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白云高级中学2018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试题高三语文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落枕(lào)濡染(rú)教诲(huǐ)胡诌(zhōu)B.剥蚀(shí)蓓蕾(pèi)隽永(juàn)矗立(chù)C.坍圮(pǐ)恪守(kè)铿锵(kēng)猝然(cù)D.昵称(ní)谗言(chán)气氛(fēn)嗜好(shì)【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
试题预览
白云高级中学2018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试题
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落枕(lào)  濡染(rú)     教诲(huǐ)   胡诌(zhōu)
B. 剥蚀(shí)  蓓蕾(pèi)    隽永(juàn)  矗立(chù)
C. 坍圮(pǐ)   恪守(kè)    铿锵(kēng)  猝然(cù)
D. 昵称(ní)   谗言(chán)  气氛(fēn)   嗜好(shì)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要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读音字形正误。本题中,A项,“教诲”的“诲”应读huì。B项,“蓓蕾”的“蓓”应读bèi。D项,“昵称”的“昵”应读nì。故选C。
【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 气氛”中的“氛”。(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2、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学会以义辨形。学会根据语境辨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一愁莫展 莫明其妙 哀怨 截瘫    B. 声名狼藉 窸窸窣窣 缘份 雕栏
C. 名门望族 轻歌曼舞 安详 车辙    D. 走头无路 磐竹难书 倔强 羞涩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A项,一愁莫展——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筹:计策、办法。),莫明其妙——莫名奇妙(不能说出其中的奥妙,名:说出。);B项,缘份——缘分(泛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D项,走头无路——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找不到出路。),磐竹难书——罄竹难书(罄:空,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故选C。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如果我们想在疾病________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
(2)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中不容________的组成部分。
(3)太阳黑子又进入集中爆发期,我国天文学家从去年就开始密切________太阳的活动。
A. 蔓延 置疑 监测    B. 曼延 置疑 观测
C. 蔓延 质疑 观测    D. 曼延 质疑 监测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1)句,蔓延:比喻事物像蔓草一样向四周延伸、扩展。曼延:连绵不断地向远处延伸,多指山脉、水流、道路等。此处的是说疾病,因此应填“蔓延”;第(2)句,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句。质疑:提出疑问。根据语境“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中不容……的组成部分。”,因此应该用“置疑”。第(3)句,监测:监视检测,一般适用于可能产生危害的事物。观测:观察并测量。此处的主语是天文学家,根据语境“我国天文学家从去年就开始密切……太阳的活动”,应选“监测”。故选A。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水平,会议决定,从秋季学期起,实施并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B. 杭州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但仍有一些实际问题亟待破解。
C. 去年年底,一位名叫奇尔布莱德的英国男子在其任职公司组织的圣诞聚会上狂跳“骑马舞”时,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猝死,真可谓乐极生悲。
D. 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A项,“实施并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语序不当,将“实施并启动”改为“启动并实施”;B项,“有效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缺少宾语中心语 ,“缓解……的状况”;C项,“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猝死”重复累赘,“猝然”就是“突然”之意,去掉“突然”。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语病,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爱纯真浪漫,________;我欣赏“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意境,________;我渴望天长地久的爱情亘古不变的友谊,________;我很想将忧伤埋在心底以笑声取悦生活,________。
①也惊叹于沧桑的滋味
②却难免强颜欢笑的悲凉
③却只能告诉自己这是幻想而不敢轻易付出
④却在现代重金属摇滚中宣泄心灵的疯狂与不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①④②    D. ①④③②
【答案】D
【解析】
把握整个语段的内容倾向,则可看出分号所标明的层次内的内容前后两句之间在语意上属对比关系,只要把握这一点,则可选出适当语句。
6.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下列针对食品安全所写的宣传标语中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A. 食品安全是大事,必须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
