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辉南县第一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吉林省辉南县第一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吉林省辉南县第一中学2018-2019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中国古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
试题预览
吉林省辉南县第一中学2018-2019下学期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在中国古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真正结合在一起。
    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孟的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引发了政治领城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
    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財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税治。对此,大儒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最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由北朝时期延续达教百年的门阀政治。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与整頓。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
    隋朝建立,推行均田制。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嫌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使得唐朝开始走向强大; 但自天宝之后,中央政权失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以此走向消亡,此后,北宋政权所进行的改革仍然是以土地的控制与分配为中心,将地方权力大都收归中央,改变了地方势力“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
     元明清三代,虽然最高统治者的民族身份不同,但他们采取的政策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与两宋时期边患屡兴相比,元明清对边疆的控制也明显加强,而“摊丁入亩”等政策之所以能够推行,依靠的正是国家对土地所有与分配体系的绝对控制。
    中国古代政治变革与土地权力发展的关联使我们认识到,土地与中央集权抑或君权的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统一,土地与君权的联动机制也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较为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与发展。而当土地与君权出现矛盾冲突时,往往会出现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这又促使掌权者不得不采取措施,以缓解矛盾冲突。
(选自刘伟《土地问题决定中国古代政治走向》,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土地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B.封建君王只要推行一些制度,将土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就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C.商鞅抓住土地这个关键问题所推行的变法,使得中国士地制度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稳定。
D.隋朝统治者为打击那些豪强大族势力推行了均田制,可惜操之过急,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文章开头提出观点,然后按朝代先后顺序列举了历代重视土地问题的材料米进行论证。
B.文中所举周康王封赐給位名孟的贵族土地、人民的事例,证明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常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
C.文章通过董仲舒建议未被采纳的事例,证明了中央政权如果无法抵制土地兼并,对所辖区域的控制就会越来越弱。
D 结尾一段提出了掌权者在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时,有必要采取措施遏制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自西周建立至春秋中期这时段,井田制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井田制逐步消亡了。
B.西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依赖地方豪强,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为后来的门阀政治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C.李唐政权因在初期延续并完善隋朝的均田制走向稳定和强大,也因均田制消极因素的影响走向了灭亡。
D.元明清三代除了都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外,采取的土地政策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都对土地所有权与分配体系绝对控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3个小题,15分)
赤着的脚 
叶圣陶
中山先生站在台子上,闪着沉毅的光的眼睛直望着前面;虽然是六十将近的年纪,他的躯干还是柱石那样直挺。他的夫人,宋庆龄女士,站在他旁边,一身飘逸的纱衣恰称她秀美的姿态,视线也直注前面,严肃而带激动,就像面对着神圣。
前面广场上差不多挤满了人。望过去,像巢里的蜜蜂一般一刻不停地蠕动着的全是人头,大部分人戴着草帽,其余的光着,让太阳直晒着,沾湿了的头发乌油油得发亮。广场的四围是浓绿的高树,枝叶一动不动,仿佛在特意严饰这会场似的。
这是举行第一次广东全省农民大会的一天。会众从广东的各县跑来,经过许多许多的路。他们手里提着篮子或是坛子,盛放那些随身需用的简陋的东西。他们的衫裤旧而且脏;原来是白色的,几乎无从辨认;原来是黑色的,反射着油腻的光。聚集这么多的人在一起开会,他们感觉异常新鲜又异常奇怪。
但是他们的脸上全都表现出异常热烈的虔诚的神情。广东型的深凹的眼睛凝望着台上的中山先生,相他的开阔的前额,相他的浓厚的眉毛,相他的渐近苍白的髭须;他们又同时仿佛觉得中山先生也在渐渐凑近他们,几乎鼻子贴着鼻子。他们的颧颊部分现出比笑更有深意的表情,他们厚厚的嘴唇忘形地微微张开着。
他们中间彼此招呼着,说着话。广场上因为人多,声音自然不小。但是那说话的情态显然不含浮扬的意味,可见他们心头很沉着。
人还在陆续地来着,广场上人头铺成的平面几乎全没罅隙,不过这时人头仿佛却不如先前那样蠕动得厉害了。
仿佛证实了理想一样,一种异常欣慰的感觉浮上中山先生的心头,他不自觉地阖了阖双眼。
