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调研测试试题高三语文语文Ⅰ试题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话剧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越来越奢华和臃肿。影视和多媒体固然值得▲,但话剧为迎合当下审美口味而一味向它们靠拢,▲,只会变成可以肆意摆弄的魔方或令
试题预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调研测试试题
高 三 语 文
语文Ⅰ试题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 (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话剧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越来越奢华和臃肿。影视和多媒体固然值得   ▲    ,但话剧为迎合当下审美口味而一味向它们靠拢,   ▲     ,只会变成可以肆意摆弄的魔方或令人    ▲    的万花筒。
A. 借鉴    削足适履    眼花缭乱    B. 鉴戒    削足适履    头晕目眩
C. 鉴戒    生搬硬套    眼花缭乱    D. 借鉴    生搬硬套    头晕目眩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借鉴,借用别人的可供自己对照学习的经验或吸取的教训,以便取长补短;鉴戒,引为教训,使人警惕。第一处根据“影视和多媒体”可知,应选择“借鉴”。削足适履,比喻过分迁就现成条件;生搬硬套,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搬用别人的方法、经验等。第二处根据“一味向它们靠拢”可知,应选择“削足适履”。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第三处根据“万花筒”可知,应选择“眼花缭乱”。故选A。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悲剧   ▲    ,   ▲      。   ▲    。   ▲    ,   ▲  ,这样的情绪一般隐藏在人的内心,并且不断地积聚变化,在某个时机便会爆发出来。
①通过情绪的放纵和宣泄最终使人达到心灵的净化
②欣赏者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压抑或是恐惧的心情
③但是并不代表这样的情绪就是不存在的
④虽然欣赏者并不是时时都在感受这样的情绪
⑤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的心情并让压抑的心情得到疏通
A. ⑤①②④③    B. ①⑤④③②    C. ⑤①④②③    D. ①⑤③④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⑤说悲剧的直接作用,①说悲剧的最终作用,故⑤在①前;从“虽然”“但是”看,④应在③前;从④句“这样的情绪”看,②应在④前,“这样的情绪”才有所指。故选A。
3.“雨意欲晴山鸟乐”“浮萍破处见山影”“黄叶拥篱埋药草”“声拂琴床生雅趣”分别为四首律诗的颔联或颈联的上句。依次对应下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影侵棋局助清欢  ②青灯煨芋话桑麻  ③寒声初到井梧知  ④小艇归时闻棹声
A. ①③②④    B. ③④②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③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律诗的基本知识组合诗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律诗的对仗和平仄的规则,然后再组合诗句进行排列。依据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的要求,“雨意欲晴山鸟乐”中,“雨意欲晴”和“山鸟乐”都是主谓结构短语,与③符合对仗要求;“浮萍破处见山影”中,“浮萍破处”为定中结构短语,“见山影”为动宾结构短语,与④形成对仗;“黄叶拥篱埋药草”中,“黄叶”为定中结构短语,“拥篱”为动宾结构短语,“埋药草”为动宾结构短语,和②形成对仗;“声拂琴床生雅趣”中,“声拂琴床”与①中“影侵棋局”对仗,“生雅趣”与“助清欢”对仗。故选B。
4.下列各项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山很高,山顶没有树,只有青灰色冰冷的岩石和一根巨大的木杆,从山下遥望犹如一枚羽箭。
