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精品习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精品习题(八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4 唐诗二首名校讲坛阅读考点链接古诗词中的遣词炼字【典型例题】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晓驾炭车辗冰辙【参考答案】一个动词“辗”,使画面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又刻画出了牛车的重量,表现了卖炭翁的艰辛不易。【技法点睛】可从不同词类入手:(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
试题预览
24 唐诗二首

名校讲坛
阅读考点链接
古诗词中的遣词炼字
【典型例题】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晓驾炭车辗冰辙
【参考答案】一个动词“辗”,使画面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又刻画出了牛车的重量,表现了卖炭翁的艰辛不易。
【技法点睛】可从不同词类入手:
(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2)动词: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3)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4)副词:在古诗词中,副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转、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5)特殊词:①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②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③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习题链接】见本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5题及“卖炭翁”第5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三重茅(chóng) 挂罥(juàn) 塘坳(ào) 庇(bì) 突兀(wù)
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诗史”。共有约1 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基础提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高者挂罥长林梢    罥:挂结 长:高
(2)忍能对面为盗贼      忍:狠心 能:如此、这样
(3)俄顷风定云墨色      俄顷:一会儿
(4)秋天漠漠向昏黑      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向:接近
(5)长夜沾湿何由彻      何由:怎能、如何  
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庇:遮盖,覆盖 寒士:贫寒的士人
(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突兀:高耸的样子
4.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出作者衰老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杜甫身处漏雨茅屋,仍心存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5.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详见本课“阅读考点链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且富有浓烈的情感——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6.诗歌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有什么作用?
直抒胸臆,情感由前三段的记叙一家之苦升华到最后的大抒忧国忧民之情。
7.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
这两句是环境描写,写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渲染出一种暗淡阴冷的氛围,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床头屋漏无干处”做铺垫,而且烘托出诗人凄恻悲惨的心境。
8.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忍能对面为盗贼”中的“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D.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也愿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解析:D.“倚杖”与“老无力”相照应。)
03  拓展阅读
山 雨
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9.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加以概括。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星月清辉、无云无雷的山间静夜图;后两句描绘了溪流湍急的清晨雨后图。
10.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的前两句写雨前之景,后两句摹雨后之景,而下雨的过程即雨本身则略而不写,看似与写雨无关,实却无不关涉一个“雨”字。
B.前两句写山间的夜晚,星月皎洁,无云无雷,紧扣一个“晴”字下笔。
C.三、四句说天明时,见到溪中流水湍急,因此知道这座山以外的山曾经下过一场大雨。这两句将诗人忧虑惆怅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D.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此山星白月朗,他山一霎雨过的奇异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惊异的感情。
(解析:C.“忧虑惆怅”应为“惊喜”。)

卖炭翁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伐薪(xīn)     两鬓(bìn)     辗冰辙(niǎn)(zhé)
口称敕(chì)    一丈绫(líng)    回车叱牛(chì)
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卖炭翁》是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基础提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木柴
(2)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灰白
(3)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谋求、需求
(4)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轻快的样子
(5)手把文书口称敕    敕:指皇帝的命令
(6)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调转 叱:吆喝
(7)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8)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挂 直:同“值”,价钱
4.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2)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3)《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的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5)《卖炭翁》中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5.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详见本课“阅读考点链接”】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苦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6.“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描写。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饱受压榨、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03  拓展阅读
观刈①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 ①刈(yì):割。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⑤惜:盼望。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⑦尽日:整天,终日。
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的对比,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9.“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此”指上面劳动人民辛苦悲惨生活的状况和自己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忧国忧民但无力改变现实的官员。
04  综合性学习
近来网上出现了一些恶搞杜甫的文章,语文课本中的杜甫画像被部分同学涂成了一些可笑的漫画,如机枪男、滑板哥、海盗、火影忍者、宠物小精灵等新形象,“杜甫很忙”这句话很快走红。之后,李白、辛弃疾也未能幸免。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有人不置可否。
10.对这种涂鸦方式戏说历史人物的做法,你怎么看?请阐明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70个字以内。
【示例一】戏说历史人物是对文化的不尊重。我国是个崇尚传统文化的国家,杜甫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因此,不应该丑化杜甫的形象。
【示例二】娱乐要注意分寸。杜甫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不能用戏谑的方式去对待。所以,对历史人物要有基本尊重。
【示例三】涂鸦并无恶意。在课本上涂鸦本来就是不少学生的共同爱好,它可以缓解学习中的压力。所以,不必对此过度关注。 (意思对即可)
11.按照示例,把你最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介绍给大家。要求正确概括其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特点,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在鲁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之时,他深谋远虑,挺身请见;他从容不迫,战于长勺;他一鼓作气,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他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谋士——曹刿。
【示例一】他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促三国鼎立;他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平定南方;他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国历史上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示例二】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母爱、童真、自然,是她作品永恒的主题,她的诗像涓涓细流,清新晶莹,情韵绵长。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冰心。(意思对即可)
12.前进中学《语文学习园地》编辑部准备出版一本《杜甫——万古忧愁作飘零》专刊,现向全校中学生征稿,征文内容围绕书刊主题展开,文体不限,用300字的稿纸抄写,不超过1 000字,稿件请交到《语文学习园地》编辑部,截止日期为6月24日。请你为编辑部写一则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语文,本部准备出版《杜甫——万古忧愁作飘零》专刊。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稿件内容围绕书刊主题展开,文体不限,用300字的稿纸抄写,不超过1 000字,请于6月24日以前交到《语文学习园地》编辑部。
前进中学《语文学习园地》编辑部
2019年6月5日


                歌行体
歌行体,是南朝宋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后创造的以七言体为主的诗歌体裁,其特点主要有:
1.篇幅可短可长。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十四句,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百二十句等。
2.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既有风卷茅屋的记叙,也有“归来倚杖”的叹息,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强烈抒情与愿望,读后令人唏嘘不已。
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由于它要“放情长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韵到底、平仄讲究就很困难了。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换了好几个韵脚。
4.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基本上是以七言为主的,但也有二言的(“呜呼”),也有九言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在命名上,常用“歌”“行”或“歌行”来命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精品习题』  下一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写作《学写故事》名师习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