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纯WORD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合同一般被称为契约。传统契约中展现的契约观念,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对合同的看法。史料表明,我国传统契约实践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制
试题预览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纯WORD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合同一般被称为契约。传统契约中展现的契约观念,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对合同的看法。
史料表明,我国传统契约实践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制度沉淀。目前能够解读出来的最早传世契约资料铭刻于青铜礼器上,记录了西周贵族之间就土地、奴隶等财产进行交换的行为。《周礼》还记录了先秦时期使用竹术制作傅别、书契和质剂三种契约券书的方法,这些古老的契约应用于当时买卖、借贷等交易行为。汉晋时期,人们依然以竹木制作交易券书,内容简单直接。东晋以后,纸张开始应用于契约书写。吐鲁番出土和敦煌发现的纸质契约跨越了我国北朝、唐和五代时期,记录了近600年间买卖、借货、租佃等丰富的契约行为。历史还记载,北宋时为了减少契约纠纷,曾经出现过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从徽州等地发现的数以万计的传统契约来看,南宋以来契约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尽管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合同法,但契约制度并不缺乏。仅从文献记载看,传统契约制度体现在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个方面。法律方面,唐代及其后各代法典对不同类别契约所需要满足的交易条件都有明确规定。社会习惯方面,历代官箴、乡规民约以及家法族规对传统契约制度也有不同程度的记载。
此外,传统契约制度还直接体现在流传下来的丰富多样的契约文本中,这些文本是我们今天了解我国传统契约制度的活化石。由于传统契约有一套格式和内容要求,契约往往由职业或半职业的代书人书写。代书人为了方便,会根据当时的制度规定,结合缔约习惯制定各种契约契式,并装订成册。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明清时的士人开始收集整理契式文本,雕印成书并广为传播,如《尺牍双鱼》(五车万宝全书》等。
丰富的契约实践与深厚的书写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契约观念。一是推崇信守契约的精神。“署名为信”“恐人无信,故立此契”的诚实守信精神贯穿于传统社会契约的订立过程。“一诺千金”“言必信是传统社会崇尚的道德品质。二是注重书面形式契约。为了使契约能够被信守,传统社会中人们对“白纸黑字”“立字为据”十分倚重。三是注重通过调解手段解决契约争议。我国传统契约涉及的对象一般为“户婚田土”,官府视之为民间细故。如果发生争议,由于诉讼成本高以及传统社会“息讼”意识深厚,当事人多选择由乡邻或家族进行调解处理。传统社会的乡规民约中也积累了大量对契约争议进行调解的习惯。
(摘编自王旭《从传统契约中读出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契约相当于今天的合同,其中展现的契约观念,仍影响着现代人对合同的看法。
B.传统契约历史悠久,其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记录了贵族之间的某些财产交换行。
C.传统契约制度存在于我国传统社会中,在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方面都有所体现。
D.传统契约多由代书人书写,为方便使用,代书人制定了各种契约契式,并装订成册。
1.B(据原文,“最早出现在西周”错,原文是“目前能够解读出来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体从传统契约实践的历史、契约制度、契约观念三个方面展开论证。
B.文章以古代典籍或其他史料的记载、出土或发现的契约文献为据进行论证。
C.最后一段论述国人的契约观念,三个不同的方面调换顺序不影响论证逻辑。
D.除第一段之外,以下四段均采用总分式结构,使得文章论证思路清晰条理。
2.C(三个方面有先后逻辑顺序,不宜调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青铜礼器铭刻到竹木制作,再到纸质书写和印制,可以看出我国传统契约的历史发展轨迹。
B.两宋时期契约已广泛使用,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的出现,有效杜绝了契约纠纷的发生。
C.如果没有“白纸黑字”“立字为据”的契约形式,就不可能催生社会“一诺千金”的道德品质。
D.当事人多选择通过调解来处理契约争议,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社会的人们“息讼”及家族意识深厚。
