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龙门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期 高一3月月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南充龙门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期 高一3月月考(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南充龙门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2021届3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分值:150分)命题人:谯中芳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
试题预览
南充龙门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2021届3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分值:150分)  命题人:谯中芳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人都会通过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来庆祝重阳。这一传统中国节,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时光易逝,传统不老。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民族节日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久久流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如今在重阳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也都会通过朗诵、武术、歌唱、舞蹈、戏剧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炎黄儿女领悟华夏传统节日的丰富人文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能够让其蕴含的孝思、爱意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不断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进而让传统美德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重阳节包含着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已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现实载体。尊老敬老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美德,是永恒不变的优良传统,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国家将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老年节”,在这一天,各地敬老院会迎来众多志愿者,很多儿女也想方设法回家看望父母,使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久久流传。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也是以文化创新为突破口来增强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这种文化自信,堪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弘扬重阳文化,就是在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是在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气神。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互联网+”时代,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更能够聚合网络力量涵养文化自信,不断夯实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扮靓筑梦中国的伟大征程。
(选自杨飞《以传统节日涵养民族文化自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阳节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它形成于战国时期,直到唐代才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一直沿袭至今。
  B.重阳节的习俗自古以来就丰富多彩,古有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今有诗文朗诵、武术表演、歌舞表演等活动。
  C.在历史 长河中,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因为激活了历史传统,唤起了人们的文化记忆,所以能增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D.我国深厚的文化实力在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节日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节庆活动的形式在沿袭传统的同时也有所创新。
   B.有的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如重阳节中蕴含的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
  C.要想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在人们的心中植入孝思、爱意等思想与情感,就需要记住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D.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国家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老年节”,给传统节日赋予新的时代气息,使这种文化传承的方式更具有参与性与共创性。
  B.中国传统节日蕴藏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中华文化的共同底色,可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五千余年而不衰,其原因在于我们始终不抛弃传统,始终不割断文化这条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命脉。
  D.在“互联网+”时代,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民族文化自信,就必须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弹花师傅的兰花指
干亚群
①经常来我们村子弹棉花的是一个中年人,长得有些文弱,背有些弓,右肩膀似乎长了一些肉垫,明显高于左肩膀。他走路的时双脚呈八字形,朝里面,再加上挑着弹棉花的家什,让人觉得他走路特别小心——这个文文弱弱的师傅,不像是弹棉花的,倒像弹琴的。我们老老小小都称他张师傅。
②张师傅人有些腼腆,话说着说着就脸红了,声音也越来越低下去。他弹的棉胎蓬松、匀称,据说睡十年都不会走形。他还会盘花,一朵朵艳丽的牡丹花镶嵌在雪白柔软的棉胎上面,尽得喜气。村里嫁女要用的棉被都等他来弹。刚开始的时候,张师傅一个人走着到我们村里来。隔了几年他骑自行车来,后面跟着一位同样骑自行车的年轻人,年纪十七八岁,非常的青涩。 张师傅不说,我们也知道这是他徒弟。张师傅停留我们村子的时间一般至少一星期,有时会长达几个星期。他不吆喝,手中“嘣—嘣—嘣”声像涟漪一样在村里扩散开来,整个村子就像池塘被投了鱼食,顿时活跃起来。
③张师傅弹棉花的时候腰间系一根宽宽的带,弹棉花的弓一头插在背后的腰带上,他左手持弓,右手持槌,弓上的一根弦凑近棉絮时拿槌敲。一床棉絮他得弹好几个小时,弹得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外面寒风呼呼,他却浑身冒热 气。
④随着他张力十足地“嘣嘣”弹着,棉花在他的弓上变薄变软,慢慢从一团变成一片一缕。他不停下来,村庄就一直处于这种节奏中,“嘣着嘣”“嘣着嘣”。灶膛里的火头也跳起来了,村子里的树像是被人挠了痒痒,也“咯吱咯吱”左右摇晃,而人似乎坐在弹簧椅子上,听着听着,眼睛慢慢眯缝。只是他徒弟的活儿非常单调,就是蹲在一旁扯棉絮。看得出,徒弟很不情愿,脸上是寡淡的表情,手上也是寡淡的动作,好几次他不是在扯,而是在拿。张师傅看到了,很严厉地指出来,文弱的样子荡然无存。第二年他来村里弹棉花的时候,那个徒弟不见了。我们以为徒弟满师了。他淡淡地说:“那个徒弟被我辞退了。”我们不解。他说:“弹棉花的不能抽烟。绝对禁止吸烟,哪怕不弹棉花时也不能抽。这是我一开始就定下的规矩,那后生也知道的。尽管背着我抽,可怎么能瞒得过我。”
⑤吃午饭的时候,每个东家会给张师傅备下一壶黄酒。他只喝半壶,慢慢啜饮。喝过酒的张师傅有些活络,脸红扑扑的,伸出兰花指,唱一段越剧,比如《十八相送》。自然是他一个人唱,一会儿是憨厚老实的梁山伯,一会儿是含情脉脉的祝英台,那样子要多文艺就有多文艺。唱祝英台时,眼睛斜过去,又正过来,兰花指配合着他的眼睛,移了,翘了,又压了,转了,旦角的神情婉约毕至。
⑥他的兰花指像辣椒指,不够纤细修长,拇指搭在中指的第一关节,觉得不像兰花的花蕊,往下再移一个关节,出来的花舌更不像。于是,他干脆把拇指搭在中指的指腹上,这时出来的是豌豆花。可我们看得津津有味,以为兰花指就是这么个指法。
⑦《十八相送》唱完了,张师傅的酒意也减退了一半。他收起兰花指,背好弓,一把握住槌,又一丝不苟敲起来。张师傅能拿彩色棉线在上面盘花,老人用的盘“寿”字,姑娘家的是“喜”字或牡丹花。这个活计很难做,彩色棉线短了长了,都不妥,主人家会不高兴,但他每次都把握得恰好。“寿”字看上去像一条龙,“喜”字模样像凤凰。 主人一旁呵呵地看着,呵呵地笑着。
⑧我母亲请张师傅弹过好几次棉花。其中两次是我考上卫校和哥哥考上大学之后,张师傅在我的新棉胎上盘了三枝竹节,寓意节节高。母亲把张师傅的作品当作预言,似乎看到了我的未来,乐得一整天都喜气洋洋。也是午饭后,张师傅捧着一碗茶,跟着父亲聊着天。因记得他的《十八相送》,我想让他再唱一唱。张师傅连连摆手,说是难听死了,不能唱。兰花指却不经意间翘了起来,这回拇指搭在了中指的第一关节,像一朵兰花了。
⑨张师傅弹的棉胎确实好,几年下来,还不变形,尤其太阳一晒,晚上睡觉时总能闻到阳光的味道,再冷,也用不着缩起身子,一点不像张师傅翘起的兰花指。 
