阳西斜。那么说山人喜欢骂人,难道真是这样的吗?生活在太平盛世,凭一介平民的身份成为诸侯的上宾,将近六十年,年老后孤独死去,真是令人悲伤!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①
史达祖
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殊方路永,更分破秋光,尽成悲镜。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梦断刀头②,书开虿尾③,别有相思随定。忧心耿耿。对风鹊残枝,露蛩荒井。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
注:①开禧元年(1205年),史达祖随宋朝派赴金国贺金主生辰的使节北行。六月帝临安,八月中秋到达真定(今河北正定),夜宿馆驿中。②刀头:刀头有环,古人将其谐音为“还”,③虿尾:笔法劲锐。
9. 请赏析上阙中“西风来劝凉云去……一一冰壶相映”两句写景的艺术手法。
10. 概括作者“古庭空自吊孤影”的原因。
【答案】9. (1)“劝”“放开”将西风和夜空人格化,化静为动,写出中秋夜晚云破月来、天地澄明的景象。(2)用“金镇”“冰壶”“霜”比喻空中圆月和皎洁的月光。(3)把月光照耀四野想象为凝霜,由月亮倒映水面,想象月宫中的桂树被河水浸湿,生动有趣。(4)以美景写哀情,倍增凄切。    
10. (1)中秋佳节,身在“异国”,归日无期;(2)触景伤情,思念江南的亲朋故旧;(3)忧心国事,对时局倍感无力。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景物形象和表达技巧能力。解答此题时应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然后再分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指出修辞手法的作用。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这两句写的是:入夜时分,天气并不十分晴朗。此时,一阵清风吹来,拂开和驱散了残存的凉云。作者在此用了一个“来劝”,就使这个风吹残云的动作赋有了“人情味”:时值佳节,就让普天下团圆和不团圆的人都能看到这一年一度圆亮如金镜的中秋明月吧。老天果然有眼,它终于同意“放行”,于是一轮金光澄亮的圆月马上就在东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用“西风、凉云、天东、金镜”,描写“中秋之夜”的景象,动词在勾勒人物、传情达意、摹写物态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由此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古诗内容及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由题目“中秋宿真定驿”可知诗人八月中秋到达真定(今河北正定),夜宿馆驿中,说明了诗人中秋佳节,身在“异国”,归日无期。由此句“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可知诗人触景伤情,思念江南的亲朋故旧。“对风鹊残枝,露蛩荒井。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诗句既写出了夜已转深、寒意渐浓,又进一步暗写了北宋宫殿正如月中宫殿那样,早就“冷”不堪言了,全诗中暗伏而欲出的亡国之痛,就通过“宫殿”二字既豁然醒目地“饱满”写出。
【点睛】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四、名句名篇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2)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陶潜《饮酒《》)
(3)雕阑玉砌应犹在,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4)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6)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胜人者有力,____________________。(《老子》)
(8)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答案】    (1). 夙兴夜寐    (2). 心远地自偏    (3). 只是朱颜改    (4). 犹抱琵琶半遮面    (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7). 自胜者强    (8). 三顾频烦天下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夙”“寐”“琵琶”“频”。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试菜
黄丽群
⑴好几个月オ忽然从学校回家一次的老二皱眉头:“爸,怎么搞的。”老二啪一声关上冰箱门,气味已经非常不行。“家里还好吗?”
