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优质高中2019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湖北省襄阳市优质高中2019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襄阳市优质高中2019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
试题预览
襄阳市优质高中2019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身的原初意义:中华古礼的原型
    文身是我国东夷南蛮百越的古俗,东夷南蛮进入华夏,其原来的文身与古礼和风俗的关联已在五帝时代与华夏的融和中渐渐消失。而百越之地的吴在殷商末年,越在春秋末年仍以文身为俗。《墨子•公孟》曰“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这里“剪发文身”是用来治国的,不仅仅是风俗,而且是礼。墨子讲越国的“剪发文身”,是与齐桓公用“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晋文公用“大布之衣,群羊之裘,韦以带剑”以治其国;楚庄王的“鲜冠组缨,缝衣博袍”以治其国相比较的。这时,东面的齐,南面的楚都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越,仍是剪发文身。越国的“剪发文身”之礼,能与春秋时代的齐、晋、楚三国之礼并行且与之一样达到“其国治”的政治和社会效果,在于越国之礼虽然外在形式不同于三国,但在内在核心上却与之相同。从内在核心上讲,“剪发文身”这一源远流长的古礼,具有与其它古礼一样的三大共同点。
    第一,文身图案与氏族的根本观念紧密相关。身之所文的,是类似于图腾理论所讲的图腾。既是氏族部落之祖先,又是氏族成员的保护神。《史记•周本纪》说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害。”文身关系到百越诸族的根本观念。
    第二,文身具有百越诸族的成人礼的作用。《淮南子•齐俗训》:“中国冠笄,越人劗发。”这是从冠笄之礼的角度讲中原地区与百越地区的不同。冠笄之礼是中原诸族的成人礼。男子成年行冠札,头上戴冠,以冠束发。女子成年行笄,用笄束发。百越诸族则是剪断头发而形成符合越礼的发式。中原成年之礼,不仅是冠笄,还有相应的服饰,同样百越的成人之礼,不仅要断发,还要拔牙、漆齿、文身。百越诸族成人礼中的文身,意味着将人的自然之躯,按社会、仪式、观念的要求加以改变,显示了自然人向社会(氏族、文化)人的生成,更重要的是,只有文,人才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才标志作为社会(氏族)人的完成。
    第三,文身作为礼的重要功能是对人的等级差别进行外观感性上标识。《墨子》讲的越王用“剪发文身”之礼以“治其国”,越礼与华夏之礼一样,其重要功能就是对人进行等级区分。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记载黎族规定奴婢不得纹面:“惟婢获则不刺面。”《礼记•乐记》讲,“礼”的最大功能在“别”(区分)。《荀子•礼论》讲了“别”就是“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如果说,文身作为一种古礼,最初是
平等性的图腾观念,然后有从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社会的再进一步演化,就会提升到别贵贱的等级标志。从越王的剪发文身而使越国大治看来,文身已经演进到别贵贱的功能了。
    文,这种在身体上刻缕图像的行为,使自然之人变成社会之人和文化之人。文身是在仪式(原始古礼)中进行的。是仪式使文身具有了神圣性,同时文身之人在仪式中获得的神圣使之成为仪式的核心。
    正是文身古礼内蕴着与后来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文”才最后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
    (摘选自《新华文摘》刊文,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桓公用“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之时,南面的楚也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百越,仍以剪发文身为礼。
B.从越王勾践的剪发文身而使越国大治看来,在那时越国的文身古礼已经从最初的在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演进到贵贱的功能了。
C.百越地区古代的成人礼要断发、拔牙、漆齿、文身,完成了这一系列的仪式,才能够从外观感性上识别人的等级差别。
D.古代百越诸族成人礼中的文身,是成人礼中最重要的一项。在那时只有“文”,人才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才标志作为社会(氏族)人的完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分析到文身是百越的古俗,并引用《墨子•公孟》的文字表明越王勾践的剪发文身是“以治其国”。
B.到了宋代,诗人范成大还在《桂海虞衡志•志蛮》记载:“惟婢获则不刺面。”这也证明了“文身”有对人进行等级区分的作用。
