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4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学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2019年4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浙江省2019年4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唱和(hè)稀薄(ó)精明强干(qiăng)B.焦灼(zhuó)瞥见(piē)不绝如缕(lǚ)C.告诫(jiè)颤动(zhàn)蹑手蹑脚(niè)D.轻率(shuài)呜咽(yè)水流湍急(chuān)【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对
试题预览
浙江省2019年4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唱和(hè)       稀薄(bó)      精明强干(qiăng)
B. 焦灼(zhuó)        瞥见(piē)     不绝如缕(lǚ)
C. 告诫(jiè )         颤动(zhàn)     蹑手蹑脚(niè)
D. 轻率(shuài)       呜咽(yè)       水流湍急(chuān)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A选项“精明强干(qiăng)”中的“强(qiăng)”错误,应该读为“(qiáng)”。C选项“颤动(zhàn)”中的“颤(zhàn)”错误,应该读为“(chàn)”。D选项“  水流湍急(chuān)”中的“湍(chuān)”错误,应该读为“(tuān)”。故选B。
【点睛】高考对字音 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字。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每当精神远离我们的时候,美育便脱颖而出,帮助人们摆脱人性的畸形状态。
B. 教育部对艺考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严密封堵考前环结中可能会出现的纰漏。
C. 博物馆展出的书法原件极其珍贵,工作人员往往用橱窗或警界线把观众隔开。
D. 《浮生六记》通过对主人公恬淡生活的描写,展现了江南士人的雅趣和风采。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A选项“畸形”中的“形”错误,应为“型”。B选项“环结”中的“结”错误,应为“节”。C选项“警界线”中的“界”错误,应为“戒”。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可以用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两年,很多经销商放弃一线品牌的代理,转而投向二线品牌,甚至离开这个行业。
B. 中国保健品市场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这也是目前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的重要原因。
C. 部分游戏开发商在教育类APP中链接游戏,以学习的名义吸引学生进入其游戏界面。
D. 唐时,传承《诗经》的主要群体已经不再是专心注疏的经师,而是风生水起的诗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词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词语的选择、词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词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D选项用错对象,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风生水起”是形容“事情”,不能形容“诗人”。故选D。
【点睛】成语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思是约定俗称的。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就会导致理解不确切,由此而造成的运用错误,就属于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附带上一定的感情色彩,或褒义,或中性,或贬义。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4.下列名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截至2月10日晚,科幻片《流浪地球》票房超过20多亿元,稳居春节票房冠军宝座。
B. 近些年来,我国全力做好癌症筛查、临床治疗和药品供应工作,努力减少癌症死亡率。
C. “一带一路”全球智库网络的构建,有助于夯实“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D.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能恪尽职守、赏罚分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A选项成分赘余,“超过20多”错误,滥用表约数的词语,“超过”和“多”都表示约数,去掉“多”。B选项搭配不当,“减少癌症死亡率”错误,“减少”不能和“死亡率”搭配,应该是“降低”死亡率。D选项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能否”落到实处是两面,“能恪尽职守、赏罚分明”是一面。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     。      。     ,诚如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所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①毛泽东诗词情景交融、意境高远
②“境界”也就是意境,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美学范畴
③《沁园春•长沙》上阕把湘江秋景写得宏伟壮阔,绚丽多彩,与下阕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相匹配
④毛泽东诗词魅力无限,不仅因为他文学功底深厚,更在于他精神崇高
A. ②①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③② D. ②④③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因此解答本题时:一要看几个句子的主语是否一致,二要看主语不一致的句子是不是从同一陈述对象的角度展开的。当然,有时上下句采用顶真的手法,虽然主语不致,但上下文也是连贯的。本题第一个空根据前文可知是在说“境界”,所以第一空处顺应前文,保持陈述对象一致,四句话中只有②是概括的在说“境界”,所以第一空处填②,第二空处接着说“意境”,按照逻辑关系,先说毛泽东的诗词境界,再具体到他的《沁园春•长沙》,第四处根据后文说的是“襟抱”“学识”“真诗”,所以关系紧密的应该是④,所以排列的顺序应该是②①③④,故选A。
【点睛】语境式排序题要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变得不连贯了。命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改变其中一句叙述的对象要考生修改。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必然要做到几个句子的主语一致或围绕同一对象展开。

6.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比拟)
B. 身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设问)
C.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偶)
D. 日落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比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表达的效果,这是鉴赏修辞手法的前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比较隐蔽,要善于从只言片语中发现,并准确判定是何种修辞手法。B选项,“设问”错误,应该是“反问”,表达肯定的意思,不是在提问。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设问后面有对提问的回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故选B。
【点睛】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于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题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泛泛而谈。

