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古井中学2019届九年级3月单元训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仪征市古井中学2019届九年级3月单元训练语文试题(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2019.3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6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怜悯(mǐn)癖性(pǐ)忐忑(tǎn)绯红(fēi)B.畸形(jī)杀戮(lù)深谙(yīn)休憩(qì)C.涎水(xián)凛冽(lǐng)冗杂(rǒng)累赘(léi)D.晌午(shǎng)消弭(mí)邂逅(hòu)倭瓜(wō)2.下
试题预览
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
2019.3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36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怜悯(mǐn)   癖性(pǐ)   忐忑(tǎn)   绯红(fēi)
B.畸形(jī)    杀戮(lù)     深谙(yīn)    休憩(qì)
C.涎水(xián)  凛冽(lǐng)  冗杂(rǒng)   累赘(léi)
D.晌午(shǎng)  消弭(mí)   邂逅(hòu)    倭瓜(wō)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一个小女孩不慎从自动扶梯上坠落,当时有位先生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
B. 贪官污吏们在初次受贿的时候,往往心有余悸,久而久之,也就无所顾忌了。
C. 日本某些政客,就侵略历史推陈出新大做文章,严重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
D. “萨德”事件表明:以牺牲他国安全利益来强化自身安全是典型的无理与霸道。如果韩国政府坚持推进部署“萨德”,终将自食恶果,陷入不可挽回的败局。
3.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为了能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起到明年五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 。
B.扬州市各中学采取了以“关爱”为主题的阅读活动,用书香浸润心田。
C.关于南海问题,令西方七国非常头疼,他们对华立场分歧明显,莫衷一是。
 D.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话言简意赅,一针见血,直指美国插手东南亚问题的本质。
4.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  ▲  )(2分)
A.“藤野先生”“热爱生命”“曹刿论战”“江村小景”
解说: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不同。
B.赵州桥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艺术价值显示了智慧和力量”。
C.“火”“瓦”“山”“手”。
解说:这四个字的造字法相同。
D.“运动会就要开始了,你快一点!”小刚边跑边说,“知道了,我马上就到!”
解说:这个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小石潭记》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篇山水游记,虽是被贬之作,但却在凄寒幽邃的氛围里透露出作者旷达乐观的精神品质。
B.戏剧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威尼斯商人》属多幕剧,《江村小景》属独幕剧;还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威尼斯商人》属喜剧,《江村小景》属悲剧。
C.英国作家比尔博姆的幽默散文《送行》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在生活中,真正的送行者感情不懂得如何表达反而尴尬,而勒罗受雇扮演“送行者”却表现出令人感动的真情。看似违反常情却传达了人与人之间渴望真实感情的愿望。
D.《藤野先生》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即相识、相处、离别、怀念)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6.根据拼音用正楷在田字格中依次写汉字。(4分) 
即便在冰雪袭来之时,也掩不住处子一样明媚的笑yè(   )。这样的土地和气候,能够消融一切坚冰,让人的情意qiǎn(   )quǎn(  ),醉眼矇眬,春心荡yàng(   )。
即便 

7.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畜之以道则民和,          ▲           。(《管子》)
③          ▲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④采菊东篱下 ,          ▲          。(陶渊明《饮酒》)
⑤          ▲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⑥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
⑦李白的《行路难》反映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名句是:
          ▲          ,           ▲          。
8.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共14分)
(一)名著阅读。(10分)
⑴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2分)
①                          ②                         ③
                                         
捕鸟               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活无常
选择 ▲ 和 ▲   ,篇名分别是《     ▲     》和《     ▲     》。
⑵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2分)
                                ▲                               
                                ▲                                
(3)“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的抱起,仿佛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文中“成功”具体指的是我背出了    ▲     ,可以去看     ▲      。 (2分)
