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5月月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临高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5月月考试题(高一必修四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临高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5月月考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董彦卿审题人:黎春燕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第Ⅰ(阅读题)和Ⅱ(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卷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卷交回即可。 第
试题预览
临高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5月月考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董彦卿           审题人:黎春燕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阅读题)和Ⅱ(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卷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卷交回即可。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
刘根生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摘编自刘根生《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而设计出的“夜光自行车道”,路面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B.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因为它们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且这两种价值交相映衬,相得益彰。 
C.“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与传统观念里的钢筋水泥风格格格不入,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 
D.“技术的诗意”,如同庖丁解牛那样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它并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技术和艺术分别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B.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钟世镇院士在标本制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恐惧顿失,兴趣盎然。 
C.“技术的诗意”凝聚着尊重规律、以道驭术的“真”,凝聚着简约利物、惠而不费的“善”,凝聚着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美”。 
D.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的原因并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收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B.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还应该有“诗性思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唯宽大是从,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C.一切技术创新理应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多些“技术的诗意”,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D.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这种美可观可触可感,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逃跑计划
岳明洁
季军刚参加完公务员考试,就被教学处高主任请到了办公室,他心头小鹿乱撞,以为自己定的逃跑计划,刚一迈腿就被人发现了。可他惴惴地一推门,却看到了主任阳光灿烂的脸。原来二年级三班的班主任曹老师,脚扭伤了,主任让他代替管班两个月。季军刚从虚拟的恐怖想象中如蒙大赦,立马就答应了主任。
但很快季军就发现自己是上了贼船,班主任工作太让人烦躁了,以前上完两节课就走人,现在每天心操得稀碎不说,只要他一出屋,教室马上就能变成一个大蛤蟆坑!还没过一周,他已经吃了一盒喉宝了!这还不算,那些叽叽喳喳的小女生,动不动就跑来告状,有些事儿小得连鸡毛蒜皮都算不上,有一次那个小班长李依然,竟然差点儿追他进了男厕所,为这事儿,组里的女同事们笑了他好几天。
季军只能眼巴巴地盼着国考能通过,能让他逃离火坑的计划早日成功。
跟这些叽叽喳喳的鸟雀们生活了两周之后,季军有些适应了这世界上最小级别的主任的生活,娃们有时也挺仁义的,不说别的,那天他嗓子吼到嘶哑,桌上就多了不少学生“行贿”的礼品,有一盒王子涵给他的草珊瑚含片,有一小把儿李红红拿来的康乃馨,还有小胖子朱旭给他画了一张漫画像,画上的他叉着腰,拧着眉,瞪着眼,这就是他最近的常态吧,朱旭在纸的底端歪歪扭扭写了“我的季老师”几个字,这个“我的”让他有些小感动。不过,李依然带给他一个高级保温杯,他没收,那么小的小手,捧着一个那么大的金灿灿的杯子,他莫名地觉得没法接过来,倒是王鹏小脏手里的从他爷爷那儿偷出来的两颗胖大海,他马上就微笑着收下了。
生活永远不是一帆风顺的,季军刚摸清了班里的情况,高主任就又找上门来了,原来是教研室在他们学校组织观摩课,主任想让他承担一节,还说机会难得,利于他业务成长。季军一贯厌恶这些表演作秀的课,但主任送他好机会的盛情难却,他只得领命,上作文指导课——书写文明校园。虽说季军不喜出头露面,孩子们倒是踊跃给力,尤其是曹老师培养的班长李依然,似乎比他还有些经验,谁负责发卷子,谁负责搬凳子,她全安排好了,一副领导派头。她还提出,上次曹老师上公开课,还提前指定了几个同学上课回答问题,建议季老师领着演练一下,季军挥了挥手说:“咱不演练了,到时你们积极回答问题就行。”
观摩课按时举行,季军有些小紧张,不过准备还算充分,板书、提问、启发,小家伙们思维活跃地寻找身边的不文明现象,讨论还挺热烈,快要下课了,季军偷瞄了一眼听课的老师们,大家都微微颔首呢,胜利在望了,他正暗自高兴,忽然李依然高举小手,请求发言:
“老师,王鹏上课偷吃蛋糕,这是校园不文明现象。”
“老师我没吃,我只是拿出来看了一下。”
“他打开盒子了,我也看见了。”朱旭嚷着作证。
“可我没吃,就是没吃!”王鹏的脸红到了脖子根,显得很委屈。
这意外的插曲让季军有些不知所措,台下一双双眼睛关注着事态的发展,“王鹏!”随着他的喊声,角落里的王鹏站了起来,这是个智商不高、学习极差的孩子,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平时就没有什么人愿接近他,是只形单影只的丑小鸭,自从季军收了他的胖大海,他似乎脸上多了些笑容,可现在,他木然呆滞地站在那里。季军努力微笑着问王鹏:“怎么回事儿呀?”王鹏从抽斗里拿出了一小块儿盒装蛋糕,怯怯地说:“老师,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下课请您吃我的生日蛋糕。”他涨红着小脸,目不转睛地盯着季军。季军忽然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他忙接过蛋糕盒,拉着他的手说:“真的吗?那老师祝你生日快乐!”他轻轻地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身边的几个小家伙也跟着唱起来,最后全班同学都唱了起来,李依然若有所思地想了想,也跟着唱了起来。王鹏的脸颊上流下了欢乐的泪水,他仰着脸儿,欢笑着,下课铃声响起来,班里意外地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一刻,季军有些眩晕,像坐在一只起伏着欢乐波涛的小船上……
季军打定了主意,取消了他的逃跑计划。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学教师季军制定了计划欲脱离教师岗位,但在和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中他逐渐爱上教师职业,并下决心放弃了逃跑计划。
B.小班长李依然身上带着成人世界熏染的世俗气息,如给老师送较高级的礼物,上公开课建议老师提前演练作秀等等。
C.作品选材真实,情节自然,教学处高主任用一种智慧的方式,留住了想要离开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读来颇令人欣慰。
D.小说结尾部分大家齐唱生日歌的场景,营造了温暖的感人气氛,不仅在场的人受到了触动,主题也得以进一步升华。
5.小说在刻画季军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为什么以“逃跑计划”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梁启超面面观
