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信阳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二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8-2019学年下期中考20届 高二语文试题说明: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
试题预览
2018-2019 学年下期中考

20 届 高二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价值观念的大多数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是在两个向度上同时进行的。一个是从大处着眼,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融汇性;再一个是从小处入手,展示中华文化的奇妙性、精巧性和艺术性。从大的方面来说,金庸小说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层面,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同时,他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描写了中国东西南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神采各异的文化风貌,并且写出了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起伏演变,从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的中国文化长篇画卷。

在金庸的前期作品中,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明显占据显要的甚至主导的地位:《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都对主人公为民请命、为民锄奸的正义行为持赞赏笔调,《射雕英雄传》更是把郭靖所代表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扬到了极致。在金庸的中期作品中,道家思想、游仙思想开始令人注目:《神雕侠侣》可以看做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这部作品既有郭靖掷地有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之举,又有杨过蔑视宗法礼教、为个人爱情不惜与整个武林为敌以及单人独剑四方漂游之行。在金庸的后期作品中,佛家思想的气息愈来愈浓,在《连城诀》和《侠客行》中,是非善恶已经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标准难立,狄云和石破天对于究竟应该如何做人,可以说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答案。

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版块构成”。例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成长于东南海岛,萧峰成长于中原武林,韦小宝成长于扬州妓院……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

金庸笔下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时显得博大刚健,如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宋朝以后,则显得气象衰弱、难克重任;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书剑

恩仇录》中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金庸在表现中国文化时,并非一味弘扬,而是带有鲜明的批判。

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就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佛家文化一灰衣老僧轻而易举地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给天下英雄论述佛法与武功的关系时说,练武功本是为了提高佛法境界,然而佛法境界达到很高时,却又不屑于练武功了。这种对“大文化”的了解,让金庸在写作时挥洒自如。

上世纪 50-70 年代的文学作品,出于“五四”新文学的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和歌颂新中国的需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辟地”的新气象。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立的民族国家形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

(摘编自孔庆东《金庸与国民文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金庸小说广受读者的欢迎,与他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有关。

B.文章用“一部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说明金庸的作品思想意蕴丰富,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

C.《神雕侠侣》中既有郭靖的侠肝义胆,也有杨过的蔑视礼法,由此可看出金庸的

思想从早期的儒家已经转变为道家。

D.金庸笔下的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文化分区,读者阅读他的小说时,就相当于

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先总述金庸小说取得的成就,然后从多个维度分别进行阐述。论证结构清晰。

B.文章用具体的作品来论证观点,说服力强,也加深了读者对金庸作品思想的理解。

C.文章以《天龙八部》中灰衣老僧的事件为例,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

D.文章提及儒家思想在金庸的作品中是富有变化的,体现了金庸对文化的批判意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狄云和石破天对于如何做人的疑惑体现了金庸后期的作品常有很浓重的佛家思

想,展现了金庸小说虚无与消极的一面。

B. 金庸小说中许多人物的个性与他们的“水土”密切相关,说明成长环境的文化差

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C. 金庸在他的作品中对儒家文化的展现从博大刚健到气象衰弱,体现了金庸对儒

家文化的态度由认同到否定的心理变化。

D. “五四”  时期新文学所推崇的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的时代需要,以致 50-70 年

代的文学作品让读者处于紧张的状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山顶的海风胥得意

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

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推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

罗布想要去看大海。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

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

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

罗布说:“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罗布如愿以偿了。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那天,他在草原上

飞快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罗布的喊声,一直飞向湛蓝的天空。

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

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穿上水兵服。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走神,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

新兵下连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班长却对他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

罗布认真地点头。一入伍,他就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新兵下连队那天,罗布坐上了接新兵的车。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汽车越走离海的方向越远,最后停在了一座山顶的雷达站前。

罗布被分到了海军的一个雷达站。雷达站建在山顶上,只有这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四下望去,只有连绵群山和密布的森林。站长说:“这里距离大海有 100 公里,但我们却在为军舰提供着信号。我们是军舰的眼睛。我们守护的是和平。”站长说得很慷慨,也很动情。站长已在山上工作 20 多年,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

时间一天天过去,失望的情绪笼罩住了罗布,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海军战士怎么会跑到这个大山里来。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塔楼顶上,隐隐地能望到最遥远的地方白茫茫的一片。他不知道那是云雾还是海岸。

那一天,罗布看到站长下了岗之后,又爬上了塔楼,他也悄悄地跟着爬了上去。站

长站在塔楼顶上,目光像是穿越了眼前所有的远山和密林。罗布问站长:“你是在想家么?”

