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份月考语文试卷(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盐山中学高一语文三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前人说
试题预览
盐山中学高一语文三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
      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具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
      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中引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
      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不同。《古风》大半是写游仙,最后四句才写到安史之乱,也似乎不甚着力,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落在字里行间。《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战役,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道,真实而深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
      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在虚处用力,妙在烘托。虚写好了,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不粘不滞,显得飘逸。在实处用力,妙在刻画,在深入的刻画之中见出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白杜甫思想、性格及创作态度、题材的差异,决定了飘逸与沉郁风格的不同,其风格的不同可从所选意象看出:前者常超越现实,后者则偏于写实。
B.李白的诗歌常常穿插表现历史、神话、梦境,把表面似乎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组合成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图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
C.严羽认为,李白诗歌风格飘逸、万景皆虚,杜甫诗歌风格沉郁、万景皆实,两者不能互学。这些观点虽不确切,但的确道出了两者风格与意象的不同。
D.杜甫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他的一些记游诗所描绘的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甚至可作地理研究的辅助资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李白和杜甫都能用夸张,但李白想象驰骋、夸张大胆,如“燕山雪花大如席”;而杜甫取自现实、偏于写实,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B.杜甫赞赏王宰的山水图画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常常如此,往往从实处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问题上。
C.杜甫诗歌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常常以生活的细节来表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如《北征》即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变化。
D.李白诗歌总是驰骋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虽然很少精致描绘生活细节,但虚中见实,实处用力,妙在烘托,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飘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的是重大社会政治内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表现出生活细节和作者内心的波澜。
B.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古体诗,写的都是安史之乱,但李诗对现实似乎不甚着力,故杜诗的艺术效果更胜一筹。
C.李白的诗歌往往在虚处用力,诗的意象不粘不滞,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诗风飘逸洒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具艺术魅力。
D.杜甫的诗歌往往在实处用力,其妙在于刻画,刻画深入具体,气魄非同一般,意象不浮不泛,情感真实深挚,显现出沉郁的风格。

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 我本来和王倩约好周日上午8点在人民公园门口见面,结果都8点40了,她还没有惠顾,真让人失望。
B. 受之有愧,却之不恭。这么贵重的礼物我真是承受不起,可是,先生对我这样一片真诚,我只有笑纳了。
C. 李老师将赵老师送到门口,赵老师说:“李老师留步吧,外面刮着风很冷,你穿得这么单薄,别感冒了。”
D. 老孙接过小王递过来的红色请柬看了一眼,爽朗地说:“恭喜!恭喜!你们举行婚礼那天我一定赏脸。
5.下列词语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开国何 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 扪参历 井仰胁息      扪:摸,参、井: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C. 凋朱颜                   凋: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D. 以手 抚膺坐长叹      抚膺:抚摸着双腿
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①问君西游 何时还             ②开国 何茫然
B. ① 但见悲鸟号古木             ②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 ①难 于上青天                 ②以其无礼 于晋
D. ① 其险也如此                 ② 其孰能讥之乎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
    杜甫是一位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真正踏上政治舞台的日子________。但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杜甫都始终保持着渴望君臣遇合的君子理想。在杜诗中出现最多的古人形象是诸葛亮,在《蜀相》《咏怀古迹五首》《武侯庙》《八阵图》《古柏行》等诗作中出现了30多次,并且很多诗都是单独为他写的。诸葛亮以智慧著称于世,(    ),对他的反复吟咏寄托了杜甫致君尧舜、窃比稷契的君子理想,既是托古抒怀,也是自我激励。 杜甫有仁者情怀,使杜甫对人民的遭遇感同身受,体察入微。杜甫客居夔州时,曾写下《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诗人甚至注意到,那无助的老妇人来打枣时,其实是充满无奈、惭愧和恐惧的。正是这种君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的细腻与体贴,使杜甫的诗歌总是与百姓的日常生活________。新婚即别的夫妇,老无所依的征夫,颠沛流离的百姓,________的亲人,面对普通人的命运,杜甫的君子之心是那么柔软;而对那些泡着温泉品着驼羹的权贵,杜甫的君子之心则是无比的激愤:“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君子之心不是小人儒的为己,不是乡愿儒的附势,而是君子儒的大庇天下苍生。

