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江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油中学2018级高一下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每题2分)近期多家媒体关注到一个现象:在教育系统各种减负举动之后,很多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课内转向课外,争先恐后地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一些急功近利的培训机构迅速在全国做大。家长们仍旧焦虑感十足,担
试题预览
江油中学2018级高一下期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每题2分)
近期多家媒体关注到一个现象:在教育系统各种减负举动之后,很多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课内转向课外,争先恐后地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一些急功近利的培训机构迅速在全国做大。家长们仍旧焦虑感十足,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全家总动员,不断卷入这种饥渴游戏当中,明知孩子不快乐,却又被绑缚在战车上动弹不得。。
这实在是令人尴尬的一幕。前些年教育部门陆续出台了很多规定:不得搞题海战术,不得节假日补课,不得分快慢班,不得多布置作业……这些规定,在校园系统内还可以“封堵”一些行为,给学生们营造一些减负空间,但在校园外,这种“加压”游戏以市场化的方式风靡,显然更加难以应对。于是一些家长与学生不得喘息地跌入新的“圈套”当中。如果归结为家长们的选择,显然过于简单。校外变本加厉迅速聚合成一个“学生负担新疙瘩”,根源还在于教育的大逻辑依然没有理顺。
所谓减负、均衡,只是做了局部的工作,并没有改变中国教育的整体框架格局。具体来说,教育均衡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尽管目前的中高考虽有改观,增加了一些素质选拔的内容,但唯分数论未从根本上改变,家长们还是得让孩子削尖了脑袋争高分,去博取更好一点的教育资源。中高考是教育的指挥棒,指挥棒指向哪里,整个社会的资源调度就会朝向哪里。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许多地方体育考试分数纳入中考总分,于是乎,以前备受冷落的体育课成了学校领导关心的对象,体育活动如火如荼,不仅严抓体育课上课质量,初三一年还要牺牲早读等时间让孩子们进行体育练习。可惜等孩子们一上高中,体育课又“门前冷落鞍马稀”了——无他,高考不考。
按理说,这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加上学龄人口的减少,中国教育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可以从容一些,舒展一些,更多地考虑素质教育,考虑人的全面发展。但如果不能将招录制度的改革做足做透,不能将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工作咬定不放松,如果任由已然形成的教育不均衡局面继续释放马太效应,学生就很难从这个大时代里获得益处。在现实土壤与利益格局中,摆正各方的角色,还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却有大量工作需要持续不不断地推进。
(选自《人民日报》《解开“校内减负校外加”的新考题》,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减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学生参加校外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新增了课业负担,是因为教育部门推行了各种减负”措施。
B. 学校“减负”后,学生的压力转向校外,这与家长选择无关,根源在于教育的大逻辑没有理顺。
C. “减负”工作任重道远,它不仅需要从学校内部加以整改,更需要加强培训机构的整顿力度。
D. 教育“减负”“均衡”,虽然做了一些局部工作,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没有改变中国教育的整体框架格局。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一些培训机构能够迅速在全国做大,原因之一是家长为博取优质资源,让学生竞相参加培训班。
B. 前些年教育部门出台了很多规定,封堵了校内给学生加压的行为,但校外“加压”却难以应对。
C. 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不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D. 部分地方初中体育课备受重视,而高中体育课遭受冷落的原因,主要是中高考指挥棒在起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减负”是一个浸长而复杂的过程,只有多角度、多层面全面深化改革,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受益。
B.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学龄人口的减少,给“减负”工作带来一次从容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难得机遇。
C. 目前教育部门在扭转教育资源不均衡局面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招录制度改革,是“减负”的有效途径。
D. 如果能从“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角度,去思考对策,全面改革,则有可能真正实现学生“减负”。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9分)
同命运的小鱼
萧红
我们的小鱼死了。它从盆中跳出来死的。
我后悔,为什么要出去那么久!为什么只贪图自己的快乐而把小鱼干死了!
