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议论文阅读练习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议论文阅读练习
(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议论文阅读第一类 哲理思辨一、阅读。(12分)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何冠军①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历览前贤俊杰,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②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潜心钻研水文,设计建造了“独奇千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真言,泽被后世。楚霸
试题预览
议论文阅读
第一类 哲理思辨
一、阅读。(12 分)
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
何冠军
①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历览前贤俊杰,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
②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潜心钻研水文,设计建造了“独奇千古”
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真言,泽被后世。楚霸王项羽自
矜其功,直到四面楚歌时仍执迷不悟,发出“天亡我,非用兵之
罪也”的喟叹;而汉高祖刘邦清醒自知,将“所以取天下”的原
因归结为“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回溯历史,一个人总结能力
的高下,映照着认识水平、为人境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生走向与事业成败。
③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其中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经验。正如毛泽东同志在 1965 年与程思
远谈话时所言,“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事实证明,从革命年代、建设时期到改革岁月,打完一场仗、建完一项工程、推进一项改革,我们党都会及时总结反思,认真发扬优点、纠正失误。正是在不断地总结归纳中,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筑牢了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④然而,现实中不少看似有模有样的总结,却背离了初衷。有人把总结等同于写材料,任由“秀才”坐而论道、凭空出理,
只求辞藻华丽、句式整齐,不管是否源自实践,是否对工作有益;
有人视总结为论功行赏的机遇,把尚在构思的蓝图包装成已经完成的工作,为明显存在的问题罗织借口,结果吹大了政绩泡沫,
遮蔽了潜在矛盾;有人把总结写成流水账,抄抄文件、堆堆数字、
列列表格,既囫囵吞枣应付自己,也草草了事敷衍上级。凡此种种,均徒有总结之表、无总结之实,落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
⑤如果对总结来个“总结”,敢于直面问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心理学认为,人在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问题时,会本能地选择逃
避或推卸,以拒绝痛苦情感的折磨。然而,哲人有言: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一个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就如同“温水煮
青蛙”,长此以往,只会踟蹰不前、能力退化。勇敢面对难题、善
于剖析自我、学会总结得失,才能增长心智、提升认知,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
⑥法国作家福楼拜谈及写作体会时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你必须把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如果我们缺少勇于剖析的心理素质,丧失探寻本质的研
究精神,就容易制造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的“花架子”,总结的效
果必然会大打折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总结是客观的观察,也是高度的概括、智慧的结晶,必须保证“含金量”。
⑦王安石创作“春风又绿江南岸”时,一个“绿”字,就经历了十多个字的反复揣摩。安于做思想懒汉,惯于照猫画虎,难以成就高质量的总结。保持清醒、善于钻研、提高认识,才能知兴替、明得失,用理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2. 选文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3. 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 分)
材料一: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
己。——鲁迅
材料二: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
一点点灰心丧气。 ——爱迪生
4.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总结能力的高下,映照着认识水平、为人境界,影响着人生走向与事业成败。
B. 要做到增长心智、提升认知,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必须勇敢面对难题、善于剖析自我、学会总结得失。
C. 现实中不少看似有模有样的总结都是徒有总结之表、无总结之实。
