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学考仿真模拟试题A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学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学考仿真模拟试题A(高二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A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逶迤(wēi)麦秸(jiē)暖和(huo)暴虎冯河(fénɡ)B.荫蔽(yīn)缉
试题预览
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仿真模拟试题A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 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逶迤(wēi)        麦秸(jiē)        暖和(huo)       暴虎冯河(fénɡ)
B.荫蔽 (yīn)        缉鞋口(jī)       便辟(bì)         大放厥词(jué)
C.牝马(pìn)        掺和(cān)       稍息(shào)       外强中干(ɡān)
D.克扣(kè)         撒野(sā)        哈达(hǎ)         訚訚如也(yí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长江万里图》以宏大的篇幅、淋漓的笔墨,挥洒出中国第一大江的壮阔与旖旎。
B.翻拍剧大都以靓丽的新人组队,依时代更叠调整内容,用情怀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C.日前,杭州2022年亚运会会徽揭晓,“潮涌”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倍受瞩目。
D.倘若以功利之学概括浙学,或以史学涵盖浙学,则不免有一叶彰目不见泰山之遗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那样的艰难岁月里,家里的长辈即使食不果腹、筚路蓝缕,也要把我和哥哥送去学堂念书。
B.电话诈骗这种事情,网络媒体上没少报道,然而仍有不少大学生漠然视之,认为不足为训,这不能不叫人感叹。
C.他的这篇论文,中心不突出,论据不恰当,简直是不刊之论。
D.三年来,经他手的钱成千上万,但他清廉自守,离职时依然是那点简单的行李,别无长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战地记者,他只说普通人的故事,尤其是那些被迫承受战争冲突和恐惧的孩子们的故事。
B.如果我能帮助他们把那些信息传递给世界,那么就可能达成某种解决办法。
C. 网络售假行为愈演愈烈,会上专家分析网络售假的危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D.韩国总统朴槿惠来到一所小学,带领大家做MERS的预防活动,此举旨在为了消除公众对MERS的恐惧。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你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你焦虑,          ;你悲伤,          ;你惆怅,             ;你嫉妒,            ……凡此种种,每一个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这里。所以,每一次烦恼的出现,都是一个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
①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    ②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  
③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    ④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   
A. ④②③①   B.③②④①   C.①②③④    D. ②③①④
6.下列诗句描写的情感,不是离愁的一项是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D.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毕业论文上的文字,像蚂蚁,各自爬回自己的家。
B. 祖父撑一篙小船,漫溯开去;年老的腰身,像被时光抛弃了。
C. 女足 姑娘的笑脸,成了清澈的泉水,给球迷的心灵一次清爽的洗涤。
D. 一如金黄的稻穗,生命越成熟的人就越谦卑。
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众人匹之                  D.善万物之得时
9.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客人穿过厨房去赴宴,鸡在厅堂里栖息。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狗和猪吃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检查反省。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鹏愤怒地起飞,它的翅膀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D.故述往事,思来者。——所以才追述过去的事,思念以前的人们。
10.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在上片中,作者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B.在下片中,作者借赞美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提醒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
C.最后三句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然年老,但是仍然和当年的廉颇一样,可以上阵杀敌,同时也暗含有壮志难酬的忧愤。
D.全词豪放悲壮,义重情深,散发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 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 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 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危坐:端正地坐着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酒:斟酒
C.举匏尊以相属   相属:互相嘱托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造物者: 大自然
12.下列句子从句式角度判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而又何羡乎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客”举曹操之例,借此表达“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并由此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
