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田家炳高中201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时间:120分总分:150分一、论述类阅读(9分)官场文学与正面表达中国当代文学界莫名其妙地滋生了一种傲慢和偏见,不屑于在文学中表现生活与政治的关系。往古数千年,政治同日常生活的关系,政治关乎每个人的生死与呼吸,从来没有像最近半个多世纪这么紧密过,更何况政
试题预览
田家炳高中201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   总分:150分
一、论述类阅读(9分)
官场文学与正面表达

中国当代文学界莫名其妙地滋生了一种傲慢和偏见,不屑于在文学中表现生活与政治的关系。往古数千年,政治同日常生活的关系,政治关乎每个人的生死与呼吸,从来没有像最近半个多世纪这么紧密过,更何况政治曾空前地伤害过每一个中国人。文学如果仍是人类的良心,它就不应该忌讳对政治中国的真实表达。这是十几亿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和文化记忆,文学不应当回避。
  最近十几年,紧贴现实与政治的文学,比较突出地集结在所谓“官场文学”领域。官场文学之所以异常繁荣,原因必定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基本判断不会变,即任何文学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地上长出来的。官场文学正是由于现实土壤的滋养,它才如此兴旺发达。目前中国文学界,特别是文学评论界,对官场文学的轻慢和鄙薄,丝毫动摇不了官场文学的存在地位。某种意义上讲,任何流派、任何类型的文学现象,都只是文学史上的某个过渡期,因而对当下官场文学的种种指责,不可看作否定官场文学的足够理由。百年之后回望这段文学史的时候,看到的必将是另外一番风景。
  官场文学最引人争议的就是所谓的真实性。简单地说,现实生活中有光明,有黑暗;有美好,有丑陋;有进步,有落后;有情有爱,有仇有恨。这些都是真实的。作家对此采取什么样的取舍态度,这固然是作家的思想倾向问题,同时也是作家的文学态度、文学立场和文学能力问题。官方和民间判断文学的真实性有不同的尺度,官方尺度往往是简单狭隘的政治尺度,民间尺度则往往是非理性的情绪尺度。一个负责任的作家,既不能迁就官方尺度,也不能盲从民间尺度。迁就官方尺度,容易炮制粉饰太平的伪现实主义文学;而为了取悦民众而迎合民间尺度,会使文学堕入另外一种恶俗。
  什么样的文学才是真实的文学,似乎读者应该是最终的判官。但是,目前中国读者阅读反映现实的文学作品,存在一种普遍心理,简单地表述就是,不相信好,只相信坏。作品写了现实中的真善美,多会认为是假的、肤浅的;而写了现实中的假恶丑,就会认为是真实的、深刻的。这是一种不正常、非理性的文学接受心理。当然,作家没有理由指责和埋怨读者,而应思考与之相关的另外一个问题,即如何表现正面价值。
人类的命运再怎么多灾多难,人类前行的步履再怎么艰难曲折,都未能改变一个事实:人类永远都会朝着光明的方向走。坚持选择正面价值,这是人类的本能。如果不是这样,人类早已灭亡。这是常识,勿用赘述。所以,目前中国读者这种“只相信坏,不相信好”的文学接受心理是违背常识的、非理性的。作家有责任让读者回到常识,回到理性。固然,读者这种不正常、非理性的阅读心理,主要来自生活经验而非文学阅读经验,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作家表现正面价值的能力受到了质疑和挑战。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正面价值,固然需要作家提高艺术素养和艺术能力,但更重要的是作家必须真正认清社会的主流、把准生活的基本面,满怀热忱地发现和塑造现实生活中正面的文学形象。  
1. 下列对于“官场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官场文学与当代文学界“傲慢与偏见”相悖,其特点是在文学中表现生活与政治的关系,是紧贴现实与政治的文学。
B、官场文学的繁荣基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文学不应当 回避对政治中国的真实表达,因为它是国人的真实生活与文化记忆。
C、官场文学也和其他文学现象一样,只是文学史上的某个过渡期,当前对官场文学的种种指责,不是否定官场文学的正当理由。
D、官场文学由于现实土壤的滋养而兴旺发达,文学评论界对官场文学的轻慢和鄙薄,动摇不了官场文学的存在地位。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官场文学是人类的良心,人们对官场文学的争议集中于它过多地暴露了现实中的阴暗面,虽然现实中美好与丑恶、进步与落后并存。
B、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政治同日常生活的关系非常紧密,政治关乎每个人的生死与呼吸,政治曾空前地伤害过每一个中国人。
C、官场文学应该具有现实性,它反映社会现实的真实性与作家的思想倾向有关,也与作家的文学态度、文学立场与文学能力有关。
D、官方与民间对文学真实性的判断有不同尺度,官方尺度侧重政治,民间尺度侧重情绪。作家应有自己的立场,不迁就任何一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读者是文学真实性的最终判官,但目前中国读者对反映现实的作品有“只相信坏,不相信好”的不理性文学接受心理。
B、人类是在命运多灾多难中前进,在步履艰难曲折中前行,人类的本能是选择正面价值,走向光明的速度越来越快。
C、作者认为,作家有责任让读者回归理性,选择正面价值,因而作家应该思考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表现正面价值,塑造正面的文学形象。
D、读者不理性的阅读心理对作家表现正面价值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与质疑,因此作家应致力于塑造现实生活中正面的文学形象。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如注之与语。安进曰:“今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难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
安从克集庆,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后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陈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谕以顺逆,余皆婴城固守。援兵至,陈友定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洪武元年,初置翰林院,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明史•列传第二十四》)【注】如:到,往,引申为“接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 /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 何向不克?
B、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C、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D、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耆儒”是指年老的学者。“耆”意为年老。“儒”在汉以后泛指读书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不同。
B.“吊伐”是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
C.“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建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对于有德政的官员,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
D.《易》也称《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一本揭示事物变化的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安学养丰厚。他自小聪明,广泛阅读经史,学有专攻,后来太祖还给资格最老的读 书人陶安专门赐门帖子赞扬他。
B.陶安擅长政治投机。元末大乱,陶安避世不出,但明太祖大军一到,他又率领乡亲迎接,并奉承太祖说起兵是顺天意得民心。
C.陶安深谋远虑。他深知金陵的战略地位,肯定太祖攻克金陵的战略目标;陈友定叛军攻打饶州城时,陶安抚民心待援兵而获胜。
D.陶安对朝廷极忠诚。他在地方任职爱民如子、政绩显著,深受百姓崇敬;在中央任职出谋划策、针砭时弊,深受皇帝信任。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方框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陈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谕以顺逆,余皆婴城固守。(5分)

