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乐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甘肃省民乐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卷(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民乐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四月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经历了长达数千年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能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获得新生。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
试题预览
民乐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四月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经历了长达数千年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能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获得新生。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解答的时代课题。
众所周知,文化是民族自身的烙印。在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都不如文化来得重要。这个观点虽然是现代西方的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提出来的,但事实上,中华民族的先贤早就有所认识。例如,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见,孔子并不是从地缘、血缘的角度来认同周王朝的,而是着眼于文化。那么,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是什么呢?应该说是以人为本。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民族。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自然力。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民族的先民则认为取火方法是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发明的。这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西方人把崇拜的目光投向天庭,中国人则对自身的力量充满了自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不是匍匐在诸神脚下的可怜虫,更不是生来就负有原罪的天国弃儿,相反,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源于人的内心。先秦的诸子百家虽然议论蜂起,有的甚至势若水火,但他们都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其智慧大都是关于人生的智慧。这种思维方式为中华传统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当其他民族对各路神灵的至高权威顶礼膜拜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和效仿的对象;当其他民族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当其他民族从宗教感情中寻求灵魂的净化或愉悦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既然中华民族的先民以人为万物之本,他们的理想国就在人间。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栖栖遑遑,席不暇暖;庄子热爱个体生命,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也抱着爱惜态度。如果说儒家更注重整个民族和社会的群体利益,那么,庄子更重视的就是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儒、道两家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把握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心理。显然,这种文化心理既有丰富内涵,又有积极意义,可以滋润当代中国人的心灵。
对于当代中国人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宝贵遗产需要我们继承:一是重视自然环境的生命观,以“民胞物与”的态度看待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二是既重物质又重精神的价值观,不会在追求物质文明时丧失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三是既重视群体又重视个体的道德观,儒家的大公无私与道家的个性自由形成互补;四是见贤思齐的学习态度,随时准备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五是见隐知微的忧患意识,重视国家和民族可能面临的祸患而绝不讳疾忌医。今天,西方文化依然风靡全球并对其他文化强势入侵,许多民族都对如何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忧心忡忡,我们当然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我们在努力学习其他民族文化优长的同时,更要从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资源。只有当我们在这两方面都取得成就时,才能打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进而为实现全人类的美好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莫砺锋《以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心灵》,2017年6月20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不间断地发展,中华民族有了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并最终获得了新生。
B.中华的先贤早就认识到,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加起来都不如文化因素来得重要。
C.中西方传统文化对生命认知完全不同,中华先民效仿圣贤求得生前建树,西方膜拜神灵求得死后入天国。
D.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是以人为本,理想国就在人间,以儒、道两家为代表,都有对人生价值的把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旨在阐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B.文章兼用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将中西方传统文化作比较,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应是以人为本。
C.文章通过剖析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即人的精神崇拜、道德准则等源自人还是神,阐明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D.文章比较论述儒、道两家均以人为本,其思想同中有异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是一个民族自身的烙印,孔子从文化的角度来认同周王朝,支持了这一历史观。
B.中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火种来源认知的不同表现得最为典型。
C.中华先民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幸福感,与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心理有很大关系。
D.需要我们继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五个方面的宝贵遗产,其核心应是人生价值的把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冷脸       作者:冯骥才
   ①南门外有位铁匠,四十多岁,怪人,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外号冷脸。他不是脾气怪才没笑脸;他打小就没笑过,无论嘛事,人都笑了,甚至捧腹大笑,笑破肚子,他也不笑。他那张脸就像用铁皮敲出来的盘子,又黑又硬,赛个铁面人。
   ②没人知道他的事。后来,不知打哪儿传出一段他不会笑的根由,说他爹是钉马掌的,他四五岁时候,站在一边看他爹钉马掌,那马忽然犯起性子,一尥蹶子,后蹄子踢在他脑袋上,他挺在床板上不动劲不睁眼,滴水不进。大夫来一号脉,说没命了,顶多三天阎王爷就把他领走;可三天后他没走,还有气,七天过后,居然睁开眼醒过来,翻身下地,走路说话吃喝拉撒一切照旧,就少一样——不会笑了;人说他的笑脸给阎王爷留下了。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没人敢去和他核对。
   ③不会笑是怪人,怪人还有更怪的事,就是好听相声,怪不怪事?听相声就为了笑,他不笑听相声为了嘛?练笑吗?谁也弄不明白。
