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洋泾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上海市洋泾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高一下册 沪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8学年第二学期洋泾中学高一语文月考卷(2019.3)一、积累应用(8分)1.按要求填空。(1)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_____________,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3)借书满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有声。(归有光《项脊轩志》)(4)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
试题预览
2018学年第二学期洋泾中学高一语文月考卷
(2019.3)
一、积累应用(8分)
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
(3)借书满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有声。(归有光《项脊轩志》)
(4)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答案】    (1). 怅寥廓    (2). 世胄蹑高位    (3). 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4).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5).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6).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寥廓、胄、蹑、偃仰、啸、冥、覆、鉴。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下面几副对联中适合赠送给学校新成立的文学社的一联是(  。)
A. 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
B.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C. 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
D. 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本题要求找出下面几副对联中适合赠送给学校新成立的文学社的一联,题目形式是选择题,要求是找出适合赠送给文学社的对联,所以从对联内容上要符合文学社的特征。A项,“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中“妙句”和“笔端”可见是和文学创作有关,合适送给文学社;B项,“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意思是藏聚古今学术内容和思想精华,应该是图书馆适用;C项,“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意思是表现出真实面目,留下美丽风采,应该是照相馆适用;D项,“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中“尺素”和“回文”应该是书信体,可以用在邮局。故选A。
二、阅读(52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锦鲤”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①鱼很早就出现在先民的生活里,中国的渔猎文化在农耕文化之前,半坡遗址发现的“人面鱼纹图形”彩陶距今已有六千年历史了。那时候的人类生活在神话与真实之间,他们对万物饱含敬畏,云中鸟、林中兽和水中鱼都人格化了,成为神秘的存在。人们相信,在大海深处,一定是鱼化龙而去。鱼、龙被联系在一起,鱼成为龙图腾的伴生物,或者,在龙图腾之前,有过鱼图腾,这也许也是周代“鸟鱼之瑞”说的深层原因吧。
②鱼文化的演变中,化龙的鱼由泛指转为特指鲤鱼。鲤鱼因此开始符号化。鲤鱼因多卵而被喻指“多子多孙”,《诗经•陈风•衡门》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后世与婚姻、生育相关的礼俗,加入鲤鱼的文化符号,便不足为奇了。
