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哈师大附中2018级高一下学期四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土司文化是土司制度创建和推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是根植于土司制度之中的。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行的一种特殊的管理方式,即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
试题预览
哈师大附中2018级高一下学期四月月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土司文化是土司制度创建和推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是根植于土司制度之中的。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行的一种特殊的管理方式,即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世袭地方官,通过他们对少数民族的管理,达到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统治的目的。
土司有专门的机构,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土府、土州、土县等。土司地区实行的是一种区域性的自治,但要归地方行政长官统一管理,并纳入国家的官制体系之内。土司制度推行之前,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未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中,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化外”之区。土司制度带来了区域社会管理的新模式,使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出现了相互依赖的关系,促进了土司地区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往来。其特殊的管理模式及相关的依赖交流机制、世袭制、等级制构成了土司制度与文化的鲜明特征。土司制度推行了六百多年,在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土司制度的建立,实际上是中央政府与地方首领的双方认同。一方面地方首领表示“归顺”“向化”,希望保住自身的地位和利益;另一方面朝廷在不易派官管理的少数民族地区需要寻求代理人。因此,当土酋“归顺”,朝廷即授以土司之职,通过颁发敕书及官印,使其成为可以世袭的朝廷命官,并允许他们管理自己的领地。而中央政府也经常征调土司兵作战,或抗击外寇,保卫疆土;或镇压内乱,稳定地方。明嘉靖年间的抗倭战争,明廷就调集了大量土兵。因此,土司制度是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体现了元明清中央政府“齐教修政”、“因俗而治”的统治方针,同时采取这样一种过渡性的管理方式,将其纳入中央政府的管理体制之内,也为日后的郡县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与其他国家中由少数民族统治的行政中心更多体现其强势的当地民族特征是完全不同的。
作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土司制度创建了一种区域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即在行省之内实行双轨制,既有流官管理的府州县,又有土司自治的地区。这种管理模式体现了两个特点:其一是体制的稳定性。土司制度推行长达六百多年,虽经三个朝代的更迭,这一政策仍得到有效的实施,其基本点在于维持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其二是政治运作的协同性。在土司制度推行过程中,中央政府与该地区少数民族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一定的和济与协调的。它的运作,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土司制度是在保留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的。当地民族的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生活习俗继续保留、发展,形成了促进该地区社会稳定以及民族和谐共处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共处与包容,保护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传承。清代在四川等地新设土司,不强求那里的少数民族剃发易服。从制度层面上说,土司制度也许不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但可以肯定,它是适合当时西南等地少数民族社会实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
(摘自《文史知识》2016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政府为实现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而设置的一种区域性自治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B.土司虽有自治权和专门机构,属于区域社会管理模式,但要归地方行政长官统一管理,纳入国家官制体制之内。
