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19年高考一模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聊城市2019年高考一模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9年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语文(一)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县(市、区)、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答在试
试题预览
2019年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
语文(一)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县(市、区)、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3.答题卡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也无非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技术哲学认为,任何技术都是让人类逐渐从劳动的辛苦中摆脱出来。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那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为什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却大惊失色。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取代人类作为工具性的肢体。此时的工具性技术就已经比人类强大。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而且其强劲的动力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例如一台蒸汽机或内燃机的动力不知要超过多少人力。因此,从替代或超越人类来说,从人类发明各种技术开始,多种多样的技术就从不同方面超越人类或取代人类。智能机器则因为其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而逐渐取代人类的脑力劳动,这样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合二为一,人类的劳动功能被彻底取代,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再也难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因此人类不得不惊呼“狼来了”。从历史来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因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取代而失业,不得不面临转型。转型的方向总是从技术含量低的“低海拔”地区转向技术含量高的“高海拔”地区。而人工智能的发展让凭智力吃饭的人们也逐渐丢失饭碗,这让人类不得不担忧自己的未来。在目前依然是按劳分配的社会财富分配体制下,失去了劳动机会也就失去了对社会贡献的机会以及分配财富的机会,因此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潮逐渐逼近之际表现出“狼来了”的担忧就显得十分合情合理。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大部分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让人们感觉无所适从、无处可逃,因此人们普遍表现出惧怕、担忧的情绪,甚至想方设法阻挡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因为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转型的痛苦,他们甚至会彻底丢失工作的机会。
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却是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在人类从以在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后,也需要实现脑力劳动智能化和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让人类全面解放的长期梦想有可能得到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将工具、动力和智力三位一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人类不知疲倦地生产出巨大的财富。人类从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期异化,获得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过的人类全面解放。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终于可腾出时间和精力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可以充分享受不受劳动束缚之后的闲暇,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不需要从事繁重体力和脑力劳动的人们,可以尽情地从事自己想做而没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理论探索》第2018.5期黄欣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是工具性技术、机器技术还是智能技术,都是人类为摆脱劳动的辛苦而创造的。
B. 智能机器集劳动工具和劳动者为一身,取代人类的劳动功能,让人类再无存在感。
C. 人工智能技术,是人类实现脑力劳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需要,可能让人类全面解放。
D. 劳动是人类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重要活动,其实也限制着人们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简短的举例论证,论证了机器替代了人类的工具功能,其强劲的动力远胜人类的气力。
B. 文章从短期和长期效应两方面人手,论证了人工智能起初会对人类造成恐慌但最终可能会让人真正自由。
C. 文章通过人们对技术革命和人工智能的态度的对比,论证了人类还完全没有做好应对人工智能的准备。
D. 文章先谈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接着分析人工智能的性质,最后展望智能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论证结构合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在人类逐渐从劳动的辛苦中摆脱出来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同。
B. 目前很多人对人工智能感到恐慌是因为他们得以从社会分配财富的劳动将会被取代。
C. 在人类历史上,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是为了让一部分人向高技术含量的工作转型。
D. 人工智能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其实也加大了对人类进行伤害的风险。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取代人类的劳动功能,让人类再无存在感”理解错误,原文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再也难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 “论证了人类还完全没有做好应对人工智能的准备”无中生有。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 A项“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作用相同”表述有误。C项“一部分人……转型”是技术革命的结果而非目的。D项文中没有提及“加大风险”。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往事
沈从文
这事说来又是十多年了。
算来我是六岁。因为我第二次见到四叔时,他那条有趣的辨子就不见了。那是夏天秋天之间。妈怕我到外面乱吃东西,每天都要靠到她身边坐着,除了拿五个小钱到道门口去买士元的凉粉外,剩下便都不准出去了!至于为甚又能吃凉粉,那大概是妈知道士元凉粉是玫槐糖,不致吃后生病吧。本来那时的时疫也真凶,听隔壁瑞龙妈说,杨老六一家四口人,从十五得病,不到三天便都死了!
爹好象到乡下江家坪老屋去了好久了,有天忽然要四叔来接我们,大概也就是闻到城里时疫的事情吧。妈也不说什么,她知道大姐二姐都在乡里,我自然有她们料理。只嘱咐了四叔不准大哥到乡下溪里去洗澡。
因大哥前几天回来略晚,妈摸他小辫子还湿漉漉的,知他必是同几个同学到大河里洗过澡了,还重重的打了他一顿呢。四叔人不大肥,但很精壮。妈常说这是会走路的人。铜仁到我凤凰是一百二十里蛮路,他能扛六十斤担子,一早动身,不摸黑就到了,这怎么不算狠!他到了家时,便忙自去厨房烧水洗脚。那夜我们吃的夜饭菜是南瓜炒牛肉。
妈捡菜劝他时,他又选出无辣子的牛肉放到我碗里。真是好四叔呵!
