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明德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明德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高三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明德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什么是读书的心态呢?其实它就是与人的灵魂律动_________的心理状态。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等等,都是一种令人_____________的高节奏___________。至于那些为了应付考试而临阵磨枪的学生们,表象是在埋
试题预览
明德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学情调研
语文试题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什么是读书的心态呢?其实它就是与人的灵魂律动_________的心理状态。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等等,都是一种令人_____________的高节奏___________。至于那些为了应付考试而临阵磨枪的学生们,表象是在埋头读书,实为一种苦海心理的挣扎。
A. 体戚相关   心跳目眩    律动    B. 息息相关   心跳目眩   躁动
C. 休戚相关   目眩神迷    躁动    D. 息息相关   目眩神迷   律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要区别记忆词语的不同之处,再分析语境,最后选出合适的那个词语。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材料中无“忧喜祸福”,不用“休威相关”。神迷,心神摇荡,所见情景令人惊异。“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与“神迷”无关。律动,指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躁动,浮躁好动。与“急功近利”等呼应,用“躁动”。故本题选B项。
【点睛】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脉冲星导航团队还计划用5至10年的时间,持续探测26颗脉冲星以建立精确的脉冲星导航数据库将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B. 行为矫正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对儿童、青少年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干预,以降低这些不良行为的出现。
C. 一张小小的第二代身份证,竟被汉语言专家们挑出了四个值得商榷的语病。面对如此混乱的用语、用词、用字的状况,让人忧虑。
D.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鉴往知来,为推动共同发展开出中国良方,向世界释放出团结合作、共创未来的积极信号。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去掉句中的“以”字;B.搭配不当,“降低”与“出现”不搭配,应改为“减少”;C.成分残缺,后一分句缺少主语,可以去掉“面对”。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我们,家何尝不是一只船?        。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
①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②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③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④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
⑤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A. ①②④⑤③
B. ①④⑤③②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②⑤①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根据语意连贯的原则,可以判断④句的“这”指代“家何尝不是一只船”,然后根据段末的句式与剩余的四句形式判断剩下四句应为两两对应的转折句式,由④句末尾的“岁月”判定后面应为①,由①句内的“陌生”判断转折句为③,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C项。
4.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日前登门拜访阁下,未遇,十分遗憾,如有空,请惠临寒舍一叙。
B. 凡在本店购物满二百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礼品,欢迎光临。
C. 竭诚欢迎广大客户和厂商惠顾,愿与国内外客户携手共进,共铸辉煌。
D. 蒙先生惠允,本报首家摘要发表先生大作,在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运用的得体。题干要求选出“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B项,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句中用来指自己,不当。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在运用语言时,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和不同的语体特征,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分清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目的等要素,使语言发挥最佳效果。学习目标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复习语言得体有关知识并懂得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恰当地表情达意。语言运用得体的基本要求: 第一、注意各种情境条件:1交际对象,2交际场合,3交际目的;第二、注意遣词用语。确使用谦敬词语。遣词用语要尊重对方 。遣词用语要注意分寸。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要学会转述。1.用语要看对象。说话写文章首先要看对象,即考虑谁 是听话者、阅文者,要充分考虑对象的 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爱好等。同一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说法。还要注意尊称、谦称和习惯文明用语。
5.对下面一段文字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有一天啊,宝宝》有谈到关于媒体的一段:“宝宝,我为什么一直对媒体很有戒心,是因为媒体老是让你以为,你听过那首歌了,但其实你没听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看过那个人了,但其实你没看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知道灾难与死亡了,但其实你不知道。媒体好像渔网,把有生命的鱼都拦截在网子的那一边,到这一边流出来的,都只是水而已。”
A. 媒体隔绝生活中的生命现象,留给我们无味的东西。
B. 媒体对世界进行虚假的解读,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
C. 媒体宣传了这个世界的虚假,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
D. 媒体欺骗孩子的精神世界,影响他们精神的独立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要求分析对文段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媒体老是让你认为……,但其实你没……”可知“媒体隔绝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媒体对世界进行虚假的解读”“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 “影响他们精神的独立性”正确,根据“到这一边流出来的,都只是水而已”可知“留给我们无味的东西”“媒体欺骗孩子的精神世界”正确,材料中“媒体宣传了这个世界的虚假”没有依据,因此选C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嘉传
苏轼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少顷,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6.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B. 吾久饫卿名     饫:饱。指所闻已多
C. 计欲倾之       倾:倒下
D. 神苶思困       茶:疲倦
7. 下列对文中画短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给传:传,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古者以车驾马,秉诣京师,称传车。给传,即提供传车。
B. 郡守:指郡的行政长官。始于战国,秦实行郡、县两级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每郡置守,治理民政。汉改称太守。
C. 书指尚书,与“尚书,朕喉舌之任也”中“尚书”意义相同,中国古代官。
D. 告老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和“致仕”“乞骸骨”,意义大致相同。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2)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9. 本文表面写人,实写茶叶,根据全文,概括说明这样说的根据。
【答案】6. C    7. C    
8. (1)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能忍受呢!
