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高三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明德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金黄色的葫芦上有灵动的仕女、威武的罗汉、各式各样的京剧脸谱、可爱的生肖,画面,线条洗练流畅,看起来;54岁的民间艺人栾清明有一手绝活——用烙铁在葫芦上作画。如今,栾清明不忍心让传统技艺流失,,把技艺传承给
试题预览
明德实验学校 2019 届高三第三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金黄色的葫芦上有灵动的仕女、威武的罗汉、各式各样的京剧脸谱、可爱的生肖,画面      ,线条洗练流畅,看起来          ;54 岁的民间艺人栾清明有一手绝活——用烙铁在葫芦上作画。如今,栾清明不忍心让传统技艺流失,       ,把技艺传承给自己的儿子。他们的作品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上阵父子兵”一时间也被传为佳话。
  
A. 惟妙惟肖    别有风味    口传心授
B. 有声有色    别有洞天    口口相传
C. 有声有色    别有风味    口口相传
D. 惟妙惟肖    别有洞天    口传心授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①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画面”,应选“惟妙惟肖”。②别有风味: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别有洞天:指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或艺术创作,引人入胜,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线条”,应选“别有风味”。③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口口相传:不著文字,口头相传,此处的陈述对象为“手工技艺传承”,应选“口传心授”。故选A。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A.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正朝着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动力更强的发展方向阔步挺进。
B. “钢铁企业职工的精气神又回来了!”随着供求关系改善,今年钢铁行业价格恢复上涨,吃了多年苦头的钢铁企业终于尝到了甜头。
C. 曾经,一个电饭煲居然成了“中国制造”的软肋。而今,通过创新补齐质量短板,国货当自强,正努力成为世界精品的代名词。
D. 从“扫一扫”支付到“刷刷脸”买单,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让外国人羡慕的新业态在大城小镇风起云涌,延展着人们的想象空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辨析。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D项,“风起云涌”用的是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表现出让外国人羡慕的新业态发展的迅速状态。
3.下列对联中,对仗不工整的一组是(  )
A. 一生愁绪锁念国念乡念亲    后世美名颂颂词颂画颂人
B. 载酒江湖人比黄花更瘦    校碑栏槛梦随玉笛俱飞
C. 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泉流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D. 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    漱玉词集满是国恨离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对仗。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多用于骈文。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本题主要考虑词性的对仗,D项,“几页”与“满是”对仗不工整。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文艺评论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视角、深厚的理论和专业的方法解读文艺作品,  ,  ,  ,  。  ,  。从现在起,文艺评论应进一步加强与网络文化融合,进一步加强对文艺创作的指导,为创造健康的文化生态助力。
①并以其评价机制和引导力量建构社会价值观
②进而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启迪艺术家,引导受众
③当前,我国的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
④挖掘作品中适宜传播的重要元素
⑤潜移默化地提升社会公众的审美品位

⑥文艺评论的社会效果不明显
A. ④①②⑥⑤③    B. ④⑤①②③⑥    C. ⑤①②④⑥③    D. ⑤②③⑥④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语段先阐述文艺评论的特点和作用,然后阐述现在的文艺创作、文艺评论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文艺评论提出要求。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填写前面四空,考生需理清前面四空内容的逻辑关系,④涉及作品,填入第一空恰当;⑤涉及审美品位,应排在①的前面,且紧承④,填入第二空恰当;①涉及社会价值观,应填入第三空;②紧承①谈社会教育功能,应填入第四空。根据时间词的提示,③应排在①前面,填入第五空。故答案选B。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5.下列公益广告词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且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注意:“口”字中有“技工缺口”字样!