D. 文章第⑤段中“一个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就如同‘温水煮青蛙’”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文采美和说服力。
一、1.(3 分)敢于直面问题的总结能增长心智、提升认知、助力成功。
【解析】本文题目“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概括不全面,不宜作
为中心论点,然后分析文章内容,全文从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
善于总结和敢于直面问题是总结的关键环节两个角度具体论证观
点,所以论点要结合两个方面进行概括。
2.(3 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出项羽和刘邦的例子并加以
比较,构成正反对比论证,论述了一个人总结能力的高下,在某
种程度上影响着人生走向与事业成败,使论证更鲜明,更具说服
力。
3.(3 分)材料一。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我们要勇于剖析自我、
直面问题,与第⑥段的观点相符。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阅读文章第⑥段,明确这一段主要论述
只有具备勇于剖析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总结的效果。然后分析
所给的材料,材料一引用鲁迅的名言,主要论述我们要勇于剖析
自我、直面问题,材料二引用爱迪生的名言论述我们面对困难要
有自信心,最后可以明确材料一最恰当。
4.(3 分)A【解析】结合第②段句子“回溯历史,一个人总结能
力的高下,映照着认识水平、为人境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
生走向与事业成败。”可知选项 A 项缺少“在某种程度上”,表述
太绝对,错误。
二、阅读。(12 分)
今天该如何给孩子“点赞”
陈 颖
①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六一”
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一条关于孩子的新闻引来不少关注。浙江省教育厅出台规定,全面规范高校、中小学到幼教的各种网络投
票活动。而此前,教育部也曾发通知明确,校园网络投票活动“非
必要不举办”。为孩子们在微信群、朋友圈拉票的家长们,可以松
口气了。
②如今,各种各样的网络投票活动真是不少,而其中很大一
部分是关于孩子的。家长为了给自家孩子“拉票”“求赞”,不惜
使出浑身解数。“亲,每天一票,又可以投票了,别点错啊,是×
×号”,这样的求点赞、求投票,让很多人不堪其扰却又无可奈何。
原本应该“评孩子”的评选,结果变成了“比家长”,看谁人脉广、
方法多,甚至出现了技术造假,刷票、买票等情况。如此这般的
评选,显然无法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和实力,更无法对孩子形成
长久的激励,是一种没有价值的“假评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有 68 的受访者表示朋友圈拉票令人反感,其中 12.3 的受访者表
示非常反感。变了味儿的网络投票评选活动,成了烦人的微信“公
害”,更偏离了正确激励孩子的本意。
③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赞赏与肯定。家长想让孩子在评选中有个好排名,本来无可厚非。然而,以正确的方式让孩子得到鼓励,可能比获得“点赞”本身更重要。守规则、有质量的评选活动,给孩子以正向激励,让孩子们在“付出努力——得到肯定——自我认同”的反馈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信心、找到自己的乐趣。这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孩子们表
现好得到的“小红花”,到在校园中有着极大影响力的“三好学生”,
再到各种学科与专业竞赛,乃至考试成绩,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正
向的激励。同时,也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正向的激励实现“选优”
“点赞”,才能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真正达到评选的目的。
④当评比变成“拼人气”“拼关系”“拼手段”,非但不能达到
激励的效果,反而可能成为孩子们盲目攀比的温床。曾有某幼儿
园在手机端发起“小小画家”活动评选,结果有孩子遥遥领先几千票。事后才知道,这是家长拉票加刷票的结果。票数低的孩子听说了缘由,回去埋怨父母不给力,也要求家长为了自己的“荣誉”拼手段。纯粹比拼人气的投票,对选上的孩子来说,可能会催生“不劳而获”的思想;而对于没选上的孩子,则容易影响对公平的认知。如果评选失去了“评优”这个标准,难免会给孩子们的价值观带来冲击。
⑤正因如此,引导孩子如何看待评选,可能比让孩子在评选中胜出更有意义。人是社会性的,孩子的成长其实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并非只有第一名是光荣的,在不断地与他人、与世界的接触中,能够确立自我的位置,最终认知自我并提高自我才是关键。评选是一种最直观的比较,对于孩子而言,这个过程不仅是形成对自己某方面能力的认识,更是形成对社会和他人的
认识、对荣誉与胜负的理解。这对于孩子形成稳定而健全的人格,
更好地处理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可谓至关重要。家长、学校与社会在进行各种评选时需要多想一层,不要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
投下阴霾。
⑥“点赞”是一种引导,无论结果如何,对孩子们的努力和勇敢、创意和友爱,我们都应该不吝赞美。成长需要永远把价值导向放在第一位,而最终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找到一条适合的发展路径、绽放出自己的精彩。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2. 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3.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 恶性评比非但不能达到激励的效果,反而可能增加孩子们盲目攀比的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