B. 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食品安全问题,让大家都能享受幸福安康的生活啊!
C. 构筑食品安全防火墙,撑起群众健康保护伞。
D. 要想健康活到老,食品安全知识咱们不能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下列针对食品安全所写的宣传标语中最为得体的一项是”,然后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本题中,A项,口气较生硬,而“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是针对食品安全部门所讲的,没有号召广大群众共同参与。B、D两项表述过于口语化。故选C。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深刻地写出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败过程,广泛地暴露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腐朽和罪恶,客观地显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B. 欧•亨利的大部分短篇小说反映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欧•亨利式的结尾”的特点是结尾峰回路转,出人意料。
C. 苏洵的《嘉祐集》之“嘉祐”二字取自苏洵的书斋名。
D. 海因里希•伯尔,德国作家,197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一生都在与人类的缺点进行斗争,在他身上体现了正气和德意志精神,因此他被称为“德国的良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复习时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重点和薄弱为中心,将相关知识内容予以迁移、扩展,比如识记学过的文章的作者、出处,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还有各国重要的作家、作品,可以其主要作品为中心,将其生平、主要创作风格等一并识记。本题中,C项,“‘嘉祐’二字取自苏洵的书斋名”错,《嘉祐集》中的“嘉祐”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故选C。
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A. 不能容于远近    B. 何为其然也    C. 蚓无爪牙之利    D. 句读之不知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对例句和选项一一分析,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A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B项和D项,都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定语后置句,“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故选A。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凭借他对晋国无理,并且对楚国有二心。
B.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不遵循学校的教导,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
C.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后也当结草报恩。
D.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就顾不上细节,行大礼不要推辞细小的谦让。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要对选项逐一辨析,A项,句意:因为郑国对晋国公没有该有的礼遇,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以,因为;贰,从属二主。故错误。B项,句意:认真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谨,认真;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故错误。D项,句意:做大事不必顾及小的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细小的礼让。故错误。故选C。
10.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后一处典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 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 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但又遭小人破坏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 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 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审题,题干是“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后一处典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在通读全词的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处典故的内容情感,最后对选项逐一辨析,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本题中C项,“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错误,此处作者是借廉颇这一典故自况,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选项的理解没有关注词人在词中要表达的情感。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劝学》)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师说》)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闻者彰(清楚)    B. 士大夫之族(类)
C. 而绝江河(横渡)    D. 今之众人(许多人)
12.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学而大遗
C.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13. 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增强了说服力。
B. 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小”而后者才是“大”。
