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市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上海市静安区市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沪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8届市西中学高三11月月考试卷语文一、积累与运用(10分)1、填空题(5分)(1)吴宫花草埋幽径,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黄庭坚在《登快阁》一诗中这样写道       、(青眼)       。(3)左思《
试题预览
2018届市西中学高三11月月考试卷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吴宫花草埋幽径,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黄庭坚在《登快阁》一诗中这样写道       、(青眼)       。
(3)左思《咏史》一诗中,“       。”这一组对比,庸庸碌碌的世家子弟占据高位,而具有极高天分的“英俊”,本来应充分发挥其才能,但现实却没有重视其才能,给予应有的待遇,门阀制度的厚垣无情的挡住了他们的出路。
答案:(1)晋代衣冠成古丘。
(2)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3)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2、选择题(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        ,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       着。
A、夸夸其谈   违反  存在     B、侃侃而谈    违反  存在
C、夸夸其谈   违犯  存留     D、侃侃而谈    违犯  存留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
B、中国政府历来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地区间矛盾,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
C、你既然身体微恙,那就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在家里好好休息一下。
D、欣闻苏教授执教五十周年纪念会召开,本人因事未能躬逢盛事,谨此电贺。
答案:(1)A  (2)B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5分)
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
①如今已经不是宣传“高贵者最愚蠢”的年代了。看看我们的“街道”,处处在标榜着“高贵一族”;路边,“贵族”、“富豪”、“帝王”等招牌林林总总;店内,“豪华”、“名贵”、“贵族气派”等广告词比比皆是;贵族学校、贵族俱乐部之类的词语在街谈巷议之间伴随着羡慕的目光……而我们的学界,也早已不是那种“打倒贵族”的法国大革命称颂不已的时代。在“保守”取代“革命”而成为美德象征的今天,大雅之堂上的文化伟人自然是诗礼名门、贵族之后,甚至乡儒新修《村志》,也不忘标明此村系出贵胄,“实属世家大族,殊感光荣”(见某县新出之《上柏石村志》、《南湖村志》等)。
②然而,在如今满是“高贵一族”的“街道”上,到底能有几个真正的贵族呢?这样讲,并不是说我们今天还不够富裕,尚未到炫富的夸贵之时——尽管这是大实话。问题在于什么是“贵族”?“贵族”在古希腊语中是“最优秀的”一词的派生词,意为贤人、大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把贵族定义为道德高尚、情趣高雅和(最后才是)富裕尊贵的人;而对那些富裕尊贵但道德低下者,古希腊人并不称之为贵族。而是称之为“寡头”。
③贵族是高贵的——因为他们是幸运者,他们没有受到社会不公正的侵害。贵族的确是高贵的——因为他们心系不幸者,他们抗议并纠正社会不公。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看来,贵族与寡头之别就在于:前者维护社会正义,而后者只谋一己私利。
④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这是不奇怪的。但倘若一个社会里只有不公正的受害者才要求公正,那就如同只有被偷窃者才反对盗窃、只有被杀害者才反对谋杀一样,这个社会还可救药吗?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之有“贵族”,有为不幸者呐喊的幸运者,实为社稷之福,兆民之庆。
⑤古今中外,但凡尚有活力的社会都能看到这种情况:如俄国的十二月党人,出身贵胃之家而甘为平等理想受苦赴难;如狄更斯笔下的查理•达奈与雨果笔下的朗特纳克侯爵,政治态度截然相反但都对受苦百姓有深切的博爱之心;痛斥传统的虚无主义者克鲁泡特金公爵和珍爱传统的保守主义者列•托尔斯泰伯爵,主张虽殊而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如一,出身类同而道德文章的浩然正气更似。在我国,清末出身官宦之家而为共和民主奋斗、民国时出身富贵之门而投身工农革命者,更是史不绝书。这些先贤,无论其“主义”如何,都已超脱了既得利益的藩篱,表现了一种高贵的精神,也就是柏拉图意义上的贵族精神,它是一个社会的精神脊梁,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
⑥然而也有另一种情况:一些人以新贵自居,自诩高人一等而耻与齐民为伍,其主张却只以既得利益为转移:贫寒时便“激进”,一富贵即“保守”;当“知识分子”,便一味抱怨“脑体倒挂”(本文并非为“倒挂”辩护),当城里人,便只知阻止农民进城;被人整时呼天抢地,而整人之时声色俱厉;有道是买者但怨价昂而卖者只嫌价低,股市里暴赚一笔,便欢呼改革形势一片大好,一旦被套,又发现旧体制不应全盘否定……这就是人们经常讲的“精神贵族”,自以为高贵,实际却很浅薄。
⑦当然,对此应以平常心宽容视之。□一个正常社会里阿Q有其存在的权利,但正常的社会里不能只有阿Q,尤其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总会是利益格局调整的时代,是最需要公正的时代。即使不谈什么“人文精神”的大道理,仅从社会运作功能来说,一个只有被窃者才反对盗窃的社会必然是盗窃横行的乱世。避免这类乱世自然首先要靠法治,但如果只有被窃者才关心立法,这法如何立得起来?因此至少在这个意义上,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培养起一种超越既得利益,捍卫社会正义的高贵品质,应当是十分重要的。
⑧当然,贵族精神不等于贵族制度—一种赋予少数人以特权的、可恶的过时制度,但在中外历史上,最早抨击贵族(应当说是寡头)制度的那些时代先觉者往往不正是贵族阶层中人吗?看来真正的“贵族精神”,倒是实现消灭贵族(寡头)制度的斗争所不可缺少的呢!
