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县九中2018-2019学年高二(文科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长沙县九中2018-2019学年高二(文科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9年长沙县第九中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本试题卷6道大题,20道小题,共6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宴饮风俗,为周礼之一。西周至清朝的历代政府多将其视为倡导敬老尊贤,长
试题预览
2019年长沙县第九中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文
本试题卷6道大题,20道小题,共6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宴饮风俗,为周礼之一。西周至清朝的历代政府多将其视为倡导敬老尊贤,长幼有序,谦让不争的道德教化举措,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据《仪礼》等文献记载,乡饮酒礼正式的宴饮过程分为迎宾、献宾、乐宾、旅酬、无算爵、无算乐等环节,在升降拜答、注重行为仪式感的同时,将《诗经》音乐的演唱、演奏融入其中,使道德礼仪的思想主张在艺术层面得以充分展现。
②作为诗乐艺术集中展示的乐宾环节,共囊括了十八首《诗经》作品,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演绎,以表达对宾客的尊敬和慰劳,同时在礼乐教化的层面突出厚重典雅的君子风貌,彰显人伦之道。乐宾环节,可分为升歌、笙奏、间歌、合乐四个阶段。
③正式的诗乐演出结束后,宾主双方进入开怀畅饮的无算爵环节。只要不酒后失仪,那么饮酒可以不限量,所以叫无算爵;其间乐工一直在演奏、歌唱诗乐,所以叫无算乐。席间,举杯连连,歌声阵阵,雅乐为伴,和乐且湛。借助诗乐艺术丰富的表现力和层层递进的互动演绎,礼仪的严肃性与宴饮的娱乐性得以有效、自然地融会贯通,使乡饮酒礼的整个宴饮过程,更像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礼乐艺术演出。酒、礼、诗、乐在此和谐满盈、交相辉映,给人以强烈的精神体验和文化熏陶。
④在乐宾的诗乐表演中,乐工的动作、位置、朝向等细节都体现出丰富的礼仪元素,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升歌与笙奏随着宴饮的节奏,从独立表演到呼应表演,再到合作表演,显示出礼乐艺术清晰、严谨的章节段落感,以及审美体验的完整性。
⑤值得一提的是,乡饮酒礼中乐工们或坐于堂上鼓瑟歌唱、或立于堂下吹笙演奏的技艺分工与表演模式,与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巅峰——隋唐燕乐中的,坐部伎与立部伎极为相似,只不过后者在乐队规模上更为庞大、音乐风格上更加多元。这也说明,乡饮酒礼诗乐艺术作为一种兼具雅乐与燕乐(又称宴乐)功能的演出蓝本,对古代音乐艺术向专业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⑥作为一种专业化的音乐表演形式,乡饮酒礼诗乐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将声乐演唱与器乐演奏有机结合,从而增强音乐语言的表现力。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有声乐语言和器乐语言之分,各有特色,互为补充。早期的诗乐艺术明显是以声乐歌唱为主,但随着礼乐表演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器乐演奏的艺术功能逐渐被放大、强化。而笙的构造与演奏方式,使其非常接近人声,加之丰富的力度变化与特殊的和声效果,奠定了笙在古代诗乐表演中的重要地位。乡饮酒礼中演奏的六首笙诗在《诗经》中有目无辞,作品原初是否有唱词,长期以来都有争议。但从音乐体裁与表现方式的层面,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作品理解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无言歌,而且这些作品都有明确的文学性主题,与今天标题音乐性质的器乐作品很类似。     (节选自何洋《乡饮酒礼中的诗乐》,《光明日报》2018 年 7 月 9 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饮酒礼在宴饮中将音乐融入其中,使道德礼仪的思想在艺术上得以充分展现。
B. 乡饮酒礼的“无算爵”环节,宾主双方饮酒可以不限量,但前提是不酒后失仪。
C. “升歌”与“笙奏”的演奏过程体现了礼乐艺术的章节段落感和审美体验完整性。
D. 乡饮酒礼诗乐艺术对古代音乐艺术的各方面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整体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介绍乡饮酒礼的宴饮过程和诗乐艺术等相关内容。
B. 文章第③段主要介绍“无算爵”、“无算乐”环节的礼乐艺术及其给人的精神体验。
C. 文章第⑤段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详细论证了乡饮酒礼诗乐对古代音乐艺术的影响。
D. 文章第⑥段主要围绕乡饮酒礼诗乐声乐演唱与器乐演奏有机结合的特色展开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饮酒礼“乐宾”环节的音乐,主要是为了突出礼乐教化中的君子之风、彰显人伦之道。
B. 在乡饮酒礼“无算乐”环节中,酒、礼、诗、乐和谐满盈,给人以精神体验和文化熏陶。
C. 早期诗乐艺术以器乐演奏为主,随着礼乐表演专业化的提高,其艺术功能被放大、强化。
D. “无言歌”与今天“标题音乐”的器乐作品很类似,是因为作品都有明确的文学性主题。
二.文言文阅读(13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4-8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崤山以东。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骑:一人一马。
C.窃以为大王不取也                        窃:通“切”,急切。
D.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为天下笑者,何也
B.项伯杀人,臣活之      我见相如,必辱之
C.不如因善遇之          侍者因此觉知
D.得复见将军于此        月出于东山之上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                                ⑥军中无以为乐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7.下列对文段中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在获悉军情以后,为报恩而私见张良,泄露军情,保护刘邦,还以为是在成全项羽有度量的美名。可见他不是内奸。
B.刘邦得知项羽要进攻时,虚心向张良请教,并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还趁机拉拢项伯为他所用。可见其善于应变。
C.张良深刻了解刘邦的性格,说出见解时,能够审时度势,提出问题,启发刘邦醒悟而采纳自已的建议,可见其足智多谋。
D.项羽听到项伯说沛公不敢暾背叛时,就答应项伯“善遇之”,第二天与刘邦见面时直言是曹无伤告密。可见其政治上幼稚。
8.请把上面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若属皆且为所虏(3分)
译文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2分)
译文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贯(10分)
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2) ______________,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
(3)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长沙》)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再别康桥》)
(5)以时间的流驶,_______________,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记念刘和珍君》)
(6)《氓》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
                     ,                       。
(7)《短歌行》用“朝露”来做比喻,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
                               ,                          。