                                                         (有删节)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师傅的徒弟因为抽烟而被辞退,张师傅对徒弟的严厉与他文弱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
B.第⑤段写张师傅唱越剧,作者运用动作、心理、神态和细节等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C.文章多次出现张师傅的兰花指,不仅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而且丰富了人物形象。
D.文章塑造了张师傅这一手艺人的形象,同时也展现出温润的、质朴的、温馨的乡村生活。
5.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6. 张师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6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倾向
领域 专业
资料 文学
书籍 教育
文章 时事
新闻 健康
心理 其他
资源
份额 36.30% 21.70% 15.60% 13.50% 9.10% 3.80%

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
 数据zxxk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10月13日
材料二:
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 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创业热潮。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年11月23日
材料三:
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 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 号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3日
材料四: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07月27日
7. 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B. 材料二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C. 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
D.材料四侧重于网络对知识付费提供内容的分析,并对人们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指出这种消费形式对于部分人是最好的选择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年轻人在对文化的消费中是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与他们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对于内容付费的支出有很大关系。
B. 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
C. 付费阅读提供的碎片化解答方式,难以满足消费者通过学习有所成长的需求,答案知识和思考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D. 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多采用免费服务,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则需要付费后才能得到。
9. 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你有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孝慈,扶风人也。父武周,周兗州刺史。孝慈少沉谨,有器干,美容仪。周初为中侍上士,后拜都督,聘于齐,以奉使称旨,迁大都督。其年又聘于齐,还授宣纳上士。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高祖受禅,进爵安平郡公,拜太府卿。于时王业初基,百度伊始,征天下工匠,纤微之巧,无不毕集。孝慈总其事,世以为能。俄迁大司农,岁馀,拜兵部尚书,待遇逾密。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宫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于是拜孝慈为太子右卫率,尚书如故。明年,上于陕州置常平仓,转输京下。以渭水多沙,流乍深乍浅,漕运者苦之,于是决渭水为渠以属河,令孝慈督其役。渠成,上善之。又领太子右庶子,转授左卫率,仍判工部、民部二尚书,称为干理。数载,进位大将军,转工部尚书,率如故。先是,以百僚供费不足,台省府寺咸置廨钱,收息取给。孝慈以为官民争利,非兴化之道,上表请罢之,请公卿以下给职田各有差,上并嘉纳焉。开皇十八年,将废太子,惮其在东宫,出为浙州刺史。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仁寿初,迁洪州总管,俱有惠政,其后桂林山越相聚为乱,诏孝慈为行军总管,击平之。其年卒官。有子会昌。
                                     (选自《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包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B.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C.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D.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受禅,指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承受旧帝禅让的帝位,尧舜禅让是我国古代经典的传说。
B.迁,古代多指调动官职,包括升.降、调三种情况,如迁升、迁授、左迁等均指升职。
C.廨钱,隋唐时期官府用以放债收息的公款,由各州令史负责,所收利息作为官员津贴。
D.东宫,因方位得名,一般指我国古代封建时期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也可借指太子本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孝慈颇具外交才能,曾两次奉命出使齐国,皇帝十分满意并因此提拔了他。
B.苏孝慈军事才能出众,先从武帝征伐齐国,后接受诏命,平定桂林山越叛乱。
C.苏孝慈管理能力突出,新帝登基之初,由他总管从全国各地征召而来的工匠。
D.苏孝慈为官心系百姓,任尚书时主动疏通渭水、反对官民争利、对民施行惠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官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

(2) 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①鱼沉:古人有 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②攲:倚、依。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14.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  
D.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15.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                 ,              。
(2)屈原的《离骚》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是:                ,              。
(3)杜甫在《春望》中表现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花鸟)诱发诗人内心伤感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      ,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      ,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盘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B.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C.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D.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B.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 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 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B.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C.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D.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20.下面是一位大学新生在开学班会上自我介绍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我诞生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今年18岁,从小涉足艺术,在钢琴方面有造诣,同学们以后如果在艺术方面叨扰到我,我一定不吝赐教。同在屋檐下,祝愿我们共同进步。
 
21.下面是驾驶员在遇到堵车时的常见心态及对应做法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写成一段话,并补充出这些心态及对应做法可能产生的结果或反应。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宽容不仅度人,也能修己。
宽容不是一味的包容,不是纵容。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下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C 强加因果.原文第一段是说“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前后是并列关系,不存在因果关系.
