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即时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即时练习(八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名校讲坛1.基础考点链接成语的辨析方法(二)【技法点睛】(1)看表达,忌语义重复。例如:他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句中的“大笑起来”重复。)(2)看逻辑,忌自相矛盾。例如: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与“蓬勃
试题预览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名校讲坛
1.基础考点链接
成语的辨析方法(二)
【技法点睛】(1)看表达,忌语义重复。例如:他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句中的“大笑起来”重复。)
(2)看逻辑,忌自相矛盾。例如: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与“蓬勃发展”矛盾。)
(3)看意思,忌正反不分。例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
(4)看程度,忌轻重失度。例如: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哀鸿遍野”形容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语境中只是李老汉的房子被冲垮了,用“哀鸿遍野”夸大其词了。)
【考点链接】见本课第4题。
2.阅读考点链接
分析景物特点
【技法点睛】(1)抓住角度:时间角度,如四季或白天黑夜;空间角度,既包括常见的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等,也包括常见的移步换景;描写角度,比如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角度,即景物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蕴含的层次变化,还包括景物的外在角度。
(2)注意描写景物时作者采用的描写技巧。如虚实结合、烘托渲染等,再如一些修辞手法。
(3)分析语境,概括特征。可以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或是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点的词。还可以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景物的特点。
【习题链接】见本课第11题。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棱角(léng)  骤然(zhòu)  懈怠(xiè)      敦实(dūn)
qián(虔)诚    rú(蠕)动      chuān(川)流不息    接踵而至(zhǒng)
2.文化积累——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拟人)
(2)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的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比喻)
(3)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 (对比)
(4)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的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比喻、拟人)
【基础提升】
3.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详见本课“基础考点链接”】
A.骨骼(gé)   摄影  黧黑(lí)    云散天晴
B.驻防(zhù)    隆冬    明媚(méi)      风云变幻
C.砾石(shuò)   倒霉    冻疮(chuāng)   云遮雾障
D.霹雳(pī)    尊容    诅咒(zhǔ)     气喘吁吁
(解析: B.“媚”应读作“mèi”;C.“砾”应读作“lì”;D.“诅”应读作“zǔ”。)
4.词语积累——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D)【详见本课“基础考点链接”】
A.红军曾在我们村安营扎寨。
B.人们正在散步时,突然天降大雨,真是大煞风景。
C.儿童时代的事至今仍历历在目,使我回味无穷。
D.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而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解析:D.“漫不经心”意思是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一般对事。句中可用“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
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C.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
D.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的心理。
(解析:A.宾语残缺,应在句末加“的活动”;B.主语残缺,应删去“在”“的过程中”或“使”;D.关联词语残缺,在“要有度”前加上“但或但是”。)
02  课内精读
阅读“在各拉丹冬以东……创造力”,回答后面的问题。
6.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
主要叙写“我”在各拉丹冬的身体状况;用“我”在各拉丹冬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来表现这里隆冬时节天气严寒以及海拔高的特点。
7.选文第二段中引述传说有什么作用?
为文章增添神秘色彩,使天气转晴及“我”摔跤的现象显得迷离有趣;为后文摔跤受伤埋下伏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8.赏析选文第三段中的“卖弄”一词。
“卖弄”一词在这里贬词褒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造物主的创造力超出人的想象,高高在上,无所不能。
03  拓展阅读
寻凉太平湖
①我在劈天摩地的黄山爬得双腿如山一般重,慕名来到北麓的太平湖,那种感觉像痛饮茅台酒的酣畅后,细吮毛峰茶的舒坦。盛夏酷暑,谁不爱清凉?谁不爱绿水?眼前,就是一处清凉世界:群山环水,水中有山;水域面积足有十多万亩,广阔而又曲折,浩渺而又幽深;骄阳自惭无力,炎热悄然隐退;飘然其间,风尘尽洗,劳乏顿消。
②我正是在“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日子里到太平湖去的。在车子行驶的途中,导游就一再介绍这太平湖,说当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浪迹天涯,途中来到青弋江,深为皖南这绮丽的山水所沉迷,并在此留下过许多著名的诗篇。
③此时,水面上雾还很大。太阳一定毒,我有些后悔了,湖面这么大,无遮无挡,我往哪里躲呢?
