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同步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同步练习(八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2 《诗经》二首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雎鸠(jūjiū)    窈窕(yǎotiáo)B.好逑(hǎoqiú)寤寐(wùmèi)C.溯洄(sùhuí)荇菜(xìng)D.道阻且跻(jī)水之涘(sì)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喜欢、爱好)B.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一种植物)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阻止)D
试题预览
12 《诗经》二首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雎鸠(jūjiū)    窈窕(yǎotiáo)
B.好逑(hǎoqiú)  寤寐(wùmèi)
C.溯洄(sùhuí)  荇菜(xìng)
D.道阻且跻(jī)  水之涘(sì)
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喜欢、爱好)
B.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一种植物)
C.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阻止)
D.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仿佛、好像)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第一节用雎鸠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喜爱的人的向往之情。
B.《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主人公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
5.文学常识填空。
《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______篇,这些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课内精读
(一)阅读《关雎》,回答问题。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在河之洲      B.求之不得
C.左右采之            D.钟鼓乐之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找出诗中写男主人公在想象中实现愿望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找出诗中表现男主人公对意中人极度思念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完成题目。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1.诗中哪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蒹葭》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阅读《无衣》,回答问题。
无 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4.“同袍”“同泽”“同裳”句在内容上有怎样的联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各项中,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同袍”指同穿一件战袍;“同泽”指大家一起洗澡。
B.“袍”是战袍,“泽”是内衣,“裳”是下衣。
C.“兴师”就是起兵,指国家受到侵扰,要出兵打仗;“我”指即将出征的战士。
D.“仇”是动词,“同仇”即共同的敌人;“偕作”是共同奋起,“偕行”是共赴战场。

1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材料一 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 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详析
1.[解析] A “窕”应读“tiǎo”。
2.[解析] D A项,“好”意为“美好的”;B项,“芼”意为“挑选”;C项,“阻”意为“艰险”。
3.[解析] C “琴瑟友之”的“友”是“亲近”的意思,无使动用法。
4.[解析] B 《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指所爱的人;《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则指男子。
5.诗经 305 风 雅 颂
6.[解析] A A项中的“之”为结构助词,其余的“之”为代词。
7.[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翻译,要将关键词翻译出来,如“乐”是使动用法,要翻译为“使……快乐”。
[答案] (1)追求姑娘难以实现,日日夜夜思念她。
(2)善良美丽的好姑娘,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8.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9.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0.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运用起兴手法,写出了爱情的真挚纯洁和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念。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凉晚秋图,营造了邈远迷茫的意境。
12.诗的开篇便向读者勾勒了一幅萧瑟的晚秋图,烘托了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与“伊人”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的这种心情随着晚秋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使整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13.诗歌每章的前两句都描写了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烘托出主人公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六句写出主人公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的情景,这当中既有主人公的怅惘之情,又有主人公对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14.句中的“同袍”“同泽”“同裳”表现了团结互助、坚决豪迈的军威。这是一首出征的三部曲,末句的“与子同仇”写出大家思想认识的统一;“与子偕作”写出大家出征时步调的一致;“与子偕行”表现出大家行动的统一。
15.A
16.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核舟记》同步练习』  下一个『《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