C. 《劝学》选文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不断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例证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 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答案】11. D    12. B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今之众人”的意思是“现在的一般人”,所以“众人”的意思“一般的人”,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一般人。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审题,题干是“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然后对选项一一辨析, A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代词,指这一类;“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而”,都是连词,都表转折。C项,“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是指示代词,译为“那些”;“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是代词,译为“他们”。D项,“于其身也”,“于”是介词,对于;“而耻学于师”,“于”是介词,向。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劝学》选文中论证的是学习要善于假借外物的道理,而非不断学习的道理;《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批判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并非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故选C。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一)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二)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为水乡泽国,有水必有桥以济之,桥就成了江南一道亮丽的风景。16世纪葡萄牙人加里奥特•佩雷拉于1553~1563(明嘉靖年间)在华见到古桥说:“这些石桥工程如此完美,……令我赞叹不已!”湖州自古多桥,据《永乐大典》记载,湖州一府有711座桥,至清同治《湖州府志》记已达1 417座。仅乌镇一地清代就有桥119座,至今尚存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的通济桥。
明清人喜在桥墩、桥门上刻楹联以表达对桥的遐想或赞颂,这样就有了桥文化。所谓桥文化不仅是指桥梁建筑技术层面而言,更多的是通过桥楹联来深化桥的内涵,这才是桥文化的精髓。通过对桥文化的研究,可以诠释明清江南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意蕴,反映这一地域历史文化的嬗变和演化。当年的文人骚客就是通过桥联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民俗的描摹,也有对善人善举的颂扬和历史的怀念。桥的修建自然基于交通的需要,桥建成后就能促进四邻的交往和经济发展,而建桥除官府行为外,大多还是地方人士、寺庙、商人等出资作为善举而为之的。由于年代久远,桥圯字毁或字迹模糊,搜辑桥联已属抢救之举。
杭嘉湖多古桥。王江泾的长虹桥建于明万历年间;余杭通济桥建于东汉熹平四年(175),洪武元年(1368)改为三孔石桥;塘栖广济桥,又名通济桥,俗名长桥,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七孔石拱桥。这些都是江南有名古桥。古桥大都有楹联,如乌镇通济桥,又名西高桥,有桥联曰:“寒树烟中尽乌戍,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通霅门开数万家,西环浙水;题桥主人三千里,北望燕京。”长虹桥联更多,诗情画意甚浓:“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福泽长流物阜民安国泰;慈航普渡江平海晏河清。”“虹影卧澄波,登高供远瞻;南浮越水白,北接吴山绿。”“劝世入善,愿天作福。”“千秋永庆,万古长龄。”桥楹联见景生情,传递诗情画意,真是很好的文学作品。
明清时湖州为江南经济社会文化发达地区,尤以蚕桑丝绸著名。王士性说:“浙十一郡惟湖最富……而湖多一蚕,是每年有两秋也。”外国来华人士眼中的湖州更是富庶之地。罗马尼亚人尼•斯•米列斯库:“湖州府位于大(太)湖之滨,是中国富裕的大城市之一。……处于水乡,丝绸产品丰富多彩。……这里丝绸的产量如此之多,以至一个小城镇每年缴纳的丝绸什一税就达五十万两黄金。”繁荣的经济离不开交通的畅达,水乡就离不开桥梁,如双林镇就有万元、化成、万魁三座古桥。这些古桥至今仍在通行着,可惜风雨侵蚀,有些桥联已风化,字迹不清了。
湖州方志办深感桥联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抢救性的辑集,本文中的一些桥楹联采自他们的记录,附此致谢。
(摘自陈学文《历史上湖州的古桥与桥文化》,有删减)
14. 什么是桥文化?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指人们在桥墩、桥门上刻的用来表达对桥的遐想或赞颂的楹联。
B. 既指桥梁建筑技术,更包括刻于桥上以表达对桥的遐想或赞颂用来深化桥内涵的楹联。
C. 可以诠释明清江南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意蕴,反映这一地域历史文化的嬗变和演化。
D. 通过桥联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民俗的描摹,是对善人善举的颂扬和历史的怀念。
15. 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桥的修建是因为交通的需要,主要是由地方人士、寺庙、商人等出资作为善举而建的。
B. 古桥都有楹联,桥楹联见景生情,传递诗情画意,是很好的文学作品。
C. 明清时湖州为江南经济社会文化发达地区,丝绸的产量多,对桥梁的需求大,因而建成了许多桥梁。
D. 湖州的古桥至今仍在通行,但桥联已风化,字迹不清了。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对桥文化概念的阐释主要在文章的第二段。分析得出A项不够全面,C项与D项都是桥文化的作用。从“所谓桥文化不仅是指桥梁建筑技术层面而言,更多的是通过桥楹联来深化桥的内涵,这才是桥文化的精髓”分析,B项是最全面的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从文章第二段看, “桥的修建自然基于交通的需要,桥建成后就能促进四邻的交往和经济发展,而建桥除官府行为外,大多还是地方人士、寺庙、商人等出资作为善举而为之的”,A项“主要是”说法不准确。第三段“古桥大都有楹联”,可见B项“古桥都有楹联”说法不当。倒数第二段中“有些桥联已风化,字迹不清了”,不是所有的桥联都不清了,所以D项不准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3)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郁乎苍苍。 (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水一色。(王勃《滕王阁》)
【答案】    (1). 扈江离与辟芷兮    (2).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3).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4). 不尽长江滚滚来    (5). 山川相缪    (6). 落霞与孤鹜齐飞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扈、辟芷、虚诞、矗、滚滚、相缪、孤鹜。
五、简答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2019届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年级语文模拟卷(逐题解析版)』  下一个『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