                                                        (有删改)
3、第②段从   和     两方面阐述了当今社会还缺少真正的贵族。(2分)
答案:物质 精神
4、对第④段的文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B)(3分)
  A.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的待遇,是应该加以提倡的。
  B.对别人的不幸漠不关心的社会,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社会。
  C.“贵族”和“不幸者”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D.不幸者敢于站出来呐喊是一个社会具有公平公正的表现。
5、指出第⑤段论证的特色,并结合具体文本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第⑤段从多角度、多侧面列举实例:有古代的例子,如:“清末出身官宦之家而为共和民主奋斗”的志士;有现代的例子,如“民国时出身富贵之门而投身工农革命者”;有中国的例子,如上两例;有外国的例子,如出身贵胄之家而甘为平等理想受苦赴难的俄国十二月党人;有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十二月党人”。有文学作品中的例子,如狄更斯笔下的查理•达奈与雨果笔下的朗特纳克侯爵;有政见一致,共同反抗黑暗社会的例子;有主张不同,却抨击社会黑暗如一的例子,如鲁泡特金公爵和列•托尔斯泰伯爵。这些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贵族精神。
6、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⑦段方框内,语意连贯的一项是(C)(3分)
   ①浅薄不是罪过,从既得利益出发也属人之常情
   ②而阿Q“革命”成功之后会怎样?那恐怕就不仅可笑而已了
   ③但是,不是贵族并不可耻,假充贵族却至少有些可笑
   ④这不禁令人想起那自以为与赵太爷同宗的阿Q
   ⑤要求人人具有贵族精神更无异于重演“道德净化”的历史悲剧
   A.④②③①⑤  B.①⑤④③②  C.①⑤③④②  D.④①③②⑤
7、请从现实生活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文中阐说“贵族精神”的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他们的关联性。(4分)
【参考】(例子1分;作者或人物要符合贵族精神1分;要有分析1分;语言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6)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
②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③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
④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⑤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⑥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⑦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⑧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⑨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⑩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⑾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纷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⑿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⒀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⒁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⒂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⒃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⒄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⒅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象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象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象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⒆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⒇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21)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22)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8、有人认为第①段到第⑦段似与文题“牡丹的拒绝”无关,可以删除。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不能删。文章开篇先以优美之词渲染牡丹之美并描绘人们为一睹牡丹奔赴洛阳的盛况,与下文牡丹到了花期却未开放形成对比,使行文跌宕起伏,避免平铺直叙。然后用传说来增强牡丹的传奇色彩,暗示其“拒绝”的个性,并为下文抒情议论作了铺垫。因而与下文内容联系密切。
9、本文从第⑿段开始转换视角,以第二人称“你”的角度来写。请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从“你”的角度来抒写牡丹,这角色转换不仅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增加亲切感;而且也给阅读者提供了较大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令人如临其境,感知花未开时的萧瑟、花开花落时的壮丽景象,同时也感知了牡丹的个性和作者本身的审美体验和情感意趣。
10、第⒄段到第⒆段对想象中的牡丹花开花落景象的描写,给人印象深刻,请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通过描绘多种感觉来表现牡丹怒放时的辉煌与灿烂,花落时的绚丽与壮烈,如视觉上,想象“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进而想象其更丰富的色彩,掉落时的“绚丽”、“依然鲜艳夺目”等;嗅觉上,“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视觉上,“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的氤氲等,写出了牡丹壮美的生命姿态,富有感染力,引发哲思。
(还有比喻、词语选用、句式运用的角度,只要言之成理,都可酌情给分。)
11、第(22)段说“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结合全文,请对这句话加以评析。(4分)
【参考答案】牡丹的“卓尔不群之姿”浅层义指其拒绝寒冷阴雨不开放的姿态,深层义指其拒绝苟且和媚俗、拒绝萎顿和衰老的精神状态,这些令人叹服;众人只看到其代表富贵的外形之美,而漠视了牡丹面对毁誉的安之若素、坚守每一次的绽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现、执著于对独立矜持的自我个性的追求等内在的高贵,而这也正是人的灵性、品位之美的呈现。由花到人,体现出作者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耐人回味。
(评分说明:分析3分,评价1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8分)
去者日以疏
佚名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煞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注】选自《古诗十九首》第十四首
12、从题材上看,本作品属于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1分)
13、对本作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3分)