③鲤鱼的祝福意味越来越深入世俗生活。孔子得子,鲁昭公赐以鲤鱼。孔子感拜,取名孔鲤,字伯鱼。庆贺生子赠以鲤鱼逐渐成为礼俗,并在送鱼之时,附上绢布书写的祝福语,久而逐渐演变为书信的代指,友谊、爱情的代称。寄信的外盒,被精致的中国人制作成鲤鱼的形状,后世才有了“鱼传尺素”“遗我双鲤鱼”的浪漫表达。
④鲤鱼游进剪纸、年画、刺绣、花灯等民间艺术,进入“年年有余”的祝福语,成为酒席的标配,关于鲤鱼的吉祥意指越积越厚,具备了深广的群众基础,被各种文化争相引入并诠释。道家故事中,道士升天大多是骑鲤的。魏晋时期,鲤鱼被定为道家圣物。佛家视鱼为八吉祥之一,鲤鱼放生更是疑似借鉴了儒家文化,而龙形木鱼更有“鱼化成龙”的儒家文化意味。对鲤鱼文化赋予和添加新内涵,并得到大众广泛认可和深远流传的,是儒家的诠释。
⑤鲤鱼背高体阔,身形俊秀,柔中带刚,性格雄健沉稳,具有临危不乱、泰然自若的风度,它们的形象和性格符合儒家对于“君子”的要求,鲤鱼便被儒家赋予了诸多入世、励志的意蕴。汉代《三秦记》载:“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鲤鱼跳龙门”的传说,迎合了大众企图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的理想,被儒家成功转喻为科举考试,成为儒家劝人入世进取的励志故事。这个故事,激励了一代代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梦想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⑥龙是极少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不是所有的鲤鱼都可以化龙,就像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科举成功。必须通过特殊化,通过数量的限制来彰显龙的尊贵,所以化龙的是特殊的“黄鲤鱼”。到了唐代,首次出现在陆龟蒙诗歌里的“锦鲤”,拥有了化龙的专利。在千万种鱼中,成为鲤鱼已然幸运万分;在千万条鲤鱼中,成为锦鲤更是万分幸运。只有它们,才拥有成龙的资格和机会。锦鲤,实在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幸运儿。
3. 根据上下文,适合在第⑥段中空格处填入的词语是(  )
A. 或者
B. 那么
C. 但是
D. 同时
4. 分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在段落中的作用。
5. 以下各项中,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远古时候的人类生活在神话与真实之间,他们对万物饱含敬畏,这是形成周代“鸟鱼之瑞”说的深层原因。
B. “鱼传尺素”“遗我双鲤鱼”指的是中国古人喜欢把书信裁剪成鲤鱼的形状,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 自古以来,鲤鱼被各种文化争相引入并诠释,其中,鲤鱼放生和龙形木鱼是儒家文化的具体表现。
D. 锦鲤的特殊性在于它因为获得了稀有的成龙的资格和机会,所以它在众多的鲤鱼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幸运儿。
6. 纵观全文,概述鲤鱼作为文化符号的具体内涵。
【答案】3. B    4. 以文献资料“黄鲤鱼逆流而上,化为龙”的故事承接上文“鲤鱼被儒家赋予了诸多入世、励志的意蕴”,引出下文对“鲤鱼跳龙门”的传说的文化内涵的解释。    5. D    
6. 鲤鱼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为:(1)婚姻美满多子多孙的美好祝福;(2)代指书信,传递友谊、爱情;(3)“年年有余”的祝福;吉祥的象征;(4)含有“入世、励志”的意蕴等。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现代汉语关联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积累大量的关联词语知识,并清楚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具体解答先看清要求题目要求,然后结合具体语境推敲虚词使用是否合适。题目语境中前面说“龙是极少的”,后文说“一个必然结果是,不是所有的鲤鱼都可以化龙”,可见应该是承接关系的关联词,A项,“或者”表示选择关系;B项,“那么”表示承接关系;C项,“但是”表示转折关系;D项,“同时”表示并列关系。