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十一次双周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十一次双周考试语文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9届第十一次双周考语文试题卷出题人:薄玉琪芦艳霞陈小社姜莹莹张一审题人:闫纪红胡记霞一、 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共9分)①《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所谓记言,其实也是记事,不过是一种特别的方式罢了。记事间接,记言直接。记言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记事需要化自称为他称。
试题预览
19届第十一次双周考语文试题卷
出题人:薄玉琪  芦艳霞  陈小社  姜莹莹  张一    审题人:闫纪红  胡记霞
一、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共9分)
    ①《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所谓记言,其实也是记事,不过是一种特别的方式罢了。记事间接,记言直接。记言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记事需要化自称为他称。古代言文大概是合一的,说出的写下的都可以叫做“辞”。
    ②《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这些辞有的是当代史官所记,有的是后代史官追记。当代史官也许根据亲闻,后代史官便只能根据传闻了。汉人将它们编辑起来,改称《尚书》。“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书”上加一“尚”字,无疑的是表示着尊信的意味。至于《书》称为“经”,始于《荀子》,不过也是到汉代才普遍罢了。
    ③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秦始皇烧天下诗书及诸侯史记,并禁止民间私藏一切书。到汉惠帝时,才开了书禁,文帝接着更鼓励人民献书,书才渐渐见得着了。那时传《尚书》的只有一个济南伏生。始皇下诏烧诗书的时候,伏生将《书》藏在墙壁里。汉定天下,他回家检查所藏的《书》,已失去数十篇,剩下的只二十九篇了。他就守着这一些,私自教授于齐、鲁之间。文帝派掌故官晃错来从他学。伏生私人的教授,加上朝廷的提倡,使《尚书》流传开去。伏生所藏的本子是用“古文”写的,还是用秦篆写的,不得而知。他的学生却只用当时的隶书钞录流布。这就是东汉以来所谓《今尚书》或《今文尚书》。
④汉景帝时,鲁恭王拆毁孔子的旧宅,在墙壁里得到“古文”经传数十篇,其中有《书》。这些经传都是用“古文”写的。所谓“古文”,其实只是晚周民间别体字。恭王将这些书都交还孔子的后人孔安国。安国加以整理,发现其中的《书》比通行本多出十六篇,这称为《古文尚书》。武帝时,安国将这部书献上去。因为语言和字体的两重困难,一时竟无人能通读那些“逸书”,所以便一直压在皇家图书馆里。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先后领校皇家藏书。刘向开始用《古文尚书》校勘今文本子,校出今文脱简及异文各若干。哀帝时,刘歆想将《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及《古文尚书》立博士,这些都是所谓“古文”经典。当时的五经博士不以为然,刘歆写了长信和他们争辩。这便是后来所谓的今古文之争。
(摘编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尚书》记言,这些“辞”有的是当代史官根据传闻所记,有的是后代史官追记。
B: 《尚书》是“上古帝王的书”,“书”上加“尚”字,表达着尊信之意。
C: 秦始皇烧天下诗书及诸侯史记,并禁止民间私藏一切书,因而《尚书》残缺最多。
D: 《今文尚书》是用当时的隶书钞录流布,《古文尚书》是用晚周民间别体字写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认为,记事和记言是有区别的,《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但也有记事的。
B: 文章逐一介绍伏生《尚书》和孔安国《尚书》,明确二者不同之处,然后提出今古文之争。
C: 围绕着《尚书》的性质、成书、流传版本,文章按时间顺序展开论述。
D: 文章在论证中引经据典,但又有自己的思考,彰显了文章论学的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根据《尚书》所载内容,我们可以窥知虞夏商周四代的某些社会面貌。
B: 如果《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的字体一致,那么就不会有后来所谓今古文之争了。
C: 有些古书籍能渐渐见着,与朝廷鼓励人们献书以及人们自主献书有关系。
D: 伏生《尚书》不是完整无缺的《尚书》,刘向用《古文尚书》校勘伏生《尚书》,自然会校出不同的文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竿冷     简祯
    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
②常想,山比水更深奥吗?抑或水比山更辽阔?