3.A(B项据原文“杜绝”错误,广泛应用“在南宋以来”;C项强加因果;D项“根本原因“于文无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所谓追溯体系,就是通过线上线下等手段,采集记录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产品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近年来,一个完善的追溯体系正在形成。国务院和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10多项重要政策意见,明确了追溯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例如,在标准规范方面,先后研究制定了肉菜、中药材及酒类流通追溯编码规则、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22项行业标准,为追溯体系互联互通和全国推广打下基础;在法规建设方面,一些行业追溯体系建设要求先后写入《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中医药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上海、福建、甘肃等地先后出台了本地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北京、石家庄、牡丹江等市出台了专门性地方政府规章;山东建立起政府部门间追溯数据共享方案,拟定追溯体系运行考核制度和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应急预案,推进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很多地方利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破解追溯难题。例如,北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肉菜商品流通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不少地方还将追溯与微信、支付宝等交易手段相结合,提高消费者使用追溯平台的积极性。(摘编自彭训《把“追溯”进行到底》,《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二: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月12日,新加坡国会三读通过新加坡食品局法案,日后将由单一机构监督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并协助新加坡农业食品业探索机遇,将新加坡打造为农业食品中心。
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为法案进行二读时说,全球农业食品环境正在迅速改变,随着发展中国家收入的增加,全球粮食需求预计也将上扬60%。与此同时,全球食品供应链越来越复杂,意味着食品有更多机会遭受污染,并且在问题发生后会更难找出污染源头。因此,成立新加坡食品局将有助政府全方位地应对整个食品供应链中所发生的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事件。
(摘编自《新加坡将由单一机构监督食品安全》,海外网2月13日电)
材料三:
据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负责人介绍,为有效保障市民食品安全,中心加大节日期间食品安全检验工作力度,每日出动食品快速检测车,对粮食制品、肉及肉制品、食用油、豆制品、禽蛋制品、调料和调味品、乳制品等节日热销食品开展重点检验,主要检测这些品种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新鲜度等易出问题的项目。快检过程中,检测人员严格按照食品抽检规程及产品抽样要求开展抽检工作,现场取样,现场快速出结果并及时公布,将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报告市市场监管局处理,对不能及时得出检验结果的项目,将通过短信等方式向送检者告知,进一步确保了检验工作规范化、公开化、痕迹化,受到群众“点赞”。
在眉山新区大市场的检测服务点,笔者见到工作人员向来往的群众发放图文并茂的食品安全宣专单,讲解如何辨别食品质量、科学认识食品安全、破解食品安全谣言等知识。市民反映,政府部门的快检服务帮助老百姓辨别食品真假、好坏,是一个很好的活动,通过活动开展让大家吃得更安全、更放心。
据悉,1月31日至2月10日期间,眉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共出动检验人员39人次,车辆13台次;监测和接受群众送检285批次,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切实为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站好岗、护好抗,快检服务将持续贯穿整个节日期间。
(摘编自李洋《眉山快检护航春节市场食品安全获群众“点赞”》四川新闻网2月13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完善的追溯体系,关键环节在于信息的采集与记录,据此才能实现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B.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有助于破解追溯难题,而为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可尝试将追溯与微信、支付宝等相结合。
