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3月)语文试卷(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3月)语文试卷(解析版)(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张家口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测试卷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①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有它的根。欧洲近现代哲学的根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国哲学的根则在于中国先秦的诸子学。现在人们在研究哲学思想的时候,有两种意识,一种是全球意识,一种是
试题预览
张家口市2018 - 2019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测试卷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有它的根。欧洲近现代哲学的根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国哲学的根则在于中国先秦的诸子学。现在人们在研究哲学思想的时候,有两种意识,一种是全球意识,一种是寻根意识。所谓全球意识就是放眼看世界,博采众家之长。还有一个思想就是寻根意识,找到自己的根,不忘记自己的根,那样才能对自己民族的哲学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②在西方文化意识里,神话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神话里大多崇拜自然神。西方人崇拜神,而且认为自然是由神创造的。他们认为宇宙是奇中之奇,为什么宇宙是这样的美好和不可思议?希腊人怀着对探究宇宙奥妙极大的热情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恩格斯说过:“只有奴隶制才使古代世界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没有奴隶制,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因为只有在奴隶制存在的条件下,才可能有一小部分人脱离劳动.专门做奴隶主,专门思考和研究问题,有可能专门研究哲学问题,特别是研究自然。希腊很多有名的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比如,泰勒斯认为世界起源于水;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起源于火;著名的哲学家毕达格拉斯,则认为世界起源于数。总之,希腊过去的哲学,研究的目标是神和自然,这是他们关注的中心。
③但在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中,信奉的中心不是神和自然,而是人和社会。从商代开始,有文字记载就是奴隶制,一直到周的前期,还是奴隶制。到周的后期,奴隶制开始解体,出现了动乱,奴隶制解体了,封建制开始产生。这是个交替的过程,中国出现了动乱的状态——战争。从春秋战国开始,战争连续不断。处在动乱状态下,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是天下太平,动乱停止,政治走上轨道。
④中国人有没有神的意识?当然有,像图腾崇拜,崇拜狼,崇拜蛇等也都有,但是最主要的是崇拜帝。崇拜帝又和另外一个观念连在一起,就是认为地上的统治者和天上的统治者是有关系的。地上的统治者君主都是天帝的儿子,他本来就受帝的保护。不过,不好的统治者常常被人推翻,如夏朝的统治者夏桀被商汤推翻了,商代最后的统治者商纣王被周武王推翻了。于是人们时天的神圣性产生了怀疑,所以,到周代的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观念,就是从单纯重视天转向重视人,所以就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观念。这是排除有目的、有意识的天的作用,承认人的作用和价值,这是中国人文运动的特点。显然,这与西方不一样。中国人文惠识重视人有两种主要的趋向,第一种是重视人力,第二种是重视人心、人的精神生活。总的来说,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金律,被现代人所接受。而且在世界上广泛被人们所接受,这是很了不起的。
⑤梁启超讲过: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如果要寻求知识的饥荒在西方找材料,寻求精神的饥荒在东方找材料。中国的现代哲学家所秉承的很多思想,根在中国古代,特别是由于中国人文意识特点,造成中国现代哲学的侧重点和西方是不一样的。
(摘编自张文儒《中国现代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出现很多哲学流派,他们的思想就是中国现代哲学的根。
B. 现在人们用“寻根意识”来追溯哲学的根源,能够更深入了解本民族的哲学。
C. 梁启超认为,东西方学问的出发点是迥异的,前者重在物质,后者重在精神。
D. 古希腊哲学关注的中心是神和自然,而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信奉的中心是人和社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体部分从两方面着手,对比论证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起点不同。
B. 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寻根意识”比“全球意识”更重要的鲜明论点。
C. 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展开,最终论证了中国现代哲学偏重于精神的人文特点。
D. 中国现代哲学与占代哲学关系紧密,这是作者比较中西哲学根源的目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在西方文化里人们崇拜自然神,所以西方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
B. 希腊人由于对探究宇宙的奥妙和神奇有着极大热情,所以他们专门创造了奴隶制。
C. 同样是奴隶制发源,导致东西方哲学思想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存在时间的长短。
