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预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天津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预测语文试卷(解析版)(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天津市2019年高考模拟预测(语文)试卷温馨提示: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试题预览
天津市2019年高考模拟预测(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同学们考试成功!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四十多年前,在贵州下乡当知青的时候,曾经跟着两个年长的朋友匆匆到过一趟昆明,事后却没有对这个毗邻省份留下任何印象。到了现在,我对这个“彩云之南”的历史知识,依然匮乏得很。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叠、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支离破碎。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精神世界,除了好奇和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 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他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纷至沓来,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以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大相径庭。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也对“边缘”的蒙满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虽然对“主流”的儒家一如既往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这种对于“边缘”“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现在宗教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
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云变幻      匮乏            毗(bǐ)邻
B. 记载(zǎi)   纷至沓来        更叠
C. 边陲          东渐(jiān)    大相径庭
D. 一如既往      盎(áng)然     边缘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A项,“毗邻”的“毗”应读pí; B项,“更叠”应为“更迭”; C项,正确;D项,“盎(áng)”应“àng”;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对于这类情况,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记忆:①字形辨识法,②语义辨识法,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不容易出错;③结构分析法,做到“字不离词”;④ 语境辨识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对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词语词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字形。在复习时要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宋词仿佛一朵芬芳绚丽的奇葩,它以    的风格,散发着迷人的馨香。千百年来,代代中国文人对宋词的品鉴、仿作,已成为他们的    ,凝聚着独特的美学追求。在现当代,有的诗人创作的旧体词堪称    ,甚至足以与古人的佳作比肩,只是宋词的时代已不可能复现。
A. ①独树一帜    ②情趣    ③精致
B. ①独具匠心    ②情趣    ⑨精品
C. ①独具匠心    ②雅趣    ③精致
D. ①独树一帜    ②雅趣    ③精品
【答案】D
【解析】
①“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与“风格”搭配,应用“独树一帜”。②“情趣”,性情志趣或情调趣味。“雅趣”,高雅的意趣。在“对宋词的品鉴、仿作”“独特的美学追求”等语境中,用“雅趣”更佳。③“精致”,精巧细致,为形容词。“精品”,精心制作的上乘物品或作品,为名词。前面的中心词是“旧体词”,后文又有“古人佳作”,应用名词“精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 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C. 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 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类考查考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结构混乱,“是设在……”和“是在……举行的”,两种句式糅杂在一起;B项,重复赘余,“不可缺少”和“必需”,重复 ,应删去“不可缺少”;C项,搭配不当,“不文明的各种顽疾和陋习”可以整治,但不能引导;D项正确,故选D。
【点睛】病句题型一般每句包含一种不同类型的语病,这是解题时可以利用的地方。复习时掌握六种病句类型分别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需要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以便有一个全面、清楚地认识。尽管高考病句辨析不在病句类型概念上作要求,但要尽可能地掌握病因类型,要学会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培养语感。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李杜以后的大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创作的《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久为传诵的作品。
B.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革新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他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C.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了300余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
D.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C项.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故选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的文学走向衰微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在各种非文学的领域发现了文学。它的身影已开始更多地出现在摄影、网络、手机短信之中。
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短信文学等的出现,再加上此前的电影文学、电视散文等,这些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文学借助于现代科技媒介走向了泛化。然而,对于文学的泛化,有人视之为洪水猛兽,大力进行围追堵截;有人视之为畏途,犹豫徘徊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这些都大可不必,纵观文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便可看到,文学的泛化是文学发展中的常见现象。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的内容遵循着审美的要求,不断地向人生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从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从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寻找、发现和捕捉新的审美对象,从而形成了文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变异性。文学的审美属性使其始终都在寻找和表现新的对象和内容,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学形式为其新的载体。旧的文学样式因成熟而相对僵化,它会使文学对新的审美对象和内容的表达滞后。所以任何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向被传统的审美观念视为非审美领域的方向的开拓,用发展的眼光看,都预示着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类型的开始。