这会儿他的视线向下斜注,看到的是站在前排的农民们的脚:那是些赤着的脚,留着昨天午后雨中沾上的泥,脚面上静脉管蚯蚓一般蟠曲着,脚底黏着似的贴在地面上。
好像遇见奇迹,好像第一次看见那些赤着的脚,他一霎时陷入到沉思中了,虽说只是一霎时的沉思,却回溯到了几十年以前:
 他想到自己的多山的乡间,山路很不容易走,但是自己在十五岁以前,就像现在站在前面的那些人一样,也总是赤着脚。他想到那时候自己家族的命运同现在站在前面的那些人相仿,全靠一双手糊口,因为米价贵,吃不起饭,常常只好吃山芋。他想到就从这一点,自己开始怀着革命的思想:中国的农民不应该再这样困顿下去,中国的孩子必须有鞋穿,有米饭吃。他想到关于社会,关于经济,自己曾不倦地考察,不倦地研究,从而知道革命的事业必须有农民参加;而革命的结果,农民生活更应该得到改善。他想到自己曾经为了这些想法撰文,演说,找书,访人,不知不觉延续了三四十年了。
而今天的眼前,他想,满场站着的正是比三四十年前更困顿的农民,在他们身上,有形无形的压迫胜过他们的前一代。但是,他们今天赶来开会了,在革命的旗帜下聚集起来了,这是中国一股全新的力量,革命前途的——
 这些想头差不多是同时涌起的。他重又特别关注地去看那些赤着的脚,一缕感动的夹杂着酸楚的意味从胸膈向上直冒,心头燃烧着亲一亲那些赤着的脚的热望,闪着沉毅的光的眼睛也跟着潮润了起来。
他回头又看了看他的夫人,宋庆龄夫人正举起她的手巾,含着微笑代表自己向热情与会的农民会众致意致谢。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小说开门见山,开头以几个特写镜头,把孙中山先生与夫人在会议台上的形象和广场上的会众形象展示在读者的面前,既层次清晰又引人入胜。
B. 与会民众凝望着孙中山先生,仿佛觉得先生也在渐渐凑近他们,几乎鼻子贴着鼻子,以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农民对孙中山先生的亲近与热切期待。
C. 小说擅长进行深邃而丰富的心理刻画,孙中山先生回溯了自己成长、革命的经历,想到农民的困顿生活,再次明确了关注农民生活的革命思想。
D. 小说先以孙中山及夫人的形象为主描绘会场人物;然后交代原委并宕开笔墨描写会众,最后详写中山先生的心理并自然引回夫人形象,结构谨严。
5.请解释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6分)
6.小说以“赤着的脚”为标题有什么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3个小题11分)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 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 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 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 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 一份面向全国 200 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 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 深化改革。
附图: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发布《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待遇(如更核心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 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7.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一项是______(3分)
A.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D.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9.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5分)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题。(4个小题,19分)
    钟同,字世京,吉安永丰人。父复,宣德中进士及第。历官修撰,与刘球善。球上封事,约与俱,复妻劝止之。球诣复邸,邀偕行。复已他往,妻从屏间詈曰:“汝自上疏,何累他人为!”球出叹曰:“彼乃谋及妇人。”遂独上奏,竟死。居无何,复亦病死。妻深悔之,每哭辄曰:“早知尔,曷若与刘君偕死。”同幼闻母言,即感奋,思成父志。尝入吉安忠节祠,见所祀欧阳修、杨邦乂诸人,叹曰:“死不入此,非夫也。”
    景泰二年举进士,明年授御史。怀献太子既薨,中外望复沂王于东宫。同与郎中章纶早朝,语及沂王,皆泣下,因与约疏请复储。五年五月,同因上疏论时政,遂及复储事,其略曰:
    近得贼谍,言也先使侦京师及临清虚实,期初秋大举深入,直下河南。臣闻之不胜寒心,而庙堂大臣皆恬不介意。昔秦伐赵,诸侯自若,孔子顺独忧之,人皆以为狂。臣今者之言,何以异此。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
    父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臣窃以为上皇之子,即陛下之子。沂王天资厚重,足令宗社有托。伏望扩天地之量,敦友于之仁,蠲吉具仪,建复储位,实祖宗无疆之休。
    疏入,帝不怿。下廷臣集议……左右言:事由同倡,帝乃封巨梃就狱中杖之,同竟死。时年三十二。
    同之上疏也,策马出,马伏地不肯起。同叱曰:“吾不畏死,尔奚为者!”
    马犹盘辟再四,乃行。同死,马长号数声亦死。
    英宗复位,赠同大理左寺丞,录其子启为国子生,寻授咸宁知县。启请父遗骸归葬,诏给舟车路费。成化中,授次子越通政知事,给同妻罗氏月廪。寻赐同谥恭愍,从祀忠节祠,与球联位,竟如同初志。
(选自《明史。钟同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B.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C.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D.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宣德、景泰都是明朝皇帝的年号。如宣德炉,即明宣德年间所造的铜香炉;景泰蓝,即明景泰年间盛行的工艺美术品。
B.御史是中国古代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例如宋代的包拯(包公)就做过御史,他以刚正不阿、铁面无私著称。
C.古人对身故的描述,常见的就是“卒”,早亡一般用“殇”,帝后级别用“崩”,称诸侯或有爵位有封号的大员死去为“薨”。
D.庙堂:中国古代用来供奉死去的皇帝的地方叫太庙,太庙的殿堂就叫庙堂,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中的“庙堂”便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钟同的父亲钟复,死于病,而非死于谏,钟复的妻子对这事很后悔。钟同幼小时听到母亲说起这事就非常感奋,想完成父亲的志向。
B.怀献太子死后,朝廷内外都希望恢复沂王的储君身份。钟同与郎中章纶早朝时,谈及沂王,都流下了眼泪,于是一同上书,陈述复储之事。
C.奏书送进宫里,皇帝犹豫不决,下交朝廷大臣一起商议,宁阳候陈等人请求皇帝采纳自己的话,趁机治钟同的罪,请求罢免他。
D.明英宗复位后,追赠钟同大理左寺丞的名号,录用他的儿子钟启为国子生,不久又外放到咸宁当知县。钟启请求将父亲的遗骸归葬老家,英宗下诏拨给舟车路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小题,各5分,共10分)
①复已他往,妻从屏间詈曰:“汝自上疏,何累他人为!”