那天鱼放到盆中去洗的时候,有两条又活了,在水中立起身来。那么只用那三条死的来烧菜。鱼鳞一片一片地掀掉,沉到水盆底去;肚子剥开,肠子流出来。我只管掀掉鱼鳞,我还没有洗过鱼,这是试着干,所以有点害怕。
“你看你这个无用的,连鱼都怕。”说着,他把已经收拾干净的鱼放下,又剥第二个鱼肚子。这回鱼有点动,我连忙扯了他的肩膀一下:“鱼活啦,鱼活啦!”
“什么活啦!神经质的人,你就看着好啦!”他逞强一般的在鱼肚子上划了一刀,鱼立刻跳动起来,从手上跳下盆去。
“怎么办哪?”这回他向我说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他从水中摸出来看看,好象鱼会咬了他的手,马上又丢下水去。
鱼的肠子流在外面一半,鱼是死了。
“反正也是死了,那就吃了它。”
鱼再被拿到手上,一些也不动弹。他又安然地把它收拾干净。直到第三条鱼收拾完,我都是守候在旁边,怕看,又想看。
火炉的铁板热起来,我的脸感觉烤痛时,锅中的油翻着花。
鱼就在大炉台的菜板上,盆中的鱼仍在游着,那么菜板上的鱼活了,没有肚子的鱼活了,尾巴仍打得菜板很响。
这时我不知该怎样做,我怕看那悲惨的东西。躲到门口,我想:不吃这鱼吧。然而它已经没有肚子了,可怎样再活?我的眼泪都跑上眼睛来,再不能看了。我转过身去,面向着窗子。窗外的小狗正在追逐那红毛鸡,房东的使女小菊挨过打以后到墙根处去哭……
这是凶残的世界,失去了人性的世界,用暴力毁灭了它吧!毁灭了这些失去了人性的东西!
晚饭的鱼是吃的,可是很腥,我们吃得很少,全部丢到垃圾箱去。
剩下来两条活的就在盆里游泳。夜间睡醒时,听见厨房里有乒乓的水声。点起洋烛去看一下。可是我不敢去,叫郎华去看。
 “盆里的鱼死了一条,另一条鱼在游水响……”
到早晨,用报纸把它包起来,丢到垃圾箱去。只剩一条在水中上下游着,又为它换了一盆水,早饭时又丢了一些饭粒给它。
小鱼两天都是快活的,到第三天忧郁起来,看了几次,它都是沉到盆底。
“小鱼都不吃食啦,大概要死吧?”我告诉郎华。
他敲一下盆沿,小鱼走动两步;再敲一下,再走动两步……不敲,它就不走,它就沉下去。
又过一天,小鱼的尾巴也不摇了,就是敲盆沿,它也不动一动尾巴。
“把它送到江里一定能好,不会死。它一定是感到不自由才忧愁起来!”
“怎么送呢?大江还没有开冻,就是能找到一个冰洞把它塞下去,我看也要冻死,再不然也要饿死。”我说。
郎华笑了。又敲了一下水盆。
小鱼只悲哀了两天,又畅快起来,尾巴打着水响。我每天在火边烧饭,一边看着它,好象生过病又好起来的自己的孩子似的,更珍贵一点,更爱惜一点。天真太冷,打算过了冷天就把它放到江里去。
我们每夜到朋友那里去玩,小鱼就自己在厨房里过个整夜。我们半夜回来也要看看,它总是安安然然地游着。家里没有猫,知道它没有危险。
又一天就在朋友那里过的夜,第二天晚上才回来。时间太长了,我们的小鱼死了!
第一步踏进门的是郎华,差一点没踏碎那小鱼。点起洋烛去看,还有一点呼吸,腮还轻轻地抽着。我去摸它身上的鳞,都干了。小鱼是什么时候跳出水的?是半夜?是黄昏?耗子惊了你,还是你听到了猫叫?
