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模拟名校优化卷语文试题(一)(含答案及答题卡)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9年高考模拟名校优化卷语文试题(一)(含答案及答题卡)(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9年高考模拟考试名校优化卷语文试题(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2017年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
试题预览
2019年高考模拟考试名校优化卷语文试题(一)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2017年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入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寻“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摘编自盛玉雷《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活在城市,会经常遐想乡村的恬淡生活,其重要原因是多数人的根在乡村。
B.想要解决“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就要在保护村落的同时推进城镇化。
C.只要村落不断变化成长,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守护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D.保护古村落,不是要关注实体建筑,而是要关注村民生活,使其成为受益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现实中古村落锐减现象写起,提出聚焦村民生活质量,保护古村落的建议。
B.第三段通过引用《汉书》中的句子,点明了中华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的特点。
C.围绕“守护好古村落,才能守护好乡愁留住根”的论点,作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及做法。
D.铜关侗寨的事例从反面印证了保护古村落要见物更要见人,保护村落的基础才更坚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近些年来传统村落数量锐减,其中缘由包括过度商业开发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B.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属性,即使在城镇化的今天它也有重要意义。
C.美丽乡村之所以成为城市人的精神归宿,是因为往上数三代,中国人都来自乡村。
D.冯骥才的感叹恰恰反映出作家对城镇化大潮来势凶猛、古村落保护时间紧迫的担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治河
孟庆玲
秋晨,黄河。
沿着河堤,青龙县知县刘丰默默走着,这是他最后一次巡堤。四年来,这段河堤他不知走了多少遍,熟悉它就像熟悉自己日渐衰老的身体:某处岩石如牙齿松动,某处弧度如腰背佝偻,某处风声如哮喘起落……
刘丰清楚地记得刚赴任那年夏天的情景:黄河浊浪排空,灾民伸向天空的双手,七零八落的庄稼,摇摇欲坠的落日……四年来,他呕心沥血,宵衣旰食,勘测水情,制定治河战略:以黄河为主,辐射周围水域,全盘治理;研制治河方案:筑堤固堤,疏通河道,引沙造田。
和黄河死缠烂打几年,青龙县有了明显改观:水患少了,田地多了。只是,刘丰的身体却垮了,白天忙于事务尚可,一到晚上,哮喘常憋得他喘不过气来。
巡完最后一次堤,刘丰就要离任了。他政绩突出,口碑不错,升迁应该没问题。但他因力主收回水患后的无主荒田、泥沙造的田为官田,以田养河,激怒了觊觎已久的豪绅们——据说,告他贪污不法的联名信已送到京城了。
起风了,堤上的草木狂舞起来。刘丰干咳了几声,加快脚步,向外堤口走去。外堤口原是荒土坡,修堤固堤时,刘丰顺便把它修成了集市,每到集日,卖农具的,卖土产的,等等,熙熙攘攘。
刘丰和赶集的人大多熟识,一路上不停打着招呼。在一走方郎中面前,刘丰停伫了片刻。走方郎中显然不是本地人,五十多岁,面白,微须,方巾,长袍,一手摇串铃,一手拿“妙手回春”的招牌。
见刘丰探询的目光,走方郎中开了腔:“敢问刘大人,身体可有不适?”
刘丰摆手笑了笑,转身欲走,又停住了脚步,奇怪这走方郎中怎么会认识他。
“大人脸色萎黄,腰背佝偻,神疲气弱,显然是痰滞恶阻,肺失宣肃,天气渐凉,一定要当心啊。”
刘丰问道:“此病先生能医否?”