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降职
B.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鱼雁:指书信。
C. 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四书:指《大学》《春秋》《论语》《孟子》。
D.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古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选项“四书:指《大学》《春秋》《论语》《孟子》。”错误,“四书”中没有“《春秋》”,应该是“《中庸》”。故选C。
【点睛】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主要包括古代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古代的文化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和刑法、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天文、古代音乐等。对于这些常识都要有所了解,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辨。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D.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考查的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判断句子有没有古今异义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要结合古文中的上下文,平时一定要多积累东西,可以说考试里的古今异义凭借平时的课文和做过的题,都可以答出来的。A选项,果然,古义:饱的样子。今义:指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B选项,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C选项,狼藉:形容酒饭后的杂乱样子。D选项,颜色,古义:脸色。今义: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故选C。
【点睛】对古今异义词的词义的判定,主要采用如下方法:①因文定义,也就是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其前后词语的含义,通过相关或相似联想拟用某一具体意义,最终通过比较其是否符合事理来确定其准确含义。②代入分析,在判断古今异义词时,还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放入语境进行分析。③课文迁移,一般情况下,在中学阶段要学近百篇传世佳作,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笔重要财富。如果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含义进行灵活迁移,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样便使老百姓保养身体、葬送死者都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过别国而轻视那些边远的地区,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C.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足以用来尽享视觉和听觉 乐趣,相信是可以快乐的。
D.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细小的礼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首先浏览句子,看有无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看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以及通假现象,最后圈出动词和虚词,进行比对。A选项,“保养身体”错误。生,形容词用作名词,活着的人。句子翻译:这就使得老百姓能够奉养活着的人、安葬死去的人,而没有遗憾了。B选项,“越过别国而轻视那些边远的地区”错误,鄙:边境。句子翻译: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这是困难的。C选项“相信是可以快乐的。”错误,信:实在。乐:让人快乐。句子翻译:足以用来尽享视觉和听觉的乐趣,实在让人快乐。故选D。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10.下列对《长亭送别》节选部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云,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温。伯劳东云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A. 在两人的对白中,张生对未来充满自信,莺莺更多的则是担忧。
B. 莺莺口占绝句,希望张生不要以她为念,体现了对张生的体贴。
C. “红泪”“流血”“成灰”等词写出莺莺离别时内心的痛苦悲伤。
D. 唱词运用引用、比喻、用典等手法,显得优美典雅、情韵悠长。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文章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B选项,“希望张生不要以她为念,体现了对张生的体贴。”错误,写了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表现了她对二人前途的深深的忧虑。故选B。
【点睛】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节选部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又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节选自《六国论》)
11.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始速祸焉               速:加速。
B. 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C. 当与秦相较             当:同“倘”,如果。
D.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待。
12. 下列各项中“而” 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A.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 二败而三胜
C.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阐明“用武而不终”“智力孤危”是齐、燕、赵三国灭亡的原因。
B. 第二段论古讽今,在议论的基础上抒情,从而提醒当权者牢记教训。
C. 选文注重语言的锤炼和变化,文字精练,整散结合,富有表现力。
D. 选文综合运用举例、假设、对比等论证方法,分析精当,逻辑严密。
【答案】11. A    12. B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A选项“速:加速。”错误,速:招致。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例句“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中的“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翻译成“却”。B选项“二败而三胜”中的“而”表并列关系的连词,翻译为“并且”。A选项中的“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翻译成“却”。C选项中的“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翻译成“却”。D选项中的“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翻译成“却”。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主观概括性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内容进行分析归纳。A选项中“‘用武而不终’是齐、燕、赵三国灭亡的原因。”错误,由原文“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可知,“用武而不终”只是赵国灭亡的原因,而不是齐、燕、赵三国灭亡的原因。故选A。