    ③是一个参访山的古人,在踏破芒鞋之后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成了古往今来,登临山水者的箴言。
    ④山之仁,在于容纳参天古木,亦褓抱了任何一株愿意驻足的小草。既允许夜半狼嚎,空穴虎啸,又愿意开放枝叶,招待流浪的蝉嘶、迷路的啼鸟。山愿意合抱,让雨水注成湖泊,也愿意裂身,让瀑布发声。山裸露在天空之下,任凭雷劈雨打;也忍住干旱季节不知从何而来的火燎。山仍然沉默,像一位仁者在希望与幻灭共生的人世上闭目养神。
    ⑤水的流动多么像智慧之路。水从来不眷恋过往,流动是它唯一的宿命。水或回旋于礁石间,思索如何绕身而过,轻轻地扬弃了河道上的顽石,既不争辩,也毋庸和解,只派一匹青苔教导它们水的涵义。至于漂落在水面的柳絮花片,水愿意负载它们,做它们的足,却在流程里教会它们,凡是离乡背井,追寻更宽阔天地者,必须永远是个孤独者,水不曾允许它们在河面上发芽,遂在中途,慷慨地收留它们腐朽的体肤。就连天光云影,也无法沉淀水的四肢,智者不宜耽溺,不宜收藏过多的身外之物。水草不断招摇,鱼群愿意繁殖以丰富水的仓廪,但水哉水哉,流动是唯一的命运,纯粹的命运。
    ⑥水比山深谙随机应变的道理,烈雨只会丰沛它的力量,至于火,从来没有一场火在水面上进行,水只是它自己,千江与万川同一道宿命,朝着真理的海洋奔赴,为了呼应更辽阔的海洋的召唤,为了寻求更深沉的智慧。
    ⑦雨岸桃李,是挥泪的宫女,那河腹的游鱼,只是一群企图牵住水袖的童子,水回答它们,这一别就是永远了。
    ⑧山与水的对话,回响在天地之间,山以洪钟型的绿意召唤,水回应以短笛。像两位久未谋面却又不曾相忘的故友,一路循声对答。
    ⑨为何你总是赶路,难道万顷田地不值得你献身?一塘鱼肥不值得你孕育?你口口声声要与海洋会合,如是千江万川汇聚为海,这世上的生灵,且不拥有更宽广的土地,锄出他们的家园,种植他们的米粟?山问。
    ⑩我岂能成全短暂的荣华?如果千山万江耽溺于小小的宅舍,在草树鱼粮之中,慢慢耗尽血脉,谁来成全沧海,谁显示给生灵,这繁花茂林的土地上有一片无法征服的海洋,像手中繁华之钥,无法开启永生的琉璃门。我多么希望微笑永远停留在子民脸上,但我更愿意海洋启示它们关于不可捉摸,无法猜测的生之奥秘。唯有幻灭能洗尽它们脸上的油脂,教它们做一个谦卑的人,做一个缄默的人!水答。
    ⑾那么,我是你的反面了。生之短暂,是你我都知道的,我担忧狂啸的浪头席卷一切,把短暂生辰里仅有的欢乐吞没,是故,我愿意永远固守在此,至少,这世上有一座高山,是狂涛追赶不到的,他们可以携带妻儿到我的怀抱里躲避,我预先准备柴薪与蔬果,让他们取火生烟。所有受苦的人看到烟,可以前来分食,如果你执意以死亡惊吓他们,我亦执意张起绿阴,让他们在此成家、繁衍,以生命连接生命,以人造人,永远抵御你的偷袭!
    ⑿你岂能抵挡无垠之海?如果再有一群愚公,愿意子子孙孙荷锄移山,拿你来填平海洋,就算你镇住了海,而你原来的位置也变成了海。这世上,有多少繁荣的山,便有多少幻灭之海,有多少生之贪爱,便有多少死之恐惧。你我岂是为敌的,我们一动一静,一实一虚,无非为了等待一个真正认识我们的人。他站在你的巅峰吟诵水的歌谣,他坐在我的河畔,默读山的倒影。他能自你的多情中谛听我,从我的无情里注释你啊!
    ⒀山仍然盘坐,为了褓抱;水仍然奔赴,为了幻灭。仁者以身为泥,种植希望;智者只是冷冷地观照。当死亡袭击生灵,肉身还给山,而眸底下的人泪属于水。
    ⒁山水的对话在冰封的寒冬里沉默了。却有一名披蓑戴笠老人,走入山林,劈枝削叶,抖落一树雪花。他削成钓竿,以竿为杖,踏着银白的雪径直来到江畔。江面浮着薄冰,仿佛一江冻结的语言。
⒂钓叟朝无垠的江面,抛出不丝之竿,在冥冥的冰雪地,在生与死都无话可说的时刻,他只为了问安,用山的管弦承载水的歌喉。
【注】此处引用的是柳宗元的《江雪》,此诗大约作于诗人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3分)
A、题目一竿冷暗寓柳宗元独钓寒江的孤寂清寒的氛围,山水无言,寒江独钓,柳宗元在山水的领悟方面独有心得。
B、本文结构上层层递进,开篇由柳诗引入,再以山水形象铺垫,接着进一步展开山水对话,最后以独钓画面卒章显志。
C、本文托物言志,将深刻的思考和形象的描绘有机结合,充分阐明了山水所隐喻的人生态度方面的区别,并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
D、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准确生动,清新典雅,情感鲜明,富有韵味。
5.文章采用了山水对话的形式,请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6.结合全文理解文末塑造一位抛出“不丝之竿”的钓叟的作用。(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从筹备、建设到通车,历时15年,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该航道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在此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对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式。
   “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铺设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 项之多,填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二:
    日本《每日新闻》23日评论称,港珠澳大桥开通是大湾区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湾区经济圈将超过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提到,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例如相异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中国内地的资本账户仍相对封闭,而香港和澳门是自由港,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且没有资本管控。报道还特意关注一个问题:在香港和澳门,机动车都靠左行驶,而在中国内地则是靠右通行,如何解决?