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不可胜数    将心比心    息息相关    杳无音信
B. 不可胜数    设身处地    利害相关    遥遥无期
C. 屈指可数    将心比心    息息相关    杳无音信
D. 屈指可数    设身处地    利害相关    遥遥无期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杜甫是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一位伟大诗人,却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
B. 杜甫是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一位伟大诗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
C. 杜甫是一位把胸怀天下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
D. 杜甫是一位把胸怀天下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却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

9.下列在文章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 但杜甫所称道的却不是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而是其与刘备君臣遇合的幸运机遇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守臣德行
B. 杜甫所称道的除了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还包括其与刘备君臣遇合的幸运机遇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守臣德行
C. 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没有在文中多次出现,他与刘备君臣遇合的幸运机遇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守臣德行为杜甫所认同
D. 但杜甫所称道的只是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而非其与刘备君臣遇合的幸运机遇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守臣德行

10.以下各联按“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相逢马上纷桃雨     喜见树前闹杏花
(2)夜如何其,晓钟未动   岁云尽矣,更漏频催
(3)清光同会合       秋色正平分
(4)避恶茱萸囊          延年菊花酒
(5)去秽除邪千门户前悬虎艾    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6)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   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A. (1)(5)(3)(2) B. (5)(4)(6)(2)
C. (1)(4)(3)(6) D. (4)(1)(3)(5)

11. 下面加下划线的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  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来几天,就‘ 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  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 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  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 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12.下列诗句描绘的景象与农历节气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新荷乍露嫩绿,后园初发幽篁。枝上青梅尚小,鱼儿游在池塘。
②乾坤平分昼夜,却是燕子来时。水边新绿野菜,陌上粲然花枝。
③江山清明疏净,田畴农人正忙。枯蝉傍在衰柳,秋风老了荷塘。
④繁华萧然落尽,秋水深处泊舟。江山一派岑寂,岁月几度闲愁。
A. ①春分    ②立夏    ③白露   ④立冬
B. ①春分    ②立夏    ③立冬   ④白露
C. ①立夏    ②春分    ③立冬   ④白露
D. ①立夏    ②春分    ③白露   ④立冬

13.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C.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4. 对《秋兴八首》(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此联下笔密重,用“凋伤”和“萧森”给诗的意境笼罩上了败落景象,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颔联是对“气萧森”的悲壮景象的展开,“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塞上风云”既写景也寓时事。
C.  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由秋天的景物触动羁旅情思。“故园心”表明了作者急于回家过一种“独善其身”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愿望。
D.  尾联在时序推移之中叙写秋声,关合全诗。

15.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3分)

A.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B.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16.阅读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在网购中,“草”字通常可以理解为长势很凶猛的购买欲。而网络语言“拔草”意指把心痒痒的购买欲给“拔”除了。很多吟咏小草的古诗可以形成有趣的类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购物欲也是随季节变迁,每到换季时节总会悄然萌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在满眼广告的世界里,到处都有你心仪的东西,随时激发你的购物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真切地呈现了购物欲总是挥之不去,不管别人劝阻还是自我放弃,隔几天又会浮上心头的情形。 
将以下诗句依次填入上文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  )
A.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D.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二、默写(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0分)