(2)就给他的儿子封赐爵位,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9. ①命名(叶嘉)  ②生活环境(名山)   ③外形(面目较黑、气质如铁)  ④品性(遗香、言苦、其气飘然,若浮云、刚正不阿)  ⑤功用(令人清醒)  ⑥他人态度(陆羽为著其行录、殊令人爱)。
【解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计欲倾之”意思是“谋划着要排挤他”,“倾”意思是“倾轧,排挤”。故选C。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C项,“书指尚书,与后文‘尚书,朕喉舌之任也’中‘尚书’意义相同,中国古代官”说法错误,“书”指《尚书》,史书名;后文“尚书”,才是官名。故选C。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司”,管理;“苦辞”,难听的话;“堪”,忍受。(2)句中:“爵”,封赐爵位;“宗支”,家族;“宗支之良者”定语后置,品行优良的家族中弟子;“贡”,推荐给朝廷。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本文表面写人,实写茶叶,根据全文,概括说明这样说的根据”,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读懂文章,然后圈出文章文中关键词句,根据关键词句进行信息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通读文章,在文中筛选圈出能体现写人其实是写茶叶的信息,然后进行概括即可。通读文章,文章为叶嘉写的一篇传记,实际上是为茶叶立传。首先传主名字“叶嘉”暗含茶叶,生活的环境“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外形“容貌如铁,资质刚劲”,品性“其气飘然,若浮云”“遗香后世”“其气飘然”“言苦”,功用“不觉洒然而醒”,以及他人对叶嘉的态度“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等方面可以看出本文表面写人,实写茶叶。
参考译文:
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了武夷山,很喜欢这里,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曾经说:“我培植功德,虽然不被当世的人所采用,却给后世留下了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
等到叶嘉出生后,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作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并拜见了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行止的文章,并流传于后世。皇上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用传车送他到京城来。
太守这才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让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我看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让他经过锤炼挫折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忽然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皇上选拔到这里,(如果)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皇上听罢笑了,把叶嘉安排到重要的部门,让他掌管机要事务。
皇上于是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欧阳高嫉妒叶嘉刚一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脸色并未改变。皇上责备欧阳高,喜欢叶嘉,看着他的颜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于是邀请他一起宴饮。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少好感,回味他的话,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啊。”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
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甜言蜜语口齿伶俐的人才喜欢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于是皇上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远了他。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就封赐爵位给他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秋  思①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②,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③。