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他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述,在33年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40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最有名的著作《清代学术概论》,本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15天写成一本6万字的著作……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梁启超的治学领域及其广泛,他的著作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在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他喜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1916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此前梁启超好友汤觉顿前往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竞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梁启超一看耐心说服已无可能,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万人的人格。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就怎样!”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拍桌子,把桌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梁启超这一吼,不仅救了自己一命,也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
梁启超一生经历过多次大风大浪,但他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特别看重趣味,曾说:“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梁启超的学问涉及面广,就是因为他兴趣特别广泛。他曾对子女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广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苦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梁启超一生多变,世所共知。他的多变颇遭时人及后人的诟病。有人认为他一生所为学问除文学外都无大价值,不过于初学者有启迪之用,为他学问不能精深而感到惋惜;有人说他政治上“反复无常”--与康有为始合终分,与孙中山合作又对抗,对袁世凯先拥后反。梁启超晚年对自己的学生说,他是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的,决不是望风转舵、随风而飘的投机者。郑振铎认为,梁启超最伟大之处,最足以表示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他的变不过是变化的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并未变,那就是爱国。

                                           (选自《梁启超:趣味人生》,有删改)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学术研究上,梁启超不管能否成功,都乐于创立大格局,着力于大规模的研究,而不肯安于在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中有小成就。
B、汤觉顿劝龙济光反袁护国,却被龙济光部下枪杀,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仍只身赴虎穴,这一行动不仅体现出他的大勇,也体现出他的大仁。
C、梁启超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但他始终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固然与他的性格有关。但更是当时的政局使然。
D、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郑振铎虽然为此感到惋惜,但又认为“善变”“屡变”是梁启超光明磊落人格的体现,变的是方法,爱国宗旨始终未变。
E、文章用了多种手法刻画梁启超形象,既有侧面描写,又有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从多个侧面生动再现了梁启超的风貌。
8.梁启超的“大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 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10.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 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5分)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l3~14题。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①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②。平生事③,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 ①王禹偁:巨野(今属山东)人。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曾贬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病死。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②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③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13.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雨恨云愁”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现词人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词人用“天际征鸿”来反衬自己的碌碌无为,以物衬人。
D.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14.这首词抒发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用孙权的典故表达英雄难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望海潮》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写街巷河桥的美丽;“________________,”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身处屋破漏雨的困苦环境,推及天下寒士,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以春花喻冬雪,是咏雪的名句。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18题,共9分。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18.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 “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19.阅读以下内容,概括唐代“以胖为美”的三个具体原因,每个原因不超过8个字(6分)
唐代繁荣昌盛,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人们有条件按照自己的喜好穿衣吃饭。唐代开放兼容并包,使唐人充满自信,使大唐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130多个。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眼界十分开阔,不拘于旧有的审美情趣,不惧怕身体的丰满甚至肥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有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
答:①                  8字
②                  8字
③                  8字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西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年级三模语文试题』  下一个『湖北省2019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