1.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紧张的呼吸、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杜甫在《登高》诗中借景抒情,在形象地描绘了萧萧落木与滚滚江水之后,无限悲戚地感叹道                                    ,                                    ,一个年迈憔悴而孤独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4. 《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 “                        ,                          ”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 尽
杜 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2)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E.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四、语言表达(本题共10分)
下面是某市电力公司的一则通告,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通告
为保障春节用电顺当,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关事情通告如下:打算于2018年12月20日上午8时至12月21日上午8时,对以下区域采取临时停电措施:北大街沿线、复兴大道沿线、金明大道沿线。停电时候给大伙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驯狗
                                                 墨中白
     大家知道陈面白,是因为他会驯狗。再凶猛性烈的狗经陈面白驯养一段时间,也会变得乖巧听话。遇上聪明的狗,陈面白还能驯出它一身绝技。不过,陈面白并不以驯狗为业,他喜欢背着根长笛,过着游侠一样的生活。
     陈面白是个孝子,他说家有老母,不便远行。即使出门,也只是在泗州城转转,家里留狗陪伴母亲。跟随陈面白游走泗州城的是白牙,留在家陪伴母亲的叫黑嘴。陈面白一般出来三天,第四天准会回到陈家河母亲身旁。母亲喜欢儿子把外面的见闻说给她听。当陈面白陪母亲说话时,白牙和黑嘴就开始在院子里互相咬玩着对方的毛发。听着外面两条狗开心耍闹,母亲一脸幸福。
     母亲爱黑嘴,也喜欢白牙。儿子不在家时,黑嘴领着她在陈家河走东家串西家;白牙也准时地隔一天便把儿子买的好吃的送回家给她。黑嘴知道她喜欢吃黑鱼,隔三岔五就跑到拦山河里捉条黑鱼回来。在她眼里,黑嘴和白牙就像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乖顺听话。
     母亲知道找儿子驯狗的都是大户人家,他们不在乎钱,只想有一条忠诚的看家犬。会驯狗的儿子更不在乎钱,主人不善,给再多银子,他都不会去。
     沈庄小地主孙豁牙养了八条狗,没有一条让他省心。爱妾怡平让他花钱去找陈面白。孙豁牙心里也早想找陈面白,可担心请不动他。怡平说:“让俺去找他娘看看。”怡平舅妈的二姨夫是陈家河人。
     母亲对儿子说:“一笔写不出两个‘陈’字,你二大爷出面说话,就去吧。”
     母亲发话,陈面白只好依从她,带着白牙去了沈庄。
     孙豁牙平日里宠着爱妾,对结发妻子不理不睬,对自己母亲也烦,对待佣人也十分刻薄。想到临来时母亲的一番话,陈面白嘴角闪过一丝微笑。
     孙家八条狗,是好狗,可惜它们生长在孙豁牙家。它们一看见白牙,都夹紧了尾巴。陈面白扫视它们两眼,就见八只狗头伏在地面上,大气都不敢喘。
     旁边的孙豁牙看得目瞪口呆,先前他还心疼请陈面白来花的银子哩。
     陈面白在孙豁牙家住下来后,天天和狗在一起。也不知他用的什么招,八条狗见到他,都摇尾巴示好。他的一个简单手势,甚至一个眼神,狗都能懂。让孙豁牙没想到的是八条狗见到大太太和母亲也是俯首帖耳,她们说话,包括一举一动,狗都懂。这下,怡平不乐意了,让孙豁牙找陈面白,要求家中的狗只能听她一个人的话。
     陈面白如实说:“万物皆有灵性,更何况是陪伴人的狗呢?在狗眼中,世间只有黑白两色。”
     Z当孙豁牙把这些话说给怡平听时,怡平就怪陈面白,说他在骂人呢。
     孙豁牙却不以为然,他打心眼里佩服陈面白驯出来的狗。这八条狗忠诚听话不说,其中领头的那只黄母狗还能分辨出家中孬好人来。有一个佣人擅自将厨房里的牛肉藏在帽子里,准备带回家。刚走到院中,黄狗就上前一口咬住他的裤脚。那人吓得面如土色,自己主动将牛肉拿出来,黄狗才松开嘴。这件事情以后,在孙家做事的人,没有人再手脚不干净了。
      怡平也不敢对老太太和大太太不好了,只要她对她们说话声音稍高,那些狗就会用狼一样的眼神盯着她。有几次,她从梦中惊醒,梦里八条狗围着她,一点点啃她的皮肉。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孙豁牙身上,别看他是狗的主人,如果自己对佣人刻薄,那条黄狗就会用饥饿的目光看他,像是随时要扑上来咬他。想到陈面白说的狗眼中只有黑白二色,他突然明白了什么。
      后来沈庄人都说孙豁牙变了,孝顺不说,连说话都变得轻言慢语了。那八条狗,跟在他身后,像一群孩子。
    听到有人这样说,陈面白和母亲相视一笑。母亲看不见陈面白脸上的笑,却能感觉到儿子的孝心。
      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母亲坐在椅子上,左面黑嘴,右面白牙,后面是陈面白,院里的桃花正迎着风开。
    母亲走时,一脸安详。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12期,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主要写人,但文中的“狗”也是不可或缺的陪衬。无论是陈家的黑嘴、白牙,还是孙家的八条狗,都起着折射人物性格、丰富小说内涵的作用。
B.孙豁牙的转变是小说的核心情节,陈面白住在孙豁牙家驯狗,也教育、开导了孙豁牙,使他从一个刻薄寡恩的水地主,变成一个孝顺有礼的人。
C.小说对陈面白的母亲着墨不多,但其作用却十分重要。她不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而且也与主人公陈面白的形象相映生辉。
D.在表现陈面白的传奇般的驯狗技艺时,小说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其中,多次实写的是他奇异的驯狗效果,虚化的则是他的驯狗方法与过程。
E.小说首尾呼应,在开篇和结尾处都描写了人与狗和谐共居的温情画面。尤其是结尾以温馨而富有诗意的镜头定格,真挚地表现了作者对桃花源式生活的向往。