 
A. 纸上得来终觉浅,就业尤需多实践。
B. 愿得此身长报国,不挤高考独木桥。
C.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偏爱做工匠。
D. 肩扛扳手开口笑,平凡人生亦自豪。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考查图文转化。漫画的寓意是技工缺口大,建议年轻人就业选择技工。A项,漫画没有强调“实践”。B项,漫画中没有与“高考”相关的语境。D项,“平凡人生”与漫画语境不符。若由技工成长为大国工匠,人生并不平凡。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大夫传
【明】焦竑
冯大夫名友,字益卿,长安人,官至奉政大夫。童稚入乡塾,雅知自重,不与群儿嬉。家贫不能购书,手写诵读,日夜不少休。弱冠游胶庠①,每试辄出其曹。嘉靖甲午,举乡试。一再上礼闱,不第,叹曰:“母老矣,椎牛不如鸡豚之逮存,何言诎乎!”乃就屯留学谕。
屯留远在山中,人不知学。大夫日为指授经义与作文法度,束休问馈却不纳。一时诸生俛首听命,无敢喧哗者。素许李尚智、李之茂、冯典三人之为文。庚子,之浙江典试,留币为贺,已而三生皆得隽。自是登进士者,项背相望,非曩时比矣。
壬寅,晋岢岚州知州。州苦虏,数被创,岁且大侵。大夫省刑薄征,一切居之以宽,民德之。又念城墉濠堑为扼虏之要,殚其心计,且筑且浚。盖财无沉浮,役无罢病,而井井章章,垂百世规者,大夫力也。会忻州凋敝,一岁三易守。众议非大夫不可,乃调守忻州。士民欲留之不得,争画像祀之。
至忻,严立科条,婚丧不时者禁,赌博奉左道者禁,诸情窳②颓废为之一新。土风善讼,税粮不时入,又藩封阑夺民田,岁额为损,至此狱讼衰减,逋赋日完,民间去田复还。上嘉之,赐金币,加四品俸。寻晋郡丞。职清军,立保甲,增墩台③,今剽掠者不得骋;摄郡事,入手辄办。邻郡狱不能决者,卒归大夫。廉干之声最畿辅。顾以事忤元宰,御史希宰意,中以萋菲之言。
先是大夫念母老,屡乞终养,不能得,至是欣然曰:“吾志遂矣。”岩居筑别墅,课农训子,或坐茂树,或登所作望山楼,纵饮啸傲,时制新声自娱。晚年喜客弥甚,张筵谈笑,意气霞举。人皆谓为寿征,乃仪仅六十而卒,惜哉!
(选自《澹园集》,有删改)
【注】①胶庠:这里指学校。②窳(yǔ);懒。惰窳:懒情。③墩台:这里指报警台。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雅知自重        雅:高尚
B. 束休问馈却不纳  纳:接受
C. 大夫力也        力:功劳
D. 逋赋日完        逋:拖欠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B. 礼闱:文中指科举考试之会试。会试由礼部主办,故称“礼闱”。礼闱还可指尚书省。
C. 品:封建时代官吏的等级,从一品到七品,一品级别最高,七品最低,如“七品芝麻官”。
D. 保甲:古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是登进士者,项背相望,非曩时比矣。
②顾以事忤元宰,御史希宰意,中以萋菲之言。
9. 根据第三段,概括冯友治理岢岚州采取的措施,不超过30个字。
【答案】6. A    7. C    
8. 1)从此,电留考中进士的人,接连不断,非以前能比。
(2)只是因为办事冒犯了元宰,御史迎合元宰的心意,进言中伤他。    
9. ①待民以宽,减轻刑罚,减少赋税。②加强城防,修筑城墙,深挖壕沟。
【解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雅”,结合语境内容“童稚入乡塾……不与群儿嬉”分析可知,应该译为向来。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七品”改为“九品”。九品中正制是魏朝的陈群提出来,每品分为正从两级,这个制度主要是为了笼络世家门阀而设立的。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是”译为此、这,“登”译为考中,“曩”译为以前。(2)“忤”译为冒犯,“希”译为迎合,“中以萋菲之言”(状语后置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概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立足文本第三节内容,概括冯友治理岢岚州采取的措施。“大夫省刑薄征,一切居之以宽”,减轻刑罚;待民以宽;减少赋税。“又念城墉濠堑为扼虏之要,殚其心计,且筑且浚”,加强城防,修筑城墙,深挖壕沟。
参考译文:
冯大夫名友,字益卿,是长安人,官做到了奉政大夫。他小时候进到乡塾学习,向来知道自重,不和其他孩子嬉闹。家中贫穷买不起书,他抄下来诵读,夜以继日,不稍作休息,二十岁时进入学校学习,每次考试总能超过同辈人,嘉靖甲午年,通过了乡试。后来多次参加会试,考不中,他叹息说:“母亲老了,与其等母亲去世后杀牛祭奠,不如趁她尚健在杀鸡孝敬她,怎么能说委层我自己呢!”于是担任屯留学谕。
屯留远在山中,人们不知道学习,大夫每天为学生讲授经义和写文幸的方法,对馈赠的礼物拒不接受。一时间,学生们俯首听命,没有敢喧哗的人。大夫一向赞许李尚智、李之茂、冯典三人的文拿。庚子年,大夫前往浙江主持考试,走前留下钱币表示庆祝,不久,这三个人都考中了进士。从此,屯留考中进士的人,接连不断,非以前能比。
壬寅年,晋升为岢岚州知州。岢岚州遭受外族之苦,多次被侵袭,当年将要闹饥荒。大夫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一切事都用宽容的政策处理,百姓感谢他。又考虑城墙壕沟是遏制外族的重要设施,他想尽办法,边修筑城墙边深挖壕沟。奇及州财政收入稳定,没有役夫贫病交加,境内事务井井有条,树立了百世典范,这是大夫的功劳啊。适逢忻州凋敝,一年内三次更换知州。朝中众臣商议要治理好忻州非靠大夫不可,于是调任折州,岢岚州百姓想留他却留不住,争相画像祭拜他。
到了忻州,大夫制定严苛的法规,严禁不按规定的时同举行婚事,丧事,严禁赌博和巫术,各种懒情、颓废的现象因此得以改变,当地的风气是人们喜欢打官司,不按时交纳税粮,又加上藩王侵夺民因,每年上交朝廷的赋税减少,到现在,诉讼案件减少,拖欠的赋税一天内就交完了,百姓被夺去的因此得以归还,皇帝赞许他,赐给他金币。加四品体。不久升任郡丞。管理军队事务,施行保甲制,增设报警台,让想来劫掠的外族不能恣意妄为;治理郡中事务,接手后很快办理好。邻郡有不能决断的案件,最终都由大夫处理。大夫的廉洁干练在京城附近地区是最有名的。只是因为办事冒犯了元宰,御史迎合元宰的心意,进谗言中伤他。
此前大夫考虑母亲年老,多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亲,不能实现,到这时候,他欣喜地说:“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在山上盖了别墅,学习农耕,教育孩子。有时坐在茂密的树间,有时登上他建造的望山楼,随性饮酒,放歌长啸,时常写出新曲自娱自乐,晚年非常喜欢结交朋友,设宴谈笑,意气昂扬。人们都说这是长寿的征兆,他却仅仅活到六十岁就去世了,可惜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发潭州①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楮公②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①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终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得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发潭州》一诗,是诗人在大历四年春离开潭州赴衡州时所作,②褚公:初唐褚遂良,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
10.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11. 请从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这首诗颔联进行赏析。
【答案】10. ①羁旅愁思,飘泊无定(辗转流徙、沦落天)②怀才不遇、孤寂寥落:③忧国忧民、沉郁悲愤。    
11. ①第二联运用拟人、情景交融手法,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渲染一种十分悲凉冷清的气飘。生动地表现了世情的淡薄,人不若岸花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作者夜里在长沙痛饮沉醉而眠,拂晓就伴着湘江两岸的明媚春色远行。环顾四周,只有江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为我送行。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借写“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写自己的怀才不遇。