走方郎中拈须微笑:“请大人先回答问题,答得出来我就能治。”
刘丰笑了,看不出这郎中还挺有意思:“先生请讲。”
“请问大人如何治河?”“疏导。”“治民呢?”“仁爱。”“廉否?”“廉。”“大人言行如一?”刘丰沉吟片刻,答道:“如一。”“既如此,大人的病有治了。”
话音未落,刘丰身上银针一闪,哇的一声,已吐出几口淤血……
刘丰欲付诊金,走方郎中笑笑:“如果大人实在要给,就把这个送给在下吧。”走方郎中指了指刘丰颈上的银锁。这银锁不值钱,且因长时间佩戴变得暗黑,却是一位朋友所赠。刘丰心有不舍,但听郎中如此说,还是将其解了下来。
不久,京城终于来了消息:刘丰治河有功,赴京候命。
拜见吏部郎中王大人时,刘丰吃了一惊,这王大人好面熟,却一时又想不起在哪见过。王大人笑了笑,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物件:赫然竟是刘丰的银锁,却擦得晶莹透亮,洁净如新。刘丰大惊,向王大人俯身拜了下去。
“大人没想到吧,本郎中即是走方郎中,”王大人扶起刘丰,拈须微笑:“不必谢我,当初我可是去考察你的呢……大人近来身体可好?”
刘丰连连点头,不经意间已泪光盈然。
王大人将洁净的银锁放到刘丰手里:“欲安身先安心,银锁是镜子,如何安心,大人心里该有数吧?”
刘丰不敢看王大人的脸:他治黄河,斗豪绅,爱百姓……却也有软肋——爱社稷也爱美人。赠他银锁的朋友即是青楼女子如风——为替某豪绅公关,如风色诱刘丰,最后却爱上了他……
隔着窗棂,阳光暖暖地流下来,跳动的金色像一条河。刘丰就想,王大人才是真正的治河高手啊。他做出决定,把银锁的故事和盘托出。一抬头,王大人正微笑着看他,眼睛清亮,下巴微仰,他们中间是一盆清新文竹——不经意间,春色竟铺天盖地来了。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处“某处岩石如牙齿松动”等一组排比句,既写出了河堤的状况,又写出了刘丰的特点,两者结合在一起,语言简练又生动。
B.文章特意交代走方郎中的容貌、衣饰、动作等,表明刘丰对走方郎中印象深刻,这与下文他回京认出走方郎中的情节形成呼应。
C.王大人向刘丰索要银锁的情节,暗示了他对刘丰的情况进行过调查,而这一调查应该与告刘丰贪污不法的联名信有关。
D.治河之前灾民凄楚的状况和治河之后集市熙熙攘攘的状况形成了对比,侧面反映了刘丰治理黄河的成绩和为官爱民之心。
5.银锁的故事在本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6.小说结尾“不经意间,春色竟铺天盖地来了”有怎样的含义和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2016年12月22日)
材料二 据调查,约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了解研学旅行,80%左右的人表示对研学旅行很感兴趣,六成左右受访者参加过研学旅行。在参加过研学旅行的受访者中,70%左右通过学校和教育机构参与研学旅行,90%左右对研学旅行表示基本达到80分满意水平。从参加研学旅行的意愿调查来看,70%的人期望旅行时长是6~10天,人均花费能接受在3000~10000元的所占比例达88%,64%的人认为目前市场上的研学旅行产品能满足需求。各区域主要热门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沈阳、武汉、西安等愿意参与研学旅行的比例基本在70%以上。
(摘编自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
《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作为一种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旅行活动涉及社会企业的分工与协作,同时研学旅行的核心属性仍然是教育,因此,学校在组织研学旅行活动的时候,需要对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明确分工。每次活动前,学校需要设计明确的研学旅行主题,并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围绕考察目的地设计相应的参观、考察、调研和学习内容,比如设计学习任务单或研学旅行记录手册,从而确保研学旅行活动既有“行”又要有“学”,并安全有序开展活动。
从现在行业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研学旅行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涉及研学导师、研学营地、主办方、承办方、供应方五大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大量企业提供相关专业产品和服务。由于我国研学旅行市场处于摸索发展阶段,行业远未成熟,加之受到一系列政策、资本、创业热潮的刺激,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此外,研学旅行活动一方面存在“只旅不学”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只学不旅”的现象,如何平衡好二者的关系,未来还需要相关组织者不断摸索。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2018年2月9日)