B.第二段中苏子以明月长江作比,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从而抒发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C.苏子看人生看宇宙的方法、角度与客不一样,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D. 本赋运用主客问答的行文方式,使全文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14.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通过它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下列潜台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②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A.①你这样狠毒,哪管我们母子死活。
B.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C.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站在你面前。
D.④那次她们母子被人 救起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6题。
自20世纪中叶开始,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日趋显露,中国学者们开始对环境美学产生兴趣。他们发现生态视野尤其具有吸引力,并且运用它发展出研究环境美学的一种独特方法。他们采用科学的生态模式,也就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成分构成的系统语境来研究环境问题,并称其为“生态美学”。生态美学体现了中国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悠远文化传统而形成的视野。比如,曾繁仁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中国古代美学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背景之上的生态的生命的美学”。因为对于环境的关怀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意识,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将中国的环境美学发展视为一种变体:也就是理解环境的审美价值这种理性探索的变体。我相信西方和中国有着共同的兴趣,但在认知语境方面也存在根本的差异。
这些差异首先体现在,我们如何理解对环境的审美欣赏。程相占教授曾经指出,西方美学关注的中心是审美对象。在对艺术的审美欣赏中,这点似乎很明显:我们集中于绘画、音乐、诗歌、风景等。然而,毫无疑问,风景不适合这一模式,因为风景并不是一个不连续的对象。更确切地说,连续不断的风景引导我们与它互动,这意味着环境欣赏的交融模式才是更恰当的。这种立场促使我们向中国的环境欣赏模式靠近:在这种 模式中,主-客二元对立被拒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人与世界的亲和关系。程相占曾经指出,中国学 者通常将英文术语“审美”(aesthetic)翻译为汉语词汇“审-美”;然而,不少中国学者将“审-美”理解为一个动宾词组,意思是“欣赏美的一种活动”。这就使得关于对象的美学与关于欣赏的美学之间的区别变得非常清晰。 
这一点让我们认识到,西方美学与东方美学对于环境的理解有着巨大差异。在西方各社会,人们通常谈及“这个环境”,也就是在“环境”这个词语前面加上定冠词the,环境就如同一个具体的事物。以这种方式思考环境,就将环境转变成了一个对象:这个环境,环境就成了某个与我们相分离并远离我们的东西。然而,对于中国美学来说,不存在对立或分离:“审美”表示一种“欣赏活动”,而不是将一个对象欣赏为“美的”。                    
(节选自阿诺德•柏林特《西方与东方的环境美学》)
15.下列对文中“生态美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美学在全球环境问题日趋显露的背景下形成。
B. 生态美学采用科学的生态模式来研究环境问题。
C. 生态美学的哲 学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D. 生态美学起初没有得到西方学者的认可。
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风景与绘画、音乐、诗歌等审美对象不同,是一个连续的审美对象。
B.对“风景”的研究促使西方美学中的环境交融模式靠近中国的环境欣赏模式。
C.中国的环境欣赏模式不存在主-客二元对立,有的是人与世界的亲和关系。
D.西方美学关注的是审美对象,东方美学关注的是审美活动。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 题3分) 
17.根据语境,填写名句。(3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______________,举匏尊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2)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3)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君子不齿。(韩愈《师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去,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惟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节选自《我与地坛》)
18.“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表达独特,试作赏析。(4分)
19.结合语段,具体分析作者如何在回忆中逐步体悟母亲的苦痛。(5分)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仪 式。新年倒数的钟声敲响,提醒着跨年的喜悦与神圣;单膝跪地,请求婚嫁,献上婚戒,定格了爱情的幸福和甜蜜;体育赛场,颁奖礼上,国歌奏响,国旗升起,传扬着国家荣誉和民族自豪。开 学典礼,结婚典礼,开业典礼,欢迎仪式,宣誓仪式,不一而足。
近段时间,社会上又出现了一些颇受争议的仪式:上海某小学“孝敬文化节”活动中,全体学生向自己的父母长辈行三跪九叩之礼,然后膝行至父母面前聆听父母教诲;河南某中学为弘扬传统文化,要求学生每天跪拜孔子;三峡大学首届国学班开班,35名学生身穿传统汉服齐诵拜师帖,向12位导师鞠躬奉茶,行拜师礼……
关于“仪式”,你有怎样的感受、理解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二 总复习 学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9高考浙江省超级全能生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学考仿真模拟试题B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