②同叱曰:“吾不畏死,尔奚为者!”马犹盘辟再四,乃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2小题,共9分)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②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上阙的前两句写词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上及下地勾勒出一副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落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词人内心的凄凉
D.此词上阙主写景,下阙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15.本词是如何表现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为说明君子实现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方法,荀子用“ _______,_______”巧妙设喻类比。
(2) 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蜀道难》中以行人的动作描写突出蜀道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6小题,21分)
从经历“倒闭潮”到“全面复苏”再到“华丽转身”,近年来,实体书店在中国正发生着________的变化。变化背后,(     )。当书店凭借“高颜值”成为“网红店”,当________的文创产品、浓郁可口的咖啡甜点代替书籍成为“主角”,不少爱书人也感到忧虑。书店的独立价值与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未来书店,将何去何从?在书店里,人们可以喝咖啡、看书、购买文创产品、逛展览、听讲座,甚至看电影……无论是为寻书,还是仅为打发时光,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未来书店已经被重新定义为“阅读与生活的博物馆”,人们徜徉其间,________。专家指出,相比线上书店便利的买书方式和“点对点”的人书关系,实体书店“在场”的体验感始终不可替代。它们将以丰富的空间感受,成为城市________的文化地标,引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们展示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和风貌,凝聚着一个城市的品格和精神,不断复制和传递这座城市的文化。据统计显示,2017年,言几又全国门店累计举办文化2000余场,参与人次突破百万以上;单向空间邀请大量热点作家、文化名人进行座谈。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3分)
A. 前所未有     琳琅满目     依依不舍         独一无二
B. 闻所未闻     琳琅满目     流连忘返         独树一帜
C. 前所未有     林林总总     流连忘返         独一无二
D. 闻所未闻     林林总总     依依不舍         独树一帜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3分)
A. 是传统零售业与新型生活方式的转换
B. 是传统零售业向新型生活方式的转换
C. 是新型生活方式替代了传统零售业
D. 传统零售业无法与新型生活方式抗衡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3分)
A. 据统计显示,2017年,言几又全国门店累计举办文化活动2000余场,参与人次突破百万;单向空间邀请大量热点作家、文化名人进行座谈。
B. 据统计,2017年,言几又全国门店累计举办文化活动2000余场,参与人次突破百万以上;单向空间邀请大量热点作家、文化名人进行座谈。
C. 据统计,2017年,言几又全国门店累计举办文化2000余场,参与人次突破百万;单向空间邀请大量热点作家、文化名人进行座谈。
D. 据统计,2017年,言几又全国门店累计举办文化活动2000余场,参与人次突破百万;单向空间邀请大量热点作家、文化名人进行座谈。
20.下列句子用语不得体的是______(3分)
A. 请留步,足下就此告别。
B. 非常感谢贵校的师生给我的热情款待。
C. 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
D. 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在所难免,敬请斧正。
21.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22.仿照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4分)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四、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改革开放40年来,最具创新活力的青年创造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标签:
  ①下海,“下海”指青年跳入商品经济、市场竞争的“大海”,自主挣扎和生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是这一大批“下海”的青年之中,诞生了非常多的优秀企业家、卓越经营人才,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
  ②创客,“创客”是近年来青年中流行的名词,具体说来,“创客”是指不以赢利为目的,把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社会传播之后,“创客”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青年人。
  ③世界范,“世界范”指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铺垫,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自豪,越来越有国际思维、国际视野,敢于站上国际舞台的青年。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结合所见、所闻、所感,呈现你对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吉林省辉南县第一中学2018-2019下学期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答案】
1. D;2D;3C 
1 。D(1)A项,“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一段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B项,“将土地牢中控制在自己手中,就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原文不符,原文第二段“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百姓牢牢控制在手中”。C项,“土地制度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稳定”犯了推断不当的错误。从第三段可知,商鞅变法使得秦朝强大,并不是此后土地制度保持稳定的原因,保持稳定的原因应是此后的朝代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 
2.D项,“采取措施遏制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的观点”理解错误,从第三段来看,应是采取措施缓解土地与中央集权或君权之间的矛盾。 
3.C项,“李唐政权因在初期延续并完善隋朝的均田制走向稳定和强大”原因分析不当。从第五段可知,李唐政权的灭亡不是由于均田制消极因素的影响,而是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 
 4. B
5. ①孙中山先生为农民们赶来开会,在革命的旗帜下聚集起来而感动;
②农民们赤着脚,身上还承受着胜过他们前一代的压迫,比三四十年前更困顿,孙中山先生深深同情他们,内心感到酸楚;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