④真是绝处逢生,游艇徐徐地向岸边靠拢了。我与其他游客争相上了游艇,出了港,向北偏西方向漂去。
⑤坐在快艇上,渐行渐远之时,最先体会到的是太平湖的广袤。行进中,我意识到这湖的与众不同:从前见过的湖大都有广阔的湖面,人在湖心四望,大都是四野的水色;而此时快艇行进,却是“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分明是江河水流的模样。问导游,原来这就是太平湖的特点,全长六十公里,最宽处六公里,最狭处仅150米,只能容纳一船通行,可谓宽处望眼是湖泊,狭处着眼是河流。
⑥靠窗坐着,看着水,它是这么阔,这么静,又这么绿。探身伸出手去,水擦着指头流,凉凉的,就好似插进井水里一样。我越往下伸,越感到凉快,冷丝丝地直冒凉气。啊,凉,真凉。
⑦同行的导游见我如此爱水,笑着说:“不要急,到了前面,够您爱的。”
⑧我忙问:“在哪里?”
⑨“黄荆。”
⑩说话间,游艇穿过一道葫芦口,进入一道“S”形的门。导游提醒我:“注意,黄荆到了。”我放眼环顾四周,只见东边巍巍壁立着一座屏风似的山,逶迤向北,上面长着青冈,密密匝匝,一片冷绿。西边,平缓的冈峦,或起或伏,或近或远,层次分明,被强烈的阳光蒙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和“屏风”合成圆镜似的水面。有趣的是,水面上浮着一二十个岛屿,大的、小的、长的、圆的,参差错落,各具姿色。岛上长满杂树,一眼看去,宛如堆堆绿珊瑚,与水中微微抖动的倒影上下衔接,真可谓“山映翡翠镜,岛插碧玉簪”。我们的游艇徐徐向前,小岛也徐徐转动着位置。只觉天地间、衣襟里,到处弥漫着绿色,一切都被绿色浸染了,我也为这个绿色的海洋陶醉了。
B11导游即兴地问我:“如何?”
B12我随口就说了声:“妙啊!”
B13不久,游艇到了太平湖的深山渡口——浮溪口,我准备在此住一宿,明天再去樵山神仙洞。
B14风起了,水波的声音如歌,可惜,此时少了一曲古琴或者琵琶,倚着楼栏,我的心头分明有欢喜和愁怨,这欢喜和愁怨又似乎是从唐诗宋词里散落过来的。这夜,我舍不得入睡,这夜在不舍中变得长长短短……
B15啊,太平湖,到这儿来寻凉,真是不虚此行!
(有删改)
9.通读全文,写出作者的行文线索,并在横线上填写作者寻凉的路径。
行文线索:(作者的)游踪
寻凉路径:上游艇→到达黄荆→到达浮溪口
10.本文开头几段多次写到夏季的炎热,有什么作用?
运用反衬手法,用天气的炎热反衬太平湖的清凉,更能凸显“我”对太平湖的喜爱。
11.阅读文章,按要求填写下面表格。【详见本课“阅读考点链接”】
景物 特点
湖面 似江河水流模样
湖水 阔、静、绿、清凉
西边的山峦 或起或伏,或近或远,层次分明
岛屿 参差错落,各具姿色
12.请任选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从黄山来到太平湖的感受比作“痛饮茅台酒的酣畅后,细吮毛峰茶的舒坦”,茅台酒是热烈的,而毛峰茶是恬淡的,作者将无形的感受形象化,传神地写出了“我”到达太平湖后内心的平静与舒坦,表达了“我”对太平湖的喜爱。
04  综合性学习
每年的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某校八年级(1)班以“美丽中国 文明出游”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3.请围绕活动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一】游山游水游天下,爱家爱国爱自然;【示例二】文明是最美的风景。
14.下面是一幅与文明出游有关的漫画,请你仔细观察,说说漫画的内容及寓意。
 
内容:一名背着旅行包的男子用力抓住一棵千年古树的枝干,身体悬空;旁边,他的朋友举着相机正在为他拍照。该男子一边摆造型,一边喊着:“亲爱的!多给我拍几张!”在男子的蹂躏下,千年古树落下片片树叶。
寓意:讽刺了某些游客任意破坏景区景物的不文明的旅游行为。
15.学生会将于5月19日在学校旁边的小广场举办“文明出游”宣传活动,需向学校总务处借三支无线话筒。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则借条。
借条
因举办“文明出游”宣传活动之需,特向学校总务处借无线话筒三支。活动结束后立即归还。
此据
学生会
2019年5月18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壶口瀑布》即时练习』  下一个『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即时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