   ④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干完活,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找个凳子一坐,听几段。园子里的人都认识他那张半死不活的冷脸,这张脸好像专和说相声的找别扭;说相声就怕人不乐,你不乐等于人家的包袱不哏,活儿使得不绝,栽人家面子。在天津卫,谁要和说相声的作了对,就找几个人坐在园子里死活不乐,成心呛火。这一来,冷脸可就跟说相声的较上劲了。天津说相声的高手如林。开头,一个个跑到南门外来,看谁能把冷脸逗乐了,结果个个丢盔卸甲,掉头回去。于是南门外有句歇后语:说相声逗冷脸——自找别扭。
   ⑤只有冷脸自己不知道这句话。
   ⑥北京挨着天津,这怪人怪事传到北京的相声圈子。北京有不少高手;不信世上还有一个逗不乐的人,就来了一逗哏一捧哏的两位。这两位早先在厂甸、天桥一带扬名立腕。先甭说“说学逗唱”的功夫都是超一流,单凭长相就不一般。逗哏的又高又瘦,像个瘦猴,人偏姓侯;捧哏的又矮又肥,像个胖猫,人偏姓毛,江湖给他俩一个绰号叫“毛猴”。北京不是还有种拿蝉蜕做的那种人见人爱的小玩意儿“毛猴”吗?这外号就在北京叫得山响。毛猴来到天津,在南门外的喜福来开说。头一天,台下就坐满了人。冷脸听到信儿也来了。
   ⑦不少人都知道毛猴是冲冷脸来的,只有冷脸自己完全不知道。
   ⑧毛猴上来,在台上一站,一高一矮一瘦一肥一精一傻,就惹得哄堂大笑。毛猴他俩往下一看,心里咯噔一下,满屋子七八十张热烘烘笑脸里,有张脸赛铁板;又黑又硬又阴冷,甭打听,这就是那个冷脸。他俩想:今儿是不是真遇到克星了?可是毛猴是二十年老江湖,嘛都见过,先不管这脸,轻轻快快有说有笑之间,啪地甩一个包袱,甩得意外、漂亮、逗哏,人全笑了,惟独冷脸不笑。毛猴目光都扫见了,相互递个眼神,表面不当事,接着说笑,不经意中又使一个包袱,这包袱使得又巧又妙又绝,看出了老到,引得大家大笑,可冷脸还是没笑。毛猴见了,还不当事,接着再来;下边的包袱是毛猴拿手的——听一百次得笑上一百次。毛猴一使,全场爆笑,笑声要掀去屋顶,毛猴再看,冷脸居然赛个睁着眼的死人。
   ⑨毛猴觉得不好,知道今儿弄不好要栽在天津卫了。心里没根,接下去就有什么算什么了。老段子、新段子、文段子、二荤段子,加上不停的现挂,直说得脑门流汗,嗓子冒烟,冷脸还是那张冷脸。最后,那个逗哏的瘦猴索性对着冷脸抖一个砸锅卖铁似的包袱,说:“这位爷,您要是再不笑,我俩可真要脱裤子了。”
   ⑩全场又一阵大笑。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您二位说得真棒,谢您们了,我退了。”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到了也没露出个笑脸。毛猴两个站在那儿下不了台,这算栽到家了,只好耷拉脑袋回北京。
   ⑪自打毛猴走后,没人再敢往南门外说相声。人们把冷脸愈说愈神,好像冷脸是天生的相声杀手。可奇怪的是打那天起,不单南门的相声园子,全天津的相声园子里,没人再见过冷脸。有人说他远走高飞了,可有人说他哪儿也没去,还在南门外打铁,只是决不再听相声了。
(选自《小说月报》2015年第10期)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记叙冷脸不会笑的传说,既让读者了解到他因曾受到过严重伤害而不会笑的真正原因,也为人物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B.第⑨与⑩段中,冷脸在观众面前被毛猴当做包袱笑料,实在难为情,但为了风度,还是用反讽的语气称赞毛猴的表演,板着脸,带着怨恨离场。
C.毛猴竭尽所能,用高超的艺术表演,逗得观众开心不已,但就是不能令冷脸发笑。在第⑧段中,观众的开心与冷脸的冷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小说着意刻画冷脸肖像,表现人物对生活的冷峻态度。由赛个铁面人\赛个睁着眼的死人等肖像描写,可见冷脸迟钝麻木,心如死灰。
5.小说在刻画冷脸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6.这篇小说含蓄丰富,发人深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 “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      )
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人必乘衅而动,则朔、易之地,民罹其灾。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商,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唐曰:“成吾志矣!”
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迁右赞善大夫。会罢副使,徙知鄜州。召还,为比部员外郎。雍熙二年,改江南转运副使。洪、吉上供运船水损物,主吏惧罪,故覆舟,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骧驰往讯问,得其情实以闻,多获轻典,优诏褒之。又上言:“劫盗配流,遇赦得原,还本乡,雠告捕者,多所杀害,自今请以隶军。”诏可。迁正使。
端拱初,拜主客郎中,俄徙知福州。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延问良久。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命知审官院,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占谢日,命坐劳问,出良药赐之曰:“此朕所服得验者。”后骧以久病不能振职。真宗即位,改兵部侍郎。屡求小郡养疾,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特诏不问,命知单州。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赠工部尚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B.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C.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D.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狄人,古代汉族称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狄人即北狄。
B.廷试,指中国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
C.配流,是古代自治犯人的一种刑罚,指把犯人发配、流放到偏远的地方。学
D.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与“谥”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许骧生于富家,自幼颇有才华。他的祖辈和父辈极为富足,以财力雄厚闻名;他自幼颇有风骨,异于常人,文章词赋皆极为精通。
B.许骧进士出身,仕途平衡顺利。他参加廷试,考中甲科;在各地为官时,都能够安于职守,尽心工作,最后官至兵部侍郎。
C.许骧用典宽仁,处事分寸得当。他处理供运船一案时,让很多被判重刑的人得到了从轻处罚;对流配犯人打击报复的现象提出中肯意见。
D.许骧忠诚可靠,备受皇帝器重。他时时以国家和百姓为重,虑事周全,颇有远见;他有病在身,皇帝亲自慰问,并赐以良药,恩宠有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                                       
(2)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5分)
________________                                            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小题。
秋兴(其三)
唐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秋兴》为诗人旅居菱州所写。
B.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连续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日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
E.本诗与必修3中的《秋兴八首(其一)》的景物整体色调、情感基调是一致的。
15.诗中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共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琵琶女在“声暂歇”后,瞬间积聚了无穷力量,不可压抑地爆发出来,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一诗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蜀道难》中,描写蜀道飞泻的急流和汹涌的瀑布,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奇险壮丽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在《劝学》中,运用设喻,展开论证,从生活经验说起,表达站在高处望比踮起脚看得更广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 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20.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五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把修改的答案天在答题卡上)( 5分)
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明早七点请您务必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四、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竞争可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