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桃江一中2019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命题人:高蜜审题人:刘欢时量:12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周
试题预览
桃江一中2019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高  蜜    审题人:刘  欢
时  量:120分钟   总  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第十六章)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③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④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
⑤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节选自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1. 下列与“中华文明中统治者的包容性”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
A. 《尚书》中的“有容,徳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都是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
B. 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C. 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
D. 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
2. 下列对“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文化遗存除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
B. 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C. 中华文明的演进是多种文明因素按照“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相互作用”的模式进行整合的过程。
D. 契丹族建立的山西应县木塔,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曾在唐朝任职,这些证明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3.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
B. 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
C. 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
D. 作者认为,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唯有包容文明才能不断壮大。由此可见,华夏文明发展史上所有鼎盛阶段都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5分)
豪华的生活
[日]星新一
“可真是世道艰难啦,这钱一点也不顶用!”S先生无精打采地嘟囔着。
他多少也领到了点奖金。可是,去了还债,再添点生活必需品,就一点也不剩了。不,准确些说,不是一点也不剩,而是只剩一张纸币了。
想整批地买些东西,或尽兴地旅游一番,这钱实在是不够用。索性买一张彩票吧……忽然,他脑海里又闪现出一个惊人的主意。他想起了附近那个神社,传说还很灵验呢,于是他去了,低下头开始了祈祷。这一来,不知从哪里立即传来了说话的声音:
“好吧!叫你遂心如愿。”
他四下瞧瞧,连个人影也没有。啊!方才一定是神仙显灵了,怪不得说话的声音是那样庄严矜重。S先生不由得把仅有的一张纸币投进了香资盒里。他诚惶诚恐地说:
“请您开恩,让我也领略一下豪华生活的滋味吧!可是为什么这么快,我的祷告神佛就知道了呢……”
“最近,不信神佛的人越来越多,听说香资的收入也减少。所以,神仙有时候必须显示下神仙的威力。”
“说起来,我的命运还不坏。香资也已献上了。不过,能不能灵验呢?”
“心诚则灵。神仙是不会说谎的,安心地等待吧!”
S先生用舞蹈般的步伐走回了公寓,独自一人仰卧在冷冰冰的屋子里。
“真是谢天谢地,太令人感激了。不过,真的会遂心如愿吗?是啊!需要等待,可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打听一下就好了。虽说不会撒谎,可若是几十年之后才……”
这时,好像有人来了,那里站着一位陌生的男人。
“您是哪一位?有什么事……”
“送货来啦。”
他记不得有这么回事。正在纳闷儿,物品已经源源不断地被运到了屋里。有地毯、成套的接持宾客用的家具、坐钟、大型电视机……还有高价的洋酒,也混在一起运了进来。那男人走了以后,S先生轻轻地一一抚摸着送来的物品,心里有些疑虑:这该不是幻觉吧?然而所有的物品分明都是真的,而且是全新的。送东西来的到底是谁呢?他能想到的只有一个,除了方才那位神以外,还会有谁呢。他再一次赞叹起神的威力了。
把送来的物品一一摆好以后,屋里过去那种寒酸气一扫而光,变得豪华极了。S先生坐在沙发上,尽情地品尝着豪华生活的滋味。但,总有些美中不足之感。S先生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独身汉呢!那么,这不足之处在哪里,他自己很快也就意识到了。
“我不应该有什么怨言。可是,如果能够叫我一切都遂心如愿,我多么希望更完满些呀!”
他正在这样嘟嘟囔囔,又一次响起了敲门声。
他开门,吃了一惊,一位年轻、美貌的女郎正笑容满面地站在那里。
“啊!叫您久等了,不必客气,请进吧!”
S先生用极其兴奋的语调表示欢迎。仿佛又一次进入了梦境。他想碰一碰美女的手,但又觉得为时过早,何必那么着急呢!相反,他倒是掐了自己一下,好疼,一切都是在现实之中。他面对着端坐在椅子上含羞带笑的女郎,真不知从何说起。
“唉,何必那样害羞。您做什么工作?”
“啊啊,我在百货商店上班。”她提到了一个一流大百货商店的名字,那是一个因为店员的教养好而出名的商店。作为婚姻的对象,那里的店员是没有什么可挑剔的。S先生感到十分惬意。
“是呀!那么就请随便些吧,不必拘束,因为您为什么来的,我十分清楚哟……”
听他这么一说,女郎这才流露出轻松的表情。
“既然是这样,那就好说了。其实,我是因为年终太忙,写错了发货传票,竟把应该送到别处的东西送到您这儿了……”
“什么?”
S先生还在发愣,运货人从门外进来,已经把物品接连不断地运了出去。那位女郎也一同扬长而去了。一切又都恢复到可悲的原状。S先生走了出去,跑到神社,大发牢骚:
“神哪!你太冷酷无情了。”
“少说废话。这就是一张纸币的份儿。若想尝到更好的滋味,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行!”
听着这庄严的声音,S先生又嘟囔起来:
“真是世道艰难啦!这钱,一点也不顶用!”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小说梦幻和现实交织,如神仙显灵、美貌的女郎到来是梦幻,而S先生领到奖金、钱不够花是现实,小说主题在梦幻和现实的交替中得到彰显。
B.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挖掘社会中小人物的“人性”与“欲望”。
C.小说中女郎“含羞带笑”,是因为她不好意思开口向S先生解释物品送错的事,而她后来“流露出轻松的表情”,是因为她误认为S先生明白了她的来意。
D.小说中的S先生由享受“豪华的生活”复归贫穷,“一切又都恢复到可悲的原状”,而神提醒他“若想尝到更好的滋味”,就得更加虔诚地向自己祈祷。
