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同步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桃花源记》同步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17课《桃花源记》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对“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既然出来了,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的方向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B.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扶着树枝向着道路的方向走去,处处都做了记号。C.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
试题预览
第17课《桃花源记》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45分)
1.对“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既然出来了,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的方向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B.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扶着树枝向着道路的方向走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C.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每一处都记着它。
D.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2.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便舍船 shè 屋舍俨然shě
B.为外人道wèi 捕鱼为业wéi
C.男女衣着zhuó 便要还家yào
D.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
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代,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村里人嘱咐他道:“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6.下列句子中加黑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标记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魏晋(不管) B.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
C.寻病终(不久) D.后遂无问津者(探访)
9.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C.便扶向路(沿,顺着) D.寻病终(寻找)
10.下面句中加点的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问所从来,具答之 D.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A.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
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
D.桃源人问渔人今天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才不知道什么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2.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A.刚进去很窄,只通过一人。又走几十步,一下子高兴起来了。
B.初时很窄,只能人通行。再走数十步,一下子明亮起来。
C.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D.刚进去时,洞口很窄,只能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有了光亮。
13.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尽水源:桃林没有了,溪水的源头却发现了。
B.诣太守,说如此:(渔人)拜见了太守,叙述了他进出桃花源的情况。
C.未果,寻病终:没有结果,因为寻找时病死了。
D.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打听渡口的人了。
14.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并且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B.渔人甚异之。(捕鱼的人很奇怪。)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
15.选出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田间道路,交通方便,能听到鸡鸣狗叫。
B.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C.田间小路,交通相错,鸡鸣狗叫听得见。
D.东西南北交通方便,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二、填空题(每题3分 共15分)
16.《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他名 ,字 ,是 时期的诗人。也是成语 的由来。
17.(1)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 , 。
18.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 。
20.读完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3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3分)
2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2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17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25.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2分)
俨 yǎn 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②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2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还家: ②既出,得其船: ③醒能述以文者:
2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28.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4分)
29.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四、作文
请以“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参考答案
1.D解析:分析:“既”是已经的意思;“向路”指“原来的路”;“志”是“做标记”。故选D。
2.B解析:分析:A项“舍”前边应读三声,后边应读四声;C、“要”后边应读一声;D语,后边应读四声。故选B。
3.D解析:分析:D项应为:后遂/无问津者。故答案选D。
4.B解析:分析:B项“交通”意思是“交错相通”。故选B。
5.A解析:分析:“屋舍俨然”意思是“房屋整整齐齐的样子”。故选A。
6.D解析:分析:D项“桑竹”指“桑树、竹子”。跟现代意思基本一致。故选D。
7.D解析:分析:D项“志”应为“做标记”。故选D。
8.A解析:分析:“无论”意思是“不要说,更不要说”的意思。所以应该选A。
9.D解析:分析:“寻”是“不久”的意思。故选D。
10.C解析:分析:C“具”是“详细的”意思,不能用“皆”代替。故选C。
11.D解析:分析:今:现在;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故选A。
12.C解析:分析:“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复行:再走;“豁然开朗”: 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故选C。
13.B解析:分析:A林尽水源:树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C寻病终:不久就病死了;D无问津者:再也没有人询问此事了。故选C。
14.D解析:分析:A并,一起;B“异”,以……奇异;认为……奇异;C妻子:妻子儿女。故答案选D。
15.B解析:分析:A交通: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故选B。
16.陶渊明|潜|元亮|东晋|世外桃源
1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
18.桃花林芳草鲜美|桃花源土地平旷。
19.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饱受战乱之苦不愿出去
21.(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22.第一问:渔人的行踪。(1分) 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10.(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23.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
24.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25.②
26.要:邀请 其:他的、自己的(代渔人) 以:用
27.(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2)(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
28.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
29.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 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任意两个方面去答题。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可。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
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3单元作文“学写读后感”写作测试
』  下一个『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