英国广播公司 23 日载文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但需要吗?此前,他们更是在网站刊长文列出一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23日报道,又一个将香港拉入中国内地怀抱的项目完成,该项目将曾作为欧洲前哨的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联结起来。这个项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它将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可与美国硅谷抗衡的高科技中心。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 30 分钟的车程。通车前,如果陆路往来三地,只能绕道东莞虎门大桥,车程在 3 小时左右;水路乘高速客轮也要 1 个小时。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而言,大桥的通车将提升珠海等三地人员和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加深香港与珠江西岸的联系,为香港与珠江西岸城市群的产业合作提供交通便利,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更便利的腹地空间,并由此促进港珠澳产业的互动交流和升级。也就是说,港珠澳大桥对于港珠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乃至“一带一路”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会为区内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 1000 多亿元港币的投资,因此他对大桥收回成本很有信心。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英国广播公司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
B. 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的路段受海域、空域条件的限制,不能建设悬索桥梁,隧道成为必须的可行性方案。
C. 美国彭博新闻社对建成的港珠澳大桥不仅关注到它在科技方面的影响,而且更多地关注到可能带来的政治效应。
D. 港珠澳大桥投资大,建设时间长,但孟凡超认为成本回收不是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经济效益持乐观态度。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为我国首例采用桥岛隧相结合方式建成的港珠澳大桥,解决了大量实际难题,体现出我国桥梁建设的进步。
B.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通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对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C.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三地之间通行方式更加多样化,人员物资流动加快,产业合作更加便利。
D. 由材料二可见,各国媒体都高度关注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深远意义,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
9. 《人民日报》《华尔街日报》《光明日报》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
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中允。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左谕德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朝鲜贡使请市火药,执不予。土鲁番贡玉,请勿纳。辽东议开科试士,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父丧归。服阕,即家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居数日,言:“臣就列经旬,仅下瑞王婚礼一疏。他若储宫出讲、诸王豫教、简大僚、举遗失、撤税使、补言官诸事,廷臣舌敝以请者,举皆杳然,岂陛下简置臣等意。”帝优诏答之,卒不行。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榜发,同和第一,鸣阳亦中式,都下大哗。道南等亟检举,诏令覆试。同和竞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主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文炳遂极诋,御史张至发助之。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未有肆口谩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帝雅重道南,谪文炳外任,夺嵩等俸。御史韩浚、朱堦救文炳,复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天启初,以覃恩即家进太子太保。居二年卒。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B.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C.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D.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专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C.授、进、历、擢、署、拜在文中都是和官职有关的词语,其中进、擢指提升官职,署是代理官职。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道南在东宫给太子讲学时,太子有时不专心,他就设法让太子集中精神听讲。
  B.道南遇事有操守和主张。坚持不卖火药给朝鲜人贡的使者,也建议不收纳吐鲁番进贡的宝玉。
  C.道南敢于直谏,但他在朝廷任职,却只被皇上召见一次,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
  D.道南因为揭发汤宾尹科场事,受到了御史李嵩、周师旦等人的攻击,但依旧得到皇帝的鼓励和挽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优诏答之,卒不行。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5分)
  (2)台谏劾阁臣,职也,未有肆口谩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第二句形象写出诗人焦躁的神情和凄惶的心理,把“暮”带来的悲凉推进了一步。
B.颈联“迸”字写树枝突然折断,此字突出了力量之大,表现了诗人离愁的沉重。
C. 颈联中“离心”“乡梦”与眼前的“落叶”“寒流”交织在一起,更能突出乡愁之浓。
D.诗歌的尾句直抒胸臆,其中“短愁”二字涵盖了上文提到的“孤灯”“一雁”所表之情。