5.文中的S先生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6.请结合文本,赏析小说结尾的妙处。(6分)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有删改)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B.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C.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D.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孝经》,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C.“御史”是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自秦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
D.“致仕”中“致”意思是“获得”,“致仕”意思是获得官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B.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加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的职务,取消了他的俸禄,连沈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5分)
(2)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张衡传》)(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B.诗人留宿幕府,悲从中来,诗人产生悲情的原因有官场失意、思乡情浓、战乱未平、身世凄凉。
C.“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D.整首诗歌在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1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2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每空1分)
(1)《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反面说大鹏要高飞万里,必须借助强劲大风负载其巨大的翅膀。
(3)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5)_____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语言文字运用(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本题共3小题,9分)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个动荡的大时代。公元前520年,周景王还没安排好王室的继承大事就撒手人寰了,留下王子们          。王子猛被贵族大臣们拥戴登上了王位,号称周悼王,一向受宠的王子朝攻击并杀了他,自立为王。4年后,晋国攻打王子朝,拥立王子匄为周敬王。王子朝见          ,就携带大量周室典籍向南投奔楚国而去,(     )(如老子,可能辞官,也可能同行)。《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录:“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
因为手中拥有象征周朝王权的典籍,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左传·定公五年》载:“王人杀子朝于楚。”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人刺杀了王子朝。有人推测,此事或许与周敬王追索周室典籍有关,而王子朝以死为代价,拒绝交出典籍。从此,这批价值连城的典籍         ,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
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2500年来,没有人追问过这批无价之宝的下落,甚至对此事也是        。王子朝“奔楚”到达的是西鄂,他死后也葬在了这里。王子朝的冢是否还在,失踪的典籍会不会随他一起深藏在这一带?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大动干戈    明日黄花    无影无踪    无人问津
B.同室操戈    大势已去    无影无踪    无人问津
C.大动干戈    明日黄花    杳无音信    门可罗雀
D.同室操戈    大势已去    杳无音信    门可罗雀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随行者中除了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外,还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
B.随行者中除了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外,还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
C.随行者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更有周王室图书馆的官员和学者。
D.随行者中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还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认为自己仍然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B.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C.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继位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D.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认为自己仍然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17.下面是某出版社推介新书的一则广告,在用词方面存在五处问题,请指出并加以改正。(5分)
《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丛书,该书囊括了自先秦至晚清两千多年中国文化史名作中的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顺序编排,涉及哲学、文学、小说、艺术、历史、医学等内容,其中既有《世说新语》《菜根谭》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资治通鉴》等鸿篇巨制。整部丛书经过海内外以及大陆百名专家整理审阅,配有1600多幅相关图片,每部分均撰写了内容提要,全书600多万字。需购买该丛书者,务必于本月月底前与贵出版社联系,以便及时发货。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5)将          改为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论语·颜渊》)
(1)根据所引《论语》的两句话,你认为应该怎样与人相处?(6分)
(2)对孔子的这种与人相处之道,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6分)