B. 登上土坛,只见两棵二百年的槐树,正是枝叶葱茏。远望四围一片苍翠,仿佛是绿色屏障。
C. 我的心沉重得很,也轻松得很。我像在两小时里经历了一世纪。感谢上帝降福于我不幸的母亲!
D. 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也可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选项。C项夸张,其余为比喻。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①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周乘四载②,过门不入,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
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唾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余衰年多病,目疾日深,万难挽回。汝及诸侄辈,身体强壮者少。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今书此,老年用自儆惕,以补昔岁之愆。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相课,每月终以此相稽,以期有成焉。
(选自《曾国藩家书﹒习劳则神钦》)
【注】①酣豢:指沉醉于某种情境。②四载(zài):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皆贪于逸而惮于劳               惮:畏惧,害怕
B. 逸则夭亡,历历不爽             爽:违背,不合
C. 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辜:辜负,对不起
D. 以补昔岁之愆                   愆:过失,过错
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石之粟:石,量词。作为容量单位时,十斗为一石;作为重量单位时,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B. 日昃不遑:昃,指太阳偏向西方;遑,闲暇,空闲。“日昃不遑”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C. 神祇钦仰:神,天神;祇,地神。《论语•述而》“祷尔于上下神祇”之“神祇”即此义。
D. 骈集之祥:骈,本指骏马并排奔跑,无拘无束。骈体文的“骈”,指文章联想丰富,表达自由。
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2)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
(3)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相课,每月终以此相稽,以期有成焉。
8. 结合全文,概括“习劳”而“为人神所依凭”的理由。
【答案】5. C    6. D    
7. (1)那么旁人就认为他是对的,鬼神也会赞许他,认为他是自食其力。
(2)常常看到有一点才干一门技术又能耐得住艰苦的人,无一不被他人任用,无一不被时人赞许。
(3)同时让你们兄弟二人各自勉励自己,每天夜里以这些督促自己,每月月底以这些考核自己,希望能有所成就。    
8. (1)自食其力,公平合理;(2)操习技艺,增长才识;(3)承担责任,拯救民众。
【解析】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C。做这种题时,除了将实词放入上下文推断它的语境义,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也是判断正误的非常有效的方法。C项,“辜”的意思是“罪,过错”。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做此题时,要求考生在调动平时学习的时候要放开眼界,多去关注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关注某一个细节或者某一个用词上出现的瑕疵和陷阱。 D项,骈,本指两马并驾一车,或两物并列;骈体文的“骈”,即指文章中的句子两两相对。故选D。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首先浏览句子,看有无特殊句式,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以及通假之类的词语,然后将句子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进行翻译。翻译时一定注意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1)要点:则,那么;韪,是、对;许,赞许。(2)要点:每见人有一材一技,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每见有一材一技之人”;见用于人、见称于时,两处都是被动句。(3)要点:并,同时;勖勉,勉励;相课,督促自己;相稽,考核自己。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事件,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题干“为人神所依凭”出自第三段,所以答案从一、二、三段里找到关键句。