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和主旨思想,然后认真理解段落或者语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语境和整篇文章通篇考虑揣摩,最后按照题目要求认真作答即可。本题要求分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在段落中的作用。划线句子是“汉代《三秦记》载:‘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意思是文献有鲤鱼化龙的记载,前文说“,鲤鱼便被儒家赋予了诸多入世、励志的意蕴”,后文又有“传说迎合了大众企图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的理想”,所以它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鲤鱼被儒家赋予了诸多入世、励志的意蕴”,引出下文对“鲤鱼跳龙门”的传说的文化内涵的解释。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这是形成周代“鸟鱼之瑞”说的深层原因”理解有误,文中说“对万物饱含敬畏,云中鸟、林中兽和水中鱼都人格化了,成为神秘的存在”,“鸟鱼之瑞”深层原因解说的是龙图腾和鱼图腾的关系;B项,“中国古人喜欢把书信裁剪成鲤鱼的形状”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寄信的外盒被精致的中国人制作成鲤鱼的形状”。C项,“鲤鱼放生和龙形木鱼是儒家文化的具体表现”属于曲解文意,原文说“鲤鱼放生更是疑似借鉴了儒家文化”,可见鲤鱼放生是道家和佛家文化。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然后认真梳理归纳各个段落或者部分的意思,然后按照题干要求筛选、分析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结合全文概述鲤鱼作为文化符号的具体内涵。结合文本内容,“鲤鱼因多卵而被喻指‘多子多孙’”,可以概括出婚姻美满多子多孙的美好祝福;“久而逐渐演变为书信的代指,友谊、爱情的代称”,可以概括出代指书信,传递友谊、爱情;“进入“年年有余”的祝福语,成为酒席的标配,关于鲤鱼的吉祥意指越积越厚”,可以概括出代表“年年有余”的祝福;吉祥的象征;“它们的形象和性格符合儒家对于“君子”的要求,鲤鱼便被儒家赋予了诸多入世、励志的意蕴”,可以概括出含有“入世、励志”的意蕴。
(二)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边城
彭学明
①边城是沈从文走时,端放着的一颗心脏。
②河也还是天保兄弟放排下江的那条河,船也还是翠翠送人过渡的那条船,渡口的石板依然是青青的亮色,依然一级一级地沉默着,开开阔阔地看一河风景。
③一根铁丝在河的中央直直地摆着,穿过船心,横接两岸。船盖了乌黑的篷子,任艄公拉了铁丝,顺着这自然的依托,于河的两岸簌簌而荡,两岸的目光,被这铁索轻轻串起,停栖在渡船的顶端,来来往往。对岸的洪安,于河码头竖起了一丈高的语录塔,却斑驳脱漆,没有语录,古朴地显示着那个年月、那种忠诚,成为一座笔立的风景。
④一河的水就绿莹莹的,一河的阳光就闪射了白光金光,温柔而又美丽,一群鸭子正沐浴着波光粼粼的水色,骄傲地挺起脖子,飞起翅膀,成一路纵队,向前奔跑,“呜哇——”“呜哇——”“呜哇——”,绿色的、白色的、蓝色的,全都向天高唱着,纵情于河水的温存里。
⑤这说不清年代的吊脚楼,便极为自然地立着岸靠着河俯着水,檐檐相接,错错落落,一如一行垂袖而立的老人,在暮鼓晨钟里,任由河水去旧添新,自己却安然本分地过着寂寞凝定的晚年。几只船,如鸟收了翅膀,在岸边恬然栖着晃着,想象着一个母亲正在摇着摇窝。
⑥桃花汛的时候,水就黄黄地翻滚,汤汤地上涨,漫过石堤,漫过渡口,然后在吊脚楼下懂事地停了,拍着石壁,抚着屋基,勾着伸进水中的吊脚,女人就坐在楼上面对河水缝缝补补,男人就坐在楼上闭目养神,一根几根的渔竿从楼上甩下,悠哉乐哉地做了一回姜太公。那几棵古老的柳树和那一排小小的柳树,都被水淹进了一截,枝叶扶疏,飘然若仙,恰如刚刚出浴的少女,水灵灵地于水中站着,低下头来,让水拨弄着长长的头发。
⑦可是水清了,桃花汛的日子已经过去,你看不到这垂钓这水柳,看不到泛泛黄雨的迷蒙了,里把长的河堤,蜿蜒舒缓地从上往下而过,河如带子,透明,清澈,抖动,流淌,然后猛然地几下跳跃,卷起白雪白雾和白白的花朵。女人们很朴素的影子,蹲了河堤,洗衣洗被洗碗洗筷子。堤的那头,又一群年轻的女孩提了桶子,背了背笼,鱼贯而来,也蹲下来,也洗衣服,也讲男人女人神神秘秘的故事。眼睛盯在河中时,河中有阿哥的影子打鱼;眼睛盯在山上时,山上有阿哥的影子放牛;眼睛盯在木楼时,楼上有阿哥的影子吹木叶;眼睛盯在脚边手边时,还是有阿哥年少情旺的影子向她挑逗。
⑧这是茶峒,是沈从文点一杆草烟凝望,于沉默中感悟所有亲人的茶峒!