(4)她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此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    (篇名),文中的她是    ▲    。请再写出一件与她相关的事情,从这些事中可见她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                               
                                    ▲                               
(二)专题学习。(4分)
三年的语文学习即将结束,回头看看,在这段语文学习的旅程上,你是否留下了坚实的脚印,是否撷取了朵朵鲜花,是否演绎出人生的哲理……九年级(6)班准备开展“我心中的语文”的综合学习活动,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学生,请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你来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环节?请再列举两项。(2分)环节一:                   ▲                   
环节二:                   ▲                   
环节三:  思考语文,领悟语文的内涵  
(2)在“思考语文,领悟语文的内涵”这一环节,同学们发言积极,有人认为“语文是一棵树,一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知识大树”,有人认为“语文是一本书,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 那么在你的心灵词典上,又是怎样诠释语文的呢?请用“语文是……”的格式拟写一条“格言”,表达你对语文价值的理解,并对你的“格言”作简单的阐释。(2分)
格言:                            ▲                             
阐释:                            ▲                             
                                  ▲                             
二、阅读理解(共51分)
(一)阅读苏轼的《浣溪沙》一词,完成第9~10题。(5分)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①,牛衣②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③。敲门试问野人④家。
【注】该词是苏轼在徐州作官所写。按当时风俗,天大旱,地方官员要向天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是苏轼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①缫(sāo)车:缫丝车,抽丝工具。②牛衣: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③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④野人:农夫。

9.上片写初夏田园风光,请描绘“簌簌衣巾落 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的景象。(2分)
                               ▲                                   
10.虽然旅途疲惫,但词人作为一方父母官仍展现出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除此以外你还读出哪些感情?(3分)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1~14题。(16分)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①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②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③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 范滂传》)
注释:①仲博:范滂的弟弟。②龙舒君:范滂去世的父亲。③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和 杜密。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即自诣狱(   ▲    )     (2)勿增感戚  (   ▲    )
(3)既有令名(   ▲    )     (4)滂死则祸塞(   ▲    )
1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 分)
A.子何为在此            故不为苟得也             
B.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   肉食者谋之
C.何敢以罪累君        以其境过清       
D.伏床而泣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⑴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
                              ▲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                             
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                             
14.范滂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 分)
                            ▲                             
                            ▲                             

(三)阅读禹正平的《当一匹被鞭打的马》一文,完成15~18题。(12分)
①耕柱子是墨子的门徒。一天,墨子授课时,一只小 鸟停在窗外的柳树上婉转鸣啼,弟子们纷纷向外张望,耕柱子也随之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却单独严厉地责骂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难过,觉得受到很大委屈,抱怨说:“我犯的错误并不比别人多,却遭到老师这样严厉责难。”墨子听到之后,问他:“假如你要驾驭马和牛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马还是鞭打牛?”耕柱子回答:“我当然要鞭打马。”墨子又问:“为什么要鞭打马而不鞭打牛呢?”耕柱子回答:“因为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打,这种能力是牛不具备的。”于是,墨子告诉他说:“我责骂你正因为你像马而不像牛,你值得批评呀!”