C.土司制度推行之前,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未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中,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化外”之区。
D.地方首领想要保住地位和利益,而朝廷需要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寻求代理人,在这种认同之下,建立了土司制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土司制度的推行实现了边远少数民族从“化外”到“归顺”“向化”的转变,为日后的郡县化打下基础。
B.在土司制度推行过程中,体制的稳定性与政治运作的协同性使政府与少数民族间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和济与协调。
C.土司制度是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在行省之内实行双轨制,对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D.土司制度也许并不理想,但它在保留了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共处与包容,保护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传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司制度的创建与推行,使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出现了相互依赖的关系,朝廷在管理这些地方的时候,也经常会需要这些地方的支持。
B.虽然土司有地方的管理权甚至可以有自己的军队,但是土司的军队也必须听从朝廷的调遣,随时准备抗击外寇,保卫疆土,或镇压内乱,稳定地方。
C.区别于其他国家少数民族统治政权的强势,元明清中央政府“齐教修政”“因俗而治”的统治方针体现了我国民族管理体制方面的吸纳性和包容性。
D.土司制度保留、发展了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生活习俗,体现了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管理智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屋顶上的猫   夏阳
春天就要来了。猫在不远处叫了起来。只不过那猫的叫声过于悲恸,类似婴儿般号啕大哭,里面夹杂着满腔委屈和无奈,无休无止,昏天暗地,用一种近乎神经质的疯狂,让周庄的午夜烦躁不安。
这对于居住在春来客栈的游客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飞机、高铁、大巴,他们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无非是想在这静夜安逸中枕水而眠,酣然入梦。可是,他们的美梦全让这猫叫搅乱了。
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两个常住客退房走了,其他游客也是瞪着熊猫眼,纷纷向客栈的老板娘春兰表达自己的愤怒。春兰坐不住了,气呼呼地叫醒丈夫春来,去,你去说说你妈,养什么破猫,这客栈还开不开?末了,忍不住嘀咕了一句,想不到人老了老了,心思却不少。春来知道老婆的意思,无非是指前街的王二伯,和娘两人彼此意思很明显。最匪夷所思的是,王二伯家里也养了一只猫,唉,公的,猫通人性。
春来找到娘时,正是晌午,老人在隔壁自家院子里晒太阳。年关的阳光,饱满壮实,黄澄澄的,笼罩着整个小院。老人窝在椅子上打盹儿,时不时地,睁开眼睛看看猫。猫,灰不溜秋,乖乖地趴在屋顶的黑瓦之上,也在打盹儿,偶尔也睁开一双黄溜溜的圆眼睛,瞅一眼老人。猫的头顶,是天空,白云缱绻。
春来对娘说话的意思很简洁,赶紧把这罪魁祸首的猫撵走,否则游客会跑光了。一家人的吃喝,都指望这客栈嘞。临走,他也和老婆一样,小声嘀咕道,还是多为儿孙的脸皮想想吧。
猫毫不理会这人世间的曲直,到了晚上,依然是午夜,依然号啕不止。开始是在屋顶,看见老人拿竹竿来赶,嗖地一声蹿入夜色茫茫中,毫无踪迹。待老人刚进屋,它又在河边的老树上,远离着人群灯火,于夜幕下继续它长夜难挨的哀呜。老人追赶了几次,便垂头丧气地坐在床上,一个劲地叹气,前世的老冤家,你把你那猫放出来会死啊?叹完气,关了灯,黑暗里一个人蒙着被子,呜呜地哭。不远处,猫在屋顶上叫得更欢了,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更为滲人。周庄午夜的神经,在这猫的叫声里被无限膨胀,膨胀到让人的脑袋快要爆炸了。这次,不仅春来客栈顶不住了,就连住在周边几家客栈的游客也是义愤填膺。
天还未亮透,老人还在床上唾觉,春兰就旋风一般闯了进来,一边用竹竿撵着猫打,一边嘴里骂骂咧咧:你叫,我让你叫!猫躲在衣柜上,泪汪汪地看着老人。老人拦住春兰,郑重地说,我保证,它今晚不再叫了。春兰将竹竿摔在地上,一边走出屋一边回头往地上吐唾沫,呸,不要脸的东西!
又是晌午,老人和猫,一个在院子的椅子上,一个在屋顶,又是在晒太阳,偶尔,彼此对望一眼。老人默默地坐了好一阵,然后站起身,对猫招了招手。喵呜——猫亲昵地应了一声,奔入老人的怀里。
老人抱着猫进了里屋,坐在床上,拥入怀中嗯嗯嗯地哄着,像哄孩子睡觉一样。突然,老人一把扯过被子,捂在猫的头上,死死地勒住猫的颈脖不放。猫四条小腿拼命地乱蹬,蹬着蹬着,越来越慢。老人一迟疑,把手撒开,坐在床边大喘气。猫自个从被子里挣扎着爬了出来,一下子蹿上屋顶,缩在屋顶的瓦垄里,委屈地看着老人。老人忍不住泪水涟涟,一边哭一边埋怨不争气的猫:没事你瞎叫什么?没事你瞎叫什么?
傍晚时,老人抱着猫出门了,她站在双桥上,对着河道尽头的一栋房子,忿忿地看了一眼,然后沿着河的另一头,夹杂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之中,走进了镇人民医院。
医院里一位年轻的大夫听说老人要给猫找一种哑药,惊得不知所措。他不得不给老人解释,说这里是看人的医院,不看猫。看猫得去宠物医院。
宠物医院?宠物医院在哪里?