(2)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 (5分)

(3)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5分)

(二)诗歌分析与理解: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唐代: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性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诗题中的“韦使君”指韦应物。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9、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句默写(16分)
10、
(1)《寡人之于国也》中表达统治者要对百姓认真兴办教育德化的语句是:                        ,                               。
(2)《劝学》中正面强调学习要“积累”的比喻句是:               ,              ;               ,            。  
(3)《师说》中韩愈认为教师的职能的语句是:              ,         。 
(4)《荀子•劝学》中用比喻来形象说明“学”比“思”更重要的名句是:
“                         ,                     。 
(5)《劝学》人想通过学习提高和改变自己,成为君子的语句:                       ,                    。 
(6)《劝学》一文中用螃蟹比喻,反面说明学习用心的语句:                     ,                     。 
(7)《劝学》中强调学习要坚持的语句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材料一 
 回顾我国生育政策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到195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个战后婴儿潮,因家鼓励通过生育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到1960年代,我国出现极度贫困,这固然有自然灾害的原因,但也说明人口与生产力的矛盾已经出现并日益严重。所以,197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实施以人口控制为导向的人口政策。到了1990年代后,妇女的生育水平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所谓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是指平均每位妇女生育2.1个子女。这样,下一代人ロ能够更替上一代人ロ数。当平均每位妇女生育子女数小于这个水平 ,人口再生产总体上呈现内在缩状态。目前,我国妇女生育水平仍旧在下降。
   贝克尔为生育和家庭行为的经济分析提出了历程碑式的分析框架。他认为人类的生育是把孩子作为耐用品进行投资的一项行为选择,生育孩子的成本和收益是人们选择生育孩子与否的主要考虑因素。
材料二:
表1,老年人占比调查和预测