但是,文学的泛化一般是指文学借助于其他媒介或形式来表现其审美属性的现象。审美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含义,凡是不具备审美属性的都不能称为文学。因此,我们还得把文学的泛化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弱化,甚至是去审美属性的非文学化区别开来。有人说,当前的文学走向了泛化,其理由便是文学的精神资源和思想穿透力贫乏,对人性的关注趋于淡化,很多闲适的、无关痛痒的文字充斥于各种文学期刊。然而,这些现象不能称为文学的泛化,只能说是某个时期某些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的弱化,也就是说这些作品不是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还有那些所谓的广告文学,它们虽然有时也有曲折的情节,而且引人入胜,但它们是不能被称为文学的。文学中的审美不带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它具有无功利性,即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满足。也就是说,在文学活动中,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时候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但所谓的广告文学不是这样,它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性,其所有的叙述和描写都是为了宣传和推销其产品,文学在这儿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广告利用文学的想象和描写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它本质上是对文学的去审美属性化,利用的不过是文学的外壳,因此,所谓的广告文学的出现,是不能归为文学的泛化之列的。相反,无论是摄影文学、网络文学还是短信文学,它们中的优秀作品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无论时代怎样变,无论文学借以栖身的媒介怎样变,文学总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它的审美内核不会变。拥抱了审美,那才是真正拥抱了文学。
5. 下列说法,属于对“文学的泛化”的含义的正确理解的一项是()
A. 它是指在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的文学走向衰微时而出现的摄影文学。
B. 其中的优秀作品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C. 它一般是指文学借助于其他媒介或形式来表现其审美属性的现象。
D. 它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6.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的内容遵循着审美的要求,不断地向人生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从而形成了文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变异性。
B. 当前有很多闲适的、无关痛痒的文字充斥于各种文学期刊,这是文学的泛化的表现。
C. 文学的泛化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弱化、去审美属性的非文学化都有区别。
D. 审美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含义,凡是不具备审美属性的都不能称为文学。
7.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短信文学及电影文学等的出现,表明文学借助现代科技媒介走向了泛化。
B. 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在文学活动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
C. 广告文学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性,文学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因此,广告文学的出现,是不能归为文学泛化之列的。
D. 无论是摄影文学、网络文学还是短信文学,它们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答案】5. C    6. B    7. D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A项,说法片面,“摄影文学”仅是文学的泛化的表现之一;B项,表述虽正确,但不是“文学的泛化”的含义;D项,说的 是“文学”。
试题分析:
【6题详解】
由原文第四自然段中“这些现象不能称为文化的泛化,只能说是某个时期某些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的弱化”可知,该项错。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原文是“它们中的优秀作品都会……意味”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
孔、墨、宁越,皆布衣之士也,虑于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易难乎!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养由基、尹儒,皆文艺之人也。荆廷人尝有神白猿,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荆王之能中,荆王请养由基射之。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①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尹儒学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梦受秋驾②于其师。明日往朝其师,望而谓之曰:“吾非爱道也,恐子之未可与也。今日将教子以秋驾。”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梦受之。”先为其师言所梦,所梦固秋驾矣。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③后世已。
【注】①括:箭的末端。②秋驾:古代一种御马的技术。③观:显示,扬名。④博志:当是“抟志”传写之讹。“抟”通“专”。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恶以必除                            恶:憎恶
B. 昼日讽诵习业                          讽:讽刺
C. 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                  章:显扬
D. 吾非爱道也                            爱:吝惜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                  与羸而不助五国也
B. 今有宝剑良马于此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                    之二虫又何知
D. 请以十五岁                            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10.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墨翟、宁越,都是没有地位的读书人,通过日夜学习,最后分别成为战国时期儒家、墨家和谋士的代表人物。
B. “射”“御”均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习掌握的基本才能,和书、礼、诗、乐统称为“六艺”。
C. 战国时期,武器的种类已经很丰富了,除了宝剑以外,还有弓箭、战车、钩长矛等等。这些兵器虽然也有铁制作的,但主要材质是青铜。
D. “布衣”,麻葛制成的粗布衣服。因古代平民穿马葛之类的织物,不能衣锦绣,所以“布衣”一词借指平民百姓。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B. 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C. 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D. 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张,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去其害之者”,即排除各种干扰,才能使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B. 本文关于“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的看法,反映了作者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是很可贵的。
C. 本文选取了孔丘、墨翟、宁越、养由基、尹儒的事例,通过对比论证,强调了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重要性。
D. 《荀子解蔽》说:“物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本文所要表达的观点与荀子的这一思想是相似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
(2)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
(3)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后世已。
【答案】8. B    9. D    10. B    11. A    12. C    
13. (1) 平庸的君主却不是这样,有了大事却不能消除妨害它的因素,这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
(2)箭的速度很快,射程却不超过二里,因为它飞一段就停了下来;步行速度很慢,却可以走到几百里之外,因为脚步不停.