蜡油滴了满地,我举着蜡烛的手,不知歪斜到什么程度。
屏着呼吸,我把鱼从地板上拾起来,再慢慢把它放到水里,好象亲手让我完成一件丧仪。沉重的悲哀压住了我的头,我的手也颤抖了。
郎华出去了,把空漠的屋子留给我。他回来时正在开门,我就赶上去说:“小鱼没死,小鱼又活啦!”我一面拍着手,眼泪就要流出来。我到桌子了去取蜡烛。他敲着盆沿,没有动,鱼又不动了。
 “怎么又不会动了?”手到水里去把鱼立起来,可是它又横过去。
 “站起来吧。你看蜡油啊!……”他拉我离开盆边。
小鱼这回是真死了!可是过一会又活了。这回我们相信小鱼绝对不会死,离水的时间太长,复一复原就会好的。
半夜郎华起来看,说它一点也不动了,但是不怕,那一定是又在休息。我招呼郎华不要动它,小鱼在养病,不要搅扰它。
亮天看它还在休息,吃过早饭看它还在休息。又把饭粒丢到盆中。我的脚踏起地板来也放轻些,只怕把它惊醒,我说小鱼是在睡觉。
这睡觉就再没有醒。我用报纸包它起来,鱼鳞沁着血,一只眼睛一定是在地板上挣跳时弄破的。
就这样吧,我送它到垃圾箱去。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文章前半部分详细描写了郎华划破鱼肚,煎炸小鱼的行为,表现了人对动物的残忍,抒发了我对郎华内心的厌恶之情。
B. 萧红选择盆中的五条小鱼作为叙述对象,不厌其详地叙述了它们死亡的过程,流露了对小鱼生命逝去的难以言说的伤感。
C. 文中写我看到小鱼死后被残暴解剖时看到小狗追逐红毛鸡,小菊挨过打哭泣的场景,展现了我对弱者的关注和思考。
D. 这篇散文交织着女性,抗争者、悲悯者等视角,传达出对生命的珍重和对自由的渴望。
5. 结合全文,理解标题“同命运的小鱼”的含意。(3分)
6. 萧红的作品善于通过细致人微的措写传情达意,请从文本画线处,任选两处对小鱼的描写加以赏析。(4分)
实用类文本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8分)
平凡之人  非凡之学
梁志刚
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作为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在德旧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季羡林归国无路,只得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讲师,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此期间发表了多篇重要学术论文,奠定了其在印度古代语言研究领域的地位。
1946年7月回国,经陈寅恪推荐,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言文学系并担任系主任,开创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东方学研究。
在东语系迎新会上,作为系主任的季美林没有一点名教授“派头”,他穿着既非西装革履,也非潇洒长衫,而是一身半旧的蓝咔叽布中山装。瘦高身材,感眉善目。讲话声音不高,语速不快,他说:“一个大学生需要十二个农民来养活,你们的同龄人一百人才有一个能上大学”,期望新生能够珍惜学习机会,刻苦学习,学成报国。
季美林10岁开始学习英文,水平极高,他备课仍一丝不苟。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对同一个英语单词有不同的读音,甚至含义也有差别。他为了把这些细微的差别讲清楚,请教了当时能我到的所有外教。讲翻译技巧时,他在黑板上画了两个部分重合的圆圈,说:“汉语和外语含义并非一一对应,仅重合部分可以相通,要从上下文的意思辨析词义”,同学们一目了然,戏称为“季羡林大饼”;印度学是他的专长,但印度学浩如烟海,当时没有教材,季羡林利用有限的时间,提纲挈领,把印度主要历史时期、人物和历史事件以及民族、宗教、社会现状讲得一清二楚。他讲课旁征博引、炒语连珠,同学们每周都盼着听他的课。
在“文革”时期,季羡林不顾个人安危,仗义执言,被抓进牛棚。1969年秋天,经一年多炼狱般的折磨,九死一生的季美林被下放改造。在寒冷的旷野里,年近六旬的他顶着凛冽的北风,穿一件单薄的旧棉袄,脸冻得铁青,胡子茬和眉毛上结满白霜,和学生一起顶着星星出早操,挖防空洞,往麦子地里挑粪,蹲在场院里啃窝窝头、喝稀粥。就这样的冬天,仍常常听见先生低声吟诵雪菜的诗句:“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1985年季羡林主持敦煌吐鲁番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他高屋建瓴地阐迷了人类四大文化体系,赢得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赞誉。有学者宣称:“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季羡林针锋相对:“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并在会上形成了共识,“让外国学者也跟折我们走”,这是他的志向,也是他对新一代学人的殷切期望。
他重视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不仅为古籍整理付出了大量心血,还发起抢救家书活动。他支持档案事业,认为保管好档案、维护历史的真实面目是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功业。当他得知国家启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时,他积极支持,还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题写了书名。
2001年11月,学生张保胜在大钟寺现场讲解永乐大钟上铭刻的梵文陀罗尼,90岁高龄的季先生不顾众人劝阻,坚持坐在寒风里,认真听了两个多小时。事后他的学生问他:“就是为张保胜站脚助威,也没有必要在那里冻两个多小时呀。”先生回答说:“有必要。因为他讲的有些新东西,有的我还不了解。”在他的指导下,张保胜教授坐了十年“冷板凳”,终于将大钟上的梵字铭文考释得一清二楚。季羡林在北大从教60余载,几代学子都受到恩泽。