注:实线:国家人口计生委计划财务司2002年假定总生育率水平为1.8时,对老年人ロ所占百分比作出的预测。这一预测已被证明是科学正确的。
虚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对老年人ロ比例的调查。衡量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发展中国家往往以60岁为老年的起点,认为60岁以上人ロ比例达至
10%即为老龄社会。(转自郭志刚《中国低生率进程的主要特征》

表2:全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









材料三
生有率下降和人口增长放缓往往被认为缓解了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压力。生育率的下降首先减小了少年几重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并带来社会抚养比的下降和人口红利。但长期人口低生育率以后,劳动力数量和比重开始转而下降,则很整个社会的抚养压力不断提高,到2020年我国的人口抚养水平将会达到50%的高水平,进一步加劇劳动力数量相对不足对于经济增长的压力。
材料四
2015年10月,中国决定结東长期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实行单独二孩,并从2016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二孩政策。从2003年到2013年间,中国出生人ロ始终在1600万上下波动。2016年,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推算,中国出生人口超过了1786万,生育水平提高到1.7以上。(摘编自“人民网”)

11.下面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口老龄化是长期低生育率的产物。若生育率保持稳定,老龄人口占比将同步实现稳定。
B.据表1两条曲线,对老年人口占比的调查和对此预测的结果,其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C.中国,总和生育率的下降突出表现为一孩总和生育者率的较快下降,至2015年降至最低。
D.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二孩总和生育率有所提高,但改变低生育率现状还任重道远。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生育率水平总体低迷,其根本原因是生育孩子的成本的增加
B.我国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是在人口制约生产力发展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过渡性政策。
C.社会抚养比与儿童、老年人的人口数量成正比,与社会劳动力人口数量成反比。
D.2005年到2015年,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逐年小幅降低,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压力。
E.我国人口政策改革的历史表明,人口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核心的政策工具。


1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如解决应对低生育率这个综合的社会问题?(4分)



四、语言小综合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9分)
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凭借着“一锤一千一双手”以10年之功在巍巍太行的              中开辟除了一条“人工天河”,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回望这段历史,最启人深思的是他们挖山不止、战斗天地 、不畏艰苦的精神。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世界技能大赛上的冠军荣光背后,是国人的反复操作,是选手们“魔鬼训练”。事实证明,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要奋斗就能实现梦想,只有人生的奋斗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现实中,一些人们没有真正领悟这个道理,转而寻找“终南捷径”,有的人违背公序良俗,有的人不顾党纪国法,恣意谋取不法利益。这些             的做法,岂能换来真正令人心安的幸福?
    奋斗之旅往往荆棘丛生,而要领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就应当           、攻坚克难,做好准备。惟其如此,才能收获奋斗的快乐。幸福难以            ,但也不是可望不可即。(               )。奋斗也是如此。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境遇不同,但只要迈出坚实的步伐,就终能到达理想的峰峦。
14、文字框架里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奋斗才能实现梦想,只有人生的奋斗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B、只要奋斗就能实现梦想,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C、只有奋斗才能实现梦想,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D、只有奋斗才能实现梦想,只有人生的奋斗才称得上人生的幸福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要持之以恒播撒希望的种子,也能迎来繁花似锦,即使在沙漠戈壁、悬崖峭壁等恶劣的气候环境下
B、只要持之以恒播撒希望的种子,即使在沙漠戈壁、悬崖峭壁等恶劣的气候环境下,也能迎来繁花似锦
C、即使在沙漠戈壁、悬崖峭壁等恶劣的气候环境下,也能迎来繁花似锦,只要持之以恒播撒希望的种子
D、即使在沙漠戈壁、悬崖峭壁等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只要持之以恒播撒希望的种子,也能迎来繁花似锦
16、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重峦叠嶂    投机倒把     筚路蓝缕    触手可及
B、崇山峻岭    投机倒把     披荆斩棘    触手可及
C、崇山峻岭    投机倒把     披荆斩棘    轻而易举
D、重峦叠嶂    投机倒把     筚路蓝缕    轻而易举
17、下面是某中学五一四日游的初步构思框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6  分)