周庄没有,得去昆山,或者上海,您还是先去昆山找找吧,应该有的。
按照大夫的提醒,老人抱着猫,坐上了开往昆山的大巴。大巴启动的刹那间,老人扬起头,默默地看着车窗外的周庄。
世界在周庄的上空黑了下来。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营造了一种感伤的、令人不安的氛围,这为后文对老人烦躁心理的描写作了铺垫。
B.小说中的游客在矛盾冲突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为了一己之私把一只猫和一位老人推向了生存的绝境。
C.小说中猫通人性一语双关,既实指生活中猫通晓人性,也反衬出春来和妻子不能理解老人内心。
D.小说中王二伯并没有直接出现,但作者通过春来老婆的暗指和春来娘的抱怨将其形象鲜明地刻画出来。
5.小说中有两处关于晌午情境的描写,有怎样的效果?(6分)
6.小说以猫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显德六年,使沧州定民租。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
  宋初,迁户部侍郎。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剪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乾德初,加兵部侍郎。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招集,旬间民尽复业。开宝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曰:“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祐,何以及斯。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太平兴国六年,因服丹砂遇毒,方奏事,觉疾作,遽出。至殿门外,饮水升余,堂吏掖归中书,已不能言,但指庑间储水器。左右取水至,不能饮,舆归私第卒,年七十。
居正气貌瑰伟,饮酒至数斗不乱。性孝行纯,居家俭约。为相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                 (选自《宋史•薛居正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B.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C.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D.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宾客,古代官职名,从唐代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管侍从规谏等。
B.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凡应试者亦谓之举进士。
C.侍郎,古代官名,宋朝时在中央设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侍郎是各部的副部长。
D.权,指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领、署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居正才华显著。清泰初年,薛居正参加进士考试落第,便写了一篇寓意洒脱的《遣愁文》来自我宽解,了解的人都认为他有公卿宰辅的器量。 
B.薛居正明辨是非。监军使怀疑朗州城中千余名僧人皆为盗贼同党,想要把他们全部逮捕杀掉,薛居正设法了解真相,保全了全部僧人的性命。
C.薛居正治理有方。皇上将要亲征太原,需征调百姓运送粮草,当时河南府闹饥荒,百姓大量逃亡,薛居正主动请缨,十日内便让百姓全部返回务农。
D.薛居正品性高洁。薛居正性情孝顺,行为纯正,虽位居宰相的高位,但处事宽厚仁慈,生活俭朴,士人君子因此都称赞他。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
(2)太平兴国六年,因服丹砂遇毒,方奏事,觉疾作,遽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8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1-14题。
《遣兴》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B.“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C.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愿望。
D.本诗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了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12.诗的第一句就说 “我今日夜忧”,诗人日夜忧的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概括。(6分)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写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雄奇壮丽,起语不凡,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烘托昭君,可谓 “惊天动地”。
B.颌联由首联的“村”而到“人”,短短两句,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给人一种无比广大而空阔的沉重之感。
C. 颈联的“省识”一句,说元帝从图画里识得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追悔莫及,在月夜之时翘首伫立,等着昭君魂魄归来。
D.诗的尾联,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昭君“怨恨”的主题:“恨帝始不见遇”和怀念乡土故国的“怨思”。
14.《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4分)
(1)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
(3)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出了这样的内容。
(4)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
(5)在《诗经•氓》中,写女子与男子分别后,相思难耐,于是登高远望、翘首企盼心上人到来的两句是“                  ,                  ”。
(6)李商隐的《锦瑟》在尾联里拢束全篇,表达了不待今朝回忆始感、即在当时已令人不胜怅惘的诗句是: “                  ,                  。”
(7)在杜甫的《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反映的社会生活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B.“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C.古体诗又称“古风”“古诗”,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和唐以后文人仿照他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古体诗没有格律限制。
D.“司马”在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 有评论家认为,超人气天王在上海的演唱会引起十室九空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炒作的结果。
② 偌大的一个广场,人山人海,竟没有一个我熟悉的人,想要找人说说话都百无聊赖,连搭讪的人都没有。
③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的也绝不能尸位素餐。各部委要抓落实,应“守土有责”。
④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处于震源中心的比芒村瓦釜雷鸣,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也变得伤痕累累。
⑤ 《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
⑥ 没想到刘峰家里这么困难,除了一台破旧的电视机算是家电外,真可以称得上是家徒四壁了。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当前各级政府要完善公务消费、预算编制和审计、绩效考核等全方位的建设,切实遏制各种违纪违规的公款消费现象。
B. 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完成了他“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老人与海》,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C. 应届毕业生出现第一份工作“闪辞”固然情有可原,但它折射出的缺乏职业规划,好高骛远与眼高手低则需要他们克服。
D.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19.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春节,小李给老师拜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
B.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只好笑纳了。
C.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恭临为歉。
D.涂鸦之作,不值先生一哂,如蒙赐正,不胜感激!