(3)以上述两位士人,可以称得上是能学习了,可以说没有什们东西能妨害他们了,这正是他们扬名后世的原因啊!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B项,讽:背诵,句子译为:所以就日夜学习。故选B。
【9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A项,连词,和;动词,结交,亲附。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结构助词,的;指示代词,这。D项,都是介词,用。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积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排除法,B项“射”“御”均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习掌握的基本才能,和书、礼、诗、乐统称为“六艺”,错误,“诗”应是“数”。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解答此类题,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注意主谓结构.A项据文意理解断句,句子译为:养由基拿着弓箭去了.还没开弓,实际上就把白猿射中了,箭一射出去,白猿就应声坠落.由此看来,养由基具有在射中目标以前就能从精神上把它射中的技艺.根据句意“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句意完整,在“往”后停顿.排除BC.同时还可以根据文段中的虚词“矣”句末语气词后停顿,来排除D,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1)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将本题选项带入原文中,即可发现C项,“本文选取了孔丘、墨翟、宁越、养由基、尹儒的事例,通过对比论证,强调了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重要性”,表述错误,文章并没有使用对比论证。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俗主,“平庸的君主”;则,“表转折”,却,“去,消除”;害之者,“妨碍它的因素”;所以, “……的原因”。第二句中,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过,“不超过”;百舍,“几百里远的地方”。第三句中,害,妨碍;所以,“……的原因”;此其……已,“这正是……啊”。这些词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小题6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先王有了大事,就要消除妨害它的因素,所以他所要求的一定能得到,他所憎恶的一定能除掉,这是功成名立的原因。平庸的君主却不是这样,有了大事却不能消除妨害它的因素,这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能不能消除妨害事务的因素,这是贤和不肖判然不同的原因。假使獐飞快地奔逃,马是追不上它的。但是不久就被捕获,这是因为它时时回头张望。骥日行千里,是因为车轻,拉重载就一天走不了几里,是因为负担重。贤明的人做事,决不是没有成效,但是名声不能显赫、福泽不能传及后世,是因为有愚昧不肖的人做了他的拖累。冬、夏两季不能同时形成,野草与庄稼不可能两样都收成,新粮成熟陈粮就必然亏缺,凡是长角的动物就没有上齿,果实繁多的树木一定长得低矮,思想偏狭的人做事就不会成功,这些都是自然的定则。所以天子做事情,不做得很完美,不做得很极端,不做得很圆满。完美就会转向缺损,极端就会转向反面,满盈就会转向亏失。先王知道事物不能两方面同时发展壮大,所以对于事务要加以选择,适宜做的才做。
孔丘、墨翟、宁越,都是没有地位的读书人。他们就天下所有事务考虑,认为没有比先王道术再重要的,所以就日夜学习。据说孔丘、墨翟白天背诵经典研习学业,夜里就亲眼见到了文王和周公,当面向他们请教。他们用心如此精深,还有什么做不到?还有什么办不成?所以说:“精心习熟,鬼将告知。”并不是真的有鬼神告知,是因为精心习熟啊!假如有宝剑良马,人们一定会把玩起来不知满足,观赏起来不觉疲倦。而对于嘉言懿行,却稍加尝试就不再钻研实行。这样做,还想使自身平安,名声显扬,不是太困难了吗?
宁越是中牟的草野之民,苦于耕作的辛劳,对他的友人说:“怎样做才能免除这种痛苦呢?”他的友人说:“做什么也比不上学习。学习三十年就可以显达了。”宁越说:“让我用十五年来实现。别人休息,我不敢休息;别人睡觉,我不敢睡觉。”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箭的速度很快,射程却不超过二里,因为它飞一段就停了下来。步行速度很慢,却可以走到几百里之外,因为脚步不停。如果凭宁越的才干,又长久不停地努力,他成为诸侯的老师,难道不正应该吗?
养由基和尹儒都是精通技艺的人。楚国朝廷中曾有一个白色的神猿,楚国善射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射中,楚王就请养由基来射它。养由基拿着弓箭去了。还没开弓,实际上就把白猿射中了,箭一射出去,白猿就应声坠落。由此看来,养由基具有在射中目标以前就能从精神上把它射中的技艺。尹儒学习驾车,学了三年仍无所得,为此很苦恼。夜里做梦,梦见从老师那里学习秋驾的技艺。第二天去拜见老师。老师看见他,就说:“我从前并不是吝惜技艺舍不得教你,是怕你还不可教授。今天我将教给你秋驾的方法。”尹儒转身后退几步,向北再拜说:“这种技艺我昨天夜里在梦中已经学了。”他先向老师叙述自己所梦到的,梦到的正是秋驾的技艺。以上述两位士人,可算是能学习了,可以说没有什们东西能妨害他们了,这正是他们扬名后世的原因啊!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1分)
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水调歌头•定王台①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③,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②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 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都。③陵阙:皇帝的陵墓。
14. 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时空纵览,为全词奠基昂扬豪迈的基调。
B. 以问答的形式点题,唤起对古台旧事的追忆。
C. “兴废”二字承上启下,意蕴丰富而悠远绵长。
D. 词的下阙情与景交融,慷慨生悲,淡有余韵。
15. 结合全词,分析“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两句的作用。
16. 全词围绕一个“愁”字展开的,请具体分析其中的内涵。
【答案】(1)A
(2)承上启下,收束了上片的怀古,引出下片的伤今。
(3)昔盛今衰的感慨;年华空老,壮志未酬;忧伤国事,江山残破。
【解析】
【详解】(1)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A 项,“昂扬豪迈的基调”错误。抓住词上片尾句“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可知有叹昔胜今衰之伤感。下片尾句“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可知是抒发愁情。故选A项。
(2) 该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作用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要求分析“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两句的作用。这两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下一个『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