站长摇摇头:“每年都能回一次家,不太想了。我当了 20 多年兵了,却一次还没出过海子。”

“海子?”罗布很吃惊。

“对。我们家乡那儿都是大草原,我们把草原上的湖泊叫作海子。其实,那不是真正的大海。”

罗布一步跨向站长,他努力了好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雾气漫上来了,整个山谷云雾涌动,这时,风也刮了起来。站长轻轻地对罗布说:“看,这多像大海呀。”

罗布使劲地点头,说:“像,太像了!站长,我都听到了海风。”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写罗布被分配到雷达站,见到大海的愿望落空,出乎他的意料。这一情节合

乎情理,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交代。

B.罗布在新兵营,总是梦到军舰,但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的鼾声。表现了他对大海的强烈渴望以及愿望未能马上实现的失落。

C.小说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一句,生动地概括了站长 20 多年的军旅生涯。

D.小说用极为简省的笔墨描写了罗布的爷爷和阿爸,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

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5.小说中“海子”和“大海”有何寓意?两者在文中交错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这是当下对中国经济最生动的比喻。大海之大,在其辽阔深邃。中国有 13 亿多人口和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有

960 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城乡区域,庞大内需市场支撑起中国经济广

阔的发展空间。从经济表现看,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大海之大,在其澎湃动力。上亿户市场主体、2700 多万家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9 亿多劳动力资源、超过 1.7 亿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不断释放红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这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驱动力,是不可逆转的时代大潮。

大海之大,在其开放包容。从修订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到降低汽车、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从加大力度减税降费,到优化营商环境。以开放倒逼改革,中国经济活力不断释放;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预计未来 15 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 30 万亿美元和 10 万亿美元,中国的开放不仅发展自己,更造福世界。

(摘编自安蓓、张辛欣、陆文军《大海之喻凸显中国经济底气信心》,新华网 2018 年 11 月 5 日)

材料二:

长三角一体化正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在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正酣。苏沪皖近水楼台,占据了采购商数量的“大头”,江苏交易团有 2 万家企业和机构、5 万多名专业观众报名参会;浙江交易团累计报名企业超过了 1.9 万家,人员超过 4 万名;安徽则有 3456 家单位、1

万余人报名,其中参会企业有 2463 家,共 5822 人参会。惊叹沪苏浙皖的采购团队规模之大的同时,进博会的举办对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进博会为长三角地区带来重大的发展契机,将国际知名厂商请到家门口进行产品展示,便于建立更加紧密的国际经贸关系,了解国际最新的产业发展领域和趋势,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和经贸合作。此外,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包括长三角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为长三角地区带来更好的展示、宣传机会,提升区域的国际影响。

(摘编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看看进博会背后的长三角身影》,上观网 2018 年 11 月 5 日)

材料三:

作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主宾国之一,英国对进博会高度重视,派出包括安德鲁王子等皇室成员和政府高官,以及 50 多家知名企业负责人组成的高级别代表团。福克斯表示,进博会将引领一个新的贸易“黄金时代”来临。

“英国是此次展会的主宾国,”福克斯 3 日晚接受英国《星期日快报》采访时表示,“11

月 5 日到 10 日举办的进博会将为我们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平台,展示英国最具创新性的技术,同时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建立商务关系。进博会将促成英国企业签订涉及多个行业的出口和投资协议,为英国经济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福克斯强调:“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展会,它体现了中国正在采取措施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我们希望并期待中国在进博会这个平台上释放出开放经济、营造公平开放的国际竞争环境的信号。正是由于中国采取切实的、富有建设性的举措推进对外开放,中英双边贸易总额才能出现大幅增长,达到 700 亿英镑,我们才能好好把握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英国国际贸易大臣:一个新的贸易“黄金时代”即将到来》,《中国日报》

2018 年 11 月 5 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经济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着庞大的内需市场作为支撑,这一点与人口总数和群

体构成、国土总面积和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等方面密切联系。

B.江苏、浙江和安徽众多参展企业和机构,超过 10 万的参展人员,从一个侧面说

明中国经济具有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驱动力,时代大潮不可逆转。

C.中英双边的贸易总额出现大幅增长,已经达到 700 亿英镑,英国将能够在进博会上展示最具创新性的技术,这均在证明中国经济的开放包容。

D.因为历经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当今的中国经济已经具有了辽阔深邃、动力澎湃和