C.为应对全球农业食品环境的迅速改变,食品供应链日益复杂,食品污染的治理难度加大的局面,新加坡成立单一食品监督机构。
D.眉山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以规范化、公开化、痕迹化的操作实现了食品快检,护航春节市场食品安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4.B(据原文,非“尝试”,而是不少地方已经在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层面提供标准规范、法规建设等政策保障,部分省市出台本地的规章制度、数据共享方案等,共同打造完善的追溯系统。
B.由材料三可以看出,眉山节日期间加大了食品安全的检验力度,主要检测了热销食品的药物残留、新鲜度等易出问题的项目。
C.眉山节日快检除了突出了“快速”和“现场”特点外,还发放材料进行了食品安全宣传,帮助老百姓增长该方面的知识。
D.由材料一和材料三可以看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落地不易;而眉山“快检”操作便捷,更值得推广。
5.D(“更值得推广”于文无据)
6.以上三则材料,对“食品安全问题”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6分)
6.材料一,侧重于政府层面,强调要建设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2分)
材料二,侧重于新加坡食品局成立的背景及其功能。(2分)
材料三,侧重于眉山在春节食品安全检验方面的做法及效果。(2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金果的味道
秦岭
①那年的巴黎之夜,主人端上来的一盘苹果。轻尝,颇多回味,妙不可言,便认定此味只属于异国他乡,可主人却用法语说:“这种叫金果的苹果,来自中国平凉。”满座一时哗然。
②其实位居六盘山东麓的平凉距我的老家天水并不远。三十多年前,我曾有过一次去平凉的华亭煤矿拉煤的经历,“六盘山上高峰”“关山度若飞”的迥异确是领略了的,但压根儿就没有见到一颗什么金果。目击之处,黄土裸露,庄稼惨淡,土坯茅草房稀稀疏疏,与传说中的所谓“陇上旱码头”、古“丝绸之路”重镇、“西出长安第一城”大相径庭,如今突然冒出一种名扬海外的金果来,这样的脱胎换骨经历了怎样浴火重生般的华丽转身,不免让人好奇。
③有一年,平凉方面委托我代邀京城文化名流造访,我给从维熙、崔道怡等文坛前辈:卖了这样的关子:“一-起去吧,那里有金杲。”初以为,金果谓之“金”,该与陕甘宁交汇几何中心的“金三角”有关吧,或者,完全为了图个金字招牌。可是重返平凉,现实完全颠覆了我的偏见和记忆。
④从平凉的崆峒、泾川、崇信、华亭、静宁、庄浪、灵台诸区县一路走来,昔日的源峁丘壑、古道旱川早已被苍翠的绿色轻揽重抱,一望无垠的青波绿浪时而像飞瀑直挂梁峁,时而像大江奔流谷峪,时而又像湖泊蓄满平川。近前看时,红色的苹果垂垂累累,锃亮如釉,浓郁的果香在初秋的风中久弥不散。这是一种完全久违的味道;这种味道与记忆中的平凉无关,却与现场的平凉有关。它似乎在用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以金丝般的坚韧和晶亮把记忆和现实缜密地缝接起来了。
⑤平凉人说:“金果的味道,就是崆峒山的味道,云崖寺的味道。”这一山一寺,皆驰名中外的平凉名胜,平凉人显然是为了证明人文历史和时代之间那种一脉相承的联系,就像一棵树,树上纵有果子万千,而根,永远唯一。
⑥后来的几天,大家前往中国针灸学鼻祖皇甫谧、“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赵时春故地采风。平凉人再叹:“老先人们如果能尝到金果的味道,就好了。”
⑦“也许,先人们每天都在品尝这种味道哩。”我这样回应。
⑧回到我生活的天津,我把重返平凉的感受讲给在津的平凉籍友人李杰听,他说出了这样的话:“平凉的味道,终于回归了。”意思似乎是,金果本该就是平凉的味道,而平凉的味道,只是经历了一番岁月之后,重新回到了前台。
⑨这让我想到了早在四十多年前就被誉为“梯田王国”的庄浪,如今的梯田又变成了金果田,假如,那层层梯田是一双双凤眼,它们在看谁?是一张张芳唇,它们在告诉你什么?也是巧了,那年平凉金果博览会借助对口帮扶的平台移师津门,筹委会负责人王奋彦告诉我,金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平凉已成为全甘肃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有几个名头,似乎在证明这种意义,譬如,金果不仅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中华名果”,还获得全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金果的味道,由此悄然提升了平凉整个果蔬业的品格、风度和姿态,让平凉一举跻身“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行列。为了这一天,平凉人整整打拼了三十年。,
⑩有位诗人信口吟来:“此一味分百味,百味合一味是也!”怎分怎合?纵有千般妙句,岂能解它得开?那晚,我用金果招待几个天津朋友,思绪却无由地重返那个巴黎之夜。金果仍然是金果,而个中滋味,岂止果香一缕,一缕果香呢!