20.下列各项的字形、加点字的字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懵 (měng)懂少年     可以横绝峨眉巅       凡六百一十六言:句
B.朱拓(tuó)大字     以手抚膺坐长叹       曲罢悯然:可怜的样子
C.眼睛窈(ǎo)陷      空闻虎旅传霄柝       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一下子           
D.笑靥(yè)如花        塞上风云接地阴       间或一轮 :转动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要求: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选定文体;字数 800 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哈师大附中2018级高一下学期四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土司文化是土司制度创建和推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是根植于土司制度之中的。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行的一种特殊的管理方式,即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世袭地方官,通过他们对少数民族的管理,达到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统治的目的。
土司有专门的机构,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土府、土州、土县等。土司地区实行的是一种区域性的自治,但要归地方行政长官统一管理,并纳入国家的官制体系之内。土司制度推行之前,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未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中,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化外”之区。土司制度带来了区域社会管理的新模式,使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出现了相互依赖的关系,促进了土司地区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往来。其特殊的管理模式及相关的依赖交流机制、世袭制、等级制构成了土司制度与文化的鲜明特征。土司制度推行了六百多年,在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土司制度的建立,实际上是中央政府与地方首领的双方认同。一方面地方首领表示“归顺”“向化”,希望保住自身的地位和利益;另一方面朝廷在不易派官管理的少数民族地区需要寻求代理人。因此,当土酋“归顺”,朝廷即授以土司之职,通过颁发敕书及官印,使其成为可以世袭的朝廷命官,并允许他们管理自己的领地。而中央政府也经常征调土司兵作战,或抗击外寇,保卫疆土;或镇压内乱,稳定地方。明嘉靖年间的抗倭战争,明廷就调集了大量土兵。因此,土司制度是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体现了元明清中央政府“齐教修政”、“因俗而治”的统治方针,同时采取这样一种过渡性的管理方式,将其纳入中央政府的管理体制之内,也为日后的郡县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与其他国家中由少数民族统治的行政中心更多体现其强势的当地民族特征是完全不同的。
作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土司制度创建了一种区域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即在行省之内实行双轨制,既有流官管理的府州县,又有土司自治的地区。这种管理模式体现了两个特点:其一是体制的稳定性。土司制度推行长达六百多年,虽经三个朝代的更迭,这一政策仍得到有效的实施,其基本点在于维持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其二是政治运作的协同性。在土司制度推行过程中,中央政府与该地区少数民族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一定的和济与协调的。它的运作,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土司制度是在保留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的。当地民族的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生活习俗继续保留、发展,形成了促进该地区社会稳定以及民族和谐共处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共处与包容,保护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传承。清代在四川等地新设土司,不强求那里的少数民族剃发易服。从制度层面上说,土司制度也许不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但可以肯定,它是适合当时西南等地少数民族社会实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
(摘自《文史知识》2016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政府为实现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而设置的一种区域性自治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B.土司虽有自治权和专门机构,属于区域社会管理模式,但要归地方行政长官统一管理,纳入国家官制体制之内。
C.土司制度推行之前,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未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中,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化外”之区。
D.地方首领想要保住地位和利益,而朝廷需要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寻求代理人,在这种认同之下,建立了土司制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土司制度的推行实现了边远少数民族从“化外”到“归顺”“向化”的转变,为日后的郡县化打下基础。
B.在土司制度推行过程中,体制的稳定性与政治运作的协同性使政府与少数民族间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和济与协调。
C.土司制度是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在行省之内实行双轨制,对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D.土司制度也许并不理想,但它在保留了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共处与包容,保护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传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司制度的创建与推行,使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出现了相互依赖的关系,朝廷在管理这些地方的时候,也经常会需要这些地方的支持。
B.虽然土司有地方的管理权甚至可以有自己的军队,但是土司的军队也必须听从朝廷的调遣,随时准备抗击外寇,保卫疆土,或镇压内乱,稳定地方。
C.区别于其他国家少数民族统治政权的强势,元明清中央政府“齐教修政”“因俗而治”的统治方针体现了我国民族管理体制方面的吸纳性和包容性。
D.土司制度保留、发展了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生活习俗,体现了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管理智慧。
答案:
1.C(原文“未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中”,并非“未纳入”,范围扩大,曲解文意。)
2.B(“和济与协调”是“政治运作的协同性”在土司制度推行中产生的结果,而不是两者共同的结果。因果混乱。)
3.B(推断过于绝对,原文“中央政府也经常征调土司兵作战,或抗击外寇,保卫疆土;或镇压内乱,稳定地方。”并没有将土司军队列入必须服从调遣的范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周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