【注】: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火牛: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双角绑上利刃,尾巴绑上易燃物点燃令其冲向敌军,最早春秋时齐将田单破燕军时用了火牛。③元龙百尺楼:汉末许汜去下邳看望陈登(字元龙),陈不理睬他,自卧高处的大床上,让许卧下床。后来刘备对许氾说:“我要是陈登,当卧百尺楼上,让你以地为床。”后来便用“元龙百尺楼”形容崇高的形式,或表示高下悬殊。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通过西沉的残月、凋零的井梧等肃杀萧条之景,表达了作者的寂寥悲凉之情,融情于景
(2)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不服年老,壮怀激烈的情怀;已入暮年的无奈;报国无门的痛苦。(四点中的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颈联属于写景,题干要求“从景与情的角度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考生在解答时要考虑颈联“砧杵”“月”“梧桐”等意象的肃杀象征意义,再结合陆游的生平经历以及本首诗的写作背景,得出作者的寂寥悲凉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陆游的爱国情怀在居住山阴故乡七十九岁的他来说更为强烈,再结合尾联“元龙百尺楼”的典故,那么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壮怀激烈的情怀,已入暮年的无奈,报国无门等痛苦之情也就不难分析出来。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2)商旅不行,________;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苏轼《赤壁赋》)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__,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
(6)绿云扰扰,梳晓鬟也;________,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
(7)君子坦荡荡,_______。(《论语•述而》)
(8) 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韩婴《韩诗外传》
【答案】    (1). (1)金樽清酒斗十千    (2). (2)樯倾楫摧    (3). (3)歌窈窕之章    (4). (4)赢得仓皇北顾    (5). (5)鹏之徙于南冥也    (6). (6)渭流涨腻    (7). (7)小人长戚戚    (8). (8)树欲静而风不止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樽”“楫”“窈窕”“仓皇”“徙”“腻”“戚戚”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晒麦路上
简默
①仿佛一夜之间,城里的一些商铺关门了,在它们门口的两边墙上,红纸黑字地写着:回家收麦,停业一天。
②又是一年麦季,麦熟一晌,熟透的麦子像等待生产的婴儿,攒聚在挺拔的穗上。热辣辣的夏季风吹过,没有人收割,也没有铁器撞它们的腰,它们闭上眼睛弹了出去,似在跳远,比谁跳得远,划过细长的弧线,落入时光偶尔闪现的缝隙中,被从天降临的雨水浸泡,小心地发出牛毛似的芽儿,重新开始一株麦子的旅程。
③在湖沟的日子,我一晚一晚地听着蛤蟆的叫声,一天一天地看着麦子成熟。我住的村委会院外,有一口水窖,水泥砌就,呈长方形,四面光滑笔直。它一览无余地敞开内心,接受天空的恩赐,再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它周围的土地。今年这片土地运气不错,没喊过渴,算得上风调雨顺。水窖储满了水,上头漂着去秋至今的落叶,蚊蝇嗡嗡地绕飞起哄,蛤蟆穿着树叶的隐身衣藏匿其中,是真正的伪装者。个别蛤蟆耐不住寂寞,白天也叫,听上去寥落而稀疏,叫得四周空荡荡的群山更空了。到了晚上,蛤蟆齐鸣,绵绵密密,汩汩滔滔,翻墙越窗,进入室内。在寂天寞地的山里,水窖是热闹的中心,就像一枚石子丢进一池水中,荡开一波一波的涟漪,这个夜晚陡生了无穷的动感,一端连接着我的梦境。我知道,在这个山里,过去人们普遍贫穷,到了青黄不接的日子,总盼着池塘里的蛤蟆开叫,那意味着土地上的麦子就要成熟了。是蛤蟆在青与黄两种日子间穿针引线,以稠密如针脚的呼唤,接续起饥饿和温饱。
④墙上的草帽被取了下来,它赋闲快一年了,落满了尘世的灰土,曾经的金黄黯淡了,像个垂暮的农人,但仍条分缕析得出阳光、雨水和农谚;一起被摘下的还有镰刀,它挂在墙上,锋刃向下,像个“7”,现在它被搁到磨刀石上反复磨砺,清水洗去了它隔年的锈与尘,体内的锋利和光芒重新汹涌澎湃。
⑤收割后的麦子面临着脱粒和晾晒。我发现他们的院子小得晒不开麦子,有的人家看得远,想得周全,翻盖房子时在房顶上打了水泥地,可以由房内提了粮食上去摊开晾晒。有一条名为“村村通”的水泥路,像一根牛绹绳,牵起了山里和山外,湖沟就是这上头的一个绳扣。这条路迎合山势修筑,漫长而曲折,仅可容一辆车驶过。村民偶尔会挑平坦的路段撒上刚收割的麦子,叫来来往往的汽车、驴车、自行车、拖拉机、摩托车碾轧过,麦粒在尘世的履带下应声脱落。他们也没办法,过去的打麦场不知不觉地消失了,摇身变成了谁家的宅院或承包田,村庄中再没有那一片地方,没了夏夜劳力们各种话题的集散地,也没了孩子们嬉闹玩耍的乐园。