②其实,小到一家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离不开这样的鞭策,有时是一句苛刻的责备,有时是一次严厉的惩罚,有时甚至是一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应该感激愿意指责你的人,是他使你看到自己的不足。试想,若不是关心你,期待你下次做得更好,怎么会批评你呢?正因为在批评者眼中,你是“值得被鞭打的马”,所以才会批评你。因此,面对各种责备,应该 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用行动来回报关心和爱护你的人。
③有时候,遭遇特别严厉的批评,说明你是一个可造之才,是一个值得帮助的人。如果一遇到处罚,就极力进行辩解,只找客观因素,不找自身原因,一次两次还可原谅,次数多了,别人便会对你失去信心,你也就失去了提高自己的机会。一个优秀人才的成长,必须经受住各种考验,忍受各种委屈,才能完善自我。这些挑剔给了你一个臻于至善的机会,帮助完善你的人格、增加你的底蕴,使你每临大事有静气。
④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对严苛的鞭策,只一味地感到委屈,继而意志消沉,慢慢地变得平庸;另外一些人,在鞭打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将鞭策化为动力,扬蹄奋进,勇敢地登上人生的顶峰。
⑤选择当一匹被鞭打的马,还是当一只不被鞭打的牛,将是你人生辉煌与平庸的分水岭。
15. 开头引用墨子严厉批评耕柱子的故事,作用是什么?(3分) 
                               ▲                                
                               ▲                                                                                                          
16. 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                                
                               ▲                                                                                                              
17.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                                
18.同样是讲“鞭打马”的道理,下面材料能否作为本文论据? 请说明理由。(3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                                

(五)阅读王开岭的《消逝的“放学路上”》一文,完成19-22题。(18分)
⑴“小呀麽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说我懒呀,没有学问我无脸见爹娘。”
⑵30年前的儿歌倏然苏醒,当我经过一所小学的时候。
⑶下午4点半,方才还空荡荡的小街,像迅速充胀的救生圈,被各式私车和眼巴巴的家长塞满了。开闸了,小人儿鱼贯而出,大人们蜂拥而上。一瞬间,无数的昵称像蝉鸣般绽放,在空中结成一团热云。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只能用“失物招领”来形容。
⑷从前,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孩子,就是一群没纪律的麻雀。无人护驾,无人押送,叽叽喳喳,兴高采烈,玩透了、玩饿了再回家。
⑸回头想,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在路上,尤其放学路上。
⑹那是三教九流、七行八作、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大戏台,那是面孔、语言、腔调、扮相、故事的孵化器,那是一个孩子独闯世界的第一步,是其精神发育的露天课堂、人生历练的风雨操场……我孩提时代几乎所有的趣人趣事趣闻,都是放学路上邂逅的。那是个最值得想象和期待的空间,每天充满新奇与陌生,充满未知的可能性,我作文里那些真实或瞎编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皆上演在其中。它的每一条巷子和拐角,每一只流浪狗和墙头猫,那烧饼铺、裁缝店、竹器行、小磨坊,那打锡壶的小炉灶、卖冰糖葫芦的吆喝、爆米花的香味、弹棉弓的铮铮响,还有谁家出墙的杏子最甜、谁家树上新筑了鸟窝……都会在某一时分与我发生联系。
⑺难以想象,若抽掉“放学路上”这个页码,童年还剩下什么呢?
⑻那个黄昏,我突然替眼前的孩子惋惜——他们不会再有“放学路上”了。他们被装进一只只豪华笼子,直接运回了家,像贵重行李。
⑼有位朋友,儿子6岁时搬了次家,10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单,又购置了更大的房子。我问,儿子还记不记得从前的家?带他回去过吗?他主动要求过吗?没有,朋友摇头说:“他就像住宾馆一样,哪儿都行,既不恋旧, 也不喜新……”
⑽“他想不想从前的小朋友?”我问。“不想,哪儿都有小朋友,哪儿小朋友都一样。或许儿子眼里,小朋友是种现象,一种配套设施,一种日光下随你移动的影子,不记名的影子……”朋友尴尬地说。
⑾我无语了。这是没有“发小”的一代,没有老街生活的一代, 没有街坊和故园的一代。他们会不停地搬,但不是“搬家”。“搬家”意味着记忆和情感地点的移动,意味着朋友的告别和人群的刷新,而他们,只是随父母财富的变化,从一个物理空间转到另一物理空间。
⑿那天,忽收一条短信:“王开岭,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
⒀我愣了,以为恶作剧。可很快,我对它亲热起来,30年前,类似的唤声曾无数次在一个个傍晚响起,飘过一条条小巷,飘进我东躲西藏的耳朵里。传统老街上,一个贪玩的孩子每天都会遭遇这样的通缉,除了家长的嗓门,街坊邻居和小伙伴也会帮着喊。
⒁感动之余,我暗暗为自己的童年庆幸。如果说我们那一代尚可叫作露 天童年、旷野童年、老街童年,那如今的孩子,则是温室童年、园林童年、玩具童年了。
⒂面对现代街区和路途,父母不敢再把孩子轻易交出去了,不允许童年有任何闪失。
⒃就像风筝,从天空撤下,把绳剪掉,挂在墙上。再不用担心被风吹跑,被树刮住了。翅膀,就此成为传说和纪念。                         
(节选自《古典之殇》,有删改)
19.文章中的“我”目睹小学生放学之景,回忆往昔,情感翻覆,请根据提示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5分)
见小学放学情景,为孩子们感到     ①     →与常搬家的朋友交谈,为孩子没有故园之感     ②     →收到喊回家吃饭的短信时,我     ③     →为自己有过“放学路上”的童年     ④     →为现在孩子的温室童年     ⑤      。
20.文章开头的儿歌有什么作用?(3分)
                               ▲                                
                               ▲                                
21.请赏析第(8)段中划线句子。(4分)
                               ▲                                