晚年似风光,各种不虞之誉夹杂求全之毁如同潮水般涌来的时候,他著文坚辞三顶桂冠;他还郑重申明:“我七十岁以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我不想到孔庙里去陪着吃冷猪肉。我把自己活脱脱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季羡林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他既是学界泰斗,又是世人楷模。可是先生本人却说,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英雄业绩。“麟凤”也好,平凡也罢,季老就是一个集非凡与平凡于一身的人。
(节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 季羡林早年在德国学习的经历,奠定了其在印度古代语言研究领域的地位,为其开创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东方学研究奠定基础。
B. 季羡林先生是北大著名的教授,东方语言文学系系主任,他衣着朴素,语气平和,对新生充满关爱并寄予厚望。
C. 季羡林先生治学严谨,一丝不苟,虚心向外教请教英文单词的细微差别;教学生动形象,善于借助画图辅助教学。
D. 手羡林重视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教和保护,在古籍整理、抢救家书、支持国家启动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等方面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8.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2分)
A. 季羡林学识渊博,功力深厚,在没有教材、知识繁多的情况下,他把印度的历史、人物、民族、宗教,社会方面讲解得清晰明了。
B. “文革”时期,季羡林仗义执言,惹祸上身,受到折磨,他在恶劣的环境中仍吟诗,鼓励在困境中的学生积极乐观。
C. 季羡林针对有的学者提出“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让外国学者也跟着我们走”的观点赢得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赞誉。
D. 90岁高龄的季羡林仍坚持在寒风中听完学生张保胜的讲解,对学生的支持和帮助,对学问的执着与热忱,实在令人感动。
E. 季羡林先生晚年坚辞三顶桂冠的郑重申明,既表现了他为人谦虚,内心坦诚的品格,又展现了他实事求是,淡泊功名的风范。
9. 季羡林的“非凡之学”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12分)
(一)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二)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①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周生:汉时的儒者。②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
10. 下列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B.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C.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D.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东向:面向东,古代室内设宴以“东”为上方,是尊位,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最卑为西向。
B. 跽:古人的一种坐,席地而坐,双膝并拢,臀部落在脚跟上,文中“按剑而跽”,表示一种警戒的状态。
C.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D. 谨诺:遵命。谨,表恭敬。古代有“谨启”语,表示恭敬地陈述,是书信的常用语。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选文(一)写了鸿门宴的部分内容,既反映了刘邦、项羽双方矛盾,又反映了刘邦集团能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危机。
B. 作者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或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如樊哙吃生彘肩这行为,刻画了他勇猛、豪爽、粗中有细的性格。
C. 司马迁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既有弃关中的战略错误,又有自立为王的政策错误,还有恃勇骄横、刚愎自用的性格原因。
D. 司马迁对项羽的一生作了客观评价,既赞扬了他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失败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实事求是的态度。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小题(6分)
念奴娇•井冈山
毛泽东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注】①本词为毛泽东于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时所写。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 作者回到阔别三十八年的井冈山,故地重游,引发了无限感慨,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气概和雄心壮志。
B. 该词上片主要描写了井冈山宏伟壮的景象,下片主要回忆曾经的革命战争,让读者领略到作者豪迈的风采。
C. “天渊翻覆”一词,极言变化之大,与上阙的“古代曾云海绿”意思一致,展现了井冈山自然景物的巨大变化。
D. “犹记”两句,是诗人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回忆,革命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激战如同发生在昨天。
E. 词的下阙“万怪烟消云落”一句,运用了夸张、拟人、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民主革命胜利的喜悦。