材料四 研学旅游在日本被称为“修学旅行”,是日本学生最具特色的活动。起源于1946年的“修学旅行”,从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参观国家公园、访问历史古迹,到涉及职业选择、自然体验、考察先进企业甚至体验商人活动等,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施中,学校会依据学生的年龄不同而侧重有别,时间一般为期数天。其中小学生主要就近参观名胜景点或是集体泡温泉;初中生不光去名胜景点,而且把教科书中出现的国会议事堂、东京塔等列为参观景点;高中生则倾向把参观地点定位在自然体验或了解往日战争的悲惨历史,修学旅行常去冲绳、广岛、长崎等地。另有不少学校尤其私立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出国修学旅行,并将此作为特色写入招生简章。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了我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B.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强调两个结合,一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结合,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结合。
C.国内有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了解研学旅行,八成左右的人很感兴趣并愿意参与,九成左右对研学旅行表示满意。
D.国内名校研学线路是我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热门线路,北京等著名城市的高校也因此成为研学旅行热门目的地。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和日本的修学旅行有何异同。(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方良永,弘治三年进士。督逋两广,峻却馈遗,为布政使刘大夏所器。正德初,父丧除,待铨阙下。外官朝见毕,必谒刘瑾。鸿胪导良永诣左顺门叩头毕,令东向揖瑾,良永竟出。及吏部除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中旨勒致仕既去瑾怒未已欲假海南杀人事中之刑部郎中周敏力持乃不坐。瑾诛,起湖广副使。寻擢广西按察使。发巡按御史朱志荣罪至谪戍。迁山东右布政使。旋调浙江,改左。
钱宁以钞二万鬻于浙,良永上疏曰:“四方盗甫息,疮痍未瘳,浙东西雨雹。宁厮养贱流,假义子名,跻公侯之列。赐予无算,纳贿不赀,乃敢攫民财,戕邦本。镇守太监王堂、刘璟畏宁威,受役使。臣何敢爱一死,不以闻。乞陛下下宁诏狱,明正典刑,并治其党,以谢百姓。”宁惧,留疏不下。谋遣校尉捕假势鬻钞者,以自饰于帝,而请以钞直还之民,阴召还前所遣使。宁初欲散钞遍天下,先行之浙江、山东,山东为巡抚赵璜所格,而良永白发其奸,宁自是不敢鬻钞矣。宁方得志,公卿、台谏无敢出一语。良永以外僚讼言诛之,闻者震悚。良永念母老,恐中祸,三疏乞休去。
世宗即位,中外交荐。拜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以母老,再疏乞终养。尚书乔宇、孙交言,良永家无赢资,宜用侍郎潘礼、御史陈茂烈故事,赐廪米。诏月给三石。久之,母卒,诏赐祭葬。皆异数也。服除,以故官巡抚应天,即家赐教。至衢州疾作,连疏乞致仕,未报遽归,卒。赐恤如制,谥简肃。
(选自《明史•方良永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吏部除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中旨勒致仕/既去/瑾怒未已/欲假海南杀人事中之/刑部郎中周敏力持/乃不坐
B.及吏部除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中旨勒致仕/既去瑾/怒未已/欲假海南杀人事中之/刑部郎中周敏力持/乃不坐
C.及吏部除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中旨勒致仕/既去/瑾怒未已/欲假海南杀人/事中之刑部郎中周敏力持/乃不坐
D.及吏部除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中旨勒致仕/既去瑾/怒未已/欲假海南杀人/事中之刑部郎中周敏力持/乃不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铨:量才授官。铨选为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除高级官吏由皇帝任命外,一般由吏部按规定选补某种官缺。
B.左:文中指“左布政使”,明代布政使设左、右各一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古代总是以左为尊,如“虚左以待”。
C.公侯: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D.服除:守丧期满。除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方良永不畏权贵,一身正气。外官到朝廷觐见皇上后,必去拜谒刘瑾,有人劝他到刘瑾家去,但他不去;他还揭发钱宁倒卖宝钞的罪行。
B.方良永为官清廉。他赴两广督促催交欠款,拒绝别人的馈赠,被布政使刘大夏赏识;他家没有多余的资财,皇上还为此下诏每月赐给他三石粮食。
C.方良永得到朝廷内外很多官员的认可。刑部郎中周敏在他被中伤时竭力为他争辩;世宗即位后,朝廷内外的官员纷纷向世宗推荐他。
D.方良永是个孝顺之人。念及母亲年纪已大,担心自己的言行招来祸端而无法供养老母,他多次上疏请求辞官归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镇守太监王堂、刘璟畏宁威,受役使。臣何敢爱一死,不以闻。(5分)
译文:

 
(2)尚书乔宇、孙交言,良永家无赢资,宜用侍郎潘礼、御史陈茂烈故事,赐廪米。(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寒雨中偶赋
陆游
鬓毛萧飒齿根浮,徂岁翩翩肯暂留?