C.文章以并列的方式论述了“剪发文身”与其他古礼一样的三大共同点,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D.引用论证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文章通篇都是各种例子,增加了文章的内涵,同时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论是越王还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他们都希望通过礼仪定式和礼制规范划分人们的等级从而维护自己的政治梦想。
B.从《淮南子•齐俗训》:“中国冠笄,越人劗发。”我们看到古代中原地区与百越地区成人礼的不同。中原各族男子成年行冠礼,女子成年行笄礼。
C.越的剪发文身之礼与中原华夏之礼都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人进行等级区分。按照荀子所说,这种区分就是让“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
D.文身古礼蕴涵着与后代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是因为“文”已经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内容。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解答】(1)A.“百越”扩大范围,原文第一段“这时,东面的齐,南面的楚都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越,仍是剪发文身”;B.原文倒数第三段有在假设条件下把礼的功能演进分为三个层次,而“最初”的是“平等性的图腾观念”,而不是“在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C.曲解文意,原文第四段“文身作为礼的重要功能是对人的等级差别进行外观感性上的标识”,所以并不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仪式”。
(2)C.“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错,文章没有论述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D.因果倒置,原文最后一段“正是文身古礼内蕴着与后来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文’才最后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

答案:
(1)D
(2)C
(3)D
【点评】完成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要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通过对照,往往会发现干扰项的种种错误:正反颠倒、时间错位、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及种属概念并列等,排除了干扰项,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了。当然有时很可能几个说法从某个角度看都有不妥之处,这时应该比较一下几个选项中哪个说法的错误更为明显,然后就选定这个明显有错的选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年        关
侯发山
    风从门缝里溜进来,“飕飕飕”,直往人的脸上扑、怀里钻。一家老小虽然都缩着膀子把自己藏在被窝里,还是给冻得瑟瑟发抖,仔细听,还能听到牙齿在打架。寒冬腊月,屋子里没有生火;如果把被子挂起来,稀薄得能看出人影,能不冷?隐约传来远处炸响的鞭炮,过年的味浓了,更衬托出家里的冷清。
    儿子福来不时瞄一眼冰冷的灶台,似乎期待着奇迹发生,期待着灶膛燃起来,期待灶台上有温热的饭菜,也只是温热,喷香都是奢望。
    不只是福来,康群山,还有他的老婆,小女儿麦香,虽说都躺在炕上,一个个都睁大着眼睛,没有一点睡意,大白天不是睡觉的时间,这是其一,除了冷,还有饿,哪能睡得着?今年春上,天旱,麦子连种子都没收回;到了秋天,有雨了,却大得吓人,像是老天爷的水缸漏了,把庄稼给毁得一塌糊涂,种一葫芦连两瓢也没收够,颗粒无收。
    福来吸溜了一下鼻子,似乎闻到了邻居家传来的饭菜的香味,忍不住说道:“爹,我饿。”
    康群山刚想骂句“饿死鬼托生”的,听到麦香说“我也饿”,他就把话咽了回去。
    老婆说:“要不,你去康百万家借点?”
    康群山叹口气,说:“今年已经借了康家八两银子、六斗麦子,一文一两都没还,咋再去张口呢?”
    老婆又说:“每逢遭年馑,康家都要施舍粥棚,要不,我带孩子们去看看?”
    康群山说:“今天是大年三十,人家不过年?这时候去,怕是不妥啊。”
    这时候,忽然听到拍打柴门的声音,“扑嗒,扑嗒”,随着这声音,还有人在叫:“山哥,在家吗?日头都晒住屁股了还不起来。”
    康群山不情愿地从被窝里爬起来,掩了掩衣襟,走过去打开了柴门——原来是偃师掏烟囱的驼子。因为他常年游街穿村掏烟囱,把背都弄驼了,大伙儿就叫他驼子,倒不记得她姓啥叫啥了。
    康群山咂吧了几下嘴,说:“驼子,今年俺家不掏烟囱。”腊月二十三那天,他自己掏过了,通畅着呢。
    驼子痞着脸说:“屁话,你家烟囱都不冒烟了,这不是堵了是啥?”