15. 试从情与景的角度,对上片内容进行赏析。(4分)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了鹰飞矫健,鱼游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之时,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场面悲壮,及其感人。
第Ⅱ卷  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善读书的关键是思考。如果只读书而不假思索,那么学到的只能是个别词句,而非精神实质,这种读书是徒劳无益的。
②电影《芳华》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特殊的历史,展现了军队文工团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爱情故事和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
③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各界代表长歌当哭,深切缅怀惨遭日本侵略着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
④高中三年的学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困境与困难,我们应该发扬百折不回的精神,才有希望到达目的地。
⑤某心理专家的报告博闻强记,引经据典,深人浅出,给与会的各地代表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⑥这次旅行活动中,高一年级三班的同学克服了山高路窄、天气炎热等困难,一鼓作气,率先登上了山顶。
A. ②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④⑥    D. ③⑤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 今年,成都市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涉及面广、影响力较大的落户政策,吸引了国内外许多优秀人才来蓉络绎不绝。
B. 西成高铁试运营期间,铁路部门将同步开启兔费WiFi,届时,“手机族”在车厢内可畅享免费上网。
C. 与“大老虎”的腐败相比,“小苍蝇”的腐败虽然表面上不会造成大的经济损失,但是会严重损害干部队伍形象。
D. 雾霾中大量的包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颗粒物一旦进入机体,将引发咽炎、支气管炎、心血管、肺癌等严重疾病。
19. 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1)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      开枪,死仿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2)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      ,对日本产的包第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
(3)外头工人在      这种额外的负担,而包身工却在羡慕这种可以自主地拿出钱来贿赂工头的权利。
A. 竟然  做客  报怨    B. 居然  做客  抱怨
C. 竟然  作客  抱怨    D. 居然  作客  报怨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对当代人来说,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①___。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现在,随着新技艺的不断兴起,②___,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有些物件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外在的“形”,③____。
21. 根据提示,拟写对联。(4分)
(1)下面是郑燮就“墨竹”写的一副对联,现已打乱,请将打乱的词语组合成一幅对联。(填写序号即可)。(2分)
①仰面花   ②傲骨梅   ③虚心竹   ④低头叶   ⑤无   ⑥有
上联:
下联:
(2)请仿照上联,另选一种地方风味小吃,拟出下联。(2分)
上联:麻婆豆腐色香味美老少皆宜
下联:
作文
2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越长大,越知道做事不容易,越知道每个人都有难处,也就越不敢随随便便的瞧不起谁,以免不小心伤害了谁。这当然不是粉饰,更不是虚伪,而是懂得了体谅。
请以“体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字不少800字。


 
 
2018级高一下期入学考试
语文答案
1. D    2. B    3. C
【解析】
1. A项强加因果。B项不合文意,原文说“如果只归结为家长们的选择,显然过于简单”。C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整顿力度”。
2. B项以偏概全。原文只是说“封堵了一些行为”,而并非全部。
3. C项不合文意。原文并未说“目前”已“扭转教育资源不均衡局面”,且“教育资源均衡化”工作与“招录制度改革”需同步进行。
4. A   A项“对郎华内心的厌恶之情”错。
5. (1)“同命运”是指:五条小鱼有相同的命运,最终都死去,被丢在垃圾箱。(2)从鱼的艰难的生存状态与无力的抗争结局,流露出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怀、悲悯、无奈和怅惘。    
6. ①“没有肚子的鱼活了,尾巴仍打得菜板很响”,句中“打得很响”这一细节描写从声音的角度,展现了小鱼在菜板上痛苦挣扎的情态,传达出对小鱼生命即将逝去的怜悯。②“郎华敲一下盆沿,小鱼走动两步;再敲一下,再走动两步……不敲,它就不走,它就沉下去。”通过鱼在“敲”“再敲”“不敲”之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