B. “小红花”“三好学生”奖状和各种学科与专业竞赛中获奖,是一种正向的、对孩子的一生有帮助的激励。
C. 网络投票中票数低的孩子家长不算是合格的家长,因为他们在
投票中不舍得付出,这样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阴影。
D. 评选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去争第一名,关键在于看孩子在其过程
中是否能够正确认知自我并提高自我。
4. 结合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对家长在朋友圈为孩子求
赞这一现象的看法。(3 分)
【链接材料】某女士说她收到朋友的消息,对方发一个链接过来,
希望自己帮她女儿投票,说是参加比赛,可以拿奖品。因为之前
就老有这些事,多了以后就有点反感,但还是点进去帮朋友投了。
投了以后还不作数,朋友还要让自己帮她也转发到朋友圈。都是
朋友,转吧,过程繁复,把自己搞的心烦;不转吧,又觉得伤了
和她的感情。
二、1.(3 分)我们应把价值导向放在第一位,正确给孩子点赞让孩子找到一条适合的发展路径。
2.(4 分)运用举例论证,列举变了味儿的网络投票评选活动,
阐述了当今网络投票的现状和弊端,具体有力地论述了没有价值
的“假评选”无法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和实力,更无法形成长久
的激励的观点。
3.(3 分)C 【解析】C 项理解有误,由第④段“当评比变成‘拼
人气’……孩子听说了缘由,回去埋怨父母不给力,也要求家长
为了自己的‘荣誉’拼手段”可看出,票数低,不能说是家长不
合格,是受现状所迫。故选C 项。
4.(3 分) 示例:家长希望孩子在评选中有个好排名的心情是无
可厚非的,但是在朋友圈一味的“拉票”“求票”不仅会令朋友反
感,而且会给孩子错误的思维导向,让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想让孩子得到激励应该给孩子起到正确的带头示范作用,用正确
的方式激励他们。
三、阅读。(12 分)
前进的时代需要英雄
李越胜
①家国情怀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由许多与我们有着共同信仰的人们彼此确认的情感联结。
②为了应对高原地区的体能训练,一餐能吃 20 个包子;常年
与雪山为伍风沙做伴,脸上晒出了“高原红”。西藏高原上 90 后女兵袁远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我爱你,中国!”为了这句朴素的告白,为了那份像火一样藏在心底的信念,多少军人像袁远一样,在和平年代默默守卫边疆,付出青春年华、奉献一腔热血?
③近期走红荧屏的主旋律纪录片《我爱你,中国》,记录着激
情燃烧的当代军旅传奇,向人们诉说我们时代的英雄故事。“沙场
之花”袁远、“雪域雄鹰”周宇峰、“草原战狼”满广志、“雷达兵
王”刘卫民、“冰花男神”张书辉……有血有肉的人物,心有大我
的情怀,至诚报国的志向,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出强烈的“英
雄的气息”,让这部纪录片产生如此撼人的情感、引来如此强烈的
共鸣,上线 10 天就获得 3300 多万次点击。正如网友的感慨:“他
们不过是平凡人,却替我们承受了难以承受之重,为他们点赞。”
④英雄不应该站在云端和神坛,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亲情的
普通人。在展现军中英雄报国志的同时,也记录下他们的儿女情、
英雄泪,让他们的选择和坚守在家与国的“双线叙事”中更显不凡与崇高。中国空军第一人王文常,随身携带着与妻子谈恋爱时
收到的百余封情书;驻守黑河的“冰花男神”张书辉,已 13 年没
有回家过春节,每年冬天带着战士们建冰哨、刻冰雕以解乡愁。这是记录更是唤醒,是表达更是传递,它激发了人们心中深藏的种子,以一组负重前行的时代英雄群像,焕发出整个社会的爱国情怀与英雄精神。
⑤“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谭清泉在大山深处坚守 40 年,是导弹发射场上的“定海神针”,被人誉为“年龄越来越长,贡献越来越大”,这是
精忠报国的价值血脉;王文常 29 年翱翔长空,3 次与死神擦身,
却驾驶歼击机安全飞行 5000 小时,刷新中国空军的纪录,这是精
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满广志从小立志“绝不仅为吃饱穿暖,还要
干成大事”,在训练场上激励将士“赢我才能过关,胜我才能打仗”,
这是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这里,家国情怀不再是抽象概念, 而是由许多与我们有着共同信仰的人们彼此确认的情感联结,让观众在我和祖国之间发现了“我们”。
⑥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些身着戎装的当代英雄,传承的是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民族英雄的火种,是中共一大、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今天,无论是攻关核心技术还是脱贫攻坚,无论是推动转型升级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仍需要征服“雪山”“草地”、跨越“娄山关”“腊子口”,需要用爱国情怀和英雄精神汇聚起磅礴力量。
⑦每个前进的时代都有英雄,每个向上的民族都需要英雄精神的滋养。这是儿女对母亲的诉说,这是青春书写的誓言,这是
热血铺就的长路,这是生命熔铸的丰碑。新时代,新长征,英雄精神永远是照亮我们前路的灯塔,爱国信仰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号角。
(选自《 人民日报 》 ,有删改)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2. 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3. 选文第④段与第⑤段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3 分)