⑪香,是用来回味的。也是那年吧,忘了是在静宁还是庄浪,一位四五岁的农家小姑娘捧上一个硕大的金果,说了三句话,却只有两个字:“你吃。你吃。你吃。”小姑娘金子一样的表情纯净而专注,一双小手像是捧着整个的金秋,或者, 捧着关陇大地金子般的民谣。从维熙先生大受感动,把小姑娘抱起来。“咔嚓”,记者赶紧按下了相机快门。几年过去,我终于为这张珍贵的照片取了个名字:金果。(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②段写我对平凉“三十多年前”的记忆,与下文“我”再到平凉的所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平凉的华丽转身。
B.“也许,先人们每天都在品尝这种味道哩”与“平凉的味道,终于回归了”,这两句话都含有平凉的味道古今没变之意。
C.文章写庄浪的金果以及产生的品牌效应,从点上展现了平凉人为过上幸福生活而打拼的经历,体现了平凉人的奋斗精神。
D.文章以“金果的味道”为线索,既写了我到平凉的所见所感,也写到了平凉的历史人文及名胜,凸显了平凉丰厚的文化内涵。
7.D(“凸显了平凉丰厚的文化内涵”错,应为“凸显了平凉的变化及金果味道的一脉相承,表达了对平凉及平凉人的赞美)
8.文章开头从那年的巴黎之夜吃金果写起有什么妙处?请简析。(6分)
8.开篇自然点题,指明了作者要写的金果是产自中国的平凉;突出了平凉苹果的影响.它已走向了世界;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有关对平凉的回忆。(每项2分,共6分)
9.文章最后,作者以“金果”命名“珍贵的照片”,这样命名有何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金果见证了平凉的变化,金果的味道就是平凉的味道;金果硕大,是平凉人富足的幸福生活的象征;小姑娘纯净而专注的表情,是平凉人金子般高贵品质的象征;金果对图片内容有概括作用,蕴含着平凉当下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内涵。(每项2分,共6分。回答出任意三条即可得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师道,恭仁少弟,隋末自洛阳归国,投上仪同,为备身左右。寻尚桂阳公主,超拜吏部侍郎,累转太常卿,封安德郡公。贞观七年,代魏征为侍中。性周慎谨密,未尝漏泄内事,亲友或问禁中之言,乃更对以他语,尝曰“吾少窥汉史,至孔光不言温室之树,每钦其余风,所庶几也。” 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太宗每见师道所制,必吟诵嗟赏之。十三年,转中书令。太子承乾逆谋事泄,与长孙无忌、房玄龄同按其狱。师道妻前夫之子赵节与承乾通谋,师道微讽太宗,冀活之,由是获谴,罢知机密,转吏部尚书。师道贵家子,四海人物 ,未能委练,所署用多非其才,而深抑贵势及其亲党,以避嫌疑,时论讥之。太宗尝从容谓侍臣日:“杨师道性行纯善,自无愆过。而情实怯懦,未甚更事,缓急不可得力。”未几,从征高丽,摄中书令。及军还,有毁之者,稍贬为工部尚书,寻转太常卿。二十一年卒,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赐东园秘器,并为立碑。始恭仁父雄在隋,以同姓宠贵,自武德之后,恭仁兄弟名位尤盛,则天时,又以外戚崇宠。一家之内,駙马三人,王妃五人,赠皇后一人,三品以上官二十余人,遂为盛族。赞曰:恭仁独正,令德无违。师道慎密,抑势见机。
(《旧唐书列传第十二•杨师道》,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B.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C.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D.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10.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侍臣,侍奉皇帝的廷臣,也叫左右,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本文中的“侍中”,也是皇帝身边的近臣。
B.讽,讽谏,多指古代臣下用委婉的言辞规劝皇帝。“而吟咏情性,以讽某上。”(《文心雕龙》)《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即是此意。
C.外戚,亦称“外家”,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历史上,外戚往往干政擅权,甚至有改朝篡位者,如西汉末的王莽与建立隋朝的杨坚等。
D.赞即赞评,是史家对某人某事的赞词和评论,多放在人物传记的篇末,就如《史记》中的“大史公曰”一样,都是对传主或事件的赞颂。