2.C “就需要记住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是说“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而非专指重阳节.
3.D “就必须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的说法太绝对,原文最后一段为“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更能够聚合网络力量涵养文化自信,不断夯实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扮靓筑梦中国的伟大征程”.
4.(3分)B(没有心理描写)
5.(6分)①使用拟声词,突出了“弹棉花”的特征,让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声音”(扩散方式)比作涟漪,将“村子”比作被投了鱼食的池塘,形象地表现出随着张师傅弹棉花声音的响起,村庄变得更有生机与活力。 (每点2分)
6.(6分)外在:外表文弱,背微弓,右肩高于左肩,走路内八字
内在:①内向腼腆②性格随和,平易近人③弹棉花的技术高超④做事严谨、有原则⑤喜欢唱越剧(对精神生活有追求)
C  C项“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没有依据,无中生有。尽管它存在作者所说的不足之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消除其消极影响。
 8. B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B项中“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不正确,原文中只是说二者变现方式的差别,并不是说互联网商业模式不符合国内创新产业热潮。
9. ①国家层面要加大网络版权保护力度,②鼓励相关商家合理发展。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提出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的建议,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如可以从国家层面、商家层面、消费者等方面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然后在材料中找到相关的依据。如从文本材料一、二、四来看,商家要想发展,只有让消费者愿意消费,并且从消费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即更全面的内容、更优质的答案、更合理的价格。
(3分)C
11.(3分)B(左迁为贬官)
12.(3分)D(“任尚书时主动疏通渭水”错)
13.(1)(5分)当时皇太子杨勇对时政非常了解,皇帝想提高东宫官吏的声望,就常让朝廷大臣兼任东宫的官职。   
(2)(5分)太子因为苏孝慈的离开,(心中)很不平,在言语、表情上也有所表露,苏孝慈就是如此的被太子倚重。  
参考译 文:
苏孝慈是扶风人。父亲苏武周是周朝兗州刺史。苏孝慈年少时沉着谨慎,很有才干,容貌俊美。周朝初年任中侍上士。后来又拜授都督的官职,(苏孝慈)出使到齐国,因其奉命出使让皇帝满意,回京后升为大都督。当年他又出使到齐国,回来以后授予宣纳上士。后来他又跟随武帝讨伐齐国,因为功高而升为开府,皇上赏赐他文安县公的爵位,食邑一千五百户。不久又改封为临水县公,增加食邑一千二百户,之后连续升迁做到工部上大夫。
    高祖接受禅让后,(苏孝慈)晋升爵位为安平郡公,并被授予太府卿的官职。当时皇家大业刚刚奠定,各行各业刚刚开始,朝廷征召天下的工匠,即使只有一点点手艺的人,也无不把他们全部集中起来。(皇帝让)苏孝慈总管这件事,世人认为苏孝慈很有管理才能。不久,他又升迁为大司农,一年多以后,又授予他兵部尚书的官职,皇上待他更加亲密。当时皇太子杨勇对时政非常了解,皇上想提高东宫官吏(太子属官)的声望,就常让朝廷大臣兼任东宫的官职。于是(皇帝)就授命苏孝慈担任太子的右卫率,仍旧担任兵部尚书的职务。第二年,皇上在陕州设置常平仓,以便把粮食转运到京城。由于渭水含沙量大,水流忽深忽浅,漕运的人为此都很苦恼,于是朝廷决定疏通渭水,挖一道水渠同黄河相连,命令苏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广安市广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教师版)』  下一个『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