⑨……这里是充满了爱情与诗意的地方,这里每年都有那么几个充满爱情的节目,专为男女的节目。“三月三”“四月八”“七月七”,还有一场的赶场天,都是青年男女的好日子。对歌、定情、恋爱,多是挑这种日子。当年的翠翠就是与天保兄弟在月光下对歌的,否则就少了一个让世界嫉羡的爱情故事。
⑩那么,在夜晚起风的时候,请你邀约了朋友,再到这河边上来。一河的灯火,在水的涌动里,明明灭灭,变成极美极美的流行色,一层层淌,潺潺地流。往四川洪安流来的一条小溪和湖南茶峒上方流来的一条小溪,与大河交汇时,围成了一个沙洲。银色的月光,朗朗照在沙洲,有攒动的身影,却没有沸扬的声音,那些汉子们,赤条条的,在月光下朦胧地站着,洗一天的劳作与疲倦。一对对的男人女人就选了这么一个所在你恩我爱。那螃蟹、脚鱼、都耐不住水中的寂寥,纷纷爬上岸来,懒洋洋的来此歇凉,因此有更多的男人女人、大人小孩,拿了手电一照,那小子们精灵们都“嘟噜”一下闭了眼睛装死,你便不费吹灰之力,捉了,放进铁桶。收获了爱情,又收获了河水的野味,你哪能不满心的喜悦与舒坦?你哪能不怀念这个夜晚与城市?你又哪能不为此时你的朋友激动与自得?只是别忘了,这并不是一个城市,只是湘西边地一个很美很美的集镇,它的名字就叫茶峒。
(选自《我的湘西》,有删改。)
7. 第①段中说:“边城是沈从文走时,端放着的一颗心脏。”请分析这句话的妙处。
8.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⑤段画线句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吊脚楼”悠久、古朴、随岁月渐渐老去的特点。
B. 本文作者对茶峒景物状写极具特色,绘色、绘声、绘态,显得生动传神,富有情趣。
C. 景美、人美、情更美,通过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抒写作者对“边城”依依不舍之情。
D. “边城”不只是地理概念,也是时间概念,文化概念,这也是作者希望读者感受到的。
9. 请分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10. 第⑩段在写景和抒情方面很有特色,请试作赏析。
【答案】7. “一颗心脏”指浸透着沈从文一片深情的茶峒;以“心脏”喻指茶峒,形象表明它是沈从文的精神栖息地,它始终有着生命的律动,眼前的“一河风景”一如当年沈从文《边城》中的景象,充满生机和活力。简短又生动的语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美好茶峒的描写。    8. C    
9. 呼应开头,强调茶峒在沈从文、作者心中的地位;过渡,总承上文(上文的结句),引出下文对茶峒人们生活的抒写。    
10. (1)准确形象的动词;(2)动静结合的手法;(3)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4)灵活的句式变化,如反问句等;(5)运用第二人称,便于抒情。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首先理解句子的含义并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案例什么情感,还要考虑它在结构上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第①段中说:“边城是沈从文走时,端放着的一颗心脏”这句话的妙处。结合文本可知边城指的就是茶垌,这里说边城是一颗心脏,是采用暗喻,用“一颗心脏”指浸透着沈从文一片深情的茶峒,生动形象的表明它是沈从文灵魂的家园和栖息地,始终有着生命的律动,结合下文的描述,也表明当前的风物就像沈从文《边城》描述的那样,充满着盎然的生机和勃勃的活力;同时,这句话用在文章开头,简洁生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引出下文对茶垌的美好描述。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考查内容涉及理解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抒写作者对“边城”依依不舍之情”曲解文意,结合文本,不是依依不舍之情,而是热爱赞叹之情。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重要语段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和主旨思想,然后认真理解段落或者语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语境和整篇文章通篇考虑揣摩,最后按照题目要求认真作答即可。本题要求分析请分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第八段是“这是茶峒,是沈从文点一杆草烟凝望,于沉默中感悟所有亲人的茶峒!”。内容上,“这是”,是一种强调语气,强调茶垌在沈从文和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结构上,一方面呼应开头和题目,同时“这是茶峒”,既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又引出下文开始描写茶垌人的生活情形,结构上又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10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散文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文章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表达技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结合具体语段分析揣摩艺术手法和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赏析第⑩段在写景和抒情方面很有特色。分析文本,从抒情方面,“请你邀约了朋友”“,你便不费吹灰之力”“你又哪能不为此时你的朋友激动与自得”,叙述视角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有亲切感,便于抒情;“收获了爱情,又收获了河水的野味,你哪能不满心的喜悦与舒坦?你哪能不怀念这个夜晚与城市?你又哪能不为此时你的朋友激动与自得?”,句式上有整句和反问句等,灵活多样富有变化,表达恰到好处。写景方面,“那螃蟹、脚鱼、都耐不住水中的寂寥,纷纷爬上岸来,懒洋洋的来此歇凉”“一河的灯火,在水的涌动里,明明灭灭,变成极美极美的流行色,一层层淌,潺潺地流”,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让语言富有文采;“一河的灯火,在水的涌动里,明明灭灭,变成极美极美的流行色,一层层淌,潺潺地流”“银色的月光,朗朗照在沙洲,有攒动的身影,却没有沸扬的声音”,动景和静景结合,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使文章活泼生动;“淌”“流”“爬”“捉”“洗”等动词,选词准确,形象传神。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1. 从字数上看,它属于词中的          。