                               ▲                                  
22.沈复的《幼时记趣》记叙了观蚊如鹤、神游草丛等童年乐趣,王开岭的散文记叙了二十年前自由快乐的童年街坊。结合全文,联系你的生活谈一谈“放学路”逐渐消逝的原因。(6分)
                              ▲                                 
                              ▲                                 
三、作文(60分+3分书写)
23. 人生路上,我们会经过许多弯路。有的曲径通幽,让我们发现别样风景;有的漆黑一片,让人感到痛苦或悔恨;有的看似花团锦簇,盛开的却是红罂粟;有的荆棘密布,却能练就我们的钢筋铁骨……正是这些弯路,让我们收获人生的智慧,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坦途。
请以“弯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⑵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⑶书写工整规范。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答案
1. A   2.D     3.D   4.C    5.A   
6.靥、缱、绻、漾
7 .略
8. (一)(1)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五猖会  ③无常(2分,每项1分) 
(2)温馨的回忆:【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 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2分,内容基本完整,符合要求得2分,仅写出感受得1分)
(3)《鉴略》  迎神赛会(五猖会)
(4)《琐记》  衍太太  示例:衍太太在父亲临终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怂恿小孩打旋,小孩摔倒了不承认是她叫的;怂恿我看下流书籍;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谣言。(写出任意一个即可)  她是自私自利、心术不正、喜欢使坏的妇人。
(二)(1)示例:总结语文,评估学习的收获   回味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2分,言之有理即可)
(2)示例:格言:语文是一座桥,一座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1分)
阐释:一个人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点,产生了对别人的感情,如果没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很难把这种思想和感情传达出来;一个人没有很好的鉴赏理解能力,对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我们阅读文学,我们欣赏电影电视,只有具备较强的阅读鉴赏能力,才能和作品人物交流,才能和作者“对话”。是语文这座桥,超越时空地沟通了人与人心灵。(1分,言之有理即可)
9.初夏的阳光下,枣花随风飘落,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行经村落,村中处处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一片繁忙景象。意思对即可
10.热爱农村自然风光、对农村富足和美生活的喜爱,畅游淳朴乡村的喜悦。(答两点给3分,答 一点给2分,共3分)
11(4分)(1)到……去 (2)忧伤、悲伤 (3)已经 (4)消弭、平息   
12.(2分)C                    
13.(6分)(1)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 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
(2)略(3)略
14.(4分)范滂孝顺,正直、善恶分明、大义凛然(2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2分)
【译文】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驿舍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说到:“天下这么大,你为什么偏偏在这里?”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有弟弟仲博孝敬您就够了,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能够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也无遗憾了!已有好名声,再求长寿,可兼得吗?”滂下跪受教,拜了两拜辞别母亲。回头对他儿子说:“我想要你为恶吧,则恶不可为;要你为善吧,我不为恶,(而结果如此!)”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
15.引出论题(1分),使表达生动形象(增加读者阅读兴趣),富有说服力(2分) 共3分
16.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离不开外来的鞭策。(2分)
17.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1分),将两种人面对鞭策的不同态度进行了对比(1分),突出有力地论证了正确对待鞭策,化鞭策为动力的重要意义(最后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分)。共4分
18.不能。(1分)因为本文是在论述“培养人才需要鞭策” ,(1分)而材料论述的是“饲养马要讲究正确方法”,二者侧重点不同。(1分)共3分。
19.惋惜→无语/纠结/无奈→感动/怀旧→暗自庆幸→伤怀/忧虑/愤懑(各1分,共5分)
20.结构:总领全文,引出“放学路上”。(1分)
   内容:童真熟悉的儿歌吸引读者(1分),并和当今孩子“消逝的放学路”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读者思考(1分)。   (结构内容都写到给全分共3分)
21.比喻,(1分)把“汽车”比喻为“豪 华笼子”,把“孩子”比喻为“贵重行李”,(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家长对孩子的细致呵护,束缚了孩子的成长,让童年变得刻板而不快乐。(2分)共4分
22.①面对现代街区和路途,父母不断再把孩子轻易交出去了,他们不允许孩子的童年有任何闪失。②现代城市的发展和膨胀,街坊邻居逐渐消逝在禁闭的单元门之后,人们封闭了自己的生活和内心。③“家”更像物质财富变化的体现,故园之感日趋淡漠。(答到2点给全分言之有理即可)共6分
23.作文(60+3)
参考扬州市中考作文阅卷标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宜兴市楝树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宜兴市楝树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