目的      丰富课余生活
                                增长见识
  五一游              目的地:  杭州  高  校
                                      博物馆
                                      风景区
                      前期准备
18、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三处不妥之处,请指出并改正。(3分)
通知
为了迎接“五四青年节”的到来,弘扬时代精神,彰显青春气息,青草文学社特邀请我市略有薄名的青年作家张萌来我校做报告。报告会定于本周五下午 三点开始,地点在会议室。请各位文学社学员按时莅临现场,来时可携带自己的作品,请张作家拜读。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五、作文.
19、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富太太到寺院进香,看到一个叫戒痴的小和尚穿得很破烂。
她问师傅:“那个可怜的小和尚是谁?”
师傅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富太太觉得戒痴可怜。
太太说:“你看,小和尚的衣服都破了。”
其实,并不是寺里穷得没有钱给戒痴做衣服,而是戒痴太调皮,在寺里上上下下地跑,有时还跑到山里爬树摘果子,给他做的每件新衣服都会很快被穿破。
这次有施主指出了,师傅便给戒痴换一套新的僧袍,并嘱咐他以后不要再穿破衣服乱走,这样影响不好,进香的施主会以为欺负小和尚。
戒痴忽然问:“那个可怜的老太太是谁?”
富太太衣着讲究,身上看起来总是金灿灿的,实在看不出富太太有什么可怜的地方。
戒痴说:“你看她虽然衣着华丽,但她的眉头一直紧锁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3题C曲解原义  A 偷换概念  B于文无据
4.C(C御:驾临)
5. B(B“吊伐”是“吊民伐罪”的省略,在古代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凭吊死去之人讨伐有罪之人)
6.B(B错在“奉承太祖”,“他擅长政治投机”也不对,应该是他富有政治远见)
7.(15分,每小题5分)
(1)陈友定带兵进攻饶州,陶安接见饶州官员和百姓,把太祖的(官民)可以顺从叛军的命令告诉他们,但都要围住城池牢牢守卫。(关键词句:“谕”意为“告诉、传达”,“顺逆”意为“顺从叛军”,“婴”意为“绕、围住”,“谕以顺逆”倒装句式,各1分。句意1分)
(2)有的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过失,皇帝盘问说:“陶安怎么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关键词句:“隐过”意为“私下的过失、不为人知的过失”,“诘”意为“反问、盘问”,“宁”意为“怎么、难道”,“何从”宾语前置句式,各1分。句意1分)
(3)陶安回答说:“我在谋略方面不如刘基,在学问方面不如宋濂,在治理百姓的才干方面不如章溢、叶琛。”太祖赞许他能谦让。
【 参考译文】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幼年时就很聪敏,广泛阅读经史,在《易经》方面特别有造诣,避乱而隐居在家。明太祖朱元璋攻取太平府,陶安与老儒李习率领城中的百姓出城迎接。太祖接见他,并跟他谈论。陶安进言说:“如今天下大乱,豪杰们纷纷起来争夺,然而那些人的用意在于掠夺子女玉帛,没有治理乱世、拯救人民、安定天下的胸怀。您这次渡江作战,军威神武而又不害百姓,使人们心悦诚服。上应天意,下顺民心,执行抚慰人民、讨伐罪人的神圣使命,天下不难平定。”太祖问:“我想攻取金陵,怎么样?”陶安说:“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如果取为己有,占据优越便利的地势来面对四方,那么向哪里进攻而不能取胜呢?”太祖说:“好!”就留下他参与幕府,授职左司员外郎。
陶安跟太祖攻克集庆后,又提升为郎中。等到聘请的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了之后,太祖问陶安:“这四个人怎么样?”陶安回答说:“我在谋略方面不如刘基,在学问方面不如宋濂,在治理百姓的才干方面不如章溢、叶琛。”太祖赞许他能谦让。黄州刚被攻下的时候,太祖想要派一个重要的大臣去镇守那里,朝中没有胜过陶安的,于是就任命他做黄州的知州。陶安宽缓租赋,减少徭役,百姓因而安居乐业。后因事被贬桐城知府,后改配饶州知府。陈友定带兵进攻饶州,陶安接见饶州官员和百姓,传达太祖的关于官民可以顺从叛军的命令,但都要围住城池牢牢守候。援军到达后,陈友定的军队失败逃走。各位将领想全部杀掉投降叛军的民众,陶安不同意。太祖赐诗赞扬他,饶州百姓建造生祠奉祀他。