15.诗歌颔联“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描绘了什么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对太守宴会描绘得让人眼馋,不仅有“___________”捕到的肥鱼,还有用泉水酿的酒和摆在面前的各种“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作者受着委屈、压抑着意志、忍受着责骂和侮辱的极端痛苦之状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史记》体大思精,________,通过描写起伏跌宕的情节,展示了_______的历史画卷。3000多年历史,风起云涌的时代,宏大壮阔的场面,纷繁复杂的史事,林林总总的人物,汇聚三寸笔端。《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侯王,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司马迁的安排,可谓______,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史记》各层次的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了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司马迁对人物传记次序的巧妙编排,形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人物传记有分传与合传。(      )。合传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有时达到_______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通过叙述某一类型的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人物合传以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应有尽有    波澜壮阔    见微知著    天衣无缝
    B.包罗万象    云谲波诡    独具慧眼    滴水不漏
    C.应有尽有    云谲波诡    见微知著    滴水不漏
    D.包罗万象    波澜壮阔    独具慧眼    天衣无缝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B.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表现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C.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D.在司马迁编排人物传记表现出高超的技巧时,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各一传是分传,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是合传
    B.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是合传,人各一传是分传
    C.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
    D.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分传即人各一传
 20.下面是某小区针对高空抛物现象给全体业主的倡议书正文,在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存在五处问题,请找出并修改。(5分)
    近日来,小区物业多次接到投诉,大伙儿反映小区存在高空抛物的现象,而且这一现象已习以为常。抛下的垃圾不仅肮脏了小区的环境,同时也威胁着楼下行人的人生安全。我们希望业主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乱扔垃圾,并警告家人和亲朋不要高空抛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抵制高空抛物,共建美好家园。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如果用功读书,时间就留在你优异的成绩里;
如果积极锻炼,时间就留在你健康的体魄里;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最近,有网友爆料称某公司下发文件,禁止员工购买新款苹果手机,并称“一经发现违规者,直接到公司办理辞职手续。”公司在通知中还提到,“如果我们经济较宽裕,如果我们条件允许,请让我们更关怀国家的兴亡……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抵制外货,从自身做起!我们无法到战场去保家卫国,但我们会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坚决抵制日货、美货。用我们自己的行动支持国货,有国才有家!”
这则消息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部分网友表示可以理解公司老板的爱国之心,也很赞同呼吁员工关心国家的做法;也有网友表示公司此举太过简单粗暴,不但于国家利益无补,并且有损害员工个人权利之嫌。
你如何看待“爱国”?请结合材料及自身的见闻思考,围绕“爱国”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9届第十一次双周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D  正确率: 41%, 易错项: B   A项,“有的是当代史官根据传闻所记”有误,原文是“当代史官也许根据亲闻,后代史官便只能根据传闻了”。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B项,原文为“《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注意“据说”一词。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C项,结合文本内容“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秦始                                                                                                                   皇烧天下诗书及诸侯史记,并禁止民间私藏一切书”,可知两者没有因果关系。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2. C  正确率: 30%, 易错项: B  C项,“《尚书》的性质、成书、流传版本”内容主要集中在文本的第①段、第②段,并不是按时间顺序论述的。选项分析不正确。   
3. B  B项,今古文之争不仅仅是因为字体,“他回家检查所藏的《书》,已失去数十篇,剩下的只二十九篇了”“发现其中的《书》比通行本多出十六篇,这称为《古文尚书》”,文中还提到篇目不同等因素。选项说法不正确。
4、【答案】B    B项卒章显志不当。
5、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所写对象以人的属性,形象灵动,使读者感到亲切。
②使用第二人称,互相诘问,营造一种辩论对话的情景,造成尖锐的戏剧冲突效果,引人入胜。
③运用对比手法,写出山和水的不同特征,引发读者对生死问题的深入思考。
④直接表达文章主题:生死本是一体,要以豁达的态度看待生死。
6、①紧扣题目,呼应开篇引用柳宗元《江雪》诗句,使文章结构浑然天成。
②承接上文,明确回应上文山水对话中的“我们一动一静,一实一虚,无非为了 等待一个真正认识我们的人”一句,用“山的管弦问候水的歌喉”将矛盾统一起来。
③写出钓叟的清俊和智慧的人格,暗示出作者的高蹈而凝重的人生价值取向。
④形象化地表达全文的主旨,用“不丝之竿”把仁和智、生和死看似截然相反的两面,统一于钓叟的淡定、从容与和谐之中。
7. A   “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分析不正确。由材料二原文可知,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是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英国广播公司虽然列出了这些“争议”,但并不能说明这就是他们否定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十五次双周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双周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