D. 不同于古希腊文化,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从崇拜帝转向重视人,重视人的作用和价值。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东西方学问的出发点是迥异的,前者重在物质,后者重在精神”错误,选项把东西方的出发点弄反了,第五段说的是“梁启超讲过: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由此可知,东方对应的应该是“精神”,西方对应的应该是“物质”。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首先提出‘寻根意识’比‘全球意识’更重要的鲜明论点”错误,根据原文,“全球意识”和“寻根意识”并行不悖,并不存在谁比谁更重要这一情况。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所以西方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错误,选项以偏概全,不是“都归结”,第二段说的是“希腊很多有名的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B项,“希腊人由于对探究宇宙的奥妙和神奇有着极大热情,所以他们专门创造了奴隶制”错误,选项强加因果,从文章第二段来看,“奴隶制”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希腊人为了研究宇宙而专门创造的。C项,“……导致东西方哲学思想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存在时间的长短”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奴隶制存在时间的长短”导致东西方哲学呈现根本差异于文无据。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粒剩饭的佛缘
吕啸天
①梅城北山云峰寺新来了一位年轻的僧人了同。中午用餐的时候,了同对着一钵清淡的斋饭感到难以下咽,勉强吃了几口就回寮房睡觉去了。了同生在一个富裕之家,父亲是一位商人,因与生意伙伴反目成仇遭到算计,被告到官府,万贯家财一夜之间化为乌有。父母遭受如此打击一病不起。成了孤儿的了同走投无路,不得不皈依佛门,但是富家子弟的习性一时无法改变。
②当天用晚膳的时候,了同见到装进他僧钵里的竟是中午只吃了几口的剩饭,心里很生气,就责问负责膳食的师兄了容:“你把剩饭倒给我,是不是见我是新来的好欺侮?”
③看着师弟没有因为浪费粮食感到羞耻,反而理直气壮的样子,了容也有了怒气:“这规矩是师傅定的,你若不满,你找师傅理论去啊。”
④了同闻言当下就朝方丈室跑去,但是只走了几步,想到师傅云源大师那威严的样子。心里不禁有些害怕,不得不回到斋堂,端起那大半钵剩饭硬着头皮吃了下去。吃那钵斋饭,了同用了半炷香的工夫,他认为这是自出娘胎二十年以来最难吃的一顿饭。
⑤第二天又到用膳的时候,了同端着一钵斋饭,勉强吃了一半,另一半无论如何也吃不下了。但是僧人用餐要求一粒不刺全部吃完,整个斋堂不设放置剩饭剩菜的器皿。于是了同悄悄溜了出来,想把剩饭偷偷倒到门外的一条水沟里。
⑥“能吃的饭,怎能倒掉?”了同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呐喊,回过头来一看,不由大惊失色,说话的竟是住持云源大师。
⑦“一粥一饭,普度天下苍生。一粥一饭.当视为万物之源。”跟在了同身后的住持云源大师手里托着一只空钵,一脸威严地对了同说:“把剩下的斋饭全倒进这个空钵之中。”
⑧了同不知师傅的用意,但是见到他一脸威严,不敢多问,只得把半钵饭倒进师傅手中的钵里。此后一连几天,每次见了同有吃不完的饭莱准备倒掉时,云源大师都会让他把剩饭倒进一只空钵里。
⑨一晃过了一个月,了同慢慢适应了寺庙里的生活,但是始终觉得寺里的斋饭做得清淡寡味。这一天。他用完餐等到斋堂里只剩下师兄了容一人在打扫卫生。于是提出能不能把饭莱做得可口一些,还说道:“师兄,你不把饭菜做得好一些,我还会继续剩饭的。”
⑩话音刚落,了容猛地把一张凳子狠狠地掇在地上,一脸涨红道:“你可知道,你每顿饭那些吃不完的饭菜倒进了师傅的钵里,就成了师傅的饭食。”
⑪了同一听吓得大惊失色,连声道:“不,不会的。”
⑫了容道:“自你上山一个月来,师傅已经没有在斋堂挂过单,就以你的半钵剩饭为食。”
⑬罪过!了同感到羞愧难当,他来到师傅的禅房一下跪倒,请师傅宽恕他的不敬。
⑭云源大师威严的脸上有了笑容,扶起了同给他讲了一件往事。
⑮三十年前,出生于官宦之家的云源大师遭政敌陷害被朝廷灭族。他逃了出来,来到寺里。与了同最初出家的日子一样,他觉得寺里的饭幕难以下咽,吃不完的就倒进水沟里。住持没有责罚他,暗中把倒掉的剩饭捞起来洗干净后晒成米粒装进一个坛子,半年间装满了一大坛。当年冬天,北山下起了五十年不遇的暴雪。进出山门的道路被封住了。寺庙里储存的粮食吃光了,包括住持在内的三个人面临着被饿死的威胁。住持把那坛米粒取了出来,每天取一把熬成米粥,就是凭着这坛米粒撑了十几天,使寺里三人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⑯ “一花一世界,粒米藏乾坤。”云源大师长叹一声道,“饱食当念饥饿之窘,时时要惜一粥一饭。”
⑰了同一夜之间开悟,他辞别师傅,手托僧钵下山化缘。所到之处,只求施给剩饭。北山周边居民见他津津有味在吃剩饭,很是惊奇,一些浪费粮食的人心里也不免产生羞愧不安。一年之后,北山周边兴起了节俭惜粮的好风气。
⑱云源大师知道,很是高兴:“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人惜饭,饭惜人。心生惜心,万物有情。”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开篇写了同出生在富裕之家,父亲是一位商人,与后来写云源大师出生在官宦之家形成照应,在结构上暗联。
B. 这篇小说以剩饭为线索,以小见大,通过讲述师徒两代出家人的生活小事,倡导人们要居安思危,节约粮食。
C. 小说末段运用佛家偈语,高度浓缩了对事物的价值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
D. 云源大师是一位佛法深厚的高僧,既有身教,又有言教,先自己以剩饭为食一月,后又用三十年前自己亲历的事感化了同。
5. 文章多次写云源大师“一脸威严”,最后说他“威严的脸上有了笑容”,云源大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6.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一粒剩饭的佛缘”的理解。
【答案】4. B    5. ①运用了神态描写,表现了云源大师“威严”的特点,符合寺院住持身份;②“威严”也是作为徒弟的了同的内心感受与敬畏的表现。③“有了笑容”是因为了同羞愧难当、知错能改,云源大师的良苦用心终于有了回报,感到欣慰。    