    “……”康群山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若搁往年,这一天正是灶火忙碌的时候,除了洗洗涮涮,蒸包子,炸果子,炖猪肉,烧豆腐,从早忙到晚,吃罢年夜饭才消停。今年他家烟囱不冒烟,不是堵了,是根本就没生火,哪来的烟?若是生火,一是浪费柴禾,二是面缸都见底了,没米下锅啊。
    驼子没去看康群山的脸色,只顾瞅着烟囱说:“山哥,若是掏出东西,你该付费付费;若是烟囱里没有东西,我拍拍屁股走人还不中?”
    话说到这份上,康群山没有拒绝的理由。
    驼子放下了鼓囊囊的背包,开始忙活。他让康群山回屋暖和,自己爬到了康家的屋顶,去检查烟囱的出口。康群山没有回屋,缩着膀子,站在院子里瞅着驼子折腾。驼子是给自己干活的,人家都不怕冷,自己怕冷?
    也只是一袋烟的工夫,只听驼子叫道:“山哥,烟囱里还真有东西,怪不得不冒烟呢。”说着话,驼子从烟道里掏出一个小包裹。
    连老鼠都不来他家光顾了,怎么会有东西呢?不像是老鼠所为啊。康群山心里咯噔了一下,紧接着,又咯噔了一下,咋给人家驼子报酬呢?一时间,康群山愁上加愁,上吊的心思都有了。
    驼子猴子一样从房顶上出溜下来,也不征求康群山的意见,自作主张把那个小包裹打开了。
    包裹打开的一瞬间,驼子,康群山,两个人都惊呆了,原来小包裹里包的不是破衣烂衫,而是一兜碎银子!
    驼子查了查,不多不少,整整十两!
    “山哥,这下你可过个肥年了……我拿走两文,算是报酬。”不管康群山是否同意,驼子拣起两枚铜钱,背起工具包,乐颠颠地走了。
    等到驼子走后,康群山才回过神来,明白自己不是在做梦。
    康群山带上银子出门采购年货的时候,得知整个康店村,凡是跟他家一样情况的,驼子都去掏烟囱了,让人惊奇的是,他们的烟囱里也都藏有十两银子!
    当天晌午,站在邙山岭的康百万,看到整个康店村家家户户的烟囱都溢出了烟,他的脸上漾出了笑意,对身边的驼子说:“好,你也回家过年吧……明年的年关你还来。”
    驼子接过康百万给他的赏金,笑呵呵地走了。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10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寒风刺骨,屋里没有生火,只有冰冷的灶台和躺在炕上忍饥挨冻的一家大小。灾荒之年,一双儿女“我饿”“我也饿”的声音在别人家饭菜的香味中尤为凄清。
B.当老婆提出“去康百万家借点”的建议后,他说:“今年已经借了康家八两银子、六斗麦子,一文一两都没还,咋再去张口呢?”可见康群山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
C.在康群山进退维谷的时刻,掏烟囱的驼子出场了,他化解了康群山家的经济危机,那从烟囱里掏出的十两银子让与康群山一样贫苦的人闯过了年关。
D.年关,对贫困者来说,过年如过关。作者极尽繁笔,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写活了年关康群山家的窘境。
5.小说中康百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6.文章最后两段独具匠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文本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本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对结尾语段作用的把握能力。本题可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即可。结尾语段作用如下: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卒章显志);呼应开头或题目,使结构严谨完整;深化主旨或升华主题;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解答】(1)B.“可见康群山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错,康群山是一个有尊严感的人。
(2)“每逢遭年馑,康家都要施舍粥棚”可见其乐善好施。“看到整个康店村家家户户的烟囱都溢出了烟,他的脸上漾出了笑意”,原来驼子掏烟囱就是康百万行善的方式,穷人也是有尊严的。没有尊重的“仁”是虚伪的,康百万在“敬”中解除了别人的困境,也彰显了自己活着的崇高。
(3)文章采用双线结构行文,明线写康群山穷困待助,暗线写康百万让驼子掏烟囱来进行行善。明暗线在结尾处交织汇合,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小说极尽繁笔写康群山的穷困,更能衬托康百万仁义的可贵,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高大。“年关”对贫困者来说,过年如过关。康百万的出现让与康群山一样贫苦的人闯过了年关,也正是这一笔,直抵人们的精神领地,让读者去寻求仁义背后的一个“敬”字,更好地表现了主题。

答案:
(1)B
(2)①乐善好施的仁者形象。②尊重人格的义者形象。③令人敬重的富人形象。
(3)①使情节集中紧凑。②突出人物形象。③鲜明表现小说主题。
【点评】解答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类试题,要掌握以下三种方法