4.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 一个民族不能缺少英雄,一个国家也不能没有先锋,缺少了这两者,国家和民族将不复存在。
B. 文中列举的这些当代英雄,传承的是民族英雄的火种,是一代
代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C. 英雄也是有血有肉有亲情的普通人,但他们有超出常人的意志和能力,一般人很难达到英雄的高度。
D. 对这些英雄事迹的记录是唤醒,是表达更是传递,它激发了人们心中深藏的爱国的种子。
三、1.(3 分)前进的时代需要英雄。
2.(3 分)举例论证,列举谭清泉、王文常、满广志的事例,具
体有力地论证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
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的观点。
3.(3 分)第④段论述了英雄也是有血有肉有亲情的普通人,第
⑤段列举了英雄所做的贡献,论述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
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的观点。第④⑤段与
第③段末句是一一对应关系,所以不能调换。
4.(3 分)A【解析】由第⑤段“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可知,原文并没有体现“缺少
了这两者,国家和民族将不复存在”这层意思,故选A 项。
四、阅读。(12 分)
心中有爱,方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林 峰
①生活中总有这样的瞬间,能够在不经意间击中心扉。比如
近期,一则“为生命接力、与时间赛跑”的消息刷屏,沿路车辆
纷纷为疾驰的救护车让行;一个骑着摩托的年轻小伙,挡在车流
前护卫陌生老人安全走过马路;一名地铁执勤的文明劝导员,将
鞋子借给急着赶路的乘客后坚守岗位……是什么,促使他们做出
这样的举动?又是什么,赋予这些情境打动人心的力量?答案就
来自“爱人者,人恒爱之”的朴素观念。的确,只有心中有爱, 才能感知生活的温度,传递人生的暖意。
②爱,从来都是一个难以准确形容的概念,却从不影响人们
用一生去感受和追求。望着襁褓里的婴孩,父母嘘寒问暖是爱,
为之计深远也是爱;看着奋笔疾书的学生,老师恨铁不成钢是爱,
耳提面命也是爱;搀着垂垂老矣的老人,直言不讳是爱,善意谎
言也是爱……无论爱的方式如何,都是一种直达心底的情感、一
股充满感召的力量、一个终生受益的能力。可以说,拥有爱、认
识爱、传递爱,方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成就精彩的人生。
③内敛的爱,往.往.悄无声息、细若微尘。意志消沉时,父母
的一句鼓励就能驱散阴霾;单调枯燥时,恋人的一个眼神就能心
动不已;误解争执时,陌生人的一个笑容就能握手言和。其实,
爱一直在我们身边。只要心中有爱,何处不是春意盎然?摒弃浮
躁,洗尽铅华,用爱去对待生命的每一次际遇,生活也将报之以
歌,世界也将报之以爱。
④奔放的爱,亦可气吞山河、惊天动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
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没有大小之分,爱己、爱
家、爱国都同样伟岸。犹记得,南海仲裁闹剧举国上下众志成城;
莫敢忘,汶川十年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胸怀大志,心有大爱,以
爱国之情、报国之心投身时代洪流,方能成就个人前途、书写时
代篇章。
⑤爱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能力,需要理解和尊重,更需要
自控和坚持。爱的本质是给予,而不是获得。那些爱的纵容、爱
的泛滥,容易染上“空心病”“狂躁症”;那种爱的缺失、爱的空
洞,极易导致“冷面人”“旁观者”。可见,唯有点燃爱、激发爱
播撒爱、守护爱,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才能铸就更
健全的人格、更高贵的精神。
⑥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言:“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在稀松寻常处滋润爱的雨.露.,在家
国情怀中汲取爱的力量,青年们就能将自己成长为理想的模样,
创造出新的更大的奇迹。
(人民网-观点频道 2018 年 11 月 01 日,有删改)
1. “爱”始终贯穿全文,作者通过论述“爱”想要表达一个什么
观点?(3 分)
2. 文章第③段加点词能否删除?为什么?(3 分)
内敛的爱,往.往.悄无声息、细若微尘。
3. 文章中提到了哪两种爱?各有什么表现形式?请结合语段简要
概括。(3 分)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生活中不经意间击中心扉的感动瞬间都源自人们心中朴素的爱
B. 因为爱是难以准确形容的概念,所以人们用一生去追求和感受。
C. 爱本身是无大小之分的,爱自己、爱家庭、爱国家都同样伟岸。
D. 唯有心中有爱,才能铸就更健全的人格,长成自己理想的模样。
四、1.(3 分)拥有爱、认识爱、传递爱,方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成就精彩的人生。(意思对即可)
2.(3 分)不能删除。“往往”表示时常,经常,用在这里修饰后
面的成分,强调悄无声息、细若微尘是内敛的爱的普遍特性,体
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和准确。(观点 1 分,原因 2 分。意思对即
可)
3.(3 分)文章中分别提到了内敛的爱和奔放的爱。(2 分)内敛
的爱悄无声息、细若微尘;奔放的爱气吞山河、惊天动地。(意思
对即可,2 分)
4.(3 分)B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第
②段的表述“爱,从来都是一个难以准确形容的概念,却从不影
响人们用一生去感受和追求。”可知,“爱难以准确形容”与“人
们用一生去追求和感受”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故 B 项表述有误。
五、阅读。(12 分)
①上世纪初,青年毛泽东在刻苦读书的岁月中,一直坚持“自
讨苦吃”:烈日炎炎的盛夏,别人待在寝室摇扇避暑,他却赤背顶
着骄阳暴晒;北风呼啸的寒冬,别人躲在屋里取暖,他却穿着薄
衫于山谷中作“冷风浴”;雷鸣电闪的雨中,别人撑伞避淋,他却