12. 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两句交代了季节时令,渲染了孤寂的环境气氛,暗示作者心情。
B. “幽人”指佳人,上阕三四句的意思是说夜深人静时,仿佛有佳人独自往来,如同孤鸿之影。
C.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一句,通过写孤鸿,抒发了作者知音难觅的伤感。
D. 这首词属旷达之作,同时也不失词传统的深美婉约的特点。
13. 结合全诗,请赏析“孤鸿”这一意象。
【答案】11. 小令    12. B    
13. 示例: 孤鸿是作者的自喻,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表达出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借助对孤鸿在寒枝间飞来飞去选求宿处的描写,反映出作者虽身处困境,仍不肯随意停止,宁愿在“沙洲”耐寂寞,忍寒冷,也要以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的基本知识和概念。解答此类题目,要首先明确有关词的基本常识和样式,明白它的源流和发展概况,然后结合具体题目要求去作答即可。本题问这首词从字数上属于什么具体样式。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所以本词只有52个字,属于小令。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B项,“‘幽人’指佳人”解读有误,结合诗歌幽人是幽居的人,形容孤雁。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意象的把握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积累大量的有关诗歌意象的有关知识,然后在具体分析把握诗歌时可以灵活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认真作答即可。本题要求结合全诗,请赏析“孤鸿”这一意象。“孤鸿”是孤雁,结合诗句可以看出是诗人自况之语,“孤”见出作者贬谪黄州是的孤寂。“惊起”“回头”“有恨无人省”是孤寂心情的具体写照;“拣尽寒枝不肯栖”的“不肯”,反映出作者虽然处境孤寂艰难,但仍不肯随意止息;“寂寞沙洲冷”是说宁愿在沙洲寂寞寒冷的忍耐,也不会随波逐流,表现了作者孤芳自许的高洁品质和蔑视流俗的心境。
(四)课内文言文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3)杳不知其所之也
(4)弃掷逦迤
(5)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6)迨诸父异爨
(7)某所,而母立于兹
(8)赋十一以自奉
【答案】(1)雨雪后天晴 (2)长久 (3)无声无息 (4)连续不断 (5)明亮的样子  (6)等到 (7)通“尔”,你的  (8)交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所给的都是课本上的重点词语,要求学生做出解释,题目比较简单,但是要求学生必须牢固掌握和理解。(1)霁:雨雪后天晴;(2)缦:长久;(3)杳:无声无息;(4)逦迤:连续不断;(5)洞然:明亮的样子;(6)迨:等到;(7)而:通“尔”,第二人称,你的;(8)赋:交税。
15.与“儿之成,则可待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庶人安得共之
B. 顷之,持一象笏至
C.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D.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一般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与‘儿之成,则可待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中“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之”,代词; B项,“之”,音节助词,补足音节; C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之”,结构助词,的。故选C。
1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与“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中“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B.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C. 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D. 亦足以称快世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一般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与“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中“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中“手”放在谓语动词“植”前面,名词作状语。A项,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B项,玉,意动用法,把玉当做;C项,下,名词作状语,向下;D项,快,使动用法,使┄快乐。故选C。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答案】(1)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
(2)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使”副词,如果;“递”动词,传递;“得”动词,能够;“族灭”动词,灭族。(2)中的“始”时间副词,开始;“已”时间副词,后来;“凡”副词,一共;“再”数词,两次。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沪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