第一段中“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第二段中“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根据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大凡人的性情,无不是喜好安逸厌恶劳苦。无论高贵还是卑贱,聪明还是愚笨,年老还是年少,都贪恋安逸,惧怕劳作,这是从古到今相同的。人每天穿的衣服、吃的饭食,配得上每天做的事、用的力,那么旁人就认为他是对的,鬼神也会赞许他,认为他是自食其力。像农夫织妇终年辛勤劳作,才收获数石粮食,织成数尺布匹,而富贵的人家终年安逸享乐,不经营任何产业,却吃的一定是美味佳肴,穿的一定是绫罗绸缎,醉生梦死,一呼百应,这是天下最不公平的事,鬼神都不会答应,怎么能长久呢?
古代的圣君贤相,像商汤天不亮就起床办公,文王过午而不休息,周公夜以继日,半夜起身坐而等待天亮,都是无时无刻不以辛勤劳作而勉励自身。《无逸》这篇文章,探讨勤则长寿、逸则亡身的道理,(这个道理)屡次试验从无差错。替自身考虑,就必须操习各种技艺,磨练筋骨,克服困难去获取知识强求实行,提着一颗心常思考些使人警惧的问题,然后才可以增进智慧,增长才干与见识。替天下众生考虑,则必定是把别人的饥饿、溺水当作自己挨饿、溺水,一个普通百姓未得到救助便引为自己的罪责。大禹乘四载到处治水,路过家门而不入,墨子从头到脚都受伤,用来为天下人谋利,这都是对待自身极其俭省,对待拯救民众却极其勤奋。所以荀子喜欢称颂大禹和墨子的行为,因为他们辛勤劳作。
湘军组建以来,常常看到有一点才干一门技术又能耐得住艰苦的人,无一不被他人任用,被时人赞许。那些完全没有才能技术,又不习惯劳作的,则被时代唾弃,饿死冻死。所以,勤劳则长寿,安逸就夭亡;勤劳且有才干必被任用,安逸而又无能必被厌弃;勤劳就能广济百姓而神灵敬仰,安逸则对他人无补益而神鬼都不喜欢。因此君子要想受到人和神的信任依赖,没有比从事劳作更大的事情。
我年老多病,眼病越来越重,很难恢复。你们和其他的侄辈,身体强壮的很少。古代的君子,要想修身治家,一定使自己内心安宁、身体强健,然后才有振兴的现象,一定让人与神愉悦欣赏,然后才有福祉汇集。现在写下这封家书,对我这个年老之人而言,是用以自我警戒,以弥补往年的过失。同时让你们兄弟二人各自勉励自己,每天夜里以这些督促自己,每月月底以这些考核自己,希望能有所成就。
【点睛】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理解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对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的理解和掌握。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语境,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北楼宴集
权德舆
萧飒秋声楼上闻,霜风漠漠起阴云。
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①。
风吟蟋蟀寒偏急,酒泛茱萸晚易醺。
心忆旧山②何日见,并将愁泪共纷纷。
【注】①落帽孟参军:东晋名士孟嘉在聚饮中帽子被风吹落而不知,同饮者作文戏之。孟嘉虽醉而神志不乱,读文后即作文酬答。满座之人读其文,皆叹息称好,一时传为美谈。②旧山:故乡,故居。
9. 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10. 请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案】9. (1)秋景萧瑟而伤怀;(2)仰慕名士而不遇;(3)思乡怀人而难归。    
10. 选取典型景物“蟋蟀”“茱萸”。从听觉、视觉和心理感受等角度,描绘了蟋蟀悲吟、寒气侵人、酒泛茱萸、主客已醺的宴集景致,间接抒发了主人公的愁怀。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键字词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分析即可。诗中尾句点出“愁”情,而对“愁”的渲染从首联就已开始,“萧飒秋声”“漠漠霜风”“阴云”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冷的氛围,愁绪寄寓其中;“王太守”“孟参军”都是古代名士,表达出了诗人对古贤士的思慕之情,而“不见”“空思”也暗示了这份追念注定没有回应;尾联“心忆旧山何日见”直接表达了漂泊羁旅、思乡念亲的愁绪。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对诗歌写景技巧的赏析。作答该题时,应在理解诗句含意的基础上分析其写景手法。寒风乍起时,声声悲鸣的蟋蟀很容易引起人的悲秋之情,这是从听觉角度写景;身处异乡,又是重阳之日,看到酒杯中茱萸的倒影,更引发了思乡之情,这是从视觉角度写景;此景、此情下借酒消愁,更容易伤感沉醉,这是从心理感受的角度写出景物带给自己的主观感受。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景物描写的常见角度有以下方面: 
时间--早晚、四季。
视角--远观、近看、仰望、俯瞰、平视.。
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