11.D(“司马迁对人物的赞颂”错,“太史公曰”是司马迁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评论,臧否俱有.不只是“对人物的赞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师道家世显赫。隋唐两朝杨师道家族因是皇帝同姓或外戚等原因,驸马、王妃、三品以上大员等有多人,杨家遂为盛族。
B.杨师道秉性周密谨慎,守口如瓶。在代替魏征担任侍中时,从未泄露过宫中的言论,当亲友询问之时,常用其他话题敷衍应对。
C.杨师道刚正无私,守正有德。被评为“令德无违”。他曾因此受皇帝推重,同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一起审理太子李承乾谋逆一案。
D.杨师道才华横溢,律己甚严。他的作品常常受到太宗皇帝的交口称赞,他对权贵及自己亲友则竭力抑制,以躲避嫌疑。
12.C(“刚正无私,守正有德错,“守正有德”“令德无违”是对杨恭仁的赞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曰“吾少窥汉史,至孔光不言温室之树,每钦其余风,所庶几也。”(5分)
(2)杨师道性行纯善,自无愆过。而情实怯懦,未甚更事,缓急不可得力。(5分)
13.(1)他曾说:“我年轻时看汉朝史书,看到孔光不谈温室中的树,常常仰慕他的余风,我也希望能够做到这样的程度。”(落实“尝”“窥”“至”“所庶几”等词语的翻译,保持语句通畅。5分)
(2)杨师道性格与行为都纯正善良,自身没有过失,但确实胆小儒弱,未曾经历世事,紧急之时不能够得到他的帮助。(落实“愆过”“更事”“缓急”“得力”等词语的翻译,保持语句通畅。5分)
参考译文:
杨师道,是杨恭仁的小弟,隋末从洛阳归顺唐朝被授予上仪同的官职,担任备身左右。不久娶桂阳公主为妻,被破格授予礼部侍郎官职,多次改任后官职升迁到太常卿,封为安德郡公。贞观十年,代替魏征任侍中。杨师道秉性周密谨慎从未泄露过宫内之事,亲友有时询问宫中的言谈,就更改其他的话题来对答。他曾说“我年轻时看汉朝更书,看到孔光不谈温室中的树,常常仰慕他的余风,我也希望能够做到这样的程度。”杨师道退朝以后,一定延请招引当时的英才俊杰,聚集到有池塘的园林欢宴,且饮酒赋诗的盛况,在当时没有人能够比得上。杨师道一向善于写诗文,又擅长草书隶书,酒酣之际,挥笔就写,就像先前构思好的一样。太宗每次见到杨师道的作品,必定吟诵叹赏,赞叹不已。贞观十三年,转任中书令,太子李承乾叛逆阴谋败露,杨师道与长孙无忌、房玄龄一同审讯这一案件。杨师道妻子前夫的儿子赵节与李承乾串通密谋,杨师道隐晦地暗示唐太宗希望让他活命,因为这个原因,受到朝廷的谴责,被罢免了主持机密事务的中书令,改任吏部尚书。杨师道是贵家子弟,天下各地人物,未能熟悉并练达世事,所选用的人多不称职,却一味地压制权贵以及亲戚朋友,用来回避嫌疑,当时的人都议论讥讽他。太宗曾舒缓悠闲地对侍臣说道“杨师道性格与行为都纯正善良,自己没有过失,但确实怯懦,不太通事理,紧急之时不能够得到他的帮助。”没有多久,跟随太宗征讨高丽,代理中书令。等到军队回朝后,有人诋毁他,随后被贬为工部尚书,不久改任太常卿。贞观二十一年去世,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赐给他专用棺椁,并为他立碑。当初杨恭仁父亲杨雄在隋朝之时,因为与皇帝同姓而受宠,地位尊贵;自武德以后,杨恭仁兄弟的名声大为提高;武则天时,又因为是外戚而受宠。一家之中,有驸马三人,王妃五人,追赠皇后一人,三品以上官有二十余人,于是成为荣盛家族。赞曰:杨恭仁独自守正,美德没有违犯丢弃。杨师道周密谨慎,抑制权贵势力,能见机行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借草木的调残和零落来起兴,用移情的手法凸显宋玉的悲哀。
B.颌联说明诗人虽与宋玉不同时代,但萧条不遇,惆怅失志,其实相同。
C.故宅犹在,文藻空留,表明世人虽然没有遗忘宋玉,但并不欣赏他的文采辞藻。
D.本诗将古迹描写与议论融为一体,强化了作者的抒情意味,也丰富了咏古意蕴。
14.C(人们只欣赏他的文采辞藻,并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
15.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 分)
15.深切地表示对宋玉的了解、同情和尊敬;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并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鸣不平;作者自况自比,以此抒写自己的不遇之悲。(每条2分,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      ,      ”两句指出了圣明的思想应该自然具备的条件。
(2)白居易在《琵琶行》用“      ”的诗句写出了谪居浔阳所听山歌的特点及感受,又用“      ”的句子表达了对所听琵琶曲的赞赏。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      ,      ”句子,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