6. ①从小说情节来看,小说以剩饭为线索,贯穿全文,演绎出两位出家人的生活故事。两人都因家庭变故,出家为僧,历经磨难,悟道明理,终得佛法。两人既白度,又度人,都是与佛有缘之人。②从艺术手法上看,以小见大。“一花一世界,粒米藏乾坤”,意含“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一粒小小的米,其中的功德、福报和须弥山一样深远高大。在佛法看来,世间大的不一定大,小的也不一定小,我们的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③从主旨上看,深化了小说主题。“人惜饭,饭惜人。心生惜心,万物有情。”懂福、惜福才会有福,对细微之物不可轻易糟蹋,并且要以感恩、惜福的心来领受。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这篇小说……倡导人们要居安思危,节约粮食”错误,从文中来看,小说最后说“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人惜饭,饭惜人。心生惜心,万物有情”,这是佛家偈语,结合这段偈语和两位僧人的故事可知,这篇小说主题应是做人要惜福。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多次写云源大师‘一脸威严’,最后说他‘威严的脸上有了笑容’,云源大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到文中圈出写云源大师“一脸威严”的内容,再圈出让他“威严的脸上有了笑容”的原因,根据这些进行分析。文章第四段说“想到师傅云源大师那威严的样子。心里不禁有些害怕”,这是了同想要找师傅理论时想到的云源大师的样子,如第七段说“跟在了同身后的住持云源大师手里托着一只空钵,一脸威严地对了同说”,这是了同想要倒掉剩饭时遇到的云源大师,这两处的“威严”都是了同眼中的云源大师,是对大师的神态描写,表现出了同对大师的敬畏,且云源大师是寺庙的主持,“威严”与其身份是相合的;由此可知,“威严”是了同对云源大师的印象,这里表现出了同内心对云源大师的敬畏;第十四段说“云源大师威严的脸上有了笑容”,此时了同知道自己的剩饭被云源大师吃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跑去向云源大师请罪,云源大师的笑容是对了同的肯定,是为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有了成效而感到欣慰。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一粒剩饭的佛缘’的理解”,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然后理解标题的表层意和深层意,再分析这一标题在情节、形象、主旨等方面的作用。“一粒剩饭的佛缘”,“一粒剩饭”是指了同和云源因变故而出家的生活状况,“佛缘”是指这二人在经过磨难之后懂得了佛法,不但自度,而且度人,都与佛有缘;从情节来看,小说借助“剩饭”把两个出家人的故事串联到一处,可见“剩饭”是文章的线索;从手法技巧来看,“一粒”言其小,但这小小的剩饭中蕴含的功德却是非常大,这是由小见大,从一个人到一个地区,从云源到了同,从了同到北山周边地区,影响深远;从主旨上看来,小说从“一粒剩饭”延伸到“佛缘”,借助两个和尚的故事阐明人要知福惜福,不能糟蹋细微之物这一主旨,标题深化了小说主题。
【点睛】解答标题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信息来源广,考验着大众的分辨能力。自网络信息搜索形式发生变化以来,大众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出现了变化。更方便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民众能轻松地获取信息,几乎一切问题,通过网络都能得到详细、准确的解答,从而也降低了对知识的权威感与信赖感。但多媒体信息便捷复制、及时传播的特点,让民众信息量急剧增加,同时也超出了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纷繁复杂的信息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信息传播迅速,容易造成群众情绪失控。随着自媒体的使用,它改变了传统一对多的传播形式,变成多对多的形式,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充当信息发布者。大众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壁垒。自媒体的隐蔽性让传播者处在隐蔽状态,让整个传播更为随意、大胆,让很多谣言、不实信息开始传播,并且一度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
(摘编自《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
材料二: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开辟了一条彼此了解的通道,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媒体领域的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对用户信息的整理、挖掘和分析显得至关重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在增强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经常浏览的页面、停留时长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内客的个性化加工、定制服务,并实施及时有效的精准推送,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在这里,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摘编自《新媒体时代传播力的影响要素及其建构路径》)
材料三:
媒体是否位居主流,最终要靠传播效果来检验。全媒体时代,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但酿不出“好酒”,也难以留住受众。在我们开疆拓土构建的新媒体渠道上,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把握社会重大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推动舆论场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局面。
(摘编自《主流媒体如何巩固主流地位》)
材料四:
讲真话产生公信力,报道热点产生影响力。这些最基本、最基础的传播规律,在纸媒时代如此,在新媒体时代同样有效。应该看到,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方面,即使在过去纸媒时代,也做得并不够好。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是多年来我们始终在检讨、却时好时坏从未根治的一些现象。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读者别无他选,这种矛盾长期存在却没有过于显现,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十分突出,而且影响到了纸媒的生死存亡。因此.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受众是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感受一家媒体的公信力的。只有在日常的报道中,始终关注社会热点,始终满足读者需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时刻才能产生真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乃至凝聚力和鼓动力。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社会热点问题上、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采取文过饰非的方式,而又寄希望于在重大事件、关键节点上,发挥关犍作用,事实上是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摘编自《以优质内容参与传播竞争》)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发布信息,自媒体的隐蔽性是信息的传播更为随意、大胆的重要原因。
B. 随着网络信息搜索形式的变化,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但急剧增加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也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C. 虽然媒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对每个用户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但还不能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
D. 主流媒体要想位居主流,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传播效果。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不考虑读者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
B. 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就要始终关注社会热点,满足读者需求,坚持实事求是。在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
C. 谣言、不实信息传播,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这是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D. 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使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9.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增强传播力,巩固主流地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C    8. A    
9. ①利用新科技,做到新闻产品的精准推送,让受众实现各取所需,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②增强主流价值、正能量内容供给,通过设置公共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③讲真话,报道热点。在社会热点、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不回避。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始终满足读者需求。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但还不能实现”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文章是“可能”,选项变成“不能”。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不考虑读者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错误,选项以偏概全。材料四说的是“应该看到,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方面,即使在过去纸媒时代,也做得并不够好。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是多年来我们始终在检讨、却时好时坏从未根治的一些现象”,文中只是说“做得并不够好”。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增强传播力,巩固主流地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然后到材料中圈出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主流媒体存在的问题以及正面指出该如何做的内容,再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如材料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开辟了一条彼此了解的通道,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实现对内客的个性化加工、定制服务,并实施及时有效的精准推送,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材料三“在我们开疆拓土构建的新媒体渠道上,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把握社会重大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推动舆论场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局面”,材料四“讲真话产生公信力,报道热点产生影响力。这些最基本、最基础的传播规律,在纸媒时代如此,在新媒体时代同样有效”“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下一个『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