⑵“冰箱里都是什么呀,看起来都放太久了,要不要整理一下啊,妈最受不了这样子吧。”老二最后只在滤水器接杯冷水喝下,喝完,无意识抓抓脸。“真的没事吗?”他摇摇头。这对兄弟差八岁,大的宁静小的轻快,从小就凡事不像、谁知现在小的一举一动,竟和大的二十几岁时候一模一样。他看了,心里喜欢,也不免有点儿慌。
⑶“你吃过饭没有?晚上,”他犹豫着,“晚上我跟你妈出去吃饭。你不出门吧?我们会打包回来,最近和你妈两个人常出去吃饭。”“喔。”老二倒在沙发上弄他的手机。“那我也要去。我难得回来,你们居然两人世界出门吃低不邀请我,还叫我吃你们打包回来的剩菜!还是今天是你们什么纪念日?是的话我就算了。”
⑷“也不是……不是啦,不是要给你吃剩菜……不知道怎么讲,”他是真的不如道跟二怎么讲,也不知道现在跟妻怎么讲。只好一直吃吧。
⑸十年前他奔去妻的医院,把她从营养室叫出来,让地坐在走廊长椅上,“老大出事了。”他压住她肩膀,当时他以为自己拉制得非常好,几天后强押妻入浴室帮她洗澡,才发现她双胛都是冒紫血点的青指印。
⑹他多希望大儿子是个绝顶聪明七窍玲珑心的孩子。这样的话,他想,也算有个说法。可是他这老大,只是最一般每科考六十五分到七十分的男孩,温柔迟慢、在点心房里当着副手的一个最像海绵蛋糕的孩子啊。他都记得,那时有人告诉他们、说,大殓之际,父母得拿一根拐棍狠打老大的棺材。妻说,我不要,我不怪我的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他?他自杀是很不孝,连原因也不说,他真的是不要我这个妈妈了,可是我还是不怪他,我不打他。
⑺“咦,到家啦。”老二和他叽叽咕咕,午睡的妻醒了。“刚好,去洗洗澡,晚上跟我和你爸爸去试菜。”
⑻“试菜?什么东西。”
⑼“吃吃看哪里有好餐厅好饭店啊,你哥都几岁了,万一哪天忽然冒出一句说,妈我要结婚,要请几桌,我掐指一算就知道订什么地方最好。今天我们要去那个上个月才开张的五星级饭店。”
⑽“这样啊,那我去洗个澡。”他招招手,“爸,来房间一下。”
⑾他听见妻在客斤里打开电视。新闻播报声音,连续剧声音,流行歌动声音,新闻播报声音,西洋电影声音,普通话电影配音,又是新闻播报声音,新闻播报声音,新闻播报声音。
⑿老二走出房间,在母亲身旁坐下,关闭电视。
⒀“妈妈,今天晚上不出去吃饭好不好?”“不行,我订位了,你不想去没关系啊。”“不是这样,我想去,可是你要看医生,等你看好医生我们马上去。”“看什么医生,我不要。"“我已经网上挂好号,是我以前一位老师,他人很好。”“不要。”“不行,你看看你,胖这么多,衣服紧成这样,今天晚上不可以去吃了。”
⒁听见胖,妻紧紧抿嘴,不讲话,瞳子里幽幽闪烁,许久许久。“那,你晚上去买肯德基给我吃。”“好,”老二说,“给你吃肯德基,就要去看医生。”
⒂老大走后,整整一年,妻オ停止夜哭。他自己,十年来,从未在老二面前稍露悲伤,只是老二出外读研究生后,他每目必按照早中晚三餐时间打他手机。此时他才忽然意识,这个孩子每天接他三通来电,从没有一声不耐烦。
⒃那晚他拿来大黑垃圾袋,把剩菜全部丢掉。挤了一颗柠檬,加在一盆热水里、冰箱里外擦洗一遍。他关上厨房门准各洗澡睡觉的时候,冰里只有一盒葡萄,一株花椰菜,,五颗鸡蛋,以及纸桶里的两块他们没吃完的肯德基。
(有修改)
12. 本文是一篇小说的节选,14节中肯德基的细节因为缺少铺垫而显得突兀。请为这处细节补充合理的解释。
13. 第④小节和第⑦小节中“他”和妻都对老二说了外出吃饭的事。请比较“他”和妻话语背后的不同心理。
14. 本文从父亲的视角来叙事,把回忆和现实交织起来,这种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2. 大儿子爱吃肯德基,作为营养师的妈妈,曾经以不健康为由拒绝或很少满是足儿子的要求,这让妈妈内心充满了歉疚。    
13. 在“他”看来,外出吃饭有难言之隐,“他”小心呵护着脆弱的妻子,不想让老二担心家里的状况;在妻看来,为长子试菜理所当然,是为人母应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苏苏北六校(郑集中学,棠张区张庄中学,铜山区县级中学等六校)2019届高三三月联考试题(解析版)』  下一个『江西省赣州市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