开放包容等特点,所以国内外经济专家将之比喻为一片大海。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进博会是以开放倒逼改革的具体体现,长三角各省市应当抓住契机,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使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B.进博会将会加强国际经贸关系,长三角地区可以将国际知名厂商请到家门口进行

产品展示,英国也可能与中国签订涉及多个行业的出口和投资协议。

C.在中国经济发展长期稳中向好总体势头没有改变的背景下,长三角应在进博会上

向世界展示中国包括自身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提升区域国际影响。D.在开放经济、营造公平开放国际竞争环境方面,英国对进博会抱有期待,而中国

施行修改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等政策,也在为造福世界创造条件。

9.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依次是什么?这种编排组合对介绍进博会有何好处?(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48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尹会一,字元孚,直隶博野人。雍正二年进士。五年,出为襄阳知府。汉水暴涨,坏护城石堤。会一督修建,分植巡功,民忘其劳。署荆州,石首饥民聚众,扬言将劫仓谷。会一单骑往谕,系其强悍者,发仓谷次第散予之,众悦服。
乾隆二年,入觐,命署广东巡抚,以母老辞。调署河南巡抚。河南方闵雨,疏请缓
..

征,并发仓平粜,不拘存七粜三旧例,视缓急为多寡,上从之。

四年,黄河、沁水共涨,濒河四十七州县成灾。会一定赈恤规条十六,无食者予一月之粮,无居者予葺屋之资,缓征减粜,留漕运贷仓米,米不足,移他郡之粟助之,富民周济;并假馀屋以栖贫窭,建棚舍,安流亡,免米税,兴工代赈,种蔓菁助民食,助耔种,施药饵,延诸生稽察;又令离乡求食者,有司随在廪给,开以作业,俟改岁东作资送还乡。

会一母年七十馀,疏请终养。上知会一孝母,母李先以节孝旌,有贤名,赐诗褒之。会一在官有善政,必归美于母。家居设义仓,置义田,兴义学,谓皆出母意。母卒,会
一年已逾五十,居丧一遵古礼。十一年,服阕,召授工部侍郎,督江苏学政。
..

十二年上敕各省学政按试时以御纂四经取与旧说别异处发问答不失指者童入学生补

廪。会一请令生童册报考试经解,别期发问,不在册报者,不概补经解。下部议行。会
一以江南文胜,风以质行。尝谒东林道南祠,刻小学颁示士子。处士是镜庐墓隐舜山,
..
亲访之,荐于朝。侍郎方苞屏居清凉山,徒步造访,执弟子礼。校文详慎,士林悦服。
..

十三年,转吏部,仍留学政任。力疾按试,至松江,卒。

(节选自《清史稿·尹会一传》)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十二年/上敕各省学政按试时/以御纂四经取与旧说别异处发问/答不失指者/童入学/生补廪/

B. 十二年/上敕各省学政按试时/以御纂四经/取与旧说别异处发问/答不失指者/童入学/生补廪/

C. 十二年/上敕各省学政按试时/以御纂四经/取与旧说别异处/发问答不失指者/童入学/生补廪/

D. 十二年/上敕各省学政按试时/以御纂四经取与旧说别异处/发问答不失指者/童入学/生补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入觐”原来指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后来泛指朝见天子。

B.“阕”,即“终了”的意思;“服阕”指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C.“东林”指东林书院,是江南地区文人荟萃之地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D.“侍郎”为明清时代六部的最高长官,有单独向皇帝奏事的权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尹会一关心民生,积极有为。他出任襄阳知府时,督促修建被汉水冲坏的护城石

堤;在荆州做官时,开仓按平价卖出粮食,圆满解决饥民闹事的问题。

B.尹会一头脑灵活,治理有方。黄河和沁水齐发大水,临近黄河的四十七个州县全

部受灾,他多管齐下,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帮助灾民。

C.尹会一重视人伦,谨守孝道。朝廷任命他为广东巡抚,他因母亲年老而推辞;为官有了好的政绩,他必定归功于母亲;母亲去世时,他按照古代的礼节守丧。

D.尹会一重视人才,以礼待人。他亲自前往舜山拜访隐居在那里的处世是镜,并将

其举荐给朝廷;他又徒步到清凉山去拜见侍郎方苞,并行弟子之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会一单骑往谕,系其强悍者,发仓谷次第散予之,众悦服。



(2)会一定赈恤规条十六,无食者予一月之粮,无居者予葺屋之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辛弃疾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①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萦绿带,点青钱②。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注]:①不足两年,作者的官职多次调动,官迹所至江西、湖北一带(旧属楚地)。②青