诗的最后一联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直接抒发诗人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贾谊、褚遂良在不同的时代都名高一时,但俱被贬抑而死,而诗人流落荆、湘一带,漂泊无依,世事不堪回首,沉郁悲愤之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诗人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愁绪,如湘水一样悠长。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颔联表现手法:借物抒情(拟人)、渲染(烘托)。第二联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渲染一种十分悲凉冷清的气飘。
点睛: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至少两种以上。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__!(屈原《离骚》)
(3)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_______________。 (《礼记•中庸》)
(6)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兼听则明,____________。(司马光《资治通鉴》)
【答案】    (1). (1)枯松倒挂倚绝壁    (2). (2)来吾道夫先路    (3).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 (4)雕阑玉砌应犹在    (5). (5)知耻近乎勇    (6). (6)一尊还酹江月    (7). (7)古道西风瘦马    (8). (8)偏信则暗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倚”“道”“尊”“信”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电话
芦芙荭
父亲真是老了,耳朵越来越聋,你在他耳朵旁扔个炮仗他都不会有任何反应。
以前,闲下来时,他会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和大家说些家长里短,听听村子里的大情小事。或者一个人泡一缸子老茶,抱着收音机,坐在院子里听花鼓戏,听秦腔。一声狗叫,他都能分清是谁家的狗。可现在,他的耳朵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好像在里面修了铜墙铁壁。树上的鸟不再叽叽喳喳了,鸡不鸣,狗不叫了。世界于他来说,只有一个字:静。
那时,母亲的身体还好。我们给家里打电话时,就打给她。然后,母亲再把我们通话的内容及问候,借助手势以及他们一起生活几十年的经验,传达给父亲。
父亲耳朵聋,口齿却非常清晰。他声音洪亮。母亲比画一句,他就会嗯,哦,唉,呀地说一句,以表示母亲转述的话他听明白了。末了,他就会对母亲说,告诉儿子,我们啥都好着哩,放心吧。”
自从父亲的耳朵聋了之后,我们几乎很少和他说话了。许多时候,他总是答非所问。和他说话,说了等于没说。
但父亲并不是不说话了。比如喂猪,喂羊,喂鸡时,父亲就会情不自禁地和它们说:“狗东西,这么好的吃食,还挑挑拣拣的。”或者说:“别抢呀,都有份的。”这样的话,他能絮絮叨叨说上半天。
父亲年轻时,脾气不怎么好,而母亲呢爱唠叨。两个人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一言不合就吵吵起来。那时候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烦不烦呀,整天就跟个麻雀似的叽叽喳喳个没完。现在,父亲的耳朵聋了,母亲一下子也安静了下来,母亲说什么父亲都听不见,就不说了。倒是父亲说什么,她都言听计从,像个小媳妇似的。
有一次过节回家,我们和母亲开玩笑说:“娘,你看爹现在的样子像不像个领导,说啥你都听,他让你干啥你就干啥。”母亲说:“你以为他能?我是让着他。现在,他什么都听不见了,和他吵他听不见,骂他他也听不见。他现在就剩下一张嘴了。”
父亲的耳朵聋了,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了。
过年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又说又笑的,父亲坐在那里,虽然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但见我们笑,他也跟着笑。他将他的孙子抱在怀里,掏出一个红包塞进孙子的手里。孙子拿着红包,将嘴凑近他的耳朵说,谢谢爷爷。这一次,父亲竟然听懂了,说,不用谢!