穷巷多泥谁问疾,空阶滴雨又经秋。
自营可笑夸三窟,善守宁须筑百楼①?
但使胸中机事尽,一樽随处送悠悠。
[注] ①百楼:指古代瞭望敌情的高台。东汉末年公孙瓒筑百楼进行防御,却被袁绍攻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第一句作者描述自己年老体衰的现状,白发已经稀疏,齿根开始松动。
B.第三句感叹自己身患疾病,但是由于所住的地方泥泞难行,无人前来探望。
C.第四句作者用空阶滴雨的景象渲染了空寂凄寒的氛围,增添了人生的感伤。
D.既想营一己之私,又自夸能以狡兔三窟来避祸,作者觉得这样做非常可笑。
15.请从诗中两处反问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           ,           。
(2)《行路难》中表现李白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的诗句是:              ,
              。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从几十年前鲜有国人身影、几乎空白,到现在站在了创新的制高点、成为国际同行的标杆,中国量子科技的发展,用一系列重大突破,书写了“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的豪迈篇章,生动刻画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更充分彰显出    、融通中西的科技创新底气和新时代大国自信。
近代以来一段时间,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    ,长期落后于西方国家,一些国人对中国科技发展自信心不强、底气不足,不乏一些“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方,国外领先我们好几个世纪,中国人只能    ”“中国的科技体制不行,在中国产生不了重大科技成果”“中国人科研素质差,不适合搞科学”等    。
进入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重大科技成果“井喷”问世,惊艳全球。(    )事实有力回击了质疑声音,充分证明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实力,依靠自主创新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甚至引领世界尖端科技的时代潮流。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就直言,“不论古人还是今人,只要给我们一个好的时代,中国人就一定可以领跑世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登高自卑 失之交臂 亦步亦趋 无稽之谈
B.厚积薄发 失之交臂 东施效颦 奇谈怪论
C.登高自卑 失之东隅 东施效颦 无稽之谈
D.厚积薄发 失之交臂 亦步亦趋 奇谈怪论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一些尖端科技领域,我国从跟随者变成并跑者,并变成了领跑者。
B.在一些尖端科技领域,我国从跟随者变成并跑者,并向领跑者迈进。
C.我国在一些尖端科技领域,从跟随者变成并跑者,并向领跑者迈进。
D.我国在一些尖端科技领域,从跟随者变成并跑者,并变成了领跑者。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充分证明中国人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实力,依靠自主创新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甚至引爆世界尖端科技的时代潮流。
B.充分证明中国人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实力,引领世界尖端科技的时代潮流,甚至依靠自主创新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C.充分证明中国人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实力,依靠自主创新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甚至引领世界尖端科技的时代潮流。
D.充分证明中国人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实力,依靠自主创新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甚至世界尖端科技的时代潮流。
20.某校校庆日,某校友因病无法按时到达,特发给联络办老师一则短信表示歉意,请找出其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地方并加以改正。(5分)
校庆联络办老师:
您好!我是你校校友,获悉母校华诞,甚喜,本想定能拨冗出席母校庆典,但今日晨起身体欠安,气管呼呼作喘,恐无法及时光临母校参加庆典,特此通知。
校友×××
2018年×月×日
①      改为      ;
②      改为      ;
③      改为      ;
④      改为      ;
⑤      改为      。
21.下面是某中学今年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
②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鲁迅
③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英国]威廉•布莱克
④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法国]雨果
上述名言充满辩证思想。请任意选用其中一两句名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2019年河南省许昌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