光着上身傲然进行“雨淋浴”。后来,毛泽东在谈及青年时代的吃
苦经历时,常常提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古训。可以说, 正是持之以恒地在苦境中练体魄、砺胆气,才铸就了一代伟人超凡的革命意志和坚定信念。
②有哲人说,苦是奋进人生的一种补药,吃苦能补精神、补信念、补品格、补才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
③志从苦中砺。“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掀天揭
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古往今来,举凡抱负高远者,必先
立志献身;献身信仰历程,必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辛磨砺。正是这样的人生淬炼,才使思想跃然升华、信念愈加坚定、毅力不断坚强、人格日臻完善,从而实现远大的人生抱负。朱德、贺龙等无数老一辈革命家,立志献身信仰,或舍弃高官厚禄,或告别富裕生活,矢志投身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皆经历了一个浴火重生的过程。正所谓,吃苦励志, 苦生芳华。
④才从苦中长。立学,是奋进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立学成才,
尤须呕心沥血、渐入佳境的修炼与升华。正如著名学者王国维所
阐述的三重境界:始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继而“衣带渐
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才不惧苦,就能苦出才学,苦出功底,苦出硕果。
⑤功从苦中建。没有汗水,难有收获;安于享受,难以建功。
坚苦是拓荒者的底色,坚忍乃创业者的特质。哲人言,一切希望和理想,都要靠咬牙挺着,一直挺来成功的曙光。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背后,是坚忍不拔的艰难攻关;体育健将摘金夺银的背后, 是千锤百炼的艰辛付出;名师名角一鸣惊人的背后,是厚积薄发
的艰苦练功。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坚忍 36 年苦战,才凿
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山
民世代缺水的命运。科学家南仁东,带着 300 多幅卫星遥感图,
艰辛勘探了 1000 多处重峦洼地,终于找到安装“天眼”的最佳位
置。无数建功立业者的经历表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
艰辛”。
⑥然而,在当今社会,总有一些既想舒心获得,又不愿苦心付出的“自在”者。有的只想吃香喝辣而不想吃苦受累,让梦想成了梦幻;有的想出彩而不想出力,让愿景成了泡影;有的想升
迁而不想作为,让机遇成了“危机”。殊不知,天下没有坐享其成
的好事。实现梦想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只要有吃苦开拓精神,
必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
走下去,定能到达”。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2. 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3. 选文③④⑤段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3 分)
4.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
A.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古训可以论证苦是人生的一剂补药的观点。
B.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以作为道理论据,证
明“功从苦中建”的分论点。
C. 南仁东寻找安装“天眼”的最佳位置的故事,可以证明“功从
苦中建”的分论点。
D. 第⑥段引用了习近平的名言与本段中部分“自在”者的错误想法形成对比论证。
五、1.(3 分)苦是人生的补药(或苦是奋进人生的一种补药或实现梦想的道路上离不开吃苦精神)。
2.(3 分)举例论证。举黄大发 36 年苦战,才凿通水渠的故事,
真实有力地论证了“功从苦中建”的分论点。
3.(3 分)第③段论述了“志从苦中砺”;第④段论述了“才从苦
中长”;第⑤段论述了“功从苦中建”。这三段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因此不能调换顺序。
4.(3 分)B【解析】B 项对应文章第④段,证明的是“才从苦中
长”的分论点。
第二类 人格修养
六、阅读。(12 分)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
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
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
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
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 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
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
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
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
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
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
2019年陕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  下一个『
北京市密云区2018-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