那时人真小,我同大哥还是各人坐在一只箩筐里被四叔担去的!大哥虽大我五六岁,但在四叔肩上似乎并不什么不匀称。乡下隔城有四十多里,妈怕太阳把我们晒出病来,所以我们天刚一发白就动身,到行有一半的唐峒山时,太阳还才红红的。到了山顶,四叔把我们抱出来各人放了一泡尿,我们便都坐在一株大刺栎树下歇憩。那树的杈桠上搁了无数小石头,树左边又有一个石头堆成的小屋子。四叔为我们解说,小屋子是山神土地,为赶山打野猪人设的。树上石头是寄倦的:凡是走长路的人,只要放一个石头到树上,便不倦了。但大哥问他为甚不也放一个石子时,他却不做声。
他那条辫子细而长,正同他身子一样,我伸出手扯着他辫子只是拽。“芸儿,莫闹!扯着我不好走!”他总是和和气气这样说。
“四满①,到了?”大哥很着急的这么问。
“快了,快了,快了!芸弟都不急,你怎么这样慌?你看我跑!”他略略把脚步放快一点,大哥便又嚷摇的头痛了。
他一路笑大哥不济。
到时,爹正同姨婆五叔四婶他们在院中土坪上各坐在一条小凳上说话。姨婆有两年不见我了,抱了我亲了又亲。爹又问我们饿了不曾,其实我们到路上吃甜酒、米豆腐已吃胀了。上灯时,方见大姐二姐大姑满姑②各人手上提了一捆地萝卜进来。
我夜里便同大姐等到姨婆房里睡。
乡里有趣多了!既不很热,夜里蚊子也很少。大姐到久一点,似乎各样事情都熟习,第二天一早便引我去羊栏边看睡着比猫还小的白羊,牛栏里正歪起颈项在吃奶的牛儿。
我们又到竹园中去看竹子。那时觉得竹子实在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本来城里的竹子,通常大到屠桌边卖肉做钱筒的已算出奇了!但后园里那些南竹,大姐教我去试抱一下时,两手竟不能相掺。满姑又为偷偷的到园坎上摘了十多个桃子。接着我们便跑到大门外溪沟边上拾得一衣兜花蚌壳。
事事都感到新奇:譬如五叔喂的那十多只白鸭子,它们会一翅从塘坎上飞过溪沟。夜里四叔他们到溪里去照鱼时,却不用什么网,单拿个火把,拿把镰刀。姨婆喂有七八只野鸡,能飞上屋,也能上树,却不飞去;并且,只要你拿一捧苞谷米在手,口中略略一逗,它们便争先恐后的到你身边来了。什么事情都有味。我们白天便跑到附近村子里去玩,晚上总是同坐在院中听姨婆学打野猪打獾子的故事。姨婆真好,我们上床时,她还每每为从大油坛里取出炒米、栗子同脆酥酥的豆子给我们吃!
后园坎上那桃子已透熟了,满姑一天总为我们去偷几次。
爹又不大出来,四叔五叔又从不说话,间或碰到姨婆见了时,也不过笑笑的说:“小娥,你又忘记嚷肚子痛了!真不听讲——芸儿,莫听你满姑的话,吃多了要坏肚子,晚上又吃不得鸡膊腿了!”
乡里去有场集的地方似乎并不很近,而小小村中除每五天逢一六赶场外通常都无肉卖。
因此,我们几乎天天吃鸡,惟我一人年小,鸡的大腿便时时归我。
(有删改)
【注】①四满:湖南乡人称叔叔为满满。②满姑:湖南乡人称最小的姑母。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部分写“我”在城里的生活,既体现了“妈”对孩子们的担心、疼爱,也交代了“我”和大哥去乡下生活的原因。
B. 从满姑偷桃、四叔照鱼等可以看出乡下生活的有趣自由,从姨婆亲“我”、鸡大腿归“我”等可以看出乡下人的和蔼友善。
C. 小说中大量运用方言,如“为甚”“摸黑”“四满”等,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以儿童的视角来叙事,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D. 小说描绘了乡下田园牧歌式的场景,和“我”在城里的生活形成对比,表现了“我”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和对城里生活的厌烦。
5. 小说两处画横线语句中都提到了四叔的“辫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小说写了十多个人物,但并无所谓的主要人物,有的人物甚至一笔带过。请结合作品探究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4. D    5. ①前后呼应,形成对照,体现小说的整体性;②表明“我”对四叔的辫子很感兴趣,突出“我”幼年时的淘气和四叔的和蔼憨厚;③表达“我”别美好往事的怀念,为下文写淳朴的人情关系做铺垫。    
6. ①淡化个体,突出群体形象,更能表现乡村人的人性之善:②淡化个体,更能突出“往事”的主体地位,点明题意;③叙写众人之善,更能渲染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④这种写法使小说在叙述语言上有散文化倾向,带有一种恬淡闲远的韵味。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对城里生活的厌烦”说法错误,文章只是体现了“我”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并没有写“我”对城里生活的态度。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两处画横线语句中都提到了四叔的“辫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然后明确内容,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第一处是第二次见到四叔时“我”发现 “他那条有趣的辨子就不见了”,“有趣” 表达“我”对美好往事的怀念,引出下文;第二处“他那条辫子细而长,正同他身子一样,我伸出手扯着他辫子只是拽”表明“我”对四叔的辫子很感兴趣;“芸儿,莫闹!扯着我不好走!”他总是和和气气这样说”突出“我”幼年时的淘气和四叔的和蔼憨厚;前后呼应对照。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6题详解】
本意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任何表现手法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明确题干要求 “小说写了十多个人物,但并无所谓的主要人物,有的人物甚至一笔带过。请结合作品探究这样写的好处”,然后结合作品进行探讨。淡化个体,突出群体形象的作用可以结合以下几点作答:渲染的环境氛围:和谐温馨;更能表现文章主旨,突出乡村人的人性之善在叙述语言上更恬淡闲远。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5年,当时正在建设的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突遇问题。原子钟就如同一块“手表”,为卫星导航用户提供精确的时间信息服务。事实上,高精度的时间基准技术是卫星导航系统最核心的技术,直接决定着系统导航定位精度,对整个工程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其重要性如同人的心脏。
当时还想引进,但人家就不给你。因为这是个高精度的东西,他们要对我们进行技术控制。没有原子钟,这个系统基本上就是空中楼阁。
国外的技术封锁,坚定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信念。大家有了一个共识,核心关键技术必须要自已突破,不能受制于人。当时北斗人有一句话,“六七十年代有原子弹,我们北斗人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原子钟”。
他们成立了三支队伍同时开展研发,并在基础理论、材料、工程等领域同步推进。就这样,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科研团队就攻克了原子钟这个最大技术屏障。不仅如此,现在用在北斗三号上的原子钟,已提升到每300万年才会出现1秒误差的精度,完全满足了我国的定位精度要求。
(摘编自“央视网”)
材料三:
2018年7月29日9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费,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33、34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第四次发射。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9、10颗组网卫星。