10.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6分)
南乡子•宿州上元
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①,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注] ①“江东归老客”,用范蠡弃官归隐典。②“白云乡”,《庄子》:“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千骑试春游”写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但蛰居已久的人们,按捺不住,便争相 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
B. “小雨如酥落便收”中的“收”,写春雨绵软细微,洒在干涸的土地上,即刻就吸收尽净,用字极为传神。
C. “飞火乱星球”写想象之景,烟花腾空而起,如同团团星球迭相灿烂进发,“乱” 字透出目不暇接的热闹。
D. “浅黛横波翠欲流”写眼见之景,山如着了一抹淡青色画眉,春水荡漾,山水青翠
(2).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泪为谁流
夜,黑得出奇,静得怕人。
一个佝偻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向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玉米地。是父亲。
一副挺拔的腰板,眨着智慧的眼睛,藏在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玉米地。是儿子。
父亲是慈爱的父亲,为了儿子有出息,他起早贪黑,辛苦劳作,供儿子上学。
儿子是懂事的儿子,为了父亲的期望,他废寝忘食,刻苦学习,来报答父亲。
听到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父亲布满绉纹的老脸放出了光彩,似乎突然间高大了许多。
看着父亲欣喜若狂的样子,儿子充满朝气的脸上笑得更加甜了,仿佛幸福的大道已铺好。
然而,大笔的学费怎么办?多年来,父亲一直东挪西借,几亩薄田根本不够儿子那已经很节约的花销。父亲双眉紧锁。
儿子不忍让父亲陪笑、求人,故作镇静地说:“我不念了,没用!”
“啥?”父亲跳起来,双眼瞪得大大的,身子微微发抖,齿缝间蹦出一个字:“念!”
“啊!”儿子清醒了。父亲辛辛苦苦,为的就是今天,如果不念,父亲会更加伤心。
佝偻的身躯移进了玉米地,布满老茧的手慢慢地伸向那熟悉的玉米棒子。那是他的希望。
挺拔的腰板深吸了一口气,握惯笔管的手抖动着抓紧落尽叶子的枯树棒子。那是他的怒气。
一声闷哼,长老茧的手从玉米棒子上滑了下来,父亲的头在流血!
一声惊呼,握笔管的手已不能再抓住枯树棒子,儿子两眼直直的。
来不及弄清这一切,佝偻的身躯缓缓倒下。
想不到失手铸成大错,挺拔的腰板“扑通”坐地……
夜,静得怕人,黑得出奇。猛然间,电闪雷鸣。黑得出奇的夜异常恐怖。
片刻间,风雨大作。……
父亲是为了儿子: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活虽累,钱却少,至少能给儿子买点好吃的,来补养一下儿子虽高大却瘦弱的身子。父亲攥了攥枯瘦的手。儿子是为了父亲:在放假期间看护田地。夜虽黑,胆虽小,为了能让他日归家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庄稼没受损害而露出笑容。儿子咬了咬雪白的牙。
父亲是合格的父亲。精心的他舍不得花车费,步行三十里,摸黑到家的情况下也不忘到自家的玉米地看看。
儿子是称职的儿子。眼尖的他在发现有人闪入玉米地后,顾不得害怕,抡起木棒,他不能让父亲苦心经营的成果被人偷走。
于是,独生子的满腔怒气化作对父亲的当头一棒。
夜,更静了,有的只是那雨声:嘀嗒,嘀嗒……
不,这不是雨!这是老天在流泪!
11、 整个故事以“黑夜”为背景,文中多次描写黑夜的景象,其用意有哪些?(4分)