   A.一、二两句运用了比兴创作手法,高度概括,富有哲理。
   B.七八两句情景交融,动静结合,渲染一种萧瑟的氛围。
   C.“一去一来”属于时间顺流,把异乡的“郭门和故乡的“里闾”放在两个空间的对照呼应中去写。
   D.本诗语言看似浅显朴素,实则清新典雅、余味无穷。
14、清人朱筠有云:“末二句一转,生出无限曲折来。”请结合作品对此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末两句从上面的所见所感,转向(牵连)到自身,好像游离开前文,确乎“一转”(1分)。但它和上文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一“去”一“来”中岁月消逝迅速,游子唯一的希望只有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此为一折(1分);但引人怆痛的是欲归不得,故障重重,此为二折(1分)。末二句欲归不得的叙述中包含着无限辛酸。
(四)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9分)
①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者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②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③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④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⑤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⑥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⑦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⑧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⑨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⑩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 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节选自《左传•秦晋殽之战》)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为从者之淹                停留,驻扎         (2) 使皇武子辞焉  辞谢,下逐客令
(3) 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    通“闲”,使……休息  (4) 子墨衰绖        把……染成黑色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一项是( B   )。(2分)
A.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B.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C.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  劳苦而功高如此
D. 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17、 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秦人不为我国君死而哀伤,却要攻打我们同姓的国家。秦是不讲礼义的,为什么要报答秦呢?   
(2)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秦伯穿着白色的服装在郊外等候,面向秦国军队归来的方向哭泣。   
18、 第②段画线部分,通过对郑商人弦高的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位 沉着机智、善于辞令(热爱国家)的商人形象。(2分)
19、秦晋殽之战,一方败,一方胜。有人认为秦穆公的一败预示着大胜,晋一胜中预示着大败。对这种说法你怎么看?(5分)
第一种理解:我认为这种说法很有道理。秦穆公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最终导致战争的失败。但是他善于总结教训,素服郊次,向师而哭,引咎自责,不责败将。与轻信文嬴的话,缺乏政治头脑的晋襄公比,他有远见,有霸主的胸怀。所以晋的胜利是暂时的,一胜中蕴育着大败;而秦的失败也是暂时的,是称霸过程中的一个挫折,一败中蕴育着大胜。(三年后,三帅果大胜晋军。)
第二种理解:从双方君王的性格、战略决策,后果等方面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五)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2分)
所好轩记
袁枚
①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其胜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②虽然,谢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皙嗜羊枣,不嗜脍炙也,然谓之嗜脍炙,曾皙所不受也。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③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患得之,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20、本文第①段□中应填入的虚词是(  A   )。(1分)
A、胡        B、其       C、盖       D、夫
21、下列对“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宜所好归书也固宜。”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我的其他爱好与别人相同,但是喜好书是自己独有的,所以把最喜爱的归之于书本来也是应该的。
B、我的其他爱好与别人相同,但是喜欢一个人读书,所以把最喜爱的归之于书本来也是应该的。
C、我喜欢与他人一起游玩,但是喜欢一个人读书,所以最喜欢的当然是读书。
D、我的爱好与他人不同,我喜欢一个人读书,所以把最喜爱的归之于书本来也是应该的。
22、作者本意在于写“好书”,为什么又说“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等”?(2分)
【参考答案】写“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等是起衬托作用,更能反映出作者好书之切(2分)
23、文中用曾晳嗜羊枣的例子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参考答案】引用曾皙好吃羊枣而不吃烤肉的典故(1分)说明自己好书的独特与他人众好不同。(1分)或:举曾皙的例子(1分),意在表明作者“他好从同,好书从独”的观点。(1分)
24、书籍并非作者一人所好,而他却说自己“好书从独”,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作者对书籍的爱好贯注了个人全部的志趣和精神体验,包含他对世界、对人生独到的看法和态度,这是他人无法相比或替代的(2分),“好书从独”也体现了作者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对自我人生的思考。(2分)
 
三、写作(70分)
前不久,两个社会热点事件——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和罗尔事件(去年11月27日,《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等文章引发朋友圈的疯狂刷屏,白血病女童罗一笑的父亲罗尔,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的赞赏功能“卖文救女”,其原创文章经朋友的公司推广转发,短短几日就获得网友打赏260余万元)刷爆了朋友圈,但这两个事件都经历了一次次的反转。“反转”即面对一条新闻,舆论都把矛头指向了某一方,可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舆论的态度也立刻随新闻“剧情”的逆转而转向。  
类似的“真相永远在路上的反转”现象不少,其出现绝非偶然。    
对此现象,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沪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上海市闵行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