16.(1)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2)呕哑嘲哳难为听 如听仙乐耳暂明(3)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每句1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该句均不得分。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的语言文字存在数千年,被历代中国人作为母语使用,已达      的境地。(    )。
有人断言,中国未来的作家不太可能站得比唐诗更加高远。因为唐朝的诗人一生都在为穷尽文字之美而      ,今天繁杂的学问,让作家们失去了对汉字纯正而深刻的把握。知识的丰富恰恰让作家们处于能解读,却不会创造的地尬境地:能看透文章的浅薄,却不能使自己的文章深厚;能体味到唐诗的美妙,却写不出美妙的唐诗。
中国历代文人对母语的创新      ,唐诗写乏了出现了宋词,宋词写到尽头出现了元曲。几千年来,中国朝代更迭,政治体制变化无常,但是中国的人文精神却从未改变,并随时间推移愈发顽强。中国文人独立的个性和品质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深入骨髓,成为基因。
但在当下,母语的创新却      , 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或许是导致创作者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之所在,以汉语言为母语的写作者们失去了对母语的倚重和深入研究。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出神入化 一丝不苟 俯拾皆是 故步自封
B.出神入化 专心致志 不胜枚举 裹足不前
C.登堂入室 一丝不苟 俯拾皆是 故步自封
D.登堂入室 专心致志 不胜枚举 裹足不前
17.B(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登堂入室:比喻学问及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由语境陈述对象看,应选“出神人化”。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不马虎。据语境,应为“专心致志”。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不胜枚举:形容数量很多。依语境.应选“不胜枚举”。裹足不前:停步不前,好像脚被裹住一样。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愿前进。根据语境,应选“裹足不前”)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纵然身在天涯海角,张口一句汉语,便知你从故乡来。
B.尽管你身在天涯海角,张口一句汉语,便知你从故乡来。
C.纵然你在天涯海角,都改变不了你是中国人的事实。
D.你的语言会暴露了你的身份,虽然你在天涯海角。
18.A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条,或许是导致创作者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
B.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原因,或许是创作者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
C.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或许是创作者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
D.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创作者或许是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
19.C(A项句式杂糅;B项成分赘余;D项语序不当)
20.下面是泉港水务集团发布的停水通知正文,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
因水泵站变电室电线维护的需要,自2019年月2月12日8:00起,师大附中及周边区域停水,估计工程将于2月12日15:00结束,到时候供水将慢慢恢复。泉港水务集团提醒上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青岛市2019届高三3月一模语文试题』  下一个『山西省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