2.小说人物陈面白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名学生涌向街头举行集会、游行。
 1964年4月20日,王尚海带领着的一支369人对我挺进塞罕坝,其中三分之一多是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
 1978年3月7日,17岁的倪军到上海交通大学报到,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中的一个。
 2006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大学生村官”郭华彬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水定镇坝房子村上班了。
 2016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历经磨难,12年再次夺冠,这几个姑娘平均年龄24岁。
 一代代青年为人生勤学苦练,为梦想执着奋斗,为国家前赴后继,留下一段段历久弥新的青春记忆,树起一座座功勋卓著的青春丰碑。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留给下一届高一学生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月考答案
一、【答案】1.C;2.D;3.B【解析】(1)C.“李白诗歌万景皆虚,杜甫诗歌万景皆实”不是严羽认为的,文中第一段说的是“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这些观点虽不确切”也不合文意,原文第一段是说“固然未必十分确切”。 
(2)D.“实处用力”有误,文中最后一段说“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 
(3)B.“故杜诗的艺术效果更胜一筹”属无中生有。
【答案】4.C
A.惠顾,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故A错误。
B.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故B正确。
C.正确。
D.赏脸,客套语,指给面子,用于请对方接受请求或馈赠。故D正确。
【答案】5.D【解析】D.抚膺:抚摸胸口;译文:用手抚摸胸口突然长叹; 
【答案】6.B【解析】A.疑问代词,什么;疑问副词,多么; B.副词,只、仅; 
C.介词,比;介词,对; D.代词,它;副词,难道; 
【答案】7.C  8.D  9.A不可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利害相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杳无音信:没有一点消息。遥遥无期:形容时间还远得很,不知道哪一天。故C正确。
画线句子语病,成分残缺,应该是“杜甫是一位把胸怀天下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排除AB;前后分句是转折关系,应该是“却”,排除C。故D正确。
ABC错误。
此题较为简单,根据语境及前后分句关系可知此处应该是“但杜甫所称道的却不是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而是其与刘备君臣遇合的幸运机遇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守臣德行”。故A正确。
BCD错误。
【答案】10.A【解析】此题考查把握诗句内容和节日日期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解读属于哪个季节,按照前后顺利排列。(1)桃雨、杏花表明是清明时节;(2)由“岁云尽矣”可知是除夕;(3)秋色正平分,表明为中秋;由(5)悬虎艾、喝龙舟可知为端午节。故选A。
【答案】11.D【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运用。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含义,结合语境分析诗句运用是否正确。D项中把“此时无声胜有声”理解的表面化了。这句诗一般用于一种耐人寻味的寂静时刻。故选D。
【答案】12.D【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景象和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题目应先看懂诗句含义,理解清楚诗句中涉及的意象,同时结合自己对文化常识的积累,明确不同季节出现的景物,从而正确判断。①从“新荷嫩绿、初发幽篁、青梅尚小”可以确定是立夏时的景象;②从“燕子、新绿野菜”及“平分昼夜”确定是春分时的景象;③从“枯蝉、衰柳、秋风”明确应是“白露”的景象;④从“繁华落尽、江山岑寂”等可以看出是立冬时期的景象。只有D选项正确,故选D
【答案】13.D【解析】A.看/万山/红遍,B.今日/得/宽馀,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答案】14.C【解析】“故园心”兼有故国之思、家国之痛之意。
【答案】15.B【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诗句与漫画情境的理解的能力。准确把握诗句的含义;解释漫画的寓意,需要联系现实展开想象,揣摩画外之音漫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做题时应将漫画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想想自己周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北省唐县一中奥赛实验部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