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等.。
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形声色。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4)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5)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前赤壁赋》)
(7)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也。(《论语》)
(8)位卑未敢忘忧国,____________。(陆游《病起抒怀》)
【答案】    (1).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 乘骐骥以驰骋兮    (3). 萧关逢候骑    (4). 玉盘珍羞直万钱    (5). 多于在庾之粟粒    (6). 寄蜉蝣于天地    (7). 人而无信    (8). 事定犹须待阖棺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需要注意的字为:鳝、骐骥、骋、羞、直、庾、蜉蝣、阖。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人  病
贾平凹
我突然患了肝病。
有一位爱请客的熟人,隔天半月就要请一次有地位的人,每一次还要拉我去作陪,说是“寒舍生辉”。这丈夫就又要了我去,夫人当然热情,但我看出她眉宇间的忧愁,我也知道她的为难了,说,多给我一个碟一双筷子吧。
我用一双筷子把大盆的菜夹到我的小碟里,再用另一双筷子从小碟夹到我口里。吃罢了,我叮咛妇人要将我的碗筷蒸煮消毒,妇人说:“哪里,哪里。”
我才出门,却听见一阵瓷的破碎声,接着是撵猫的声。我明白我用过的碗筷全摔破在垃圾筐,那猫在贪吃我的剩饭,为了那猫的安全,猫挨了一脚。
这样的刺激使我实在受不了,我开始不大出门,不参加任何集会,不去影院,不乘坐公共车。
从此,我倒活得极为清静。左邻右舍再不因我的敲门声而难以午休,遇着那可见可不见的人,数米外抱拳一下就敷衍了事了,领导再不让我为未请假的事一次又一次写检讨了,那些长舌妇和长舌男也不用嘴凑在我的耳朵上是是非非了。我遇到任何难缠的人和难缠的事,一句“我患了肝炎”,便是最好的遁词。
但是,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当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禁感到无限的孤独和寂寞。唯有父亲和母亲、妻子和女儿亲近我,他们没有开除我的家籍。
他们越是待我亲近,我越是害怕病毒传染给他们,我与他们分餐,我有我的脸盆、毛巾、碗筷、茶几,且各有固定的存放处。我只坐我的坐椅,我用脚开门关门……
他们不忍心我这样,我说:这不是个感情问题。我恼怒着要求妻子女儿只能向我做飞吻的动作,我要求每夜烧两盘蚊香,使叮了我血的蚊子不能再去叮我的父母,我却被蚊香熏得头疼。
我这样做的时候,我的心在悄悄滴泪,当他们用滚开的热水烫我的衣物,用高压锅蒸或熏我的餐具,我似乎觉得那烫的、蒸熏的是我的一颗灵魂。我成了一个废人,一个可怕的魔鬼了。
我盼望我的病能很快好起来,可惜几年间吃过几篓中药、西药,全然无济于事。
我终于住进了传染病院。病院里,我们像囚犯一样要穿病服,要限制行动于一个极小的院子里。我们渴望自由,每天打过吊针之后,就在院子里看红红的太阳,看涌动的云,弄着嘴唇逗引栅栏外树上的小鸟。小鸟却飞去了,落下一根或两根的羽毛,我们皆如年节的小孩抢拾炮仗一样去抢个不亦乐乎。
这行为忽被栅栏外的一个孩子瞧着,那小小的眼睛里充满了在动物园看笼中动物的神气,他竟大胆地走近了几步。他的母亲,一个肥胖的女人就喊:“走远点,那是传染病!”
这话使我潸然泪下,我只有背过身去,默默地注视着院中的一片玫瑰花,和花坛上的一群黑色的蚂蚁。啊,美丽而善良的玫瑰不怕传染,依旧花红如血;勇敢的那蚂蚁不怕传染,依旧在为我们表演负重的远距离运动。
我们无可奈何,开始产生一个恶毒的念头,后悔我们为什么要声张自己是肝炎患者?为什么要来住传染病院?我们何不到人群广众中去,要吃大餐饭,要挤公共车,甚至对着那些歧视者偏去摸他们的手脸,对他们打哈欠,吐唾沫。那么,他们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他们就和我们是一样的人了!
在医院的西楼角,也即在厕所的旁边,是有一棵古槐的,古槐的树叉上白天常见到一只猫头鹰。每到夜里,它就叫了,它一叫,肯定在第二天,定要抬出去一个的。这不是迷信,一定是猫头鹰闻着了欲亡人的气息在鸣叫。
大家都走出来,默默地注视着一个裹着床单的躯体进太平间。他永远太平无烦恼苦痛了。他的毛巾、牙具被拿出来放在窗台,他的母亲,或者他的妻子在地上滚着哭。
从此,我们皆害怕猫头鹰,但我们没有一个人敢诅咒它,更没有人动手打它,甚至连这个念头都没有。
当一日数次去厕所经过古槐下,都不自觉地往树杈上看看,那是惊慌的一看,也是盼望的一看,我至此方明白了人人恨阎王,却还给他修庙塑像称他是阎王爷的原因。
而猫头鹰也该是称作爷的,也该是有庙和塑像的。人怕什么,又奈何不了,人就想着法儿去讨好,去供奉,这就是世上神的产生。猫头鹰就是一个神。
在这个监狱似的天地里,我们病人是互不歧视的。每有一个出院,我们欢欣庆贺他的康复,也为了自己能治好而高兴。每有一个入院,我们多半却为他传染了病而悲伤。我们失却了社会所谓的人的意义,却获得了崭新的人的真情。 
所以,当我站在铁栅栏内向外张望外面的人群时,总是想:或许,你们是没有查出乙肝的病人,我们是查出了乙肝的健康人!