洪武元年,刚刚设置翰林院,太祖任命陶安掌管起草诏命,兼修撰国史。皇帝曾经驾临大臣们议事的东阁,与陶安及章溢等谈论前代兴亡的原委。陶安说,丧乱的根源,由于骄纵奢侈。皇帝说:“处在高位的人容易骄纵,处在安逸享乐的环境的人容易奢侈。骄纵,好的话就听不进去,有了过失也听不到;奢侈,正确的思想道德就不能树立,行为也会无所顾忌。这样下去,没有不灭亡的 。你说的很恰当。”君臣又谈论到立国的学说、道统。陶安说:“正道不明,是因为有邪说为害。”皇帝说:“邪说妨害正道,犹如美味使人吃了愉快。邪说不除去,正道就不能兴起,天下还怎么治理?”陶安叩头说:“陛下所说的,可以说是深深地探求到了治国的根本了。”陶安侍奉皇帝十余年,与其他读书人相比资格最老,皇帝制作了门联送给他,说:“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非常荣耀的。有的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一些过失,皇帝盘问说:“陶安怎么能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那个御史回答说:“我也是道听途说。”皇帝大怒,立刻罢免了他。
8.AE   A项,“作者不务政事”曲解诗意,根据注释信息可知,作者当时任功曹这样的闲职,作者只是无政事可做。E项,对最后一联有曲解,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诉苦,是埋怨自己上书,君王却不能赏识自己。
9.简言之:率意而为的自在闲适之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羡慕之情;自伤不遇,对君王的怨恨之情。【解析】通过诗歌颔联“逢寺宿”“傍江行”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四处云游的自在闲适,通过颈联对古人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羡慕,通过尾联“献书”“君王”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怀才不遇和对君王的埋怨。
10、(略)
11、A 更替生育率保持稳定,老龄人口的占比才能实现稳定
12   AE  ,A不仅仅是成本增加,E 无中生有
13、采取灵活的生育政策,降低生 育成本、构建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劳动力人口的后顾之忧 ,制定政策减少人口的国际迁出
14、C   15、D   16、B
17、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学校将组织五一杭州四日游活动,要求参加者做好前期准备,到杭州的活动有参观高校,博物馆、风景区。
18 、略有薄名  大名鼎鼎  莅临现场   到场    拜读   批评指正
19、分析 题目所给材料是一个哲理性很强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主要是富太太和小和尚.故事主要讲的是富太太看小和尚“可怜”,小和尚觉得富太太“可怜”.构思时,可分别从两个人的角度来分析.小和尚不认为自己的衣服破旧可怜,这表明他能够保持天性.衣着华丽的富太太觉得小和尚可怜,这是“以 貌取人”,而她眉头紧锁,表明她在物质上可能很充足,但在精神上并不充实.如果从材料整体思考,两个人都只看到了别人的短处,得出的评价都带有主观性.这样,就可以得出全面看待事物的立意方向.
因此,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人生的乐趣并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精神的充实,保持天性,快乐充实;
2、全面看待事物,别用自己的长处看待别人的短处.
人生的乐趣在于精神的充实
       人生的乐趣在于精神的充实,而不在于物质的富足.品读精美的作品,从中领悟人生道理,会感到快乐;垂髫幼童,抑或懵懂少年,嬉闹玩耍,会感到快乐;历经艰辛,手术成功,患者家属的一句感谢,会让医生感到快乐;三尺讲台,桃李芬芳,年轻学子的一声亲切问候,会让教师感到快乐.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精神的充实.无论物质是否富足,只要一个人的精神是充实的,即使是苦行,也能感到满满的喜悦.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能使宋濂在这种贫富悬殊的条件下“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足乐者”是宋濂对知识的渴望和得到 知 识后的满足和快乐.求学虽艰,但与内心的充实相比,也是乐在其中.
       三毛毅然前往梦中念念不忘的撒哈拉沙漠,去那个令她魂牵梦萦之地.在那里,没有亲人的照顾和朋友的陪伴,有的只是漫天的黄沙和呼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