12.“父亲是合格的父亲。”纵观全文,父亲的“合格”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13、小说以“泪为谁流”作标题,其含义是什么?(4分)



14.为了更好的塑造人物,小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你最欣赏小说中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17分。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百舸争流(gě)    怆然然涕下(chuàng)  隽语箴言(zhēn)   浪遏飞舟(è)
B. 风流倜傥(tì)    一蓑烟雨(suō)     焚膏继晷(guǐ)    掎角之势(jǐ)
C. 流言蜚语(fēi)    泥古不化(nì)      宴安鸩毒(jiū)   前倨后恭(jù)
D. 沆灌一气(hàng)  海市蜃楼(shèn)      膏腴之地(yú)     聊以慰藉(jiè)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狙击手   蛛丝蚂迹  株连  脍炙人口
B. 渡难关   心力交悴  犒劳  既往不咎
C. 盥洗室   蔽帚自珍  遐迩  对簿公堂
D. 俱乐部   莫衷一是  陷阱  风雨如晦
17.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一年级的公众号面向全年级学生招贤纳士,最终产生了一个强大的管理团队。
B. 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C. 班里出现了不良现象要及时制止,等到蔚然成风后再治理就困难多了。
D. 得知丢了宝贵的项链后,路瓦栽夫妇俩惊惶地面面相觑。
1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将近40年左右改革开放的洗礼,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尽显生机活力,开始重振大国的风采。
B.高价奢华的生日聚会,早已远离了孩子们一起玩耍的简单快乐,已经演变成世俗的攀比和无聊的展示。
C.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美丽传说,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D.实现文化精准扶贫,需要在“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基础上,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1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和“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侯”均指侯爵。
B.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音悲凉。
C. 古代在人的称谓上,有尊称,如君、公、仆、足下、陛下等;有谦称,如寡人;有贱称,如“竖子”。
D. 旧时兄弟按伯、仲、叔、季排列。“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中“季父”就是幺叔或幺爸。
六、写作(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年前,一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小组在豆瓣网成立,拥有10余万成员。这是由于一些50后父母用过去时代留下的印记教育子女,也用自己的生活思维规定子女的前途路线,造成了新生代80后子女的叛逆。中国年轻子女与原生家庭代际矛盾第一次以如此撕裂的状况展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10年后,这个小组已进入“雪藏”状态,当初那些“不听老人言”的年轻人有的已经妥协,有的则仍在现实生活中继续坚持着自己的选择,但愤怒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理解和沟通,以及对更好生活的追逐。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你联系个人的生活与感悟,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敞开心扉谈谈你对代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1 2 3 4 5 6 7 10(1) 15 16 17 18 19
D C B C B A A C C D C A C

8、(1)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所俘虏.
   (2) 张良问道: 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9、(1)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到了颓圮的篱墙_____,走尽这雨巷。
 (2) ___狗吠深巷中__,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
(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沁园春 长沙》)
(4)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再别康桥》)
(5)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记念刘和珍君》)
(6)《氓》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
             女也不爽        ,    士贰其行                   。
(7)《短歌行》用“朝露”来做比喻,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
                譬如朝露               ,                去日苦多          。

10、(2)①雨中春游的欣喜之情;②厌倦仕途的归隐之情;③佳节风物美景的赞赏之情;④遭遇朝廷冷落的伤感之情。
11、①为小说定下一个凄凉的基调。或:渲染了悲剧的气氛。 ②交待悲剧产生的客观原因(如:因为黑夜,儿子看不清来人的面容;因为黑夜,父亲不能发现玉米地里藏着的人)
 12.①宽厚仁慈,充满父爱;②勤劳俭朴,节衣缩食,供儿子读书;③身在乡野,目光远大,以培养儿子成才为已任。(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二点给4分) 
13、老天爷为这对父子在生活的泥沼中相互理解,相互关爱,苦苦挣扎的意志与真情感动得流泪。(或:老天为这对父子在生活中的悲剧结局而流泪)(评分标准:不要求字面一致,但如只答“泪为父子二人流”则给1分) 
14、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强求一致,能言之有据,自圆其说即可。小说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有:①对举(或对应),将对父亲和儿子的描写两两对举,使父子二人的形象更加鲜明;②倒叙,产生悬念,扣人心弦;③烘托,让黑夜烘托悲剧的色彩;④诗化的语言,使小说充满了抒情色彩等等。能就其中一点鉴赏得较好的,符合小说实际,就可给满分。只能点其表现手法,而不能作具体评述和分析的,只给2分。分析欠妥,语言有毛病的,酌情扣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浙江省台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统练(回头考)试题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