1.摘要法。即直接从相关解题素材中摘录关键词。这里所说的“关键词”,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直接揭示人物品质、性格的形容词:一是作者对人物品质、性格的评价的形容词;二是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试题要求分析概括的人物的品质、性格进行评价的形容词。
2.归纳法。即对分散的答案素材进行整理、合并。对分散在文章中的作者的评价、其他人物的评价等不同类型的关键词句,以人物品质、性格的不同侧面为序,进行重新组合。
3.提炼法。即从作品的故事叙述和人物描写中,提炼出人物的品质、性格特点等。从作品的情节、所叙事件里提炼人物性格特点与品质;从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以及细节描写里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品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是指每年11月11日的网络促销日,源于淘宝商城(天猫)2009年11月11日举办的促销活动,当时参与的商家数量和促销力度有限,但营业额远超预想的效果,于是11月11日成为天猫举办大规模促销活动的固定日期。
    每年的“双十一”网购狂欢节,网购订单均会瞬间激增,而下单后的送货环节都成为买家吐槽的重点。临近“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不少快递员却选择辞职避过这段时间或者干脆转行,“频繁促销使得快递量是起来了,但电商快件的价格却是一路下行,同样的收货量,快递员收入少了而且也更辛苦,部分网点甚至换了一票人,包括老板在内”。
    “双十一”前夕,由北京市工商局牵头,市公安局、商务委、质监局、食药局、网信办、北京海关、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8家单位集中约谈了京东、天猫、亚马逊等13家电商。北京市工商局从5个方面对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提出了指导意见。针对“双十一”期间,平台商家推出的各种格式条款,市工商局强调了平台经营者不得从事的三大禁止行为。北京市公安局要求电商平台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警惕冒充商户客服人员通过退换货对消费者进行诈骗的行为。
    (摘编自2018“百度百科”)
材料二:
    发展至第九年,天猫“双十一”已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购物狂欢节、最大的线上博览会,更是广泛的全球化共振。截至11月11日24时,2018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落下帷幕,全天交易额达2135亿元,其中无线成交占比91%。“双十一”结束了,但交易仍在继续。
    在天猫“双十一”诞生之初,它的意义主要在商业层面,它让所有人感知到在线交易的力量,让网上购物的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百亿时代”的天猫“双十一”,为中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树立起崭新的标杆,品牌商主动投身到“双十一”浪潮,促成了消费者和厂商之间的深度互动,开启了中国零售业变革的新窗口。
    从零售这个原点出发,天猫“双十一”助推中国的物流、支付、技术等商业基础设施升级,它是这个时代的“超级工程”。天猫“双十一”这个“超级工程”,将数以亿计的人聚合到一起,以消费升级驱动制造升级。
    今天,我们关注天猫“双十一”,已经不再仅仅关注零售成交的数据,更关注支撑这些数据背后的东西。天猫“双十一”这一“超级工程”,是中国商业的象征。物流、支付、技术、数据、制造,阿里巴巴激活并赋能合作方,构建了新型社会化协同的模式。
    天猫“双十一”至少有6亿人参与,天猫“双十一”早已不仅仅属于中国。在天猫“双十一”的14万个品牌中,海外品牌就有6万个,几乎覆盖了全世界各个角落大大小小的品牌商、企业和农场主,他们都把产品送达中国消费者。
材料三:
    “双十一”在近年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越来越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它已成为垃圾消费的代名词。
    各大商家在发起“促销大战”时,都极力将“双十一”渲染成一个折扣低、省钱多、机会难得的网购良机,吸引数千万消费者参与了这场购物狂欢。然而,每年都有诸多案例表明,“双十一”中充斥着虚假折扣、消费欺诈等消费陷阱。不少消费者也开始意识到,“双十一”激发了大量的冲动消费,很多抢购来的商品虽然便宜却并不实用,还有报道称一些消费者“刚下单就想退货”。
    “双十一”之乱,从商家的广告大战中就可窥见一斑。日前,某电商网站在多家媒体投放了一组以“打脸”为主题的广告,广告语包括“快递等半月”“五折买假货”“差评被人肉”的内容,直指竞争对手价格虚高、快递慢、平台售假、刷单造数据等问题。无序的党争带来了多重恶果,消费者对电商网站的信任被透支,快递行业不堪重负、过度包装不环保和浪费等问题都比较突出。