四、作文(60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
②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③修之至极,何谤不息。(张九龄)
④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欧阳修)
⑤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
⑥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弘一法师)
中国人历来注重修身和处世。读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7 8 9 11 14 15 16
答案 B D A C B D D B B A B

1  B.项说的蒙古族与满族的贡献与题干的“统治者的包容性”无关。
2  D.项中的“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曾在唐朝任职”证明的是“唐代鼎盛文明的包容性”而不是“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3  答案选C。A.“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原文中没有证据,原文讲“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B. “致使”因果关系倒置;D. “所有鼎盛阶段”说话绝对。

4  答案选C。A项,“美貌的女郎到来”是现实,而不是梦幻。B项,小说中并没用到景物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D项,“就得更加虔诚地向自己祈祷”说法不准确,文中只是说“若想尝到更好的滋味,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行”,这里的“代价”是否包括虔诚祈祷无从得知。
5  ①爱幻想,向往不劳而获。他的钱不够用了,不是想着通过正当途径挣钱,而是想着去买彩票、向神明祷告。②贪婪且急功近利。收到各种家电家具后,他并没有满足,还想要个女朋友,希望更完满一些。③爱抱怨且不思进取。他经常嘟嘟囔囔,抱怨现状,却不采取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困窘的现状,而是一味地寄希望于外界。
6  ①情节出现逆转,引人入胜,这样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发人深省;②结尾处S先生的嘟囔照应小说开头部分,首尾圆合,使结构更加完整;③以S先生过“豪华的生活”的幻想的破灭结尾,卒章显志:求神不如靠己。

7.B项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8.D项  “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9.D项  被免职的应是朱熹,蔡元定应是朱熹的学生。
10.(1)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招募米商,蠲免他们的商税。(“移书,募,蠲,征”各1分,句意1分。)
(2)宦官害怕张衡诋毁自己,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用假话对答然后出来了。(“毁,目,诡,对”各1分,句意1分。)

11.选B。 “官场失意”错误,应是“孤苦无依”。
12.①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或借景抒情1分)②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描述颔联2分)③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答出氛围和情感3分)

13.每空一分,共12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5)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6)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14.答案选B。大动干戈:原指发动战争,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同室操戈:一家人动起刀枪来,比喻内部相斗。由“留下王子们”可知,应用“同室操戈”。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大势已去:整个局势已经无法挽回。根据文中“晋国攻打王子朝,拥立王子匄为周敬王”分析,尤其是“王子朝见”中的“见”字,暗示了局势的不可逆转,故应选择“大势已去”。无影无踪: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杳无音信:没有一点消息。根据语境“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应选“无影无踪”。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门可罗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根据语境“没有人追问过这批无价之宝的下落,甚至对此事也是”可知,应用“无人问津”。

15.答案选A。  B项,括号后的“如老子,可能辞官,也可能同行”承接此项不合适,因为老子属于“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而不属于“四大贵族”;C项,由括号后的“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可知,“召、毛、尹、南宫”地位远高于“周王室图书档案的官员和学者”,故C项不当;D项,颠倒了“官员和学者”及“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的地位关系,与文本语境不合。

16.答案选B   “王子朝认为自己仍然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语序不当,应将“仍然”移至“认为”前面,排除A项、D项;“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此句句式杂糅,排除C项。

17.(1)“囊括”改为“精选”;(2)去掉“小说”或“文学”;
(3)去掉“以及大陆”;(4)“务必”改为“请”;
(5)“贵出版社”改为“我社”。(共5分)

18.(1)孔子认为与人相处不能疏远也不能过于亲密。别人做错了事,真心相劝,善意引导,他实在不听也就作罢,不要自取其辱。(6分)
(2)赞成:①各人有自己的性格和观点,人家不接受你的意见,再多说也未必有效。②过于去凑近别人,似献殷勤,会令人讨厌,也辱没了自己的人格。③人与人不可能绝对一致,总存在差异性,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可求同存异,有点包容,不必事事处处强求一律。
不赞成:①同志间朋友间要相敬相亲,团结是第一要义。②帮助人要有诚意,诚则灵。③因害怕反受其辱就放弃,实际上还是掺有私心。(6分)

19.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这样做,就不能算做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地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在出任泉州同安县的主簿期间,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当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他还下令禁止妇女出家当尼姑、道士。
  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正逢那一年很久没有下雨,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