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实用练习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过秦论》实用练习题(高一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中语文必修3《过秦论》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雍州(yōnɡ) 膏腴(yú) 逡巡(quān) 隳城(huī)B.锋镝(dí) 瓮牖(yǒu) 猗顿(qí) 氓隶(ménɡ)C.棘矜(jí) 劲弩(jìnɡ) 鞭笞(chì) 谪戍(zhé)D.宁越(nínɡ) 召滑(shào) 翟景(zhái
试题预览
高中语文必修3《过秦论》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雍州(yōnɡ)  膏腴(yú) 逡巡(quān)  隳城(huī)
B. 锋镝(dí) 瓮牖(yǒu) 猗顿(qí)   氓隶(ménɡ)
C.棘矜(jí)  劲弩(jìnɡ) 鞭笞(chì)   谪戍(zhé)
D.宁越(nínɡ)   召滑(shào) 翟景(zhái)   乐毅(yuè)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举
B.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护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可靠的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C.  赢粮而景从
D. 百有余年矣
**4.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A.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B. 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
C. 以致天下之士
D. 沛公引兵之薛
**5. 下列各句已补出被省略的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B. 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C. 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D. (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二、类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皇既没         既没:已经死亡
B. 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
C.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铦:锋利
D.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守:战争中处于防守状态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8. 下面关于文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段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几组对比,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
B. 本段文字以陈涉起义的史实为论据,用反衬的写法,揭示了秦王朝覆灭的原因。
C. 作者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意在讽今。“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点出全文写作意图。
D. 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
*9.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六国论
苏 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 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窃怪天下之诸侯   窃:私下
B.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责怪
C. 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厚:丰厚
D.佐当寇之韩、魏  佐:支持
**11.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史论,本意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是借古讽今,讽谏当朝统治者要以六国为鉴。
B. 对秦国来说,韩、魏之所以重要,在于这两个国家是秦国进攻山东各国的交通要道。
C.在作者看来,六国如能团结一致,共同抗秦,就能得以共存了。
D. 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增强了文章论辩的力量。
**13.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2)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三、语言运用
**14. 《过秦论》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针对这一主旨,请为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焚书坑儒思万世而家天下嬴政何其愚也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二十四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D  解析:A项,“逡”应读qūn;B项,“猗”应读yī;C项,“笞”应读chī 。
2. B  解析:爱:吝惜。
3. B  解析:A项,从—纵;C项,景—影;D项,有—又。
4. B  解析:B项与例句中的“之”都是指示代词,“这”。A项,代词,代指秦孝公;C项,助词,“的”;D项,动词,“到”。
5. D  解析:省略的成分应为秦始皇。
6. D  解析:守,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
7. B  解析: A项,两句都是省略句;C项,两句都是倒装句;D项,两句都是判断句。
8. C  解析:后一句理解错误,最后一句点明写作意图。
9.(1)(秦的)天下并没有变小变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与以前相同。
(2)假使让崤山以东的国家与陈涉比长短大小,较量一下权势和力量,简直是差得太远了。
10. C  解析:厚:优厚、优待。
11. C  解 析:C项,“之”均为“的”。A项,前为“凭借”,后为“来”;B项,前为“却”,后为“而且”;D项,前为“替”,后为“认为”。
12. B  解析:对秦国来说,韩、魏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这两个国家是秦国进攻山东各国的交通要道,而且在于如果越过韩国、穿过魏国去进攻另外四国的国都,韩、魏从背后乘机攻打,就非常危险了。
13.(1)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之患。
(2)放弃小小的韩、魏,让他们去抵挡如狼似虎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落入秦国手中呢?
【参考译文】
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十倍于秦国的兵众,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最后却不能免于灭亡。我常常对这个问题作深入的思考,认为一定有可以使六国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的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 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能明察天下的形势啊。
秦国与诸侯争夺天下的地区,并不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的领地;诸侯与秦国争夺天下的地区,也不是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的领地。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之患。韩、魏两国阻塞着秦国的往来要道,掩护 着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所以天下最重要的地区,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的。从前范雎在秦国受到重用时,就建议收服韩国,商鞅在秦国受到重用时,就建议收服魏国。秦昭王没有得到韩、魏的归顺,就出兵攻打齐国的刚、寿地区,范雎把这看作是值得担忧的事情,那么秦国所顾忌的是什么,就可以知道了。
秦国对燕、赵两国用兵,对秦国来说是危险的事。因为越过韩国、穿过魏国去进攻另一国的国都,前面将遇到燕、赵的抵抗,而韩、魏又会乘机从背后打来,这是危险的用兵之道。然而秦国进攻燕国、赵国时,不曾担心韩、魏会从后面袭击,这是因为韩、魏都已归附了秦国的缘故。韩国、魏国,是各诸侯国的屏障,却让秦国军队能够往来其间,这难道是明了天下的形势吗?放弃小小的韩、魏,让他们去抵挡如狼似虎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落入秦国手中呢?韩、魏两国既已屈服而归附了秦国,然后秦国的军队就能够无所阻挡地向东方各诸侯国用兵,从而使各国遍受它的祸害了。
韩国和魏国不能独自抵挡秦国,然而天下的诸侯却又要凭借韩、魏来掩护自己不受西方强秦的侵扰,因此,不如优待韩、魏来抵抗秦国。秦国军队不敢越过韩、魏来觊觎齐、楚、燕、赵四国,那么,齐、楚、燕、赵四国就能凭借这种形势使自己得以保全了。凭借四个没有战争的国家,来支持面对强敌的韩、魏,使韩、魏没有防范东方的忧虑,而为天下的诸侯挺身而出,抵御秦兵。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另外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且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用来应付一切,那个秦国还能做什么呢!不知道出此策略,却贪图边界上的微小利益,背弃、破坏盟约,以至于自相残杀。秦国的大军尚未出动,而天下的诸侯已经把自己搞得困顿不堪了,致使秦国得以钻他们的空子,攻取他们的国家,能不令人悲痛吗!
14. 示例:斩木揭竿将百人以族强秦陈涉不亦雄哉
15. 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作了较系统的记录的,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宇宙的边疆》同步练习』  下一个『《师说》实用练习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