    (摘编自汤嘉琛《“双十一”不应是垃圾消费狂欢节》)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双十一”网购狂欢节起源于2009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举办的促销活动,如今已发展成为包括京东、亚马逊等在内的众多电商参与的网络促销节日。
B.伴随着每年“双十一”的临近,不少快递员却选择辞职或转行,主要是因为“双十一”期间快递量大增,工作更辛苦,而且是同样的收货量,收入没增加。
C.“双十一”发展至今,网上购物的生活方式早已深入人心,它让所有人感知在线交易的震撼力。
D.虽然“双十一”期间各大商家都想方设法吸引了数千万消费者参与其中,但所谓的“网购良机”中却充斥着虚假折扣、消费欺诈等消费陷阱。
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8年“双十一”前夕,北京市工商局等单位对京东、天猫等电商的约谈表明,我国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的问题日趋严重,政府部门已开始行政干预。
B.由材料二可知,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巨大,覆盖了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品牌商,他们纷纷把产品送来中国进行交易。
C.“双十一”商家的促销大战,使得商品价格低于平时,买家得到真正的实惠,但不是每件商品都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民众理性消费还有待加强。
D.针对“双十一”之乱,要想进一步促进其健康发展,离不开包括电商网站、消费者、其他参与方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等共同努力。
9.“双十一”发展到今天,它的内涵已经不单是一个网购狂欢节,其背后还包含着哪些更为深刻的意义?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观点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3)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
【解答】(1)C.曲解文意。原文“在天猫双十一诞生之初,它的意义主要在商业层面,它让所有人感知到在线交易的力量,让网上购物的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2)A.“我国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的问题日趋严重,政府部门已开始行政干预”表意过重,材料中说的是提出了指导意见”。B.“覆盖了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品牌商”说法错误,原文“几乎覆盖了全世界各个角落大大小小的品牌商、企业和农场主”。 C.“使得价格低于平时,买家得到真正的实惠”说法错误,材料中说的是“充斥着虚假折扣,消费欺诈等消费陷阱”。
(3)“双十一”深刻的意义可以结合“它让所有人感知到在线交易的力量,让网上购物的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为中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树立起崭新的标杆”“助推中国的物流、支付、技术等商业基础设施升级”“海外品牌就有6万个,几乎覆盖了全世界各个角落大大小小的品牌商、企业和农场主,他们都把产品送达中国消费者”进行概括。

答案:
(1)C
(2)D
(3)①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在线交易的力量,让网购的生活方式深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②为中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树立起崭新的标杆,促成了消费者和厂商之间的深度互动,开启了中国零售业变革的新窗口。 ③促进了物流、支付、技术等商业基础设施的换代升级,同时以消费升级驱动制造升级,成了这个时代的“超级工程”。④成为中国商业的象征,从物流、支付、技术、数据到制造等,构建了新型社会化协同的模式。⑤不仅是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而且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购物狂欢节,对国际电子商务行业产生着影响。
【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竟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
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上海市虹口区2018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控测试』  下一个『江苏省2019届高三第二学期泰州中学、宜兴中学、梁丰中学联合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