⑥车来车往,一溜烟地。这儿不是天堂,而是尘世。接下来木锨素面登场了,它活在歇后语中: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大头”是说它的锨面,既薄且宽,高高地扬起麦粒,借助风力吹掉糠壳和尘土,撒下干净饱满的籽粒。
⑦没了打麦场,麦子、玉米、黄豆等鱼贯上路了。水泥公路和沥青公路,条条都能通往你想去的地方——已经有麦子提前覆盖在上头了。有时,四周会放着石块,圈起它们,似乎在防止它们拔腿逃跑。
⑧车轮滚滚,一趟趟地飞速驶过,带来了丝丝热风,带走了一些麦子,进入城里。
⑨那个开羊汤馆的中年人,刚刚回家收麦归来,正将扬过的麦粒倒在饭馆门前的水泥地上晾晒。这儿地处城里的腹地。昨晚凭空下了一场小雨,今天上午这一小片麦粒就不偏不倚地落到了这儿,晒着城里的阳光,一点一点地被抽干水分。
⑩中年人熟练地卷起一根烟,迷离的目光越过地上的麦粒,望向高楼阻隔的远方,巨大的阴影像篱笆挡住了他,他突然感到手足无措,内心压抑,泪水无声地划过脸庞,坠落如果核……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9月)
12. 请赏析第二段文字的表达特色。
13. 没有了过去的打麦场,麦子没有了晾晒的地方,请具体说说文中麦子晾晒在哪些地方。
14. 文章结尾中年男人为什么会“手足无措,内心压抑,泪水无声地划过脸庞”?
15. 请探究本文作者的情感意蕴。
【答案】12. 比喻,把熟透的麦子比喻为待产的婴儿、把麦芽比喻为牛毛;或拟人,把麦子拟人化(比喻、拟人;想象(虚写)的手法或采用了细节(动作)描写(想象或动作)
生动细腻地写出了麦子成熟时的状态,写出了作者对麦子丰收的期待。    
13. ①自家院子;②有一条名为“村村通”的水泥路;③水泥公路和沥青公路;④饭馆门前的水泥地上;⑤在房顶上打的水泥地。    
14. ①眼前的高楼阻断了他与乡村的联系,引发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②传统农业没落的感伤,离开家园的无奈;③对生活方式的变化(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迷茫。    
15. ①麦子成熟、收割的喜悦之情;②打麦场消失,夏夜村中缺少各种话题的集散地,没了孩子们嬉闹玩耍的乐园的遗憾之情;③对过去乡村宁静生活的回忆;④农民进城打工却又期待回乡收割的无奈处境;⑤时代变迁迅速,有些农民无法适应,手足无措的尴尬。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答出“比喻”的手法,然后解释:把熟透的麦子比喻为待产的婴儿、把麦芽比喻为牛毛,在分析艺术效果。
点睛: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此题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和足以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眼前的高楼阻断了他与乡村的联系,引发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传统农业没落的感伤,离开家园的无奈;;对生活方式的变化(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迷茫。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文章分析情感,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架豆分析,表层:麦子成熟、收割的喜悦之情;打麦场消失,夏夜村中缺少各种话题的集散地,没了孩子们嬉闹玩耍的乐园的遗憾之情;深层:对过去乡村宁静生活的回忆;农民进城打工却又期待回乡收割的无奈处境;时代变迁迅速,有些农民无法适应,手足无措的尴尬。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
封寿炎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这个耗资上亿元的大项目,被人公开批评质量堪忧。有业内人士还提出了更为严重的质疑——在数字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一些极其珍贵的原声母带竟然毫无保留地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
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至今未见权威的结论认定。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曾经说过,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对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进行抢救整理,通过数字化方式使其得到永久性保存,毫无疑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问题在于,在获得永久性保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苏省海安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正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一个『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