钱:指荷叶。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起首二句,词人借聚散兴感,直中藏曲,吐露自己对于被频繁调动的不满情绪。

B.“但将痛饮酬风月”写词人只愿与朋友为美丽的风光而畅饮,不愿让离别再添哀愁。C.词人以“绿带”“青钱”分别比喻湖水与荷叶,生动传神,动词“萦”“点”更是活化了

景物。

D. “东湖春水碧连天”以夸张的手法写豫章东湖的美景,词人借此表达了东归隐居

之意。

15.词中“后夜相思月满船”被赞为妙手偶得的佳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20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一诗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并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写景的句子是:

“ , 。”

(2)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一诗中的“ ,
”注重他的丰功伟绩;而陆游《书愤》一诗中的
“ , ”注重他的精神品格。


(3)范仲淹在《御街行》一诗中有此三句:“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李

清照在《一剪梅》中与之相似句子是: ,
, 。


(4)《阁夜》用视觉和听觉表现爱我神州和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的诗句是:五更鼓角声悲壮,“ ”。

(5)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照耀下波光闪耀千万里,所有的江水都洒满了月光

的句子是:“ , 。”

(6)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


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看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耳际是山顶天鸡的叫声。

(7)杜甫《登岳阳楼》一诗中“ , ”描

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8)《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

性格的诗句是:“ , 。”

(9)李煜的《虞美人》中“ , ”是以水

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作了形象化的表现。

三、语言文字运用(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大批网友表示自己有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在打车、通讯套餐、电影订票、网络购物等线上消费中,电商“杀熟”的现象可谓 。

低价是有效的“拉新”手段,在流量红利见顶、电商获客成本日益增高的当下,用低价把新用户留存成老用户,在用户消费形成后提高价格,已经成为部分商家不公开的获取

更高利润的“潜规则”。基于大数据的“千人千面”,通过出让部分个人隐私,帮助企业作最优决策,本是 的事情,但一些企业却利用大数据“作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零售行业,在新零售火爆的当下,线上消费积累的亿万消费大数据优势是其能够继续引领消费的有力保障。大数据“杀熟”丑闻如果一再出现,将会影响新零售用户对大数据这个工具的态度。( )最终影响这个新零售电商行业的发展。

大数据“杀熟”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消费者无法了解企业在数据黑箱里究竟装了哪

些运算法则,也没有人能够在智能定义运算的经济社会中 。利用好大数据

的同时,强化治理,谨防其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新困扰,已经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额一项是(3 分)( )
A.比比皆是 各得其所 明哲保身 刻不容缓
B.俯拾即是 各得其所 独善其身 迫不及待
C.俯拾即是 两全其美 明哲保身 迫不及待
D.比比皆是 两全其美 独善其身 刻不容缓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毛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用低价把新用户留存成老用户,在用户消费习惯形成后提高价格,已经成为部分商家获取更高利润的不公开的“潜规则”。

B.在用户消费习惯形成后提高价格,用低价把新用户留存成老用户,这已经成为部分商家获取更高利润的“潜规则”。

C.用低价把新用户留存成老用户,在用户消费习惯形成后提高价格,已经成为部分商家获取更高利润的“潜规则”。

D.用低价把新用户留存成老用户,在用户消费形成后提升价格,这已经成为部分商家获取更高利润的“潜规则”。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用户将会对新零售的各种应用采取抵制态度

B.使用户对于新零售的各种应用采取抵制态度

C.新零售的各种应用将会被用户抵制不用

D.将让用户采取抵制新零售的各种应用的态度



四、写作(6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60 分)

2019 年 2 月 27 日,一所中学在高考倒计时 100 天当天,组织高三年级 2000 多名学生进行包括励志演讲、50 华里远足、感恩教育三部分的教育活动。在最后进行的感恩教育中,当家长为孩子读完家书,学校安排所有同学向家长磕头谢恩。此举在网络上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质疑这种感恩教育是“作秀”,涉嫌“道德绑架”。事后该学校回应,这只是一种形式,想教孩子们学会感恩,懂得责任、担当。

针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018-2019 学年下期中考

高二 语文试题答案


1.(3 分) A 【详解】B 项“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错,“交响乐”的指向是文化思想层面;C 项“思想从早期的儒家已经转变为道家”错,原文只是认为“《神雕侠侣》可以看做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D 项以偏概全,原文是说“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故选 A。

2.(3 分)C 【详解】C 项,“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错误。灰衣老僧的事件意在证明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故选 C。3.(3 分)B【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

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期中试卷


上一个『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阶段性测试(五)语文试卷』  下一个『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