我们大家都笑,说父亲这句话是胡蒙对的。
春天的时候,母亲病了。中风。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一切都来得很突然。
从医院里出来时,母亲留下了后遗症。说话口齿不清,每说一句话都相当费力。她坐在轮椅上,经常为要一件东西,或者要办什么事,憋得脸红脖子粗。而我们却不知所云。倒是父亲,母亲说什么,他一下子就听懂了。父亲说,你娘说,她出院了,这病一时半会儿不会死,也好不了多快。她说你们都耽误了这长时间了,你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该回去上班了。
听了父亲翻译过来母亲的话,我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说真的,我们去上班了,家里怎么能放心得下?母亲能听见我们说的话,却表达不出来,而父亲能表达,却听不见我们说什么。这以后,就是给家里打个电话,也是个问题。
父亲见我们愣在那里,似乎明白了我们的意思,他说:“你们放心上班去吧。我虽然耳朵背,可我身体好着呢。我能照看你娘的。你们也别担心,你母亲说不了,可耳朵灵,我呢,听不见,却还能说。以后你们打电话了,我们两个人合起来接听。”
为了证明这种办法可行,我们进行了一项模拟实验:我们将母亲的手机放在了她的轮椅旁,拨响了电话,母亲听见电话铃声响起时,通过肢体动作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了父亲。父亲拿起电话接通后,直接放到了嘴边。他说,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然后挂了电话。
回到城里,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时,那个画面一直就在我的脑子里,像电影一样。而且,每次电话接通,父亲永远都是那句话:“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 
(摘编自《百花园》)
13. 请简要分析在“父亲”耳聋后,“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的原因。
14. 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的作用。
15. 请结合全文,理解“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这句话的深层意蕴。
16. 小说以“父亲的电话”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3. ①“父亲”耳聋后,更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同时不再和“母亲”争吵,性格也温和了许多,②“母亲”在“父亲”耳聋后“一下子也安静了下来”,对“父亲”言听计从,关心礼让,③“我们”在“父亲”耳聋后对“父亲”关照和体贴。    
14. 小说第二段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父亲”耳聋程度之产重,丰富了人物的形象,营造了浓重的悲凉感,同时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张本。    
15. ①“父亲”耳聋,“我”说什么都是徒劳,所以“我”什么都不用说。②“父亲”不想让“我们”挂念,无论“我”回答什么他都是那句话,所以“我”什么都不用说,③对父母的理解与歉疚,什么都说不出。    
16. ①结构方面:“父亲的电话”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父亲的电话”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完整,②人物形象方面:三次电话“父亲”几乎在重复着同一句话:“你娘好者理,我也好着哩,放心吧,”质朴的话里既写出“父亲”的坚强乐观,更突出他对儿女的挚爱、宽慰和体谅,①主旨方面:以“父亲的电话”为题,既是对父爱的讴歌礼赞,同时也告诉离家在外的儿女应回馈父母,多关注父母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使他们老有所依。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分析在“父亲”耳聋后,“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的原因,“耳朵越来越聋,你在他耳朵旁扔个炮仗他都不会有任何反应”“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又说又笑的,父亲坐在那里,虽然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但见我们笑,他也跟着笑”,“父亲”耳聋后,更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父亲年轻时,脾气不怎么好,而母亲呢爱唠叨。两个人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一言不合就吵吵起来……父亲的耳朵聋了,母亲一下子也安静了下来,母亲说什么父亲都听不见,就不说了。倒是父亲说什么,她都言听计从,像个小媳妇似的”,母亲一下子也安静了下来,对父亲言听计从,关心礼让。我们对父亲的照顾等。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语段的作用分析。小说第二段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以前”“可现在”,鲜明的对比。“他的耳朵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好像在里面修了铜墙铁壁”,写出了“父亲”耳聋程度的严重。丰富了父亲的人物形象,同时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张本。
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也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分析时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铺垫,中间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深化或升华主旨。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语句的深层意蕴分析。“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他说,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然后挂了电话”,“我”说什么都是徒劳,所以“我”什么都不用说。“而且,每次电话接通,父亲永远都是那句话:‘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无论“我”回答什么他都是那句话,所以“我”什么都不用说。对父母的理解,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章标题。以“父亲的电话”为题的好处,文章标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一个『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