(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熟人妻子扔掉碗筷的做法让患病的“我”大受刺激,这是由于“我”还未能完全进入病人角色,心理上无法接受。
B. 文章通过家人与社会上的人们对“我”的态度的对比,意在揭示主旨:只有亲人才是最关心你、不歧视你的人。
C. 从“我”进入传染病院后产生的恶毒念头中,可以看出来自外界的歧视有可能转化为患者对社会的仇视与畸形报复。
D. 身患肝病后的种种遭遇,使得“我”对生活中事物的体察更为深入、敏感,进而产生复杂丰富的生命体验。
13. 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的含意。
14. 请探究本文结尾段的意蕴。
【答案】12. B    13. 惊慌是因为害怕听到它的代表死亡的叫声;盼望是希望它能放过自己;表明“我们”对死的恐惧和生的渴望。    
14. 批评了外面之人歧视乙肝患者的病态人格,赞美了病友之间互不歧视、互相关爱的人间真情;警醒世人给肝病患者以情感上的关爱和人格上的平等。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B 项,“揭示主旨:只有亲人才是最关心你、不歧视你的人”分析错误,文章的主旨是针砭世情,表现对群体性疾病歧视现象的反思。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表现力的能力。词语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密不可分,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作者的感情脉络,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这句话里的关键词是“惊恐”和“期盼”,根据“每到夜里,它就叫了,它一叫,肯定在第二天,定要抬出去一个的”“从此,我们皆害怕猫头鹰”可知,作者惊恐地看它是因为它代表死亡,作者不想死亡降临到自己头上;从“我至此方明白了人人恨阎王,却还给他修庙塑像称他是阎王爷的原因”可知,作着的期盼是在心中默默地向它祈祷,企望它能饶恕了自己。这一矛盾的心理反应的是作者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存的渴望。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本题考查探究结尾的意蕴,侧重探究结尾处蕴含的情感倾向和小说的主旨。由原文可知,“我”生病之后,别人躲着我,我也在躲着别人,这样躲来躲去之后,贾平凹痛苦地发现,他成了一个“废人”、一个“可怕的恶魔”,这就是文中说“失却了社会所谓的人的意义”,他过够了这种病态的生活,于是要求住进了传染病院。在这“病态”的世界里,一群病人,他们互不歧视,能够互相理解了宽容和体谅,这就作者说的“获得了崭新的人的真情”。很显然,“社会上所谓的人的意义”就是外面的人对我的歧视和防范, “人的真情”就是病友之间那些美好的品质,而呼唤关爱便是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是“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具体作答时,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魏晋士人自然山水美学观的形成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王羲之等人的字,顾恺之的画,曹植等人的诗文,郦道元的写景文,宗炳的画论,无不是光芒万丈,奠定了后代艺术的根基与趋向。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认为,陆机的《文赋》对创作类别特别是创作心理做了专门描述和探讨,这大概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头一回。
②魏晋士人思想、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文人逃避现实,隐逸山林,自然山水成为回避人事扰攘的崇尚境界。对老庄哲学 “崇尚自然” 的再认识成了名士们寄情山水的思想基础。魏晋士人倾向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山水美。对魏晋士人来说,山水美的发现是与心灵融合在一起的。他们以解放的、自由的心和天马行空似的逍遥游于山水间,风神潇洒、不滞于物。他们的艺术、诗文、绘画、书法、园林、盆景山石便凝聚了真精神,意趣无穷。
③门阀世族获得了发展庄园经济更好的自然条件,不但有了多样的物质享受,而且被南方富于变化、明丽的自然风景吸引,产生了纵情山水的风尚。这一切使得士大夫们更加追求一种精神的超脱,推动了自然山水美学的发展。山水诗、山水画、山水盆景的风行表现尤为突出。这个时代的美学思想还表现在儒、道、玄、佛等教派的分离与结合、斗争与调和诸现象上,但大致说来,佛教的巨大发展并与艺术相互联系,是这个时代的重大标志。
④魏晋美学思想反映在艺术理论领域中就是积极倡导人的觉醒和自觉。这体现在艺术开始以现实生活的人为主题,刻画世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无锡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一个『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