根据计划,2018年年底前将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从这次发射开始,北斗卫星组网发射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期。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
据俄罗斯《劳动报》网站2018年8月26日报道,中国已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展开激烈竞争。今年北斗系统将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两年之后,北斗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
报道认为,中国对太空领先地位的积极争夺令美国等太空强国感到不安。尽管中国每年对太空项目的60亿美元投入与美国的400亿美元相差甚远,但中国发射的卫星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此外,中国还打算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
报道称,在与美国竞争的同时,北京努力发展与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两国正在进行有关建立联合轨道空间站的谈判。俄罗斯也希望与中国共同研制超重型火箭。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
7. 下列对材料一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由正圆形、写意的司南、太极阴阳鱼、北斗星等主要元素组成,充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B. 北斗星自古是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我国古代发明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两者结合彰显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C. 该标识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为人们提供定位导航服务,同时还蕴含着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D. 网格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字彰显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全球的宗旨,寓示着我国希望和其他国家共同研制和开发的诚意。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原子钟”影响着系统导航定位的精度,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曾出现问题,后经科技人员的集体努力,这个最大技术屏障被攻克。
B. 2018年7月29日,我国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号系统第9、10颗组网卫星,此后进入北斗卫星组网发射高密度期。
C. 我国计划在2018年年底前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两年之后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
D. 俄罗斯网站称,尽管中国对全球导航系统的投入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但中国发射的卫星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并表示俄罗斯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
9. 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中,央视网、新华网、参考消息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D    
9. ①“央视网”侧重介绍我国科技人员凭借自力更生的信念攻克“原子钟”难关,突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自主性;②“新华网”侧重介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和计划,突出其
  发展迅速;③“参考消息网”侧重介绍俄罗斯网站对中国太空领域发展的评价,突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一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我国希望和其他国家共同研制和开发的诚意”无中生有,由材料二中“国外的技术封锁,坚定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信念”可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中国对全球导航系统的投入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错误,材料四中说的是“中国每年对太空项目的60亿美元投入与美国的400亿美元相差甚远”。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央视网、新华网、参考消息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然后到材料中圈出关键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概括。①央视网报道 “国外的技术封锁,坚定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信念。大家有了一个共识,核心关键技术必须要自已突破,不能受制于人”“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科研团队就攻克了原子钟这个最大技术屏障”,侧重介绍我国科技人员凭借自力更生的信念攻克“原子钟”难关,突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自主性;②“新华网”报道 “这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第四次发射”“ 根据计划,2018年年底前将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侧重介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和计划,突出其发展迅速;③“参考消息网”“中国已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展开激烈竞争”“ 但中国发射的卫星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侧重介绍俄罗斯网站对中国太空领域发展的评价,突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国际影响力。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现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郃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酺上合“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3月模拟(一模)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下一个『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高考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