【点睛】文言虚词的语法分析法是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功能。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

14.下列对《品质》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但是假如我要定做的是他还没有替我做过的新式校靴子,那他一定要照手续办事了——叫我脱下靴子,把靴子坳拿在手里,以立刻变得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靴子,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以后,他就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的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
A. “那他一定要照手续办事了”表明他对靴子品质有执着的追求。
B. “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透露出他对自己所做靴子的爱惜之情。
C. 选文连用两个“好像”,表明“我”预感到了他内心的沮丧和愤怒。
D. “搔上两三次”“来回地摸”等细节描写凸显了他的敬业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文章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C选项“预感到了他内心的沮丧和愤怒。”错误,由原文“,把靴子坳拿在手里,以立刻变得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靴子,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可知,表明“我”预感到了他对自己所做的靴子的爱惜之情和对自己产品负责任的态度。故选C。
【点睛】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节选部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些年,“故宫年轻了”的印象深入人心。无论是火爆一时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还是深受年轻观众喜欢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抑或是故宫微博上那些“萌萌哒”的“段子”……进入网络时代,故宫仿佛开始了“逆生长”,不断以新的方式,走进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似的大学校”。古建筑群、院藏文物和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是故宫博物院独具特色的资源。怎样让这些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故宫给出的答案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公众”。再珍稀的文物,也是为人而保存;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为人而研究。
正是抱持着这样的目的,故宫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年轻一代。从“故宫萌物”系列文创产品,到人见人受的“故宫猫保安”,再到令人忍俊不禁的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紧扣年轻人的笑点泪点兴趣点,故宫告别了正襟危坐的形象,在撩拔时代心弦的边程中一点点走近年轻人。
“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就给他们献上什么”,故宫负责人这样分享”故宫正青春“的理念。但服务年轻人,绝不只是“老爷爷卖萌”。更深入研究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社交互动功能,吸引青年一代参与到内容产业的生产中来,文博、文创事业才有了新的源头活水。动漫作品《故宫回声》就是这诸多尝试中的一种。
年龄的“跨界”填平文化的代沟,更多的跨界催生无数意外的惊喜。打造中的“数字故宫”,不仅注重博物馆与社会的融合,也把多学科的跨界融合、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的跨界融合当作追求,塑造了博物馆的新形态。这些“完美碰撞”擦出的火花,使故宫“活”了、“火”了,产生了1+1远大于2的效果。许多人欣然看到,这种“故宫模式”近年来已经影响了一大批国内文博机构,甚至在年轻一代中引发了报考故宫博物院以及大专院校文博专业的热潮……
明年,故宫将迎来自己的600岁生日。我们“交给下一个600年”的是一堆冰冷的文物,还是一个涌动着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存在?对于所有从事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人来说,这是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故宫的尝试给出了一个答案:作为一个“古物”,它实际上已经赢得了这个时代的热情接纳。
(节选自2019年1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5. 下列不属于“故宫年轻了”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A. 推出《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综艺节目和纪录片。
B. 开发“故宫萌物”系列产品,创作“萌萌哒”的“段子”和动漫作品《故宫回声。
C. 打造多种跨界融合的“数字故宫”,塑造博物馆新形态,并由此产生积极的影响。
D. 将一堆冰冷的文物变成一个涌动着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存在,赢得了这时代的接纳。
16.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逆生长”指故宫进入网络时代以后,不断以新的方式走进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B.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引用总书记的话阐明博物院要以人为本,实现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C. “故宫正青春”理念的核心是发挥互联网社交互动功能,引导年轻人思考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这个重大问题。
D. “1+1远大于2的效果”表现为影响了一大批国内文博机构,引发了报考故宫博物院以及大专院校文博专业的热潮。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不属于‘故宫年轻了’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属于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D选项“将一堆冰冷的文物变成一个涌动着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存在,赢得了这时代的接纳。”错误,根据原文“我们‘交给下一个600年’的是一堆冰冷的文物,还是一个涌动着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存在?对于所有从事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人来说,这是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可知,“将一堆冰冷的文物变成一个涌动着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存在,赢得了这时代的接纳。”是从事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人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而不属于“故宫年轻了”的具体表现。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C选项“引导年轻人思考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这个重大问题。”错误,根据原文“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社交互动功能,吸引青年一代参与到内容产业的生产中来,文博、文创事业才有了新的源头活水。”可知,“故宫正青春”理念的核心是“吸引青年一代参与到内容产业的生产中来”。故选C。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学考试卷


上一个『湖南省六校(长沙市一中、师大附中、株洲市二中等)2019